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分发论文-陶冶,张书奎,张力,龙浩,王进

随机分发论文-陶冶,张书奎,张力,龙浩,王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随机分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感知器网络,智能体,感知任务,二分图

随机分发论文文献综述

陶冶,张书奎,张力,龙浩,王进[1](2019)在《移动感知器网络中基于随机游走和协作关系的任务分发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移动感知器网络中感知任务的分发问题,目前学术界已经有了诸多相关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很少涉及到多个智能体协作完成复杂感知任务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首先,通过分析移动感知器网络的结构特征、智能体相互之间、以及智能体和感知任务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了智能体之间协作关系强度和智能体对感知任务适应度两个概念,并讨论了二者对于移动感知器网络中感知任务动态分发的作用.其次,在上述概念的基础上,将二者融合为偏好因子,提出了基于随机游走和协作关系的任务分发算法(TDCR,Task Distribution With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通过该算法达到提高任务分发效率的目的.最后,将TDCR与Personal Rank算法(PR)、HITS算法对比分析,表明所提出的算法TDCR在任务分发效率和准确度等性能指标上有较好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欣,韩宇,李宏欣,王伟,王洪[2](2018)在《改进的空间模式随机化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对基于空间模式随机化的探测模型提出两点改进措施。为使系统能够动态适应随机化过程,模式选择随机化模块在系统中引入可以产生无偏置序列的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端口符号定义随机化保证攻击者无法得知信号最终会在哪个探测器引起响应,避免大多数针对探测器效率不匹配的攻击。给出改进后模型的实验装置及安全性证明,通过分析可知,当对光脉冲进行强光攻击的比例大于0.1时,改进方案中Eve获得的信息量始终少于原方案;当该比例为0.7左右时,改进方案与原方案相比Eve获得信息的减少量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8年06期)

王瑾[3](2018)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随机密钥预分发及匿名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方便,且能在部署后快速收集环境数据。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军事、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感器节点通过协作将所感知到的温度、湿度等数据信息传送到基站。由于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当传感器节点被部署到恶劣环境或敌对环境中,很难为节点更换电池。此外传感器节点很容易受到恶意攻击,引起诸如身份假冒、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而要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安全保护,需要考虑为能量有限的节点提供恰当的密钥管理方案。由于节点执行公钥运算的计算开销大,传统的公钥架构不适宜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论文研究了面向分簇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随机密钥预分发方案,及密钥更新过程中的匿名性和源节点的位置保护等问题。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EG随机密钥预分发方案存在只适用于平面网络结构,当网络规模增大时节点的密钥存储开销较大等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结构的非对称随机密钥预分发方案。方案在簇头之间采用完全密钥共享技术,在分簇内部则让簇头和簇内节点分别使用大小非对称的随机密钥环。非对称的密钥分发策略可以提升簇头和簇内普通节点共享密钥的概率,并建立簇内节点的安全连接。由于任意簇头间能保证建立安全连接,簇间的安全连接可以通过簇头节点的转发来实现。分析结果表明,相比EG方案,论文提出的非对称的随机密钥预分发方案在达到相同的节点安全连通概率的情况下,可有效地减少网络内节点的密钥存储开销。2.EG方案在为节点随机分配密钥环后,通常假设节点之间通过交换密钥标识符来确定共享密钥。但这样攻击者就可以根据截获的信息推断出密钥图的拓扑结构。此外,当发生密钥泄露事件时,节点的密钥也需要更新,需要从网络中安全地去除那些受攻击者控制的不可靠节点。论文基于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提出了一种具有匿名性质的密钥更新方案,既能去除不可靠节点,同时也使得攻击者不能推断出合法节点掌握的密钥信息。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源节点容易受到敌方定位并攻击。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干接入结构的源节点的保护方案,即攻击者不能确定某个节点是否在报告感知事件。首先通过节点染色算法构造一个支配集作为网络的接入结构。源节点通过随机游动的方式把分组路由到某个接入节点。为了隐藏每轮报告感知事件的源节点的信息,每轮其它节点在没有感知事件发送时,也以一定的概率产生虚拟事件。事件加密后发送到对应的接入节点。收到分组的接入节点随机挑选的代理接入节点后进行下一跳分组转发,使得攻击者很难正确识别源节点。(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4-15)

