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受孩子们的心灵

用心感受孩子们的心灵

¬¬¬——与七年级学生共度心理“断乳期”

唐春玲广西藤县埌南镇第一初级中学543300

摘要七年级新生进入中学后,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的状况,如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评价体系以及自我变化。这给人带来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反应,影响心理健康。了解新生的心理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心理辅导,指导帮助孩子们调整心理,与他们共渡心理“断乳期”,促进其自主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断乳期”社会适应自主健康发展

刚跨出小学的门槛的七年级的孩子,度过了愉快而漫长的一个暑假,满怀新奇和愉悦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但半个月或一个月后,不少新生便会出现各种消极的心理症状,或讨厌上学;或成绩失望;或想回家;或对学习产生焦虑厌恶情绪;或对老师反感和对立与同学不合群等等,产生这种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初一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的眼里,中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我们每位老师要充分认识其心理特点,依据其心理需要,努力调整学生的心态,引导他们迈好进入中学的关键一步,促进其自主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初一新生的引导工作,是我们每个课题研究成员所要去探究的。我们初步这样想,也这样努力在做:

一、帮助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对七年级学生而言,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尽早适应环境,在新环境中树立自信,更好投入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去。开学不久,我对学校七年级195名新生做了调查,结果如下:

上中学后要力争当三好学生/上中学后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上中学后不掉队/上中学后我也好不了/

人数各占89/101/5/0

调查表明,孩子进入中学时的愿望是良好的,向上的决心是强的。如果我们能做好他们发展的衔接工作,那么,初中生的良好的愿望就完全可以变为现实;放松了或忽视了衔接工作,任其自流,那就有可能使他们抱着良好的愿望走向愿望的对立面,给教育工作带来损失。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新的起点这是个好的现象,但有的学生在小学时还不错,而进入初中后,成绩不稳定,有的成绩越来越差,以至不能跟上班。于是产生焦虑、不安、失望、悲观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记得开学初,我们各学科统一进行了摸底考,那成绩至今历历在目,就拿我现在担任的班级说吧,两个班78人,语文达优秀率(80分)的仅有十几位同学。面对他们,我们只能说孩子过了一个暑假,可能很多知识都忘了,再说来到一个新环境,可能还在适应过程中。

第一次语文考试,情况依然不妙,一个班达80分的同学都只有个位数,我们安慰自己,也许是批的太严了,也许是孩子们不适应初中的考试题型,也许慢慢会好起来的,且我们也相信孩子们是有潜力的,可孩子们自己却无法接受这些分数,多次在日记中感受到心里的压力,近些天我还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说孩子哭着让妈妈不要来参加家长会,理由是开学以来考试都不理想,尤其期中考试,她怕妈妈来学校与老师问起成绩时没面子,还哭着与妈妈说想转学,就因为怕自己会越来越差……这样的孩子心理并不是个别,我想此时的他们是需要老师及时的辅导,但他们最需要的是老师的引导与鼓励。

显然,初中与小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学科增多了,内容加深了,每门学科分别由不同老师教学。因此,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就是要求学生有较广的学习兴趣,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适应每个老师的教学。学习兴趣是在学时活动中产生的。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每门课程的学习目的,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才能使学生对那个学科发生兴趣。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包括听课、记笔记和完成作业的方法。再次,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肯定学生的进步,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学懂一个问题,完成一项作业时的欢快感情。

要学好比小学教材复杂而深奥的内容,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的逻辑思维能力,七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仍属于经验型。所以要发展少年儿童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多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接受教材。

适应各科教师,主要的是熟悉教师的语音、板书、思路、要求以及某些教学习惯。这些方面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可以向学生作些介绍,以加快学生的适应能力。只要学生能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就可以不断地提高成绩。

与此同时我们教师要避免超负荷的作业量,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作业、预习与复习。由小学升入中学,对七年级新生来讲是个质的变化,是个飞跃,学生对中学一切都感到新奇。同时课程量增多了,学习也紧张起来了,如果作业量过大,学生难以承受,他们可能会产生烦躁、压抑的情绪,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自暴自弃,无论出现哪种情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是无益的。七年级之所以要求学校将晚自习增设一节课,是因为半个学期下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已明显感觉到时间不够用,不少学生将作业带回寝室去做,为此没少挨生活老师的批评;还有不少学生不吃早餐,一起床匆匆赶往教室补做作业;有的基础差一些的,实在来不及了,就拿别人的作业来抄,诸如字写得不够整洁已是常有的插曲了。长此以往,这样难免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安排作业时,要尽量避免过重的作业负担,真正做到严格要求和关心体贴相结合,尤其是对心理素质差一点的学生,让他们尽快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帮助新生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在小学时代,择友的条件是只能与伙伴一道玩耍就满足了。进入初中以后,人际关系发生新的变化,新同学不再是住家相近的同学,而是来自不同的小学或较远的地区。记得有一位男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他不止一次地为想家而偷偷地流泪过,第一天望着爸妈离去的背影,他一个人躲在角落痛痛快快地哭了,可又为在同学面前表现出坚强,他总强作笑颜;他还舍不得将一些新的学习用品的包装袋扔掉,偷偷地将它们珍藏起来,我找他来谈话时才知道,他来报到之前与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这些学习用品的,现在爸妈不在身边了,留着它们为的是可以睹物思人,可以重温与爸妈一起购物的快乐情景……这也许是我们始料未及的。那天,我与他谈了好长时间,听他说过去的快乐,现在的苦恼,清楚地记得最后他离开时那甜甜的笑,我想及时的沟通了解是他们所需要的!

