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抗菌肽论文-陈益,邢召,刘宪林,王靖,陈海洋

子宫内膜抗菌肽论文-陈益,邢召,刘宪林,王靖,陈海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子宫内膜抗菌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猪子宫内膜炎,急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妊娠母猪

子宫内膜抗菌肽论文文献综述

陈益,邢召,刘宪林,王靖,陈海洋[1](2015)在《抗菌肽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内膜炎是母猪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分为急性、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子宫内膜炎表现为母猪产后高热、不食、长期从外阴部流出灰白色脓性、恶臭分泌物;慢性子宫内膜炎症状不明显,持续时间长,从外阴部流出少量分泌物。子宫内膜炎重则导致母猪死亡,轻则造成母猪发情不规律或不发情,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当前,母猪子宫内膜炎主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但受耐药性影响,在应用效果上各地反映不一。抗菌肽是一类由生物产生的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22期)

王东升,米宝明,荔霞,张世栋,李世宏[2](2014)在《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抗菌肽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发奶牛抗菌肽生物制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疾病。方法:采用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酸溶性提取物抗菌活性;应用琼脂糖电泳及水平电泳洗脱分离出相应的抗菌条带,HPLC进一步分离纯化,琼脂糖弥散法检测纯化物的抗菌活性,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粗提物中有两种主要的抗菌成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大肠杆菌BL-21、牛致病性大肠杆菌4605、绿脓杆菌10104具有抗菌活性。上层条带的主要色谱峰出现在43、45 min,其中45 min收集的样品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k Da。下层条带主要色谱峰出现在5、35、43、45、46、47、50 min,其中35、43、45 min收集的样品有抗菌活性,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14-16、6和12 k Da。各个组分对大肠杆菌BL-2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均具有抑菌活性。结论: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分离出了5个抗菌成分,从相对分子质量、抗菌活性等方面初步认定为抗菌多肽。(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严作廷,米宝明,宗瑞谦,祝秉东,王桂荣[3](2010)在《奶牛子宫内膜粘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发奶牛抗菌肽生物制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本研究采用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子宫内膜粘液酸溶性提取物抗菌活性;应用琼脂糖电泳及水平电泳洗脱分离相应的抗菌条带,HPLC进一步分离纯化,琼脂糖弥散法检测纯化分子抗菌活性,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表明,从奶牛子宫内膜酸溶性提取物中纯化出一分子量约为14kD左右的抗菌多肽,对大肠杆菌(E.coliBL2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具有抗菌活性。本研究可能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子宫内膜分泌的抗菌多肽,其可能参与奶牛子宫的天然防御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0年07期)

严作廷,米宝明,宗瑞谦,祝秉东,王桂荣[4](2009)在《奶牛子宫内膜粘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为研发奶牛抗菌肽生物制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疾病。研究方法:采用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子宫内膜粘液酸溶性提取物抗菌活性:应用琼脂糖电泳及水平电泳洗脱分离相应的抗菌条带,HPLC进一步分离纯化,琼脂糖弥散法检测纯化分子抗菌活性,Tricinc-SDS-PAG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研究结果:从奶牛子宫内膜酸溶性提取物中纯化出一分子量约为14KD左右的抗菌多肽,对大肠杆(E-coli.BL2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具有抗菌活性。研究结论:可能是一种新的子宫内膜分泌的抗菌多肽,参与了奶牛子宫的天然防御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奶业协会第24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奶牛/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第一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8-14)

