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转变论文-邢茹,郑琳,金香,周敏,鲁毅

磁转变论文-邢茹,郑琳,金香,周敏,鲁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转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转变,BiFeO_3,纳米晶

磁转变论文文献综述

[1](2018)在《BiFeO_3纳米晶在150K附近的磁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Sudipta Goswami等人通过高分辨率中子衍射数据,证明BiFeO3纳米晶由于自旋偏离c/a轴6°而出现磁相。K=(0,0,0)和K=(0,1/4,1/4)两传播矢量的两种反铁磁相,磁矢量朝向c-轴和a-轴。在零磁场和50×79 578A/m磁场下直接磁测量也证明上述磁转变。前几年M.Ramazanoglu等人对单晶BiFeO_3试验未观察到150K温度下出现磁转变,而本研究却在纳米晶BiFeO_3清楚观察到磁转变,表明伴随大的磁化和(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4期)

[2](2016)在《低维DyCu_2的磁热效应和磁转变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M.Venkat Narayana等人提出了制造DyCu_2小鳞片的方法,并在5~100K温区最高磁场达50×79578A/m的条件下测量磁化强度,采用Maxwell方程式评估磁熵变化(ΔSm),为-4.31J/(kg·K)。磁熵(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6年05期)

邢茹,郑琳,金香,周敏,鲁毅[3](2016)在《钙钛矿锰氧化物Pr_(0.5-x)Gd_xSr_(0.5)MnO_3(x=0,0.1)的磁转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半径较小的Gd~(3+)替代Pr~(3+),制备出多晶样品Pr_(0.5-x)Gd_xSr_(0.5)MnO_3(x=0,0.1),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磁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单相性很好。通过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对其磁性进行测量可知,随着温度的降低样品都经历了两次磁转变,从高温顺磁态转变为中间铁磁态最后在低温下转变为反铁磁态,并且在T_(2D)与T_(3D)之间,样品呈现顺磁铁磁混合态。通过对比发现,掺Gd后导致样品的居里温度降低,奈尔温度升高。(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6年04期)

李波,曾现峰[4](2015)在《强磁场作用下LaFe_(13-x)Si_x化合物的变磁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0-9T磁场强度下La Fe13-xSix化合物等的温磁化曲线发现,随着温度升高,磁相变的发生也越来越困难;随着Fe含量的增加,磁相变的特性越来越不明显。通过实验数据拟和得到不同温度处的朗道系数值,发现实验结果满足Landau-Ginzburg理论的相关要求,这也证实了在La Fe13-xSix化合物发生的磁相变是场诱导的巡游电子变磁转变。(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赵志颖[5](2013)在《过渡金属化合物的低温热传导与磁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渡金属化合物材料中,由于电子的强关联作用,晶格、电荷、自旋和轨道等多种自由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多种量子态。外部参数,如磁场、压力和载流子浓度等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多种量子态之间的竞争与转变,导致量子临界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得材料表现出奇特的性能,如高温超导电性、庞磁电阻、多铁性和巨热电性等。另外,自旋关联所引起的各种磁性(如量子磁性)与磁相变也是这些材料极为重要的物性和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过渡金属化合物材料中,热输运性质也表现出许多奇特的现象,这是由于与磁性相关的元激发可以参与导热或与声子强烈作用。因此,研究磁激发的热输运性质有助于深入理解这类材料中的磁性和磁相变行为。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准一维量子磁体、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和多铁性材料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过渡金属化合物进行了低温热输运性质的研究。论文正文共分为五章,每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了过渡金属化合物材料中的几种奇特物性及其热输运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低维量子磁体中的量子基态和量子相变,以及磁激发在量子磁体中的热传导行为;其次,介绍了热导率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序参量对称性及金属—绝缘体转变的确定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之后针对声子热导率是否随外加磁场改变这一问题展开了对超导母体材料热输运性质的研究与讨论;最后,简单介绍了自旋序诱导的多铁性,并对稀土正铁氧体中交换收缩机制诱导的多铁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章介绍了一种准一维反铁磁自旋链材料BaCo2V2O8在纵向和横向磁场中的热输运研究。实验发现,在纵向磁场中,热导率表现出各向同性的行为,表明存在磁激发对声子的散射效应。随着磁场的增加,在发生C02+离子的反铁磁—非公度磁有序转变时热导率出现急剧的减小。在横向磁场中,热导率则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在很低的温度下,热导率几乎不随磁场变化,除了在10T附近存在一个尖锐的极小值。在横向磁场中由热导率确定的的相边界与早期的比热实验确定的反铁磁相边界不一致,说明热导率上观测到的转变很可能是在反铁磁有序相内磁场诱导的某种未知的磁相变。第叁章介绍了准一维有机自旋链材料(CH3)2CHNH3CuCl3简称IPA-CuCl3)在极低温下的热传导研究。IPA-CuCl3是一种自旋能隙材料,外加磁场可以闭合能隙使得体系发生反铁磁有序转变,即发生了磁振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实验发现,在零磁场中,由于自旋能隙的存在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完全是声子的热输运行为,并且在较高的温度下(~1K)就可以达到声子边界散射极限。在发生BEC相变时热导率表现出显着的增加,很显然热导率的增加则来自于磁振子的导热贡献。实验发现在500mK以下磁振子可以表现出弹道的热输运行为。另外,极低温下的热导率随磁场的变化表明在BEC态中仍然存在约0.013meV大小的能隙,而不是之前中子散射实验认为的无能隙状态。第四章介绍了电子型高温超导体Nd2-xCexO4中的热传导研究。实验发现,在母相材料Nd2CuO4中,声子热导率随磁场的显着变化主要来自于顺磁离子对声子的散射作用,并且Nd3+离子的磁激发也可以对热输运有所贡献。根据不同方向磁场中热导率的变化行为确定了Nd2CuO4的基态磁结构及其在磁场中的转变。在不同组分的Nd2-xCexCuO4(x=0.02,0.10,0.18)样品中,顺磁离子对声子的散射作用依然存在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使得对于Nd2-xCexCuO4这类电子型高温超导体来说,由于声子热导率具有强烈的磁场依赖关系,电子热导率随磁场的变化无法从实验数据上分离出来,从而无法确定这类超导体的准粒子输运行为。第五章介绍了多铁性材料RFeO3(R=Gd,Dy)中低温电学、磁学和热学性质的研究。首先,GdFeO3的低温热导率在磁场中表现出不可逆的变化,而磁化曲线却是可逆的。在这个多铁性材料中不可逆的热导率可能与铁电畴壁对声子的散射有关。虽然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DyFeO3的低温物性却表现出了更加复杂的行为。当样品在零场中降温时,低温热导率、电极化和磁化曲线在磁场中都表现出不可逆的变化,并且这种不可逆行为只在第一次升降磁场的过程中出现,在之后的扫场过程中消失。这种不可逆的低温物性可能与零场冷却的过程中形成的亚稳相有关,当施加磁场使得体系经历一次转变后亚稳相消失,从而导致了实验上观察到的不可逆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05-01)

