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论文-李左娜

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论文-李左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话语缓和,语料库,政府新闻发布会

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论文文献综述

李左娜[1](2018)在《基于语料库的西班牙政府新闻发布会中的话语缓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缓和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缓和语是实现交际目的、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在不同语境中,缓和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以西班牙内阁会议后例行新闻发布会的转写文本为语料,自建语料库,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考察这一政治语境中的话语缓和现象,描述政府与媒体话语中缓和语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作用,并尝试对缓和语的使用动机及使用中呈现出的差异作出解释。本文共七章。第一章引言部分阐明了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首先讨论了话语缓和的名称问题,之后回顾了不同视角下的相关研究,并着重关注了西班牙语领域话语缓和研究现状。第叁章理论框架部分首先回顾了前人对话语缓和的定义、提出本文的定义并对定义中相关概念作出解释,之后对话语缓和的概念进行界定。第四章研究方法部分说明了本文语料来源及构成、研究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及具体的语料分析过程。第五、六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第五章通过丰富的实例对研究中发现的缓和语进行归类和阐释。第六章首先对语料中缓和语相对于被缓和话语所处的位置进行描述与总结;其次详细呈现了不同类型缓和语在发布会总体和各部分中出现的频次、密度及在不同言语行为中的分布;之后分析了缓和语在发布会中的主要作用并通过例子加以阐述;最后对缓和语的使用动机和使用中呈现出的差异作出解释。第七章结论部分对研究的主要发现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西班牙内阁会议后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存在类型丰富的缓和语。这些缓和语可以分为内容型缓和语、互动型缓和语和遮掩语叁大类,每个大类又可分为若干小类。缓和语可以出现在被缓和话语之前、之后、之中,也可以是被缓和话语本身的一部分或全部。政府代表更多使用内容型缓和语,最常用的具体手段是表疑问、可能性相关说法的及表个人看法的结构;媒体则更多使用互动型缓和语,最常用的手段是表礼貌的过去未完成时和条件式。双方缓和语使用差异主要与双方的任务及各自话语的内容有关。发布会中缓和语的主要功能有避免绝对化、弱化负面内容、表示谦虚、礼貌地请求合作等。本文认为,说话者的目的和意图决定了缓和语的使用。政府代表使用缓和语的主要目的是塑造可信、谨慎、谦虚、友好、愿意合作和尊重他人的政府及个人形象;使用缓和语的主要目的是礼貌地询问受访对象以获得对方合作,并展示专业、负责任的媒体及个人形象。同时,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双方都追求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9)

马颖秋[2](2016)在《政府新闻发布会翻译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以2015年李克强会见中外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新闻发布会翻译作为一种典型的政治语篇翻译,充分反映了社会结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对语言选择和表达的影响。批评话语分析则是研究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有效工具。本文旨在探讨政治语篇翻译中语言形式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政治语篇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分类、及物性、情态、转换作为具体的语言分析工具,对2015年李克强见中外这一政治语篇的原语版本和目的语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译者对语言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翻译语篇所传达给读者的意识形态意义。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政治语篇翻译有积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读者正确解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本文来源于《大学英语(学术版)》期刊2016年01期)

王婷[3](2015)在《合作理论视角下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分析——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8月12日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官方组织的10场新闻发布会为语料来源,从合作理论的四个范畴,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入手,探讨其中的政府话语行为,分析话语得失。(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5年21期)

杨敏[4](2013)在《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人际功能的实现手段》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系统功能语法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和语篇分析。就新闻发布会语篇研究而言,大多数学者都是从人种学的角度,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语用的角度及批评话语分析角度来探讨的,很少有学者完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新闻发布会语言进行研究,对政府新闻发布会语言的人际功能分析更是微乎其微了。因此,本文作者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政府新闻发布会语言的人际功能进行分析。韩礼德指出语言有叁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是指,语言除了传递信息之外,还具有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来帮助讲话者建立和维持某种社会关系并影响和改变听话者的态度和行为。人际功能可以通过选择词汇和语法的网络系统表现反映出来,通过语气和情态等实现。李战子认为,代词、时态、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反身表达和评价手段都可以实现人际意义。冯洁茹指出,自由直接引语也具有人际意义。因此,实现人际功能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情态和语气系统,代词、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与语,评价手段等都可以用来分析语篇的人际功能。本研究致力于实现叁个目标。首先,本研究将对温家宝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进行研究,以期对其实现人际功能的语言手段做出系统的分析。其次,本研究试图把系统功能语法较好的应用于分析新闻发布会语篇人际功能的实现手段。很少有学者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对政府新闻发布会语篇人际功能进行分析,因此,作者希望本研究可以扩大相关研究的范围。最后,发言人对实现人际功能的实现手段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到听众的反应。因此,本研究将增强政治公众人物对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本文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其话语的人际功能的?2.这些方式是怎样使其话语具有说服力和有效力的?温家宝两会期间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是本文研究对象。研究材料取自他2003年到2012年两会之后的讲话。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作者首先是读取材料,熟悉温家宝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所使用的语言,总结其语言特色,以做进一步研究;接着进行材料分类,对温家宝语言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最后进行材料分析,作者探讨温家宝采用哪些方式实现其语言的人际功能。通过分析,作者发现温家宝主要是通过语气、语态、人称,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评价手段实现其话语的人际功能的。通过陈述句,发言人宣扬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通过疑问句,发言人与听众进行互动,与之建立对话关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转移话题。通过不同的情态操作词,发言人实现了演讲的多重目的:维护其地位,激励听众,拉近与听众的距离。通过不同的人称代词,发言人不仅实现了一般演讲的目的,如吸引观众注意力,维护双方关系,同时也达到了政治演讲特有的目的,如将权利施加给听众。通过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发言人使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更有说服力。通过评价手段,发言人表达感情,做出判断,进行鉴别,在维护其权威地位的同时,激励听众,赢得听众的信任。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温家宝新闻发布会上的话语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展示温家宝的政治讲话的个人风格,还可以揭示政治人物常用实现其话语人际功能的方法。发言人对实现人际功能的实现手段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到和公众的反应。因此,本研究还将增强政治公众人物对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3-04-10)

