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辨别论文-林纾宇

形状辨别论文-林纾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状辨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任务难度,N2pc,注意

形状辨别论文文献综述

林纾宇[1](2015)在《目标形状辨别难度对N2pc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N2pc成分作为事件相关电位波为空间注意的轨迹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但尚不清楚N2pc是否受在自上而下的搜索策略中任务难度所调节。实验一设置叁种难度辨别任务在突显程度相同的条件下,考察任务难度对N2pc的影响,结果表明N2pc没有差异。实验二将叁种难度辨别任务分别呈现,结果表明高难度辨别任务中N2pc的波幅更大。实验叁在提供任务难度线索的条件下,考察辨别难度对N2pc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难度辨别任务诱发的N2pc波幅更大。综上所述,我们认为N2pc能受目标形状辨别难度的影响,且与注意分配的程度相关,当注意分配程度越高,N2pc的波幅越大。(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傅凯峰[2](2009)在《质地与形状的视觉辨别中的触觉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视觉任务和触觉任务的脑功能研究已经是非常的广泛了。并且有不少研究涉及到了触觉任务中的视觉皮层激活。但是对于视觉任务中的触觉皮层的激活研究却非常的有限。本文使用区块设计的核磁共振扫描,对视觉过程中的触觉相关皮层的活动进行了探索。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在对形状和质地图片的视觉判断过程中,大脑的运动区皮层有了显着的激活,证明了视觉任务中触觉相关皮层活动的确是参与了活动。本次实验进一步考察了形状判断和质地判断中触觉相关皮层的不同激活模式,以此探索触觉相关皮层是如何参与触觉过程的。因为形状判断可能涉及手对形状的操作,因此可能引起更多的前运动区激活,而质地判断涉及到对质地的感受可能引起更多的体感区皮层激活。实验结果证明了形状判断中更多的前运动区激活,而质地判断中的体感区皮层激活则没有预期的显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3-09)

焦江丽,季明理[3](2008)在《辨别任务中基于形状的返回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返回抑制是选择注意的特殊现象,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3×2被试内设计,考察辨别任务中基于形状返回抑制出现的时程。结果发现,SOA为1000ms时出现了基于形状的返回抑制,而SOA为500ms和1400ms条件下没有出现。支持了王苏等有关任务难度与返回抑制出现时程关系的结论。并进一步探讨了在更长SOA条件下(1400ms)返回抑制的消失,丰富了有关基于客体特征返回抑制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心理研究》期刊2008年05期)

静进,亚新,苏巧玲[4](1994)在《学习能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形状触觉辨别比较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能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形状触觉辨别比较实验静进,亚新,苏巧玲关于学习能力障碍(LearningDisabilitiesLD)L童的病因,较早的研究认为与注意缺陷和脑功能障碍有关[']。近年来,有研究者用神经心理学手段研究LD儿童脑功能状态,提出了...(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1994年06期)

[5](1983)在《认识和辨别形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让孩子说出圆形、方形、长方形、叁角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让他说出熟悉的东西的形状。再给孩子一些不同形状的东西,让他将轮廓描下。(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期刊1983年07期)

形状辨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视觉任务和触觉任务的脑功能研究已经是非常的广泛了。并且有不少研究涉及到了触觉任务中的视觉皮层激活。但是对于视觉任务中的触觉皮层的激活研究却非常的有限。本文使用区块设计的核磁共振扫描,对视觉过程中的触觉相关皮层的活动进行了探索。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在对形状和质地图片的视觉判断过程中,大脑的运动区皮层有了显着的激活,证明了视觉任务中触觉相关皮层活动的确是参与了活动。本次实验进一步考察了形状判断和质地判断中触觉相关皮层的不同激活模式,以此探索触觉相关皮层是如何参与触觉过程的。因为形状判断可能涉及手对形状的操作,因此可能引起更多的前运动区激活,而质地判断涉及到对质地的感受可能引起更多的体感区皮层激活。实验结果证明了形状判断中更多的前运动区激活,而质地判断中的体感区皮层激活则没有预期的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状辨别论文参考文献

[1].林纾宇.目标形状辨别难度对N2pc的影响[D].闽南师范大学.2015

[2].傅凯峰.质地与形状的视觉辨别中的触觉成分[D].浙江大学.2009

[3].焦江丽,季明理.辨别任务中基于形状的返回抑制[J].心理研究.2008

[4].静进,亚新,苏巧玲.学习能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形状触觉辨别比较实验[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

[5]..认识和辨别形状[J].幼儿教育.1983

标签:;  ;  ;  

形状辨别论文-林纾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