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调制论文-赵海宁,杨丽,赵兴,丁晟,王少华

下行调制论文-赵海宁,杨丽,赵兴,丁晟,王少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行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量学,长期演进技术,MIMO-OFDM调制,误差矢量幅度

下行调制论文文献综述

赵海宁,杨丽,赵兴,丁晟,王少华[1](2018)在《LTE下行MIMO信号调制质量校准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两台信号分析仪组建长期演进技术(LTE)下行MIMO信号校准装置,并设计出载波频率和时间定时同步方案,解决了两天线LTE下行信号的调制质量参数如误差矢量幅度(EVM)的校准问题。校准实验表明:校准系统可针对发射分集和空间复用两种MIMO-OFDM调制信号进行校准分析,针对FDD和TDD两种双工模式,并分别在2110MHz和2570MHz频率点上,校准系统测量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剩余EVM都小于0.5%。(本文来源于《计量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蒋汉陶[2](2018)在《宽带无线专网系统中物理上下行共享信道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带无线专网系统的提出是为了满足智慧型城市建设中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和高效等指标更为苛刻的要求。但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是时刻变化的,自适应编码调制(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提高时变、频带受限上信息传输效率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的是宽带无线专网中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为了进行自适应编码调制(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研究,本文先进行了宽带无线专网的物理层仿真平台搭建,并做了仿真工作进行链路验证;接着研究了两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传统AMC方案和基于机器学习中KNN(K-nearest Neighbor)算法的AMC方案;最后对两种AMC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所述。第一章绪论对论文研究内容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简单介绍了论文所涉及的技术点,同时对本文的写作安棑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对宽带无线专网中的上行共享信道链路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其中关键模块的功能和原理,并在本章的后半段对上行信道数据传输进行了基础性能仿真及分析。第叁章首先对宽带无线专网系统中的下行链路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研究了CQI与调制阶数、编码码率的关系以及AMC方案。然后,基于该链路进行了下行非自适应数据传输仿真与分析。最后,对下行数据传输中的传统AMC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对比。第四章在第叁章做完传统AMC方案的研究后,提出了使用机器学习中的KNN算法进行AMC方案的研究。同时也对论文中的两种AMC方法展开了比较和分析。第五章对论文整体作了总结,对研究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展望。包括对论文可以改进之处的说明,对AMC技术今后发展的展望。(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王顺然[3](2017)在《多用户广义空间调制系统下行链路线性预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空间调制(GSM)因其高吞吐量、高能效等优点而成为未来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将GSM应用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系统能够提高时间和频率资源利用率,但用户间干扰(MUI)的引入将降低多用户广义空间调制(MU-GSM)系统的性能,目前已有许多能够提高系统性能的预编码方案,但大部分预编码方案致力于将干扰信号消除,本文从利用干扰的角度对MU-GSM系统预编码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点对点GSM系统的可达速率进行仿真分析,发现相比垂直分层空时(V-BLAST)系统,点对点GSM系统可以使用较少的RF链路数达到更高的可达速率。同时基于次序统计对点对点GSM系统的误符号率(SER)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推导的点对点GSM系统误符号率解析式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点对点GSM系统的SER。2.通过对发射端天线分组,构建了可以极大提高GSM系统频谱效率的单小区下行链路MU-GSM系统模型。直接使用传统线性预编码方法消除干扰信号时,GSM系统信道增益矩阵和发送信号矩阵特有的稀疏性将导致发送信息的丢失。本文通过建立能够提取活跃天线信息的虚拟转换矩阵构建出等效虚拟MU-MIMO系统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以消除单小区MU-GSM系统下行链路干扰的线性预编码方法。进一步的,基于干扰分类思想,通过建立干扰判断矩阵,提出了能够利用单小区MU-GSM系统中有用干扰的多用户广义空间调制部分线性预编码(MU-GSM-PLP)方法和基于MMSE准则的多用户广义空间调制部分线性预编码(MU-GSM-MMSE-PLP)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干扰的线性预编码方法可以为系统提供更高的和速率和较低的误比特率(BER)。3.为了进一步利用干扰,相位旋转预编码方法被应用于单小区下行链路MU-GSM系统,进而提出了广义空间调制相位旋转线性预编码(MU-GSM-PALP)方法和基于MMSE准则的广义空间调制相位旋转线性预编码(MU-GSM-MMSE-PALP)方法。MU-GSM-PALP和MU-GSM-MMSE-PALP线性预编码方法利用相位修正矩阵使所有干扰成为了可以为目标符号提供有用能量增益的有用干扰,因此这两种线性预编码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单小区MU-GSM系统的和速率,并降低单小区MU-GSM系统的BER,本文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其优越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4-01)

