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脾护心法论文-罗川晋,李先隆,吴伟

调脾护心法论文-罗川晋,李先隆,吴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调脾护心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调脾护心,名医经验

调脾护心法论文文献综述

罗川晋,李先隆,吴伟[1](2018)在《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邓铁涛教授以调脾护心为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经验。本病病位虽在心,但与五脏相关,尤重于心脾;本质为本虚标实,心气血阴阳亏虚于内,致使痰瘀水停之标遏阻心阳,故急性期常按阴阳分治,在温阳或者滋阴的同时均强调温补脾胃阳气;缓解期则需综合调理,注重以调理脾胃为先,才能有效防止复发,带病延年。在遣方用药上补虚泻实,灵活应用气血同调、攻补兼施、升降相随等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周一海[2](2017)在《中医“调脾护心”法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效果良好》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无可否认,西医在治疗心血管病方面有许多先进的技术,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践证明,传统中医药对于减轻心血管病人的症状、弥补西医治疗的局限、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能与西医治疗相辅相成,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家庭医学(下半月)》期刊2017年06期)

梁蕴瑜,邱思婕,谢平畅,邹旭[3](2016)在《调脾护心法论治缓解期心力衰竭》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组以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论治从急性期的症状改善入手,对于中医药在防止病情反复发作上的优势未多见报道。导师邹旭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位虽在心,但涉及五脏,以脾为着,临证中运用调脾护心法对心衰缓解期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体现中医"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从调理病人的体质入手,经过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党晓晶,吴焕林,吴建萍,唐波炎[4](2016)在《调脾护心法治疗心脏X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X综合征是稳定性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或活动平板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并除外冠脉痉挛〔1〕。Kemp〔2〕于1973年首先将此症状群命名为心脏X综合征。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目前考虑与冠脉血流储备能力下降〔3〕、内皮功能障碍〔4〕、雌激素缺乏〔5〕、精神神经因素〔6〕等有关。有数据〔7〕发现,超过40%的X综合征患者因胸痛多(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6年14期)

姚耿圳,潘光明,盛小刚,邹旭[5](2015)在《邹旭教授运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围产期心肌病心衰1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师邹旭教授擅长运用国医大师邓铁涛"五脏相关"学说指导临床实践,特别采用"心脾相关"理论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显着临床疗效。邹教授运用邓老学说治疗围产期心肌病所致顽固性心力衰竭,现介绍验案如下。温某,女,31岁,怀孕39周后(2005年6月23日)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于某医院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急性左心衰",并行剖腹产术。分娩后气促症状加重,不能平卧,伴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经强心、利尿、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5年12期)

廖凯劲[6](2015)在《调脾护心法改善气虚型胸痹并消渴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冠心病(CHD)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影响,其每一年死亡数在西方国家当中约为总死亡数的30%,死亡数在心血管病中大约占50%-75%,根据世卫组织统计,各死因当中,现今出现最多的还是CHD。中国的CHD例即使没有欧洲和美国出现多,每年的CHD出现百分比和致死百分比在过去的30年也正快速上升。糖尿病是内在和外在要素协同引发的一样以血糖代谢紊乱为明显表现的合并疾病;糖尿病(DM)当今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中显着,而我们国家正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糖尿病患者大概有上千万人,以2型糖尿病较为多见。冠心病和糖尿病常合并存在,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通过疗效高、副作用小的方法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临床上一项重要的工作。冠心病和糖尿病在中医领域中分别称为胸痹和消渴,症候方面,两者均有气虚表现,中医中药治疗胸痹合并消渴患者有明显疗效,可作为改善气虚型胸痹合并消渴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运用邓老长期治疗胸痹的经验方法,即调脾护心法,对气虚型胸痹并消渴患者进行治疗,评价调脾护心法改善这类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拓展调脾护心法的适用范围。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队列研究,自然形成队列纳入气虚型胸痹并消渴患者,对比观察使用调脾护心法与非调脾护心法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使用调脾护心法对气虚型胸痹并消渴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60例,并与病人及其家属详细地介绍整个临床试验过程,按自然形成队列分成2组。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和糖尿病标准用药医治。调脾护心组在标准用药医治基础上,予体现调脾护心法的邓老冠心胶囊,2粒/tid。对照组在二级预防医治情况下,加非调脾护心法医治。持续30天。评估调脾护心法对改善气虚型胸痹并消渴病人生活质量作用。把数据放入电脑,制造数据库,用SPSS软件,以P<0.05为有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SAQ、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表现都较治疗前取得显着改进,两组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2)治疗后,调脾护心组较非调脾护心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有更好的效果(P<0.05),但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血脂、血糖方面,病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善(P>0.05);两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4)生活质量方面,病人接受治疗后,调脾护心组在改善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状态(AF)方面比非调脾护心组优异(P<0.05);但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的认识程度(DS)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调脾护心法能改善胸痹并消渴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体现在症状方面,并中医症候的改善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功效,且无不良反应。对于未来拓展此法适用范围提供了有效条件。(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4-01)

