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病机制剂论文-黄玉环,刘慧,洪芬芳,杨树龙

中药病机制剂论文-黄玉环,刘慧,洪芬芳,杨树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药病机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尔茨海默,中药治疗,机制,Aβ-淀粉样蛋白

中药病机制剂论文文献综述

黄玉环,刘慧,洪芬芳,杨树龙[1](2019)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的一种常见类型,约占痴呆的50%~60%,是一种年龄相关的神经变性疾病,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和记忆障碍、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细胞死亡[1]。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20%以上[2-3]。目前AD已成为人类继心血管病、癌症、卒中之后的第四大杀手[4]。高发病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负担。近30年来,各大药商投入约30亿美金研发治疗AD的有效药物,1998—201(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柴碧芳[2](2008)在《中药病机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探讨和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简称DM)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由葡萄糖代谢紊乱和内分泌障碍引起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的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终身性、难治性疾病,其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脏腑器官,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可致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据WHO资料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现已逾1.94亿,成为人类第叁位的死亡杀手。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25‰,并且每年以0.1%的速度递增,若以我国进入21世纪时的人口约13亿计,仅在25岁至74岁的年龄段,每年将新增糖尿病病例75.4万。目前认为,西医药在控制血糖方面较迅速而显着,而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防治并发症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同时,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亦呈现出多方面、多环节的调节作用。但是从现有报道看,各地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时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且多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同西医药进行中西医疗效的对比,因而其疗效的统计数据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其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亦被质疑。本研究首次将成肇智教授提出的中药病机制剂运用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试图探索一种新的中医用药摸式和方法,以便在保持辨证施治优势的前提下大大增强中医药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它疾病的力度和范围,并推动其走向世界。方法全部32例研究对象均为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按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其病史、症状及体征进行审机辨证,观察对象分为气虚、阴虚、血瘀、痰浊四种基本病机及它们的兼夹型。然后,分别用相应的病机制剂给予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并在治疗过程中依据每周服药后的疗效及临床证侯的实际变化对此四种病机制剂及时增减化裁。四周结束后,按200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统一进行疗效评定。服药前和每周后均观察并记录其症状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变化,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讨论此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结果1、中药病机制剂的薄层色谱鉴定提示颗粒剂中各种中药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2、疗效比较:治疗一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84.4%。3、血糖变化: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4、症状:治疗后症状积分值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1、四种中药病机制剂(颗粒剂)质量达标,服用方便。2、中药病机制剂治疗糖尿病具有改善症状、降低血糖的确切疗效。3、从整体的临床效果看,此四种中药病机制剂降低血糖的强度和速度还不够理想,有待提高。4、作为糖尿病及其它多种疾病的一种新的诊疗模式和用药方法,中药病机制剂体现出辨证论治(实质为审机定治)的中医特色和方便服用的现代剂型的有机结合,初步显示出可行性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8-06-01)

熊辉,于慧斌,陈强[3](2008)在《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研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亦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是提出的假说已有十余种,目前研究较多、得到较普遍承认的有胆碱能学说、自(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期刊2008年02期)

中药病机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简称DM)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由葡萄糖代谢紊乱和内分泌障碍引起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的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终身性、难治性疾病,其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脏腑器官,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可致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据WHO资料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现已逾1.94亿,成为人类第叁位的死亡杀手。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25‰,并且每年以0.1%的速度递增,若以我国进入21世纪时的人口约13亿计,仅在25岁至74岁的年龄段,每年将新增糖尿病病例75.4万。目前认为,西医药在控制血糖方面较迅速而显着,而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防治并发症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同时,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亦呈现出多方面、多环节的调节作用。但是从现有报道看,各地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时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且多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同西医药进行中西医疗效的对比,因而其疗效的统计数据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其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亦被质疑。本研究首次将成肇智教授提出的中药病机制剂运用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试图探索一种新的中医用药摸式和方法,以便在保持辨证施治优势的前提下大大增强中医药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它疾病的力度和范围,并推动其走向世界。方法全部32例研究对象均为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按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其病史、症状及体征进行审机辨证,观察对象分为气虚、阴虚、血瘀、痰浊四种基本病机及它们的兼夹型。然后,分别用相应的病机制剂给予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并在治疗过程中依据每周服药后的疗效及临床证侯的实际变化对此四种病机制剂及时增减化裁。四周结束后,按200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统一进行疗效评定。服药前和每周后均观察并记录其症状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变化,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讨论此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结果1、中药病机制剂的薄层色谱鉴定提示颗粒剂中各种中药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2、疗效比较:治疗一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84.4%。3、血糖变化: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4、症状:治疗后症状积分值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1、四种中药病机制剂(颗粒剂)质量达标,服用方便。2、中药病机制剂治疗糖尿病具有改善症状、降低血糖的确切疗效。3、从整体的临床效果看,此四种中药病机制剂降低血糖的强度和速度还不够理想,有待提高。4、作为糖尿病及其它多种疾病的一种新的诊疗模式和用药方法,中药病机制剂体现出辨证论治(实质为审机定治)的中医特色和方便服用的现代剂型的有机结合,初步显示出可行性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药病机制剂论文参考文献

[1].黄玉环,刘慧,洪芬芳,杨树龙.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柴碧芳.中药病机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探讨和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8

[3].熊辉,于慧斌,陈强.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研究方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

标签:;  ;  ;  ;  

中药病机制剂论文-黄玉环,刘慧,洪芬芳,杨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