陆克思,姚建国[4](2015)在《多用户下行链路使用广义空间调制的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讨论了一种多用户下行链路使用广义空间调制传输多用户信号的方案。该方案利用广义空间调制(Generalized Spatial Modulation,GSM)技术,发送端和接收端均不需要知道信道状态信息,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同时,能有效消除信道间干扰,获得较优的系统性能。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案在克服传统多用户MIMO系统缺点的同时,能获得较低的系统误码率。(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5年20期)

杨宇,陈梦,张美琴,张宇平,吕思航[5](2014)在《内源性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与5-羟色胺对脊髓伤害感受性信息的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建立脊髓神经损失大鼠模型探讨内源性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与5-羟色胺(5-HT)对脊髓伤害感受性信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性手术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每组10只,通过分支结扎将腓总神经和左侧坐骨神经干胫神经切断,将坐骨神经剥离,保留腓总神经,并在术后1、2、3、7、14、28d采用Weatern bloting测定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286.3±22.7)%、(178.9±14.8)%于术后2d显着高于模型组假性手术组(64.3±14.2)%、(42.3±4.3)%,而针刺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142.3±21.3)%、(102.3±11.3)%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缺失可能与脊髓神经损伤疼痛有关,通过针刺脊髓能促使脊髓背角和背神经中5-HT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脊髓伤害后疼痛刺激的传导,对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4年09期)

霍福权,唐敬师[6](2012)在《腹外侧眶皮质在痛觉下行调制中的神经递质与受体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一个由"脊髓-丘脑中央下核-腹外侧眶皮质(VLO)-导水管周围灰质-脊髓"组成的镇痛环路。阿片肽通过μ-阿片受体、5-羟色胺通过5-羟色胺1A、2和3受体、多巴胺通过D1和D2受体、GABA通过GABAA受体、谷氨酸通过NMDA受体、非-NMDA受体和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参与介导VLO诱发的下行镇痛作用,它为阐明"脊髓-丘脑中央下核-VLO-导水管周围灰质-脊髓"痛觉调制环路的神经递质和受体机制提供了证据,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郑勇,汪萌芽[7](2011)在《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活调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激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激活对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下行激活的调制作用。方法:应用新生大鼠(7~14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脊髓同侧腹外侧索(iVLF)电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即iVLF-EPSP),观察I组mGluRs激动剂(S)-3,5-二羟基苯基甘氨酸(DHPG)对MN膜电学特性及iVLF-EPSP的影响。结果:对脊髓切片灌流DHPG(5μmol/L),能使MN膜去极化(n=7,P<0.01),缩短时间常数(n=7,P<0.05),并延长锋电位的半幅时程(n=5,P<0.05)。同时,给予DHPG(5~10μmol/L)能可逆性、浓度依赖性抑制iVLF-EPSP的幅度(n=7,P<0.01)。结论:DHPG对I组mGluRs的激活对离体脊髓MN的下行激活有抑制性调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1年12期)

常珊珊,赵正予,汪枫[8](2011)在《电离层人工调制激发的下行ELF/VLF波辐射》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功率ELF/VLF凋幅高频波对电离层进行加热,形成电离层虚拟天线,可以作为发射ELF/VLF波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使用汪枫(2009)的调制加热模型,计算高频加热电离层产生的低频辐射源强度,采用全波解算法分析辐射的低频波向下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反射问题,并采用HAARP实验参数,模拟出在海面上接收到的低频信号强度为PT量级,与实验数据一致.模拟结果表明,加热泵波功率、低频调制波频率、以及加热纬度位置是影响ELF/VLF波辐射和传播的叁个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万敏,张强,张培志[9](2010)在《WCDMA下行链路扩频调制的仿真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第叁代移动通信系统WCDMA扩频调制的原理及操作过程,然后利用MATLAB工具建立了WCDMA的下行链路扩频调制过程的仿真模型,最后给出了各个处理阶段信号的频谱图等仿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得出利用OVSF扩频码进行扩频调制能够很好地解决不同业务传送及多用户干扰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10年16期)