陈丽江[5](2008)在《政府新闻发布会中话语建构者的角色定位与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参与者总是充当着一定的话语角色。政府新闻发布会的话语建构者的角色选择和定位常常处于动态的转换之中;这种转换不是被动的、随意的,而是交际者主动建构话语角色的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在里面。(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陈丽江[6](2007)在《政治话语与新闻话语——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的语类辩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视为政治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结合体,并认为,政治性是本质,新闻性是形式,因此,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当属政治话语的一个特殊语类——政治新闻话语。讨论了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与政治新闻报道、政治演讲、政府公告、白皮书、政治访谈等其它语类的区别和联系。(本文来源于《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陈丽江[7](2007)在《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形式上看,“话语”(Discourse)表现为使用中的语言,是说写者在特定语境中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言语手段;从本质上看,“话语”是语言系统与社会环境的交汇点。话语不仅与语言系统有关,还与言语交流的语境有关。对政治话语(这里专门探讨政府新闻发布会的话语)的研究必须联系与其相关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历史语境,从言语行为层(言内意义)和社会行为层(言外意义)两个层面去考察。也就是说,考察话语,须全盘考察话语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言既作为社会活动的基础,以及作为文化、社会群体和社会机构中人类关系的基础,那么语言的理解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与符号层面,它必须联系社会、历史的、文化的因素去解构话语意义。话语蕴涵在社会中,话语同时反作用于社会,话语的社会性以及话语与社会结构的辨证关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对语言理解的精髓。全文共分十章:第一章从话语的一些基本理论出发,在对“话语”和“话语分析”界定以后,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一个特殊语类(genre)的政治话语——政府新闻发布会的话语上面,并简要回顾了政治话语和政府新闻发布会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目前对政治话语尤其是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研究明显不足。本研究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以我政府发布会话语为研究目标,从话语的角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语境着手,以探讨我政府发布会话语的内在特征、话语结构以及话语策略。第二章从宏观语境出发,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办法,搭建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建构与理解的总体框架。研究表明,宏观的文化语境(指以“仁”、“礼”要义为主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文明与政治文化形成的“合力”)形成我国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建构与理解的“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并从意识形态得以体现,其中表现在言语层面上的最典型的是“国”即“家”的概念隐喻。第叁章讨论中观的情景语境。以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叁要素组成的情景语境形成政府新闻发布会的机构(institutional)语境和机构话语,并在宏观语境制约下,形成我国政府新闻发布会的仪式化“独白体”(ritualized monologue)话语秩序(order of discourse)。第四、五章介绍了政府新闻发布会的话语结构。本文视发布会为一个言语互动过程,形成交往-回合-话步-行动的等级构式。发言人与的问答构成发布会话语的主体部分,形成“中心前成分+中心成分+中心后成分”,即“(pre-head)+head+(post-head)”的问答模式,每种模式下涵盖不同的意义和功能。第六、七章分析了发布会的发言人、、观众等的话语角色及角色转换、角色重迭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话语角色的选择并非说话人的随意为之,而是策略性的选择。第八、九章分别探讨了发言人和的语用策略:认同、议程设置、闪避、模糊、话语重述、委婉和预设。本文认为语用策略是在微观语境下并受宏观、中观语境影响和制约的具体运用。第十章是结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特点,并提出了对我国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在语言实践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7-05-01)

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政府新闻发布会翻译作为一种典型的政治语篇翻译,充分反映了社会结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对语言选择和表达的影响。批评话语分析则是研究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有效工具。本文旨在探讨政治语篇翻译中语言形式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政治语篇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分类、及物性、情态、转换作为具体的语言分析工具,对2015年李克强见中外这一政治语篇的原语版本和目的语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译者对语言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翻译语篇所传达给读者的意识形态意义。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政治语篇翻译有积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读者正确解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论文参考文献

[1].李左娜.基于语料库的西班牙政府新闻发布会中的话语缓和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2].马颖秋.政府新闻发布会翻译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以2015年李克强会见中外英译为例[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6

[3].王婷.合作理论视角下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分析——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为例[J].语文学刊.2015

[4].杨敏.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人际功能的实现手段[D].西南大学.2013

[5].陈丽江.政府新闻发布会中话语建构者的角色定位与转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

[6].陈丽江.政治话语与新闻话语——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的语类辩说[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7].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标签:;  ;  ;  

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论文-李左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