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家群论文-魏丽虹

陕西作家群论文-魏丽虹

导读:本文包含了陕西作家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柳青,柳青精神,陕西作家,文学创作

陕西作家群论文文献综述

魏丽虹[1](2018)在《论柳青精神对陕西作家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柳青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最着名作家之一,也是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秉持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扎根土地的独特人生理念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他在文学道路上凝聚着一种崇高的精神品格,体现在他的为人和他的文学作品中,被称之为"柳青精神"。他独特的精神风貌融入在他的乡土小说创作、写作态度等方面,开创了陕西文学创作的新风尚。新时期的陕西作家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在文学创作上深受他的影响,成就了新时期陕西文学的辉煌。因此,深入研究柳青精神对陕西作家的影响,能够使柳青精神长远流传下去,同时也可以保持陕西文学创作充满活力,经久不衰。(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国平,白军芳[2](2015)在《论陕西作家群的知识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陕西作家群而言,知识范式的缺陷渐渐走入批评家视野。陕西作家群拥有传统知识论的典型特征,然而,公共知识分子内涵、普世性人性观等概念的介入,使陕西作家群的知识范式成为必须革新的重要理念。本文意在通过对陕西作家群的知识范式的评析,更好地塑造中国文学中知识理论的转化方向,同时纠正那种将文学仅仅视为一种对生活进行模仿的褊狭理解。(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5年34期)

寇雅静[3](2011)在《面朝黄土,背负青天》一文中研究指出得益于陕北红色根据地政权稳固后所形成的“解放区文学”,陕西文学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真正开始,进而依凭这一现代革命资源与历代文化渊源发展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经过半个多世纪、薪火相传叁四代的陕西文学界,拥有柳青、王汶石、杜鹏程、李若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京夫、王宝成、邹志安、叶广芩、冯积岐、高建群、李康美、杨争光、寇辉、红柯、爱琴海等一批省内外知名作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皇天后土的沉潜中和周秦汉唐的浸淫下,坚守着农村乡土题材与现实主义手法两大传统,并以史诗气度为追求、视苦难情结为审美——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黄土文学流派”的必备条件。本研究在学者武凤珍对“黄土文学流派”的发端与形成、比较所得特色及其本身现状、研究意义的初步探索基础上进行深入论述,对该论者观点做出了取舍与补充。本文横向由黄土文学流派的题材选择、创作手法、文学追求、审美特质四个方面展开,纵向由本流派有承传关系的柳青、路遥、陈忠实、邹志安、王宝成、冯积岐六位作家的为人为文切入,力图在纵横交错中梳理出流派内部脉络并勾勒出流派外部轮廓。黄土作家群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犹如黄土一般朴质而厚重、坚韧而辽远的襟怀和风度,是陕西作家群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文坛不可多得的传统力量。对于黄土文学流派的关注与研究,也便期望由此确证其文学贡献之于上述两者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寇雅静[4](2011)在《面朝黄土,北负青天》一文中研究指出得益于陕北红色根据地政权稳固后所形成的“解放区文学”,陕西文学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真正开始,进而依凭这一现代革命资源与历代文化渊源发展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经过半个多世纪、薪火相传叁四代的陕西文学界,拥有柳青、王汶石、杜鹏程、李若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京夫、王宝成、邹志安、叶广芩、冯积岐、高建群、李康美、杨争光、寇辉、红柯、爱琴海等一批省内外知名作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皇天后土的沉潜中和周秦汉唐的浸淫下,坚守着农村乡土题材与现实主义手法两大传统,并以史诗气度为追求、视苦难情结为审美——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黄土文学流派”的必备条件。本研究在学者武凤珍对“黄土文学流派”的发端与形成、比较所得特色及其本身现状、研究意义的初步探索基础上进行深入论述,对该论者观点做出了取舍与补充。本文横向由黄土文学流派的题材选择、创作手法、文学追求、审美特质四个方面展开,纵向由本流派有承传关系的柳青、路遥、陈忠实、邹志安、王宝成、冯积岐六位作家的为人为文切入,力图在纵横交错中梳理出流派内部脉络并勾勒出流派外部轮廓。黄土作家群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犹如黄土一般朴质而厚重、坚韧而辽远的襟怀和风度,是陕西作家群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文坛不可多得的传统力量。对于黄土文学流派的关注与研究,也便期望由此确证其文学贡献之于上述两者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施新佳[5](2010)在《对陕西作家群文化取向的多维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的陕西作家群氤氲着陕西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他们选择了坚守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这种文化取向呈现出保守与滞后性,而传统文化的深厚浸濡,又导致作家文化转型极其缓慢与艰难。反思这种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思考作家文化观念与社会现实复杂映现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施新佳[6](2008)在《论新时期以来陕西作家群的文化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的陕西作家群氤氲着陕西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显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极度重视与迷恋,他们以深蕴的传统文化为支撑,创作呈现出扎实、稳重、保守的姿态。二十世纪末改革大潮的现代性冲击,给他们带来了多种价值文化的选择。他们以现代理性的眼光审视社会,欣喜地感受到现代性的变更带来古老高原生活方式的进步,但是作为传统文化培育下的知识分子,该地积淀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内蕴又终生笼罩着他们,他们陷入到传统与现代文化取向的两难中,最终,他们的价值天平偏向了传统文化一面。本文主要关注在社会转型期,作家文化取向的保守与滞后,以及文化转型的缓慢与艰难,进而思考作家文化观念与社会现实的复杂关系。本文的主体部分阐述了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背景下,陕西作家群虽然肯定与接纳了现代性,但更多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现象,这侧重于作品的内容、倾向、主题及人物思想等方面的展现。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本文进一步探讨其坚守传统文化的原因,并且反思其文化取向现象。以现代性眼光来看,其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是背离时代前进精神的,具有深刻的文化悲剧性,但他们在当今文坛也留下了独特的足迹。同时,我们要看到陕西作家群的文化取向现象并非独立存在,而具有高度的代表性,正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国转型期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变迁。(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李兆虹[7](2003)在《陕西作家群地域性特色的得与失》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有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叁大地理板块,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形成叁种不同的创作风格,关中文学有鲜明的儒家文化色彩,陕南文学富有南国情韵,陕北文学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地域性是陕西作家的特色所在,同时也存在缺陷,他们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农村,对代表着先进文明的城市几乎没有涉及,城市文学的缺憾使陕西文学几近半肢瘫痪。(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03年03期)

