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仁义论文-李鑫波

道德仁义论文-李鑫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仁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标杆,印发通知,潘家庄,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全国媒体,良好道德风尚,群众推荐,第一时间,倡议书

道德仁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鑫波[1](2019)在《仁义小城典型频现 道德沃土培育标杆》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6月28日,贵州兴仁市工业园区驾驶员勇救4名落水儿童成为“网红”;2018年5月22日,兴仁市潘家庄镇姑屯中学九年级学生文敏入选全国第一批新时代好少年,成为广大市民热议的“头条新闻”……种子发芽需要“良田沃土”,道德成长离不开“社会营养”。(本文来源于《黔西南日报》期刊2019-01-16)

杨济襄[2](2018)在《儒家道德思想的实践——董仲舒“仁义法”的人我内外之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除了内在心性仁义之外,并强调"仁"与"义"的实践情境,董仲舒提出"仁义法"的主张,实承袭荀子由伦理身份的"分辨"去谈"义",亦从"道德典范"的建立,具象呈现"仁义"道德的实践样貌。董仲舒论仁义,是由《春秋》即事取义而来,他对于仁义道德的描述,不止于心性的探求,而是诉诸"外显行为"该如何落实仁义而作观察和检讨当事人行仁义却"不得其效"的症结,这是董仲舒对于先秦儒学以道德属性统言"仁义"所做的反省,也可见汉代经学入世用事的思潮特质。(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杜仑[3](2018)在《先秦儒家的“仁义道德”——以古希腊(雅典)道德哲学为参照系的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论与"欧洲中心主义"密切相关的"普世价值主义"怎么解释中国文化和儒家思想,东西文化的差异是事实,比如雅斯贝斯所述说的"轴心时代"不同文化的形成和至今的影响。本文以先秦儒家"仁义道德"为例,把"轴心时代"产生的古希腊道德哲学作为参照系,概述"仁""义""道""德"的基本含义,阐明与古希腊道德哲学的异同。首先,本文简介了"中国先秦和古希腊的不同历史发展以及伦理和政治思想渊源的差异",并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梳理先秦儒家和古希腊道德哲学对"伦理"和"政治"的不同理解。接着,本文简述先秦儒家的"政治立场、视野、旨趣和思维方法",在此基础上,引述孔子、孟子和荀子关于"仁"和"义"的一些论述。然后,本文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视野、旨趣、人生观、伦理思想"做个简单和基本的介绍,并解释个人"幸福"(eudaimonia)、"美德"(areté)和"正义"(dikaiosynē)的含义,以便最后提出关于二者"比较和融通的可能性"的一点拙见。笔者提出下列建议:不仅反思"(中国)文化的转型",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而且注意"普世价值主义"对中国人思维的影响问题。(本文来源于《伦理学术》期刊2018年01期)

钱凤仪[4](2018)在《利润与仁义的辩证关系——如何用儒家道德观消解市场中的唯利是图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市场的本质、仁义的本质、利益的定义为出发点,讨论了儒商为什么以仁义为本、以利益为动力、以诚实守信为准则,同时还要及时向别的民族学习好的市场文化理念。本文也对儒家的市场伦理道德给出建议和展望。(本文来源于《企业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霍存福[5](2018)在《以道德语汇论说的“情法”关系——明清律学“恩义”“情义”“仁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人们多用道德语汇谈论法律问题。"恩义""情义""仁义"皆反映法律领域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或主要范畴——"情法"关系。"恩""义"是古代中国人际关系的两个构成原理,前者指因血缘而产生的生育、养长与扶助关系及亲情;后者指非血缘关系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之理,基础义为情谊、道义、缘分,扩展为原则、义理、法理。"情"与"恩"同,可单用,可连用,多用于血缘亲情范围。"情""义"对举,两者相反相成,"情"指值得怜悯的客观情状以及人们对此产生的怜悯情感;"义"与"法"同,侧重原则、法理。"仁"与"恩"相近,"仁至义尽",含有"情法两尽"意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舒大刚[6](2018)在《道德仁义礼:扬雄虚实结合的“五德”观溯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桓谭在介绍上古和西汉几部哲学着作时说:"扬雄作《玄》书,以为玄者,天也,道也;言圣贤制法作事,皆引天道以为本统,而因附续万类、王政、人事、法度。故宓牺氏谓之‘易’,老子谓之‘道’,孔子谓之‘元’,而扬子谓之‘玄’。"说明中华学人哲学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元点或极点:伏羲氏的"易"代表了阴阳变化的原理,老子的"道"代表了事物根本的哲学,孔子的"元"代表了正始重本的政见,扬雄的"玄"代表了天地人叁才一统(本文来源于《实学文化丛书——传统实学与现代新实学文化(五)》期刊2018-04-01)