王桂荣,严作廷,王东升,米宝明,崔燕[5](2009)在《乳牛子宫内膜抗菌肽BNBD5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发防治乳牛子宫内膜炎的抗菌肽生物制剂,根据已发表的牛抗菌肽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用试剂盒提取乳牛新鲜子宫内膜总RNA,经RT-PCR扩增,将克隆的抗菌肽BNBD5基因全长编码区的cDNA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经IPTG诱导原核表达,通过Western-blot检测融合蛋白BNBD5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RT-PCR扩增出的cDNA片段长138 bp,编码45个氨基酸的多肽,多肽中含6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用Blast程序进行检索比较显示,克隆出了牛防御素家族成员BNBD5基因,并成功构建了pET30a-BNBD5载体,经IPTG诱导,pET30a-BNBD5原核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 ku,与预期的融合蛋白大小一致,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王桂荣[6](2009)在《奶牛子宫内膜抗菌肽分离纯化、BNBD5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源性抗微生物肽是生物体内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御素是广泛分布于动物和植物界的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阳离子内源性抗微生物肽,是内源性抗微生物肽中的一个大家族。是由生物细胞特定基因编码,经特定外界条件诱导产生的一类多肽。具有抵抗外界微生物侵害、消除体内突变细胞的作用。根据防御素分子内半胱氨酸的位置和连接方式、前体性质及表达位置的差异可分为α-防御素、β-防御素、θ-防御素、昆虫防御素和植物防御素五种类型,防御素主要分布于哺乳动物的黏膜上皮细胞内,所以,防御素被确认为黏膜表面抗微生物屏障的组成成分。在实验中以奶牛子宫为实验材料,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组织中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牛抗菌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扩增抗菌肽DNA片段,回收纯化PCR产物,连接pMD18-T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DH5a。在含X-Gal、Amp及IPTG的LB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经PCR及双酶切鉴定后,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RT-PCR扩增出的cDNA片段碱基数为138bp,编码45个氨基酸的多肽,多肽中含6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用Blast程序进行检索比较,表明扩增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BNBD5编码区序列99.3%相同。利用DNAStar MegAlign分析了奶牛子宫内膜抗菌肽BNBD5与其他物种β-防御素5的ORF序列,得出奶牛BNBD5的cDNA与其他动物的β-防御素5的同源性。与山羊(Capra hircus,DQ532360)有80.4%的同源性,与小鼠(Mus musculus, NM_030734)有56.5%的同源性,与褐鼠(Rattus norvegicus,NM_001037549)有31.9%的同源性,而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EU273600)、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EU727272)和原鸡(Gallus gallus,AY621320、AY621307、DQ677636)的同源性均低于20%。这说明反刍动物的β防御素cDNA具有种属特异性。再以重组质粒为模板,用特异性表达引物扩增得到的基因:即编码BNBD5基因全长cDNA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 BNBD5,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ET28a-BNBD5载体,经IPTG的诱导, pET28a-BNBD5在原核内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ku,与预期融合蛋白大小一致,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琼脂扩散实验检测表达产物的体外抑菌活性,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奶牛子宫内膜抗菌肽的体外抑菌活性不太明显。本实验再以奶牛子宫为实验材料,刮取内膜上皮,用5%的冰乙酸抽提,通过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电泳洗脱技术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奶牛子宫黏液内源性抗菌肽,并进行其抗菌活性的检测。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5min收集的样品没有抑菌圈出现,在45min收集的样品具有抗大肠杆菌BL2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的活性。奶牛子宫内膜防御素的发现有利于对奶牛黏膜的防御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为奶牛子宫内膜炎防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米宝明[7](2009)在《奶牛子宫内膜抗菌多肽的分离与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奶牛子宫粘液和奶牛子宫组织分离抗菌活性肽的工作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奶牛子宫内膜粘液和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对其子宫粘液和子宫组织抗菌肽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并对水平电泳洗脱样品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的样品分别进行了琼脂糖弥散法抗菌活性检测。本试验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奶牛子宫粘液抗菌多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分析新鲜奶牛子宫粘液经5%乙酸浸提,将酸溶性提取物进行制备性酸性尿素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AU-PAGE),并用电泳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其有一条抗菌条带,切下相应的抗菌条带进行洗脱电泳。洗脱物透析冻干后,经电泳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对大肠杆菌BL-21、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具有抗菌活性。洗脱样品经RT—HPLC分离,在第45分钟保留时间纯化出单一分子,琼脂糖弥散法检测显示其对大肠杆菌BL21、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具有抗菌活性;Tricine-SDS-PAG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约为14kD左右的抗菌多肽。第二部分奶牛子宫组织抗菌多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分析新鲜的奶牛子宫组织,经5%乙酸浸提,将酸溶性提取物进行制备性酸性尿素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AU-PAGE),并用电泳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其有两条抗菌条带,切下相应的抗菌条带进行洗脱电泳。洗脱物透析冻干后,经电泳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对大肠杆菌BL-21、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牛致病性大肠杆4605、绿脓杆菌10104具有抗菌活性。洗脱样品通过RT—HPLC分离,其中上条条带在第45分钟保留时间纯化出单一分子,该分子对大肠杆菌BL-21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下条条带在第35、43、45分钟出峰时间分别纯化出单一成分,这叁种分子对大肠杆菌BL-21也有较强的抑菌活性。Tricine-SDS-PAG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表明,其中上条条带45min样品分子量约为14kD的抗菌多肽其分子量与奶牛子宫粘液分离纯化的分子量相似,说明其可能为同一物质;而下条条带在35min的样品分子量约为14—16kD的抗菌多肽,43min的分子量约为6kD的抗菌多肽,45min的分子量约为12kD的抗菌多肽。综上所述,我们利用电泳与RP-HPLC技术首次从奶牛子宫粘液和组织中分离到抗菌多肽,并对其分子大小、抗菌活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奶牛子宫内膜抗菌多肽的分子机制及高效原核、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奠定基础,并可获得将奶牛子宫内膜抗菌多肽开发为新一代抗感染药物所必须了解的信息。(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王莉莉,潘小玲,马懿,李明,冯云[8](2006)在《子宫内膜黏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人子宫内膜黏液酸溶性提取物纯化及鉴定抗菌多肽,探讨子宫内膜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琼脂糖弥散法分析人子宫内膜黏液酸溶性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切下相应的抗菌条带进行洗脱电泳,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用琼脂糖弥散法检测纯化分子抗菌活性;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根据N端氨基酸序列和质谱分析的测序结果推导纯化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人子宫内膜酸溶性提取物中纯化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6777的抗菌肽HUP-39,经鉴定为人血红蛋白α链N端第33-95的氨基酸残基片段。该片段富含碱性氨基酸,包含3个完整的α螺旋跨膜结构域,对大肠埃希菌氨苄西林耐药株ML-35p、标准株ATCC25922和临床分离株54080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结论本研究从人子宫内膜黏液酸溶性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的抗革兰阴性菌多肽,为人血红蛋白α链片段。子宫内膜黏液中的抗菌分子不仅来源于上皮细胞和白细胞,也可来源于红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29期)

