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

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

田红霞(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河南临颍4626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160-01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后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结果50例均获得成功。结论术后精心正确的护理不但提高了手术疗效,预防了并发症还对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

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外观无畸形,术后正确的护理对提高手术的疗效,预防并发症,帮助病人促进功能恢复,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起关键作用。我院骨科自2005年—2008年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0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术后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50例均为2005年—2008年,临颍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患者,女30例,男20例,年龄60岁—80岁,平均70岁,单髋45例,全髋5例,平均住院时间22天。

2术后护理

2.1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观察全身和局部病情,因多数为老年患者,除原发病外多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术后观血压,体温,脉搏,呼吸,意识行心电监护,15—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平均后改为4h测一次,吸氧,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并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和患肢血液循环等情况有无异常感觉和脂肪栓塞等迹象。

2.2保持患髋外展15°位平卧为主,两腿间夹枕保持体位,可以将床的靠背摇起但不得超过80℃角,时间不得超过30min/次,翻身时两腿间夹枕注意保持双下肢外展,术侧在上以防重建的外旋肌撕裂及人工关节脱位。[1]

2.3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保持尿管通畅,每4h放尿一次,并记录尿量,如尿量少于50ml/h,应考虑补液不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2.4局部伤口护理,应注意伤口处敷料的渗血,渗液情况,渗血,渗液较多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切口干燥,患肢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提示伤口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2.5引流管护理,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倾倒引流液,防止引流液倒流。全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液较多,准确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还要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2.6加强基础护理,因病人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手术创伤大,因此应给与高热量,低脂高蛋白,少渣饮食为主,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加肌体抵抗力,鼓励并指导患者咳嗽,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卧床期间,骨突处放置软枕,每2h翻身1次(注意翻身动作要协调一致,托起整个髋部,以免发生脱位),按摩受压骨突处,并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清洁及患者皮肤干净,预防褥疮。

2.7后即刻帮助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曲,背伸锻炼及深呼吸运动等。并给与被动腿部肌肉按摩,这样做的好处是麻醉作用未完全消失疼痛不重,越早进行越有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2]

2.7.1术后1—3天,大多患者术后因惧怕疼痛不愿意活动,也有些患者,担心内固定的可靠性,不敢活动,往往使肢体处于僵硬状态,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向患者解释清楚,移动肢体不会伤害患者的髋关节,而肌肉痉挛和自发的自我保护状态会使肌肉处于缺氧状态,增加肌肉痉挛程度加重疼痛。

2.7.2术后第3—4天,伤口引流管拔除后,床头可摇至30°左右,一般不超过45°.主要指导患者行髋关节,膝关节的主动屈伸,必要时辅以被动锻炼,逐渐过渡到主动锻炼。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过猛,并保持患肢脚尖朝上,避免内旋或外旋。

2.7.3术后第4—5天,床头可摇至40°—70°,指导患者行患肢的外展内收,外展,一般不超过15°,内收不超过身体中线,锻炼过程中防止肢体过度内旋或外旋。

2.7.4术后2周,进行坐位到站位的练习。先移至健侧床旁,健腿先离床使足部着地,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习步器站起。上床时按相反的方向进行。3周即可扶拐下地,患肢部分负重,4周开始步行。必须循序渐进,量力而行。[3]

2.8并发症的预防,高龄肥胖的患者卧床期间,不可忽视并发症的发生,除骶尾部长期受压,易出现褥疮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同时要预防便秘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下床活动时防止摔倒。

参考文献

[1]宁志杰,孙磊,李佩佳.现代骨科内置物及使用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19,(1)(2).

[2]朱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29,(3).

标签:;  ;  ;  

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