社会分工理论论文-朱正燕

社会分工理论论文-朱正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分工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分工理论,资本家,全球化,马克思

社会分工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朱正燕[1](2019)在《论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与经济全球化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与全球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经济学理论发展、指导国家实践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分工的论述,一方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资本家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断扩大分工,剥削、压迫劳动人民,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另一方面分工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交往关系,这种交往关系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等局限性。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最终提出了消灭分工、消灭剥削,实现全世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思想。(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期刊2019年07期)

黎迎,刘忠卫,焦明丽,白铭新,孙培航[2](2018)在《基于社会分工理论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复杂,建立规划合理、分工明确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是保障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协调性和连续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探讨当前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社会分工理论为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管理》期刊2018年02期)

张俪娜[3](2017)在《基于创新角度的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与经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社会分工是是生产力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是以生产力发展作为基础的,并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社会分工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经过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分工与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自然科学的研究带来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应着分工广化,而分工深化则表现为生产工艺上的创新。不仅如此,即使涉及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范畴,其实质仍然是管理者内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创新,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广化和深化……如此反复,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良性互动中,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从理论上对分工和创新进行组合分析,为探索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7年36期)

钟倩,罗光雄[4](2017)在《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历史逻辑及意义——基于社会分工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教师是从事高深知识的发现、发展、传播的学术性职业,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随着大学与社会关系的加强,大学教师逐渐走出"象牙塔",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世俗化、职业化特征。中世纪以来,大学经历了"单一职能"到"双重职能"再到"多元职能"的历史变迁,客观上导致了大学教师职业的不断分化。因此,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有紧密的联系。理清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历史逻辑,不仅有利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可以帮助人事管理部门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李春珍,李江分[5](2017)在《论不作为犯中保证人作为义务——以社会分工理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保证人为什么处于保证人地位,负有防止危害结果产生的义务的问题,应首先考虑刑法保护法益与义务人在社会分工中的角色定位之间的关系。以法益保护为出发点,用形式特征和实质根据相结合的标准来判断社会分工视阈下保证人的作为义务,有助于确定作为义务的内容和来源。(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陈茗一[6](2017)在《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分工是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常态,因而自古以来成为思想家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或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或由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虽对社会分工进行了思考,但缺乏科学地把握和阐发。马克思吸取先前思想家的思考,基于资本主义发展现实,从生产力、交往形式以及人的发展全面性的多重视角,科学阐释了社会分工理论。从而丰富了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使社会分工理论在整个唯物史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的时代与马克思的时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运用唯物史观和社会分工理论,回答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变化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社会分工思想的历史溯源,该章主要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梳理马克思之前社会分工思想的脉络并加以分析。从而为研究社会分工理论并和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加以比较做好准备。第二章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本质内涵,该章主要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文本,从社会分工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既揭示了社会分工的历史发展进程,又从社会分工与生产力、社会分工与生产关系、社会分工与阶级和国家以及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的角度,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本质内涵。第叁章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历史价值,该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从对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地分析社会分工的作用、科学地揭示“消灭分工”的现实基础,到展示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在后来思想的拓展和延伸,彰显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历史价值。第四章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当代价值,该章首先分析了社会分工与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产力的关系,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社会分工的未来发展和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重要意义。其次,探讨了社会分工与社会交往方式的关系问题,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国内国际新问题并提出了应对之策。最后,探讨了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从机器的使用、教育的普及和财富的积累叁个角度论述了社会分工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3-01)

姜宪明[7](2016)在《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就是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对中国的当代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李大勇[8](2016)在《社会治理中的分工与合作——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涂尔干提出社会分工理论后,该理论逐渐成为分析社会现象的理想工具,治理也逐渐成为当下社会科学讨论的热点。社会分工理论中的有机团结契合了当下中国社会治理的目标与范式——社会治理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之上的。政事分开作为一种治理精神,为探寻中国模式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思路。(本文来源于《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苗华[9](2016)在《浅议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的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是马克思根据的亲身实践和观察所形成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同时又有一定的与时俱进,笔者从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的产生背景以及特征分析,并分析当代的价值得出自己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6年23期)

李楠[10](2016)在《社会分工理论下人的全面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分工的细化程度是马克思考察社会发展形态的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马克思看来社会越发达,社会的分工也越细化。但是伴随着社会分工而来的问题是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马克思根据社会分工的不同发达程度中的社会状态下人的发展状况,将人的发展分为了叁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与人的依赖关系起初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人的生产力在狭窄的范围内孤立地发展着。第二阶段,在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的物质的变化,全方面发展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能力发展的体系。第叁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基础上的自有个性。在这叁个阶段中个人主体意识也由个体性淹没在集体之中,由道德主体意识抽象化转向人的道德意识主体并从集体中分化出来,价值意识摆脱了单纯的物质需要而形成的真正意义上的有独立行为的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18期)

社会分工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复杂,建立规划合理、分工明确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是保障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协调性和连续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探讨当前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社会分工理论为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分工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朱正燕.论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与经济全球化思想[J].今日财富.2019

[2].黎迎,刘忠卫,焦明丽,白铭新,孙培航.基于社会分工理论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8

[3].张俪娜.基于创新角度的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与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2017

[4].钟倩,罗光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历史逻辑及意义——基于社会分工理论的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李春珍,李江分.论不作为犯中保证人作为义务——以社会分工理论为视角[J].枣庄学院学报.2017

[6].陈茗一.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扬州大学.2017

[7].姜宪明.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8].李大勇.社会治理中的分工与合作——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分析框架[J].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6

[9].苗华.浅议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的当代价值[J].才智.2016

[10].李楠.社会分工理论下人的全面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6

标签:;  ;  ;  ;  

社会分工理论论文-朱正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