李涛[4](2015)在《基于P2P架构的分布式虚拟环境中一种状态消息的随机分发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尤其是快速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使得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地应用到社会的各种领域。结合这两种技术的分布式虚拟环境也得以更普遍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分布式虚拟环境是指由地理上位置分散的虚拟现实终端通过网络共同维护一个虚拟环境,在这个所生成的世界里,不同地点的用户通过其虚拟角色参与到同一个虚拟环境中进行通信、交互、协同工作等。分布式虚拟环境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可扩展性、视图不一致性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分布式虚拟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交互性、沉浸性等特性的仿真环境的初衷。采用基于P2P通信架构的分布式虚拟环境可以很好地解决系统的可扩展性,但是视图不一致性问题较难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整个系统的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基于P2P架构的分布式虚拟环境系统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各用户节点能够直接进行通信交互,所以,节点获取状态消息的时延因素对视图不一致性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对分布式虚拟环境中的视图不一致性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当前对该问题所进行研究的现状。文章通过对时空不一致性这一衡量视图不一致性的模型设计和分析,把焦点放在了兴趣区域中节点进行状态消息的分发时所造成的较大通信时延问题。详细分析了有限的网络带宽对在兴趣区域中节点间进行状态更新消息的分发的影响。给出了用于减少节点间进行状态消息分发过程中的时延的算法设计,以获取具有较少通信时延的分发路由的方法,同时降低时空不一致性的事件率。首先,文章根据对分布式虚拟环境中视图不一致性问题的现有研究进行分析,确定采用从状态更新消息的分发数量和频度上进行控制的AOI(area of interest)兴趣区域划分技术和DR(dead reckoning)预测模型技术相结合、进行状态同步的系统模型。文章给出了衡量视图不一致性问题的衡量标准——时空不一致性的具体模型介绍。在这一基础上,对DR状态更新消息的分发问题进行了定义,即采用怎样的分发策略使得兴趣区域中所有节点获取该状态消息的时间达到最小化。其次,本文根据所给出的DR状态更新消息的分发问题,通过对其进行图的结构化分析,分别提出了两种用以构建具有最小化的最大时延的通信子图算法和基于随机几何图的随机广播算法。其中,创建具有最小化的最大时延的通信子图进行状态分发的方法在分布式虚拟环境中的用户节点呈动态增加时并不适用。另外,采用更为高效的随机广播算法在具体应用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进而对其采用基于采用贪心策略的路由选择算法进行了优化处理。最后,文章对以上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现和模拟实验,结合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比对等,同时说明本文所提出的采用随机广播算法进行状态消息的分发,较之于其他几种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时空不一致性事件率,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3-01)

李涛,胡华,胡海洋[5](2014)在《基于P2P架构的分布式虚拟环境中一种状态消息的随机分发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P2P通信架构的分布式虚拟环境中的视图一致性问题,在分析有限的网络带宽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随机广播算法进行状态消息分发。该算法需预先建立随机几何图结构,并利用给出的通信限制时延进行状态更新消息的发送。结合基于贪心的路由选择算法,通过已获得状态更新消息的节点转发,进而确定节点间的转发路由,获得节点间具有较少通信时延的消息传播时间。经实验分析及验证表明,该算法与其他几种算法相比较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时空不一致性事件率,提高了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王峰,王高才,易向阳[6](2013)在《基于随机Petri网的内容分发网络能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容分发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构建方式,能为用户提供较好的网络访问速度和稳定性,但其复杂的网络设备使得能耗相对较大,因此,内容分发网络的节能及能耗评价是其重要的研究主题。针对内容分发网络的网络结构,提出一种睡眠-唤醒机制和动态速率调节机制相结合的内容分发网络节能策略,并运用随机Petri网对内容分发网络节能策略进行能耗分析。在随机Petri网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模型化简和评价方法,通过分析随机Petri网模型各状态稳定概率得到系统平均能耗,并使用软件SPNP对节能机制加入前后的内容分发网络能耗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表明,该节能策略能很好地降低内容分发网络的平均能耗。(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3年01期)

靳玮,郑力明,王发强,梁瑞生[7](2012)在《随机光纤色散对被动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计算和分析,研究了随机光纤色散对被动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接收端干涉稳定性与误探测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诱骗态被动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密钥生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光纤色散的实部单独存在即可对系统的干涉对比度与误探测率产生影响,而随机光纤色散的虚部单独存在却对系统的干涉对比度与误探测率没有影响.但当有随机光纤色散的实部存在时,随机光纤色散的虚部却对系统的干涉对比度与误探测率有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期刊2012-07-15)