吴志刚,任晓兵,刘义农[6](2013)在《Ni_(50)Mn_(38-x)In_(12)Fe_x多晶合金的马氏体转变和磁转变特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研究了Ni50Mn38-xIn12Fex(x=0,3,4,5,6)合金体系中Fe取代Mn对合金马氏体相变行为及磁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当x≤4时,合金表现出由B2结构的奥氏体向正交结构的马氏体转变的相变行为,而当x≥5时该相变被完全抑制。当Fe对Mn的取代超过3%时,合金的显微结构中出现γ相,并发现其数量随F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γ相的形成改变了合金基体相成分,进而带来了基体相e/a(每原子的电子浓度)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证明合金的一系列性能改变均与基体相e/a值的变化相关。第一,基体相e/a(每原子的电子浓度)值随着Fe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导致了合金马氏体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及相变熵变的降低。第二,Fe的引入有效地增强了合金基体相的铁磁性能,提高了合金的居里转变温度和合金的磁化强度。详细阐述了Fe的引入是合金马氏体相变及磁学性能变化的本质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3年02期)

刘忠义,丁波,杨恩翠,赵小军[7](2012)在《含有多个扭曲叁角形磁格的CoII配合物显示出场诱导多步磁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米,通过叁齿配体连接不同的顺磁金属离子而得到的含有叁角形磁格的金属有机骨架,以其新颖的磁性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本文选用1,2,4-叁唑(trz)与5-磺基间苯二甲酸(NaH_2sip)作为混合配体与Co~(11)盐通过水热方法制备了一个叁维的配位聚合物{[Co_7(H_2O)_4(trz)_8(sip)_2]·3H_2O}_n(1)。结构分析表明,叁齿的叁唑配体连接四个独立的Co~(11)离子形成具有孔道的子结构,完全去质子的sip~(3-)阴离子通过Co-O配位(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6-29)

