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特点论文-林书夷

汉语语法特点论文-林书夷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语法特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言,汉英语法,汉英对译

汉语语法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林书夷[1](2019)在《浅析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在互译中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在学习一种语言时,要想迅速地从概念上抓住它的组合规律,最开始便要从语法入手。原因是语法作为浩繁的语法单元里概括抽出的各种语法之间共同的类别格式和表意原则。例如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共性,也存在着不同。(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7期)

崔山佳[2](2019)在《《香港汉语书面语的语法特点》商榷四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人认为,不少香港人对英语的熟悉程度超过了标准汉语,自然会把英语的用法移到汉语中来,使香港书面语的关联词语常缺省后一个;其实,汉语既有前用"只要",后接"就便"的句子,也有只用"只要",不用"就便"的句子。有人认为,标准汉语表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只要",后常用"就"与之相呼应,香港书面语常用语义上有一定对应关系的文言词语"便",有时也用"都"或"也";其实,汉语"只要"搭配的可以是"就",也可以是"便",且"便"比"就"出现得早。有人认为,"不论"的作用是排除一切可能,在列举"不论"所引出的各个条件时,标准汉语的习惯是用"还是"来连接,而香港书面汉语相应的连词可以是"或是、或、与"等;其实,汉语也有"无论不论"后接"或者、或""和、与"等的句子。有人认为,标准汉语的"该"和"这"除文体色彩上有差别外,使用范围也有区别,"该"后一般只能出现单数名词,且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香港书面语的"该"可不受限制,用法和标准汉语的"这"基本相同;其实,标准汉语"该"也无限制,且在明清已有,一些方言也无限制。(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济菡[3](2018)在《试析老挝留学生汉语语序偏误特点——以国际汉语语法项目等级为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语序一直是老挝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笔者以《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的语法项目五个等级为参照,"由易到难"逐层梳理对比,直观展现老挝学生语序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求"对症下药",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效率。(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19期)

李媛媛[4](2018)在《试论国际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特点——兼谈汉语国际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分析国际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特点,并结合语法教学的特点,提出汉语国际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和汉语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且能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17期)

马西友(AJUOGA,ISAAC,MATHEW)[5](2018)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斯瓦西里语与汉语形容词语法特点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学习中,形容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是必需使用的类型,属于高使用频率的语言点,是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虽然肯尼亚是多语言国家,但是肯尼亚政府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习斯瓦希里语和英语,因而这两种语言是肯尼亚人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为已经有很多英语和汉语的对比研究,所以本文将主要研究斯瓦希里语和汉语形容词语法特点的对比和偏误。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及思路。第二章分别介绍汉语和斯瓦希里语形容词的分类、第叁章表达方式及特点,并简要分析两种语言形容词的异同。第四章以问卷方式调查肯尼亚学生,使用形容词位置,形容词构成,形容词迭词,这叁个典型的情况,包括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和句法的运用。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偏误类型和原因。第五章从上一章分析出偏误出现的原因出发,探讨了在肯尼亚针对学生斯瓦希里语的语言背景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师四个角度出发,汉语形容词教学可以改进的策略。结语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近十年在非洲迅速发展,而斯瓦希里语在肯尼亚乃至整个非洲都广泛使用,因此希望本文对于有斯瓦希里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都有一定帮助,对于在非洲开展汉语教学的教师也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8-05-31)

覃雯[6](2017)在《基于本位观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现代汉语的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语法特点,基于本位观的视角下可以发现,现代汉语语法有着几种不同的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一般样式、基本单位、较为特殊的现象形式以及一些基于基础汉语语法上而衍生出的现代流行语。从语法的组成结构层面入手,本位观的基本对象包含了字本位、词本位、词组本位以及句子本位等。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研究经验入手,深入的讨论在本位观的视角下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16期)

郑洁[7](2016)在《有关汉语言语法特点及汉语语言学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地球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它是汉民族的普通话,是汉藏语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精神文明飞速发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需要用一种开放的眼光来看待汉语研究,在继承对汉语语言学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所以,展开有关有关汉语言语法特点及汉语语言学的探讨很有必要。作者从汉语言语法特点、汉语言语法对汉语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两个方面对这个课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30期)

