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军人家属论文-林卫滨

抗日军人家属论文-林卫滨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日军人家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部队番号,君益,李云峰,组织委员,臧家庄镇,代理县长,埠村,工作单位,阜阳专区,站长

抗日军人家属论文文献综述

林卫滨[1](2019)在《一名胶东战邮员的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伊始,为了保障抗战军人家属生活、提高抗属社会地位、稳定抗战军人情绪、加强抗战力量,山东省战工会和胶东行署,在1940年前就制定了《优抚抗日军人家属暂行条例》,并进行多次修订。胶东地区的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证,一般由胶东区行政公署统一印制,各县政府审核签发(本文来源于《中国集邮报》期刊2019-08-06)

肖真真[2](2017)在《抗战时期鄂豫边区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共在华中地区创建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根据地。由于它战略地位突出,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成为日军、国军、伪军和中共四方角逐的地区之一。作为实力最弱的的中共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为了执行中共中央的抗战路线,提高民众的抗战积极性,便于迅速在此地扎根和壮大,进行了广泛的战争动员,先后成立农救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组建边区、县、乡、保四级优待抗日军人家属(以下简称“优抗”)机构,颁布优抗条例,对抗战军人家属(以下简称“抗属”)实行优待。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优抗形式有叁种:(一)荣誉优抗,即政府用行政和法律方式对抗属进行精神奖励,主要包括:颁发抗属优待证,军民聚餐、联欢时抗属坐前排,提高抗属的社会地位;抗属享有部分司法特权;享有部分公共特权,抗属子女可以可以优先免费进入公立学校就读,抗属可以优先申请使用边区公共土地、器具、房屋。(二)物质优抗,它主要是边区行政公署以财政税收为杠杆,辅之以必要的社会救济,解决抗属尤其是贫苦抗属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经济困难。主要包括:减免抗属部分税捐负担,具体减免多少根据其家庭状况及出征军人军级而定;向遭遇生、老、病、死、天灾等自然灾害的困难抗属发放临时救济;向贫困抗属进行生产贷款;重大节日给抗属发慰问品。(叁)劳力优抗,它主要是解决抗属在生产生活中劳动力缺乏的问题,牵涉的主体最多,持续的时间最长,整个的程序过程也最复杂。主要包括:代耕代种代收,鄂豫边区的代耕代种代收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具有强制性,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合理负担,综合协调。第叁:军籍分等与财富分级相结合。第四:“划区耕作,定时计量”;帮助抗属料理日常家务;收容部分老弱病残抗属。同时,抗属也需要履行鼓励亲人杀敌、规劝逃兵归队、参加生产劳动、提高政治素质等义务。总体上,鄂豫边区优抗政策解决了抗属的基本生活生活困难,动员了广大群众参军的积极性,推动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但是,由于边区财政经费的困难、干部官僚作风及封建势力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抗政策的实施。(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杜小英[3](2016)在《抗战时期云南抗日军人家属优待工作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期间,云南省派出滇军30余万人,成了兵员补给的重要省份。为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增强抗战力量,云南省政府建立各级优待委员会,从救济优待、生产优待、荣誉优待、权益优待等方面开展的军属优待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属面临的实际困难,调动了民众参军参战的积极性,有利于大后方的社会稳定和征兵工作的开展。但云南军属优待工作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优待经费缺乏、运行模式缺陷等问题。(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颖[4](2009)在《抗战时期重庆抗日军人家属优待政策与实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为“全国征兵示范区”,重庆人民视服兵役为己任,纷纷应征入伍。但是,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军人不仅要履行国家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而且还要承担整个家庭的生活保障。为解除抗战军人后顾之忧,激励后方青年应征参战,在国民政府抗属优待法规、条例的指导下,重庆市政府、迁建区各地方政府、民间团体纷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抗属的政策和措施,在后方开展了诸如荣誉优待、权益优待、救济优待、生产优待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抗属优待工作,使抗战环境中应运而生的抗属优待工作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并取得可喜的成效,为抗战建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致使重庆抗属优待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作为军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抗战时期重庆抗属优待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对当今和平年代我国开展军人家属优抚工作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作出界定。第二部分介绍抗战时期全国及重庆抗属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交代政府抗属优待政策制定的背景。同时详细叙述国民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优待抗属的法规政策,重点论述《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条例》。第叁部分重点论述抗战时期重庆市政府、迁建区各地方政府及民间机构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抗属优待工作。第四部分则从特点、成效与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等方面对抗战时期重庆抗属优待工作作出综合性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抗战时期重庆抗属优待工作对当今和平年代的军人家属优待工作的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15)

抗日军人家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共在华中地区创建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根据地。由于它战略地位突出,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成为日军、国军、伪军和中共四方角逐的地区之一。作为实力最弱的的中共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为了执行中共中央的抗战路线,提高民众的抗战积极性,便于迅速在此地扎根和壮大,进行了广泛的战争动员,先后成立农救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组建边区、县、乡、保四级优待抗日军人家属(以下简称“优抗”)机构,颁布优抗条例,对抗战军人家属(以下简称“抗属”)实行优待。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优抗形式有叁种:(一)荣誉优抗,即政府用行政和法律方式对抗属进行精神奖励,主要包括:颁发抗属优待证,军民聚餐、联欢时抗属坐前排,提高抗属的社会地位;抗属享有部分司法特权;享有部分公共特权,抗属子女可以可以优先免费进入公立学校就读,抗属可以优先申请使用边区公共土地、器具、房屋。(二)物质优抗,它主要是边区行政公署以财政税收为杠杆,辅之以必要的社会救济,解决抗属尤其是贫苦抗属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经济困难。主要包括:减免抗属部分税捐负担,具体减免多少根据其家庭状况及出征军人军级而定;向遭遇生、老、病、死、天灾等自然灾害的困难抗属发放临时救济;向贫困抗属进行生产贷款;重大节日给抗属发慰问品。(叁)劳力优抗,它主要是解决抗属在生产生活中劳动力缺乏的问题,牵涉的主体最多,持续的时间最长,整个的程序过程也最复杂。主要包括:代耕代种代收,鄂豫边区的代耕代种代收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具有强制性,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合理负担,综合协调。第叁:军籍分等与财富分级相结合。第四:“划区耕作,定时计量”;帮助抗属料理日常家务;收容部分老弱病残抗属。同时,抗属也需要履行鼓励亲人杀敌、规劝逃兵归队、参加生产劳动、提高政治素质等义务。总体上,鄂豫边区优抗政策解决了抗属的基本生活生活困难,动员了广大群众参军的积极性,推动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但是,由于边区财政经费的困难、干部官僚作风及封建势力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抗政策的实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日军人家属论文参考文献

[1].林卫滨.一名胶东战邮员的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证[N].中国集邮报.2019

[2].肖真真.抗战时期鄂豫边区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杜小英.抗战时期云南抗日军人家属优待工作述论[J].昆明学院学报.2016

[4].王颖.抗战时期重庆抗日军人家属优待政策与实施研究[D].西南大学.2009

标签:;  ;  ;  ;  ;  ;  ;  ;  ;  ;  

抗日军人家属论文-林卫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