王璐瑶[7](2018)在《儒商形象的成功塑造及其当代认知价值——秦简夫《东堂老》杂剧仁义道德内涵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道德剧《东堂老》演绎于元末杂剧舞台,既折射出商人阶层在经济社会中地位的提升,也改变了以往对其"重利轻义"的道德评判。剧中对儒商李实重信然诺、挽救引导富家子弟善行义举的演绎褒奖,不仅打破了固有的重儒轻商观念,也为当下的子女家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鉴戒。(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周青云[8](2017)在《践行新“仁义礼智信”,砥砺优良道德品质——浅议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一文中研究指出党中央要求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四讲四有"体现了党章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合格党员的主要标志和显着特征。合格党员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必须达到"政治合格、守纪合格、(本文来源于《“如何做合格党员”主题征文优秀作品》期刊2017-12-01)

舒大刚[9](2017)在《道德仁义礼:扬雄虚实结合的“五德”观溯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贵仁,而辅仁以"智勇",是谓"叁达德",子思提倡"仁义礼智圣"五行,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四端,至董仲舒而形成"仁义礼智信"五常。此一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影响中国社会达两千余年。与此同时,西汉哲学家扬雄又提出"道德仁义礼"相须而行的五德说,在"仁义礼智信"之外别开一枝,独具特色。这一观念将道家之"道德",与儒家之"仁义礼"结合起来,具有虚实结合、体用皆该等特点。若溯其渊源,盖远源于老子、孔子,中继于王褒、严遵诸人,甚至还有巴蜀志怪文献《山海经》的影响。扬雄之学,不仅是儒道合流的产物,也是对巴蜀文化的合理继承和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二)》期刊2017-11-18)

李富强[10](2018)在《“行仁义而羞可耻”:董仲舒复仇与名节论的道德哲学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董仲舒是公羊学大家,他推崇《春秋》的大复仇与名节论。觉知并践履复仇与保守名节的行为是羞耻感起作用的结果,羞耻感是道德意识。从道德哲学角度看,羞耻感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其最终根据是"仁义"。"仁义"内在于人之性命,是天之所赋。董仲舒提出"行仁义而羞可耻",认为羞耻感作为一种觉醒的道德意识,根源于"仁义"这一形上道德本体。人是"仁义"的存在,即人是道德的存在,"仁义"为其形下的现实的道德生活奠定基础。当社会失范,人们对正义之善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时,提倡复仇与推崇名节,因为有道德哲学作为基础而成为一种可欲的正义行为。(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道德仁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除了内在心性仁义之外,并强调"仁"与"义"的实践情境,董仲舒提出"仁义法"的主张,实承袭荀子由伦理身份的"分辨"去谈"义",亦从"道德典范"的建立,具象呈现"仁义"道德的实践样貌。董仲舒论仁义,是由《春秋》即事取义而来,他对于仁义道德的描述,不止于心性的探求,而是诉诸"外显行为"该如何落实仁义而作观察和检讨当事人行仁义却"不得其效"的症结,这是董仲舒对于先秦儒学以道德属性统言"仁义"所做的反省,也可见汉代经学入世用事的思潮特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仁义论文参考文献

[1].李鑫波.仁义小城典型频现道德沃土培育标杆[N].黔西南日报.2019

[2].杨济襄.儒家道德思想的实践——董仲舒“仁义法”的人我内外之别[J].衡水学院学报.2018

[3].杜仑.先秦儒家的“仁义道德”——以古希腊(雅典)道德哲学为参照系的概述[J].伦理学术.2018

[4].钱凤仪.利润与仁义的辩证关系——如何用儒家道德观消解市场中的唯利是图问题[J].企业研究.2018

[5].霍存福.以道德语汇论说的“情法”关系——明清律学“恩义”“情义”“仁义”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6].舒大刚.道德仁义礼:扬雄虚实结合的“五德”观溯源[C].实学文化丛书——传统实学与现代新实学文化(五).2018

[7].王璐瑶.儒商形象的成功塑造及其当代认知价值——秦简夫《东堂老》杂剧仁义道德内涵的再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周青云.践行新“仁义礼智信”,砥砺优良道德品质——浅议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C].“如何做合格党员”主题征文优秀作品.2017

[9].舒大刚.道德仁义礼:扬雄虚实结合的“五德”观溯源[C].第十四届东亚实学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二).2017

[10].李富强.“行仁义而羞可耻”:董仲舒复仇与名节论的道德哲学基础[J].德州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  ;  ;  ;  ;  ;  

道德仁义论文-李鑫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