辛雪莹[8](2016)在《论动词重迭式的历时发展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化和动补结构相关理论,以语料事实为根据,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对现代汉语动词重迭式AA、ABAB、AAB和AABB的语法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通过对动词重迭式的定义、性质、AABB式的归属以及重迭形式的探讨,对动词重迭式做出了比较合理的界定。动词重迭式是单音节或双音节动词的重迭用法,重迭式以语法手段对其基式进行时量限定,可以称之为定量化,属于体范畴,包括短时少量和延时多量两种情况。我们将表示短时少量义的重迭称为短时体动词重迭式,如AA、ABAB、AAB;将表示延时多量义的动词重迭称为延时体动词重迭式,如AABB。其次,本文从历时层面考察了动词重迭短时量语义的产生,短时体动词重迭式萌芽于唐和五代,发展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与此同时,我们明确了短时体动词重迭式来源于古代汉语中表延时多量的动词重迭,而非脱落“一”的V—V格式。本文对短时体动词重迭式进行的语料考察以“看看”为主,其他词语为辅,论证了短时体动词重迭式从宋元开始的跨越式发展与汉语动补结构的建立存在密切关系。再次,本文从历时层面考察了延时体动词重迭式的产生,延时体动词重迭式产生于战国,历经汉唐却一直停滞不前,至宋元开始快速发展,到明清基本成熟。同时,本文对延时体动词重迭式的语料考察主要从其语法功能和可重迭动词数量这两个角度出发,从而总结出相应的发展规律:延时体动词重迭式的语法功能从宋元开始逐渐完善,充当补语的功能出现于清代;宋元以前,可进入AABB重迭式的动词数量仅有几个,而到宋元,尤其是明清之后,该类格式的数量开始成倍增长。第四,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动词重迭式的语料考察,结合统计数据,对四种重迭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呈现出来的语法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可以从中看出,这些语法功能延续了明清时期动词重迭用法的大部分特点,是对动词重迭式历史特点的继承、巩固和进一步发展。最后,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动词重迭式的语法特点进行共时对比,着重对动词重迭式语法方面的不平衡性进行了具体探究。四种重迭形式具有共同点,即都以充当谓语成分为最主要的语法功能,但其异同点表现得更加复杂和明显,每种重迭形式内部以及四种重迭形式之间均存在语法功能上的不平衡性。究其原因,其一,构成动词重迭的基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单音节与双音节的区别、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导致相应的重迭式也带有一些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此外,短时体动词重迭式一般能够表示具体动作,因此在充当谓语成分的能力上强于延时体动词重迭式;而延时体动词重迭式多可以描述由动作延长或反复造成的状态,因此在充当状语成分的能力上强于短时体动词重迭式。(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陈思仪[9](2016)在《浅析汉语成语的语法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成语作为知识梳理的对象是很有必要的。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来源渠道宽广,独具风格。本文选择从汉语成语的语法特点方面作为突破口,来浅析成语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汉语成语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6年06期)

乔彦鑫[10](2016)在《汉语语法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汉语言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汉语言的研究在当代国家的扶持下,仍旧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并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面对汉语言研究者的不断努力研究,汉语未来将发展地更加现代化、国际化与多元化。从20世纪20年代萌生了汉语语言研究后,当今,汉语语言学在高等大学中已经被视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而汉语语法在当代的发展更是十分迅猛。(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汉语语法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人认为,不少香港人对英语的熟悉程度超过了标准汉语,自然会把英语的用法移到汉语中来,使香港书面语的关联词语常缺省后一个;其实,汉语既有前用"只要",后接"就便"的句子,也有只用"只要",不用"就便"的句子。有人认为,标准汉语表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只要",后常用"就"与之相呼应,香港书面语常用语义上有一定对应关系的文言词语"便",有时也用"都"或"也";其实,汉语"只要"搭配的可以是"就",也可以是"便",且"便"比"就"出现得早。有人认为,"不论"的作用是排除一切可能,在列举"不论"所引出的各个条件时,标准汉语的习惯是用"还是"来连接,而香港书面汉语相应的连词可以是"或是、或、与"等;其实,汉语也有"无论不论"后接"或者、或""和、与"等的句子。有人认为,标准汉语的"该"和"这"除文体色彩上有差别外,使用范围也有区别,"该"后一般只能出现单数名词,且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香港书面语的"该"可不受限制,用法和标准汉语的"这"基本相同;其实,标准汉语"该"也无限制,且在明清已有,一些方言也无限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语法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1].林书夷.浅析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在互译中的特点[J].青年文学家.2019

[2].崔山佳.《香港汉语书面语的语法特点》商榷四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

[3].杨济菡.试析老挝留学生汉语语序偏误特点——以国际汉语语法项目等级为参照[J].汉字文化.2018

[4].李媛媛.试论国际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特点——兼谈汉语国际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J].汉字文化.2018

[5].马西友(AJUOGA,ISAAC,MATHEW).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斯瓦西里语与汉语形容词语法特点对比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8

[6].覃雯.基于本位观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研究[J].明日风尚.2017

[7].郑洁.有关汉语言语法特点及汉语语言学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

[8].辛雪莹.论动词重迭式的历时发展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特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6

[9].陈思仪.浅析汉语成语的语法特点[J].科技视界.2016

[10].乔彦鑫.汉语语法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标签:;  ;  ;  

汉语语法特点论文-林书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