邵德翠,汪萌芽[10](2009)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调制对侧腹外侧索下行激活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调制对侧腹外侧索(cVLF)下行激活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的作用。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d龄)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TRH灌流给药,观察其对cVLF电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cVLF-EPSP)的影响。结果:在7个测试的MN,灌流TRH(0.2μmol/L)2~5min产生去极化反应,其去极化值为(11.8±8.2)mV(P<0.05),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并可增加诱发或自发锋电位发放频率。在2个记录到cVLF-EPSP的MN,灌流TRH(0.2μmol/L)在引起去极化的同时,还具有易化cVLF-EPSP的作用,cVLF-EPSP出现锋电位发放或增强反应。使用印防己毒素(30μmol/L)和士的宁(1.0μmol/L)阻断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后,灌流TRH(0.2μmol/L)15min仍然在3个MN呈现了易化cVLF-EPSP的作用。结论:TRH具有易化cVLF电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作用,以调制cVLF下行激活脊髓MN的作用,这种易化作用可能独立于抑制性氨基酸受体。(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下行调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宽带无线专网系统的提出是为了满足智慧型城市建设中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实时性和高效等指标更为苛刻的要求。但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是时刻变化的,自适应编码调制(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提高时变、频带受限上信息传输效率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的是宽带无线专网中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为了进行自适应编码调制(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研究,本文先进行了宽带无线专网的物理层仿真平台搭建,并做了仿真工作进行链路验证;接着研究了两种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传统AMC方案和基于机器学习中KNN(K-nearest Neighbor)算法的AMC方案;最后对两种AMC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所述。第一章绪论对论文研究内容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简单介绍了论文所涉及的技术点,同时对本文的写作安棑进行了说明。第二章对宽带无线专网中的上行共享信道链路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其中关键模块的功能和原理,并在本章的后半段对上行信道数据传输进行了基础性能仿真及分析。第叁章首先对宽带无线专网系统中的下行链路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研究了CQI与调制阶数、编码码率的关系以及AMC方案。然后,基于该链路进行了下行非自适应数据传输仿真与分析。最后,对下行数据传输中的传统AMC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对比。第四章在第叁章做完传统AMC方案的研究后,提出了使用机器学习中的KNN算法进行AMC方案的研究。同时也对论文中的两种AMC方法展开了比较和分析。第五章对论文整体作了总结,对研究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展望。包括对论文可以改进之处的说明,对AMC技术今后发展的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行调制论文参考文献

[1].赵海宁,杨丽,赵兴,丁晟,王少华.LTE下行MIMO信号调制质量校准技术的研究[J].计量技术.2018

[2].蒋汉陶.宽带无线专网系统中物理上下行共享信道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3].王顺然.多用户广义空间调制系统下行链路线性预编码研究[D].郑州大学.2017

[4].陆克思,姚建国.多用户下行链路使用广义空间调制的方案[J].电视技术.2015

[5].杨宇,陈梦,张美琴,张宇平,吕思航.内源性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与5-羟色胺对脊髓伤害感受性信息的调制[J].中国卫生产业.2014

[6].霍福权,唐敬师.腹外侧眶皮质在痛觉下行调制中的神经递质与受体机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

[7].郑勇,汪萌芽.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活调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激活[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

[8].常珊珊,赵正予,汪枫.电离层人工调制激发的下行ELF/VLF波辐射[J].地球物理学报.2011

[9].万敏,张强,张培志.WCDMA下行链路扩频调制的仿真与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

[10].邵德翠,汪萌芽.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调制对侧腹外侧索下行激活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作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9

标签:;  ;  ;  ;  

下行调制论文-赵海宁,杨丽,赵兴,丁晟,王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