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间隙论文-邓洛

保护间隙论文-邓洛

导读:本文包含了保护间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保护间隙,雷电

保护间隙论文文献综述

邓洛[1](2019)在《关于10 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0 kV配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是相对比较接近于用户的,在配电网络中是重要的一环,这种线路质量相对可靠、性能能够正常发挥,能够保证配电系统正常运行。但是普遍10 kV配网线路绝缘水平普遍都比较低,在架空的低压线路中没有较为特别的防雷装置,难以抵抗一些雷雨天气等的影响,因此,要对其采用一定的防雷技术。对10 kV配网线路的架空导线在防雷设计过程中的要点以及10 kV的线路受到雷击产生的危害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保证用电安全。(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2期)

孙伟,韩沛,姚学玲,陈景亮,王晨光[2](2019)在《触发回路对主动型保护间隙保护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研究主动型触发回路对浪涌保护间隙(surge protection gap,SPG)保护特性的影响,针对主动触发回路中各元件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触发回路中压敏电阻未动作前,主要是通过自身的静态电容与串联电容进行分压的;增加触发回路中的压敏电阻,SPG击穿电压的增加量为增加压敏电阻的动作电压;压敏电阻U_(1mA)电压值越小,SPG的保护范围就越宽,但压比K值越小;随着气体放电管(gas discharge tube,GDT)击穿电压的增加,SPG的击穿电压增加,但是GDT的击穿电压越小,SPG的保护范围越宽,SPG响应时间受GDT的影响较大;随着电容容量的增加,SPG击穿电压增加,但保护范围基本不变。研究结果可为主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触发回路性能的优化提供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王晨光,姚学玲,林海,孙晋茹,许雯珺[3](2018)在《过电压保护间隙主动场击穿触发回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过电压保护间隙SPG的保护水平以及与后级过电压保护器件之间的能量配合,设计了基于场致触发的主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建立了过电压保护间隙的主动触发回路的电路模型,得到了回路元件参数的数学表达式,优选了触发回路的元件参数并进行了过电压保护间隙性能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主动场击穿触发回路有效提高了过电压保护间隙的保护水平:当放电间隙间距d在0.55~2.1mm的范围内,主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的冲击击穿电压U_(pulse)与直流击穿电压UDC的压比K减小至被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压比的50%左右;在放电间隙间距d=0.95 mm的条件下,随着冲击电压峰值U_m从3.6 kV升高至6.5 kV,U_(pulse)由3.36 kV上升至4.55 kV,明显低于被动型保护间隙6.41kV的冲击击穿电压值。研究结果为主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性能的提升、不同特性的过电压防护间隙的精确配合、过电压防护的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吴樱昌[4](2018)在《关于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线路在配电网中不可或缺,正是配电线路保持本身质量安全可靠、性能正常发挥,配电网才会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但在配电网运行中,经常会遇到雷雨天气,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防雷技术,才能够保证配电网安全运行。对此,本文首先对10k V配电线路雷击灾害的产生原因以及危害进行分析,并对10k V配电线防雷保护间隙设计要点进行详细探究,以期满足电力用户安全用电需要。(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8年04期)

韩沛[5](2018)在《主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动作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电压保护间隙(SPG,Surge Protection Gap)有结构简单、通流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在信息化系统多级雷电防护体系中。由于SPG存在电压保护水平低、响应时间长以及与下一级II(C)过电压保护器能量配合性能差等问题,降低了其雷电防护的可靠性。研究不同触发回路对SPG保护性能的影响,对提高信息化系统雷电防护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设计了基于场致触发的主动型触发回路,研究了触发回路的元件参数,对触发回路与SPG之间的动作时序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不同触发回路对SPG保护性能影响的实验。通过叁类雷电冲击波形下不同触发回路对SPG保护性能影响实验,得到了触发回路中元件改变对过电压保护间隙保护性能影响的规律,通过续流实验得到了触发回路对SPG续流遮断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触发回路中压敏电阻未动作前通过其自身静态电容与串联电容进行分压;触发回路先动作,SPG主间隙再动作。触发回路可以增加SPG的保护水平,在1.2/50μs电压波、组合波下,压敏电阻U_(1mA)越小,保护范围越宽;触发回路电容容量增加,SPG击穿电压也增加,并且SPG保护范围基本不变。增加触发回路GDT击穿电压,SPG初始击穿电压增加量为两GDT击穿电压值之差,但随着预置电压的提升,SPG击穿电压增加量逐渐减小,并且与电容容量呈反比,电容容量越大,SPG击穿电压增加量越多;在8/20μs电流波下,触发回路的改变对SPG残压以及击穿时间影响较小;在续流实验中触发回路的加入会降低SPG续流的角度,在较大的工频电流流过SPG时,较容易产生续流,续流时间没有太大变化,SPG的续流遮断能力强,过0点就关断。本文研究结果为SPG性能的提升、触发特性的优化以及不同特性过电压防护器的精确配合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宋海龙[6](2018)在《一种提升直流分压器保护间隙耐压水平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特高压换流站由于直流场遭受直击雷而导致双极闭锁的问题,采用一种提升直流分压器保护间隙耐压水平的新方法,避免了由于直流场遭受直击雷而导致双极闭锁的严重隐患。应用结果表明,直流分压器过电压保护间隙回路串接压敏电阻对其耐压水平有着显着提升。(本文来源于《宁夏电力》期刊2018年01期)