孙仕海,江木生,梁林梅[8](2012)在《实际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的被动法拉第镜攻击和部分相位随机化攻击》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密钥分发(QKD)可以为合法通信双方提供物理安全的密钥,从而保证信息的无条件安全。但实际QKD的光学、电学设备总是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可能被窃听者所利用,从而影响密钥的无条件安全性。在双向QKD系统中,法拉第镜(FM)对于补偿光纤中的双折射效应、保证系统的自稳定性起着(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期刊2012-07-15)

付剑波[9](2010)在《基于Kryptograph的随机密钥预分发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相当大规模数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因为成本低廉,传感器通常很小、低能耗、电池供电,且有着很强的资源受限制性。至今,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信息监测、交通实时监测、环境污染监测、科学研究与野外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相当广泛的使用。通常情况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被部署在敌对区域负责收集敏感信息,所以,它需要通信密钥和一种相应的密钥管理机制,用来保障其通信链路和发送接收数据安全。本文的研究项目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随机密钥预分发管理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钥管理机制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对现有密钥管理机制的分类与归纳,对经典密钥管理方案的较全面描述,以及列表显示不同类型密钥管理机制的对比区别和不同随机密钥管理方案的性能比较。其次,介绍了Kryptograph随机密钥图和可信传感器网络。与现有的广泛使用的Erdos-Renyi随机图论相比,Kryptograph随机密钥图更加符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通信链路的特征。可信传感器网络具有较好的连通性能,但抗捕获的弹性性能较弱。最后,提出了Q-composite随机密钥预分发的改进方案。只要选择适当的网络设置参数,Q-composite随机密钥预分发的改进方案既有较好的网络连通度,又能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对抗小规模节点捕获时的弹性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0-06-21)

刘勇,罗绪成,秦志光[10](2010)在《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通用P2P文件分发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流模型来描述对等(P2P)文件分发系统的动态行为。根据实际系统分类节点,分别对各类节点进行量化分析,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所建模型抽象邻居选择策略和节点到达率,能够支持各种邻居选择算法和不同的节点到达率。基于所建模型分析了现有的邻居选择策略和节点到达率。通过与实际系统的跟踪数据进行对比,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描述现有的P2P协作式文件共享系统,是一种通用、实用的模型。该模型有助于评估现有的方案,设计优化的系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随机分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对基于空间模式随机化的探测模型提出两点改进措施。为使系统能够动态适应随机化过程,模式选择随机化模块在系统中引入可以产生无偏置序列的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端口符号定义随机化保证攻击者无法得知信号最终会在哪个探测器引起响应,避免大多数针对探测器效率不匹配的攻击。给出改进后模型的实验装置及安全性证明,通过分析可知,当对光脉冲进行强光攻击的比例大于0.1时,改进方案中Eve获得的信息量始终少于原方案;当该比例为0.7左右时,改进方案与原方案相比Eve获得信息的减少量达到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机分发论文参考文献

[1].陶冶,张书奎,张力,龙浩,王进.移动感知器网络中基于随机游走和协作关系的任务分发算法[J].电子学报.2019

[2].刘欣,韩宇,李宏欣,王伟,王洪.改进的空间模式随机化量子密钥分发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8

[3].王瑾.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随机密钥预分发及匿名性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8

[4].李涛.基于P2P架构的分布式虚拟环境中一种状态消息的随机分发方法[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5].李涛,胡华,胡海洋.基于P2P架构的分布式虚拟环境中一种状态消息的随机分发方法[J].电信科学.2014

[6].王峰,王高才,易向阳.基于随机Petri网的内容分发网络能效分析[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

[7].靳玮,郑力明,王发强,梁瑞生.随机光纤色散对被动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影响[C].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2012

[8].孙仕海,江木生,梁林梅.实际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的被动法拉第镜攻击和部分相位随机化攻击[C].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2012

[9].付剑波.基于Kryptograph的随机密钥预分发方案研究[D].湖南大学.2010

[10].刘勇,罗绪成,秦志光.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通用P2P文件分发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

标签:;  ;  ;  ;  

随机分发论文-陶冶,张书奎,张力,龙浩,王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