蔡奕奕[7](2014)在《调脾护心法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远期疗效随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当前冠心病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经皮冠脉介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介入治疗日益广泛的应用,在给患者带来显着疗效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术后再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邓铁涛教授将五脏相关理论延伸发展用于指导冠心病的防治,认为冠心病的核心病机为“心脾相关、痰瘀渐积”。在既往调脾护心法的系列研究对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1至3年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本法对术后远期(5年)疗效的报道不多见。通过探索调脾护心法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为邓老冠心方的心血管事件预防保护作用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对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而进行本研究。目的:了解冠心病血介入术后调脾护心法远期疗效。评估调脾护心法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血管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等需要入院治疗者)等主要结局指标和其他原因的死亡以及再入院等次要结局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心绞痛评分等。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纳入全国12家叁级甲等医院入选“十一·五”课题“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中医综合干预的临床研究”的患者共640例进行随访研究。其中暴露组316例,非暴露组324例。随访方式以电话随访为主,辅以门诊随访、电子邮件等。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服药情况(包括中西药物的剂量、用法、频次、剂型等)、主要结局(指任何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再次出现心脏缺血性事件需要再次行血运重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需要急诊或入院)、次要终点(包括心血管原因以外的死亡和再次住院)、随访其他指标(心绞痛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成功随访患者570例,各种原因失访及中途退出共70例,死亡10例,再次血运重建43例。经统计分析,暴露组患者在缺血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中医症候评分总分与非暴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等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调脾护心法对冠心病PCI术后远期疗效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其能有效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再发率及患者的再次住院率,提高患者心功能分级,减轻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和总积分,改善胸闷症状及其发作频率、疲倦、乏力、心悸、自汗等症状。(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3-01)

党晓晶,吴焕林[8](2014)在《运用邓铁涛教授调脾护心法治疗心悸医案1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邓铁涛教授为我国中医大家,擅长内科急难重症的诊疗。在诊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其深刻见解,他主张运用调脾护心法进行治疗。文章主要通过验案分析来阐述邓铁涛教授治疗心悸的原则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4年01期)