吴国强,吴雪颖,黄光永[7](2018)在《基于气吹灭弧的输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输电线路防雷措施以抑制绝缘闪络为目的,由于受雷击强度、雷击类型、土壤电阻率、线路类型等多种不可控因素的限制,其防雷效果较差,性价比较低。基于气吹灭弧的新型输电线路防雷间隙,以抑制绝缘建弧率为根本目的,放弃抑制绝缘闪络,能够利用雷电流触发形成高速气流并在极短时间内熄灭工频续流电弧,从而大大降低雷击跳闸率。文章建立了气吹灭弧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以此验证了气吹灭弧防雷间隙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8年01期)

楼国栋[8](2017)在《35kV、110kV输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防雷保护间隙的主要作用是在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情况下,将雷电流及时接地,从而防止绝缘子串因雷击闪络被烧毁,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避免停电事故的发生。在防雷保护间隙安装的过程中,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其功能的发挥。本文将就35kV以及110kV输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7年20期)

戴何笠,刘能,王旭,杨鑫,曾玲丽[9](2017)在《变压器中性点并联保护间隙距离确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压器中性点常采用避雷器与放电间隙相并联方式来保护中性点绝缘,但由于间隙放电的分散性,使得其配合困难从而常导致间隙误放电和拒放电。为了防止误放电和拒放电,准确地确定间隙的距离是绝缘配合的关键,最好的方法是绘制伏秒特性曲线,但此曲线绘制工作量过于繁杂。因此,提出运用正态概率分布,对雷电冲击放电和工频放电数据进行分析,选取间隙距离的方法,减小了间隙误放电和拒放电的概率,提高变压器中性点绝缘保护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并应用该方法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并联保护间隙装置进行放电试验对比,试验证明了该方法是准确、有效的。(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7年03期)

刘源,王鹏,毛志平[10](2016)在《基于ATP/EMTP的变电站35kV进线段可调保护间隙组合防雷措施仿真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TP/EMTP仿真程序针对某35 kV变电站进线段加装多级间隙防雷装置并逐级降低其闪络电压值,以减小雷电入侵波幅值的改进措施建立相关电气模型,并对进线段遭雷击的暂态过程仿真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措施能够有效地抑制变电站雷电入侵波的峰值,并能减小流经避雷器的雷电流,对变电站内主变压器进行有效保护;另外通过对雷电入侵波进行频谱分析后可得多级间隙防雷措施对抑制雷电入侵波中高频分量的幅值具有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电气时代》期刊2016年12期)

保护间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进一步研究主动型触发回路对浪涌保护间隙(surge protection gap,SPG)保护特性的影响,针对主动触发回路中各元件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触发回路中压敏电阻未动作前,主要是通过自身的静态电容与串联电容进行分压的;增加触发回路中的压敏电阻,SPG击穿电压的增加量为增加压敏电阻的动作电压;压敏电阻U_(1mA)电压值越小,SPG的保护范围就越宽,但压比K值越小;随着气体放电管(gas discharge tube,GDT)击穿电压的增加,SPG的击穿电压增加,但是GDT的击穿电压越小,SPG的保护范围越宽,SPG响应时间受GDT的影响较大;随着电容容量的增加,SPG击穿电压增加,但保护范围基本不变。研究结果可为主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触发回路性能的优化提供实验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护间隙论文参考文献

[1].邓洛.关于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9

[2].孙伟,韩沛,姚学玲,陈景亮,王晨光.触发回路对主动型保护间隙保护性能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9

[3].王晨光,姚学玲,林海,孙晋茹,许雯珺.过电压保护间隙主动场击穿触发回路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8

[4].吴樱昌.关于10kV配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设计[J].通讯世界.2018

[5].韩沛.主动型过电压保护间隙动作特性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6].宋海龙.一种提升直流分压器保护间隙耐压水平的新方法[J].宁夏电力.2018

[7].吴国强,吴雪颖,黄光永.基于气吹灭弧的输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8

[8].楼国栋.35kV、110kV输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7

[9].戴何笠,刘能,王旭,杨鑫,曾玲丽.变压器中性点并联保护间隙距离确定方法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7

[10].刘源,王鹏,毛志平.基于ATP/EMTP的变电站35kV进线段可调保护间隙组合防雷措施仿真研究分析[J].电气时代.2016

标签:;  ;  ;  ;  ;  

保护间隙论文-邓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