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所寻求的是特定的朋友——挚友,他们表面上在一起聊天、搞活动,或者沉浸在共同兴趣的活动中,但是,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彼此的心迹,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他们自己选择的爱好或话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寻找挚友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他们就能相当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挚友。

因此,帮助七年级学生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一方面通过开展活动帮助他们扩大同学之间的接触面,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班集体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帮助他们增强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适应班级集体对他们比小学时代的更高要求。实践证明,一个学生适应班集体,心理发展健康;不适应班集体,会出现孤僻、不合群或调皮捣蛋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三、帮助新生适应新的评价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看问题也要一分为二,评价学生尤需如此。也许学生在这方面不行,但在另一方面就是行家里手,所以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合理,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如教师动辄对学生严厉训斥,可能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时常可以听到一些老师在办公室里或数落学生接受能力太差,或埋怨学生小学里基础没打好,对一些简单的知识都屡次出现错误,难免要生气,但当学生听到老师的批评自己小学知识没学好时,他们会对这个老师很有意见,因为入学不久的他们对小学生活以及小学老师还十分留恋。从日记中了解到七年级学生在星期天里,他们还常常约小学的同学一起看望老师,以此来重温过去的师爱,表达对小学的眷恋。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小学与中学的管理方式不同。在小学,教师少,往往跟班,且管得细,学生对教师有依赖感,他们因为无法接受你的批评方式而会对你产生抵触心理。一方面,他们在小学6年养成的认知习惯仍影响着他们接受新事物,他们常常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教师,或勇敢地对老师说:“我们小学老师这样说的……”对小学教师形成的绝对服从和依赖与升入中学萌发的自我意思并存,这是他们思维的主要矛盾。久而久之,学生与你距离远了的同时,还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胆小怯懦,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教师能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坚持正面教育,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语言暗示,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长处,学生就会树立向上的自尊和成功的自信,这种良好的情感体验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

四、帮助新生适应自我新变化

这一变化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七年级新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时他们的外形体态急剧变化,生理机能逐步成熟,特别是性的成熟,但缺乏科学的性生理知识以及科学的性教育,对自身的认识不够正确,往往产生困惑、不安与焦虑等情绪;随着生理变化,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等内心活动也会产生变化,这时,他们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同时,更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对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从而变得敏感、激烈与好奇。尖子生一入中学信心十足,意气风发,但一经挫折(如当不上班干部、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等),便立刻心灰意冷,找不到感觉,不知如何应付。如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入校后,一般自卑感和心理压力都较大。如三班有位女生,一开学就进入低谷状态,上课不敢站起来发言,每次听写词语或做数学小练习她总习惯瞄同桌的,这是她不够自信的表现,且我还多次发现美丽的她并不爱多说话。我时常留意她,在几次不理想的考试后,我总第一个找她,谈谈心,再给她讲解试卷。渐渐地,我发觉语文课堂上的她发言积极起来,从社会、科学老师那也得知她确实有些变化了,成绩也进步不少。我想,不管自信或自卑者,都对新学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展现自我的欲望。这是教育的契机。

话也说回来,除了学生感到以上这些不适应以外,我们教师面对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不少老师在办公室里说,我们感觉这十几个小学在要求学生方面有着很多的差异,比如学习习惯,有的学生一上课就知道跟着教师讲的内容做笔记,有的则过了两周还不知课堂笔记为何物;有的学生做作业知道写上时间、课文标题,有的告诉了多次作业格式,还是不能符合要求,因为他在小学就没有这个习惯,若想一下子扳过来,谈何容易?!与此有相同看法的教师还大有人在。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依据学生心理需要以促进其健康自主的发展,还真的应该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总而言之,七年级是学生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度的一个关键时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也是一个令学生感到茫然无措的“断乳期”、“危险期”。刚跨入中学校门的他们,既要承受来自自身生理、心理上的种种压力,又要承受来自学校、家庭等外界因素的种种压力,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鉴于此,我们需了解这一时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再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科渗透、专题讲座,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等渠道,针对学生心理需要,针对各种群体差异,及时、适时开展各项活动,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促进其在“断乳期”自主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心理素质课堂教育指导手册》开明出版社1999年

【2】《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1982年

【3】《教育科研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标签:;  ;  ;  

用心感受孩子们的心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