陈镇平,石开,张晓勇,苏玉玲,薛运才[8](2010)在《相分离Gd_5Ge_4合金温度依赖的多重磁转变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研究了Gd5Ge4合金的结构和磁特性的温度依赖关系,结果表明,实验样品Gd5Ge4室温下具有典型的pnma空间群正交结构,通过测量该合金场冷(FC)和零场冷(ZFC)下的热磁曲线以及交流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结合不同温度下的磁滞回线(M~H),观察到当外加磁场为1T时,体系在几个特征温度T1=10K、T2=26K、T3=127K和T4=235K附近磁化强度出现了异常变化,反映在这些特征温度下的体系出现了复杂的多重磁转变行为,初步分析了在各特征温度附近发生的磁相变的属性,探讨了相分离中铁磁成分与温度的关联,其结果对扩展包括强关联锰氧化物在内的相分离体系物理机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低温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马志锋[9](2010)在《铁基超导体Sr_2VO_3FeAs的磁转变及其掺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基超导体是继铜氧化物超导体后的另一类高温超导体,它的发现是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突破,同时也为超导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总结铁基高温超导体的经验,发现相邻FeAs层之间的距离与相应的超导转变温度TC大致有正相关的联系。因此,寻找具有更大FeAs层间距的新材料成为探求更高TC的铁基超导材料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与其它类型的铁基超导体相比,Sr2VO3FeAs母体具有37.2 K的超导电性,具有更大的FeAs层间距和特殊的钙钛矿结构,这使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物理性质。首先,我们重点研究了Sr2VO3FeAs母体的磁性性质。物性测量表明在超导转变温度TC以上的55 K和150 K均存在磁性异常。不同温度下的穆斯堡尔谱测量结果表明磁性异常与Fe是无关的。低温下的晶体结构分析并没有发现结构相变。在V位引入掺杂,两个磁性异常均被迅速压制,进一步说明这两个磁性相变与V的相关性。我们认为Sr2VO3FeAs的磁性起源于[Sr4V2O6]2+层,而超导则发生在[Fe2As2]2-层。T=55 K的磁性异常可能是由V3+的巡游电子或者V3+的反铁磁分量引起的弱铁磁转变。其次,我们试图通过控制氧含量来研究Sr2VO3FeAs的样品质量和物理性质的变化。研究发现,一定范围内的氧空位,有利于形成更纯的相;随着氧空位的增加,T=55 K和150 K的磁性异常逐渐受到抑制,超导TC降低,样品最终变为半导体。最后,我们系统研究了Sr2VO3FeAs体系中的Fe、V互占位问题。通过调整Fe、V配比,发现样品的电、磁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当Fe的含量增多时,样品的超导TC被快速提升至37 K;相反,增加V的配比,母体中的两个磁性相变受到压制,样品也迅速变成了半导体;这与由氧空位所导致的物理现象是一致的。我们认为氧空位的存在可能有利于V占据Fe位。V对Fe位的占据在[Fe2As2]2-面上引入无序,改变了晶格和电子结构,最终导致Sr2VO3FeAs的物理性质变得丰富而复杂。要弄清Sr2VO3FeAs中复杂物理性质的机理,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论证,而Fe、V互占位和氧空位问题很可能会成为突破口。(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5-01)

武亮,张健,吴振兴,马勇,孔春阳[10](2009)在《Ni_(46)Mn_(35)Ga_(19)单晶中磁转变和马氏体相变的物理表征及形状记忆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NiMnGa是最早发现的铁磁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新型的形状记忆材料。自发现以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磁转变和马氏体转变共同发生的转变特性却缺乏系统的表征。本文采用多种测量手段,如相变潜热、电阻、交流磁化率和应变测量,对提拉法生长的Ni46Mn35Ga19单晶的磁转变和马氏体相变同时发生的转变行为进行了系统表征;根据合金形状记忆的特点和马氏体变体择优取向的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应变测量结果表明,伴随该转变行为,材料展现出应变量达-0.89%的自发双向形状记忆效应和应变量高达-1.90%的磁控形状记忆效应。(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磁转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M.Venkat Narayana等人提出了制造DyCu_2小鳞片的方法,并在5~100K温区最高磁场达50×79578A/m的条件下测量磁化强度,采用Maxwell方程式评估磁熵变化(ΔSm),为-4.31J/(kg·K)。磁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转变论文参考文献

[1]..BiFeO_3纳米晶在150K附近的磁转变[J].金属功能材料.2018

[2]..低维DyCu_2的磁热效应和磁转变特性[J].金属功能材料.2016

[3].邢茹,郑琳,金香,周敏,鲁毅.钙钛矿锰氧化物Pr_(0.5-x)Gd_xSr_(0.5)MnO_3(x=0,0.1)的磁转变行为[J].稀土.2016

[4].李波,曾现峰.强磁场作用下LaFe_(13-x)Si_x化合物的变磁转变[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赵志颖.过渡金属化合物的低温热传导与磁转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6].吴志刚,任晓兵,刘义农.Ni_(50)Mn_(38-x)In_(12)Fe_x多晶合金的马氏体转变和磁转变特性(英文)[J].中国材料进展.2013

[7].刘忠义,丁波,杨恩翠,赵小军.含有多个扭曲叁角形磁格的CoII配合物显示出场诱导多步磁转变[C].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8].陈镇平,石开,张晓勇,苏玉玲,薛运才.相分离Gd_5Ge_4合金温度依赖的多重磁转变行为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10

[9].马志锋.铁基超导体Sr_2VO_3FeAs的磁转变及其掺杂研究[D].浙江大学.2010

[10].武亮,张健,吴振兴,马勇,孔春阳.Ni_(46)Mn_(35)Ga_(19)单晶中磁转变和马氏体相变的物理表征及形状记忆效应[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标签:;  ;  ;  

磁转变论文-邢茹,郑琳,金香,周敏,鲁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