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骧论文-李晨阳

陈世骧论文-李晨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陈世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陈世骧,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所,虞佩玉,这张,东亚飞蝗,进化分类学,进化论,动物学家,北京农业大学

陈世骧论文文献综述

李晨阳[1](2019)在《陈世骧:留下一张厚重的考卷》一文中研究指出步入耄耋之年后,陈世骧决定再收一名关门弟子。组里当时正在北京农业大学授课的研究员虞佩玉,物色到一名勤奋好学、基础扎实的研究生。经虞佩玉举荐,陈世骧给这名研究生写了一张便条,问他是否对生物进化感兴趣,是否愿意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跟自己学习。杨星科(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0-31)

欧阳光明,周萧易[2](2019)在《“抒情传统”:从“古典文学”的言说到“史诗时代”的展望——以陈世骧、王德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抒情传统"最初是由海外华人学者陈世骧提出的一个极具包容性和阐释性的概念,用来指称中国古典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特质。后经高友工及众多中国港台学者的努力推进,隐然形成了一个在世界华文文学学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抒情传统学派"。王德威是近些年来研究"抒情传统"并推动其广泛传播的标志性人物,他重新解释了"抒情传统"的定义,试图打破"抒情传统"的自我设限,寻找其由"古典"走向"现代"的"通关密码"。王德威对"抒情传统"的改造,扩大了其指涉的空间,并以沈从文等20世纪以来的文人、艺术家为阐释对象,有效展现了"抒情传统"在"史诗时代"的丰富表情,为人们进入"史诗"时代,提供了更为繁复的维度。与此同时,王德威的论述,并未很好地解决"史诗时代"如何"抒情"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并完善。(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燕宏博[3](2019)在《陈世骧与惠洛克的一段文字因缘——谈陈世骧题赠本《亲仁集》》一文中研究指出陈世骧,字子龙,号石湘,一九叁五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语系。一九四一年陈世骧赴美,在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一九四五年起执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代中国研究中心"董事兼东方语文系系主任。其间,陈世骧曾先后延揽夏济安、张爱玲、庄信正到伯克利工作,并指点和提掖杨牧、郑愁予、聂华苓等青年作家,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旅美华人在美国人文社科领域打开局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陈世骧学贯中西,在中国古典诗(本文来源于《书城》期刊2019年05期)

胡燕春[4](2019)在《中国建构诗与歌乐舞的联系探源——基于美国汉学家周策纵、陈世骧、王靖献《诗经》研究的歌乐舞视域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就美国汉学家有关《诗经》研究成果而言,歌乐舞等考察视域始终贯穿其中。以周策纵、陈世骧、王靖献等为例,其相关研究无不是围绕《诗经》与歌、乐、舞之间的关系而展开。同时,上述学者的相关阐述在视角与方法等方面可谓各领风骚。诸如,周策纵运用传统的考据学与训诂学方法,论述了古巫在"诗"与歌乐舞的建联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陈世骧运用中西字源学考察方法,阐明诗"伴随有内在于音乐、舞蹈的节奏和旋律";王靖献则创造性地提出了"诗"之"音响形态"的概念,力陈《诗经》产生于经由口述创作的歌曲,而创作过程始终有乐器演奏相伴。(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陈国球[5](2018)在《抒情与革命:陈世骧论文学之光与摩罗诗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抒情传统论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论"在中国内地流播,以王德威教授的贡献最大。他在2006年秋天应北京大学之邀做短期授课,以"抒情传统"的角度论述现当代文学在革命与启蒙以外的抒情线索,非常轰动。讲课文稿结集成《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一书,由北京叁联书店于2010年出版,流通更广。2017年王教授又出版了《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中文版,于中国文学研究,更大有裨益。然而在大陆地区以外,"抒情传统"之论早(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8年10期)

季进[6](2018)在《落日故人情——寻访夏济安和陈世骧》一文中研究指出坐在柏克利玫瑰花园旅馆的写字台前,窗外是加州明丽的秋阳,起伏的山峦,湛蓝的天空,大片的白云,金黄、深红、翠绿相间的缤纷林木,以及隐映其间的各色屋顶,仿佛打翻了的调色盒,把柏克利的秋日装扮得无比绚烂。最远处的一抹蓝,是阳光映照下的旧金山湾,跨过大桥,就是喧嚣的旧金(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期刊2018年07期)