王侠,胡丽娜,李晓庆,吴焕林[9](2013)在《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邓铁涛调脾护心法诊疗方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治疗意愿将患者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观察期1年。非暴露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暴露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案,观察期内治疗时间不少于3个月。对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积分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1年后,暴露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显着优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年后,2组患者的心绞痛积分均有显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暴露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1年后,2组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量表(SAQ)各个维度评分均有显着改善,除非暴露组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疾病认识程度(DP)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SAQ各维度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邓铁涛调脾护心法冠心病诊疗方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吴文虎[10](2013)在《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非手术患者的一年期随访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冠心病在我国已成为内科疾病中较常见的多发病,是导致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卫生部已有数据表明,中国新增冠心病患者75万人/年,我国近期的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急剧增高,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近年来也一直在慢慢增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进入21世纪后,冠心病不仅是发达国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也同样威胁着发展中国家,并且在经济花费上也逐年上升,西方国家如美国在冠心病上消耗的医疗费用超过600亿美元/年,发病率和医疗花费的增加给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持续升高,提高冠心病的防治水平,控制其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心血管领域和卫生医疗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学早就提出“未病先防”的理念,运用到冠心病非手术患者上面就是尽量减少冠心病非手术患者行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或是延缓冠心病非手术患者行血运重建的年限,我们关注冠心病非手术患者的原因如下:第一、冠心病的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维持药物治疗来控制冠心病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能长期处在在冠心病的非手术治疗阶段;第二、冠心病中很多患者经过慢性的长期的进展,冠状动脉会出现严重狭窄和堵塞,当非手术治疗方式控制不佳时,理应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手术治疗,然而仍有一些患者抵触手术治疗的心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拒绝手术治疗;第叁、大量动物实验验及临床应用已经证实,中医药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增加治疗疗效,但中医药对于延缓冠心病非手术患者行血运重建的年限或是减少冠心病非手术患者行血运重建的数量的研究仍较少,所以运用中医药对冠心病非手术患者的防治及深入研究显的日趋重要。目的运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非手术患者,通过观察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非手术患者的疗效,探索调脾护心法对冠心病非手术患者一年期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以期为今后调脾护心法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资料。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是否接受调脾护心法治疗分为2个组,接受调脾护心法中医药治疗并联合西医规范治疗为暴露组,只接受西医规范治疗或(且)非调脾护心法中医药治疗为非暴露组,以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出院的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访观察,,随访年限为1年,观察患者一年后的主要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心绞痛记分、中医证侯积分、SAQ西雅图生存量表等的变化,建立新数据库、录入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暴露组总发生率为14.9%,非暴露组总发生率为31.7%,两组差异显着(P<0.05);死亡发生率:暴露组总发生率1.5%,非暴露组4.7%,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再次入院率:暴露组总发生率13.4%,非暴露组总发生率2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入院行PCI等血运重建手术:非露组总发生率14.3%,暴露组总发生率1.5%,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时两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侯疗效、SAQ生存质量量表五个维度计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优于非暴露组。结论1.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非手术患者可以减少因心血管事件的再入院率,可以降低再入院行PCI等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2.两组均可以改善心绞痛的症状,改善中医证侯,暴露组优于非暴露组。3.两组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暴露组优于非暴露组,可认为调脾护心法对改善冠心病非手术气虚痰瘀证患者的生存质量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4-01)

调脾护心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无可否认,西医在治疗心血管病方面有许多先进的技术,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践证明,传统中医药对于减轻心血管病人的症状、弥补西医治疗的局限、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能与西医治疗相辅相成,效果更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调脾护心法论文参考文献

[1].罗川晋,李先隆,吴伟.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验[J].中医杂志.2018

[2].周一海.中医“调脾护心”法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效果良好[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7

[3].梁蕴瑜,邱思婕,谢平畅,邹旭.调脾护心法论治缓解期心力衰竭[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4].党晓晶,吴焕林,吴建萍,唐波炎.调脾护心法治疗心脏X综合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5].姚耿圳,潘光明,盛小刚,邹旭.邹旭教授运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围产期心肌病心衰1则[J].新中医.2015

[6].廖凯劲.调脾护心法改善气虚型胸痹并消渴患者生活质量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7].蔡奕奕.调脾护心法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远期疗效随访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8].党晓晶,吴焕林.运用邓铁涛教授调脾护心法治疗心悸医案1则[J].内蒙古中医药.2014

[9].王侠,胡丽娜,李晓庆,吴焕林.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10].吴文虎.调脾护心法治疗冠心病非手术患者的一年期随访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标签:;  ;  ;  ;  

调脾护心法论文-罗川晋,李先隆,吴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