田中阳[8](1996)在《黄土地上的文学精魂──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观陕西作家群》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当代陕西作家群的影响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之点:一是关中平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它成为我国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最为发达、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给陕西作家群注入了具有强健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另一点是,自然生态遭严重破坏的黄土高原和陕南贫瘠山区以及全省远离海洋的闭塞的内陆地理环境,使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长期受到大自然的威逼和贫穷的困扰,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陕西作家。这些影响使陕西作家群表现出鲜明的群体特色:首先,他们对文学事业执着专一,具有一种为文学献身的悲壮精神。其次,他们具有深沉的历史感,他们的创作追求雄浑的史诗效果,是大气磅礴的现实主义。再次,他们十分关注农民的命运。但贫瘠和闭锁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千百年在其中积淀而成的文化土层对陕西作家群也产生负面影响:首先,陕西作家群在"城里人"面前,在城市文明面前,大多表现出既自卑又自亢的矛盾心态。其次,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和回归意识,表现出传统农民的文化品性、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刘运祺[9](1995)在《从黄土地走向世界——陕西作家群崛起动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陕西作家群崛起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陕西是一块文化富矿,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经济发展滞后诸方面优势与劣势并存,深深地影响着作家们的秉赋、气质与文品,并使他们形成共识。如忧患意识,境界与哲理意蕴。女神崇拜,“向内求善”的审美追求,写实手法与故事性。其次,从现实角度看,陕西作家兼容中外文化,大胆实践,刻意求新,勇于开拓和进取,因此成绩斐然。陕西作家群的成功,给中国走向低谷的文坛,放了一颗信号弹——震醒了社会,轰动了世界。(本文来源于《湖南教育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陕西作家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陕西作家群而言,知识范式的缺陷渐渐走入批评家视野。陕西作家群拥有传统知识论的典型特征,然而,公共知识分子内涵、普世性人性观等概念的介入,使陕西作家群的知识范式成为必须革新的重要理念。本文意在通过对陕西作家群的知识范式的评析,更好地塑造中国文学中知识理论的转化方向,同时纠正那种将文学仅仅视为一种对生活进行模仿的褊狭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陕西作家群论文参考文献

[1].魏丽虹.论柳青精神对陕西作家群的影响[J].榆林学院学报.2018

[2].李国平,白军芳.论陕西作家群的知识范式[J].名作欣赏.2015

[3].寇雅静.面朝黄土,背负青天[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寇雅静.面朝黄土,北负青天[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施新佳.对陕西作家群文化取向的多维反思[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施新佳.论新时期以来陕西作家群的文化取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8

[7].李兆虹.陕西作家群地域性特色的得与失[J].唐都学刊.2003

[8].田中阳.黄土地上的文学精魂──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观陕西作家群[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

[9].刘运祺.从黄土地走向世界——陕西作家群崛起动因初探[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

标签:;  ;  ;  ;  

陕西作家群论文-魏丽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