徐罗玲,吴畸,王伯瑶,李成梁[9](1995)在《大鼠子宫内膜抗菌成分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以1%乙酸冲洗SD大鼠子宫内膜,获得子宫内膜酸溶性提取物。利用琼脂糖弥散法和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抗菌试验发现,子宫内膜提取物有叁条主蛋白带对致病性大肠杆菌ML-35P耐药株有强抗菌活性,这叁条抗菌蛋白带命名为RatUP-1,RatUP-2和RatUP-3,分别占子宫内膜提取物总蛋白量的4.5%,5.7%和6.6%。虽然提取物存在溶菌的活性,但其含量甚微,在AU一PAGE图谱上亦未能显现溶菌酶条带。本实验的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合成一类抗菌多肽,可能在子宫抗菌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徐罗玲,吴琦,王伯瑶[10](1994)在《大鼠子宫内膜抗菌蛋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鼠子宫内膜抗菌蛋白研究华西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成都610044徐罗玲,吴琦,王伯瑶以1%乙酸冲洗雌性SD大鼠子宫内膜,获得子宫内膜酸溶性提取物。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提取物有十余条主蛋白带,但电泳图谱上不显示已知的抗菌物质溶菌酶和...(本文来源于《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期刊1994年03期)

子宫内膜抗菌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发奶牛抗菌肽生物制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疾病。方法:采用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酸溶性提取物抗菌活性;应用琼脂糖电泳及水平电泳洗脱分离出相应的抗菌条带,HPLC进一步分离纯化,琼脂糖弥散法检测纯化物的抗菌活性,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粗提物中有两种主要的抗菌成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大肠杆菌BL-21、牛致病性大肠杆菌4605、绿脓杆菌10104具有抗菌活性。上层条带的主要色谱峰出现在43、45 min,其中45 min收集的样品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k Da。下层条带主要色谱峰出现在5、35、43、45、46、47、50 min,其中35、43、45 min收集的样品有抗菌活性,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14-16、6和12 k Da。各个组分对大肠杆菌BL-2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均具有抑菌活性。结论: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分离出了5个抗菌成分,从相对分子质量、抗菌活性等方面初步认定为抗菌多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子宫内膜抗菌肽论文参考文献

[1].陈益,邢召,刘宪林,王靖,陈海洋.抗菌肽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2].王东升,米宝明,荔霞,张世栋,李世宏.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抗菌肽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4

[3].严作廷,米宝明,宗瑞谦,祝秉东,王桂荣.奶牛子宫内膜粘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J].中国奶牛.2010

[4].严作廷,米宝明,宗瑞谦,祝秉东,王桂荣.奶牛子宫内膜粘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C].中国奶业协会第24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奶牛/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第一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5].王桂荣,严作廷,王东升,米宝明,崔燕.乳牛子宫内膜抗菌肽BNBD5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J].中国兽医科学.2009

[6].王桂荣.奶牛子宫内膜抗菌肽分离纯化、BNBD5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D].甘肃农业大学.2009

[7].米宝明.奶牛子宫内膜抗菌多肽的分离与纯化[D].甘肃农业大学.2009

[8].王莉莉,潘小玲,马懿,李明,冯云.子宫内膜黏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J].中华医学杂志.2006

[9].徐罗玲,吴畸,王伯瑶,李成梁.大鼠子宫内膜抗菌成分的初步分析[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5

[10].徐罗玲,吴琦,王伯瑶.大鼠子宫内膜抗菌蛋白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4

标签:;  ;  ;  ;  

子宫内膜抗菌肽论文-陈益,邢召,刘宪林,王靖,陈海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