梁恩涛[7](2018)在《陈世骧与“中国抒情传统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抒情传统”是美籍华裔学者陈世骧1971年于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年会上提出的一个从中西比较视野下考察中国文学特质的学术论题。陈世骧认为,有别于西方以史诗、戏剧为中心的文学传统,中国形成了以抒情诗为典范的一个特点鲜明的文学传统。这一论断,后经美籍华裔学者高友工的理论深化,以及海外、港台学者的持续阐释,已形成一个多元复杂的学术谱系——“中国抒情传统论”,被视为大陆以外,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中最具诠释力与延伸力的学术论题之一。本文以陈世骧与“中国抒情传统论”为题,拟对陈世骧的学术思想流变与背景展开历时性与共时性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陈世骧对作为一个学术论题和流派的“中国抒情传统论”的深远影响。文中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陈世骧本人及其学术历程,并综述“中国抒情传统论”在海外港台的发展演变过程。正文第一章以陈氏早期对现代抒情诗的创作、翻译与评论为线索,探究“中国抒情传统论”的形成与新诗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以陈氏在“柏克莱”时期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为重心,进行文本细读分析,寻找“中国抒情传统论”的理论来源;第叁章则重点讨论“中国抒情传统论”的理论实质与当代展望,通过不同学者的对话重新审视“中国抒情传统论”的当代价值。全文以陈氏学术经历及学术思想为脉络,探讨一代寄居海外而关注现实的知识分子如何寻求中国文学传统现代化转换的历程,透过历史来追踪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学术界的转向,结合文本综合阐释抒情传统的产生及内涵,反思其局限与不足,探讨“中国抒情传统论”的当代意义。(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刘婷婷,王新民[8](2018)在《着名昆虫学家陈世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少儿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徐祖荫,韦小平[9](2017)在《陈世骧与中华蜜蜂的种下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40年前,笔者就曾拜读过陈世骧先生《进化论与分类学》一文,对我从事昆虫和蜜蜂研究以极大的启发,受益匪浅。其实这篇文章,早在二叁十年前我就想写了,但几次想写,又数次搁笔,原因是觉得手中所掌握的材料不足,难以写好这篇学习的体会。直到最近,由于收集到了一些新的材料,才又重新起笔。当然,在触及主题之前,首先要向蜂友们介绍一下陈世骧这个人。1陈世骧其人其事陈世骧研究员(1905-1988),世界着名昆虫学(本文来源于《蜜蜂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李翰[10](2016)在《陈世骧“抒情传统说”“反传统”的启蒙底色及其现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陈世骧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说,是对中国文学的总体认知,不只包括抒情文学,也包括叙事文学。抒情传统说的核心乃人道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文学精神,是陈世骧对中国文学本质之认识及其文学理想之所在。这一认知既与陈氏早期教育、交游背景有关,更是其寓居域外,乡愁与民族情感应和发酵的结果。中国文学绵延不绝的大传统乃家国天下的诗教传统,非但不符陈氏学说,甚至恰恰在其文学理想的反面。陈氏抒情传统说以个体主义为主要特征,显示出反传统的现代性;而诗教传统中的家国关怀,在现代文学中演绎为另一种现代性,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与陈氏抒情传统说互为映照。抒情传统说的传播改变了当代文学史的着述范式,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于我们重新书写文学史,皆具重要的启示与参考。(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6年06期)

陈世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抒情传统"最初是由海外华人学者陈世骧提出的一个极具包容性和阐释性的概念,用来指称中国古典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特质。后经高友工及众多中国港台学者的努力推进,隐然形成了一个在世界华文文学学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抒情传统学派"。王德威是近些年来研究"抒情传统"并推动其广泛传播的标志性人物,他重新解释了"抒情传统"的定义,试图打破"抒情传统"的自我设限,寻找其由"古典"走向"现代"的"通关密码"。王德威对"抒情传统"的改造,扩大了其指涉的空间,并以沈从文等20世纪以来的文人、艺术家为阐释对象,有效展现了"抒情传统"在"史诗时代"的丰富表情,为人们进入"史诗"时代,提供了更为繁复的维度。与此同时,王德威的论述,并未很好地解决"史诗时代"如何"抒情"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并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世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晨阳.陈世骧:留下一张厚重的考卷[N].中国科学报.2019

[2].欧阳光明,周萧易.“抒情传统”:从“古典文学”的言说到“史诗时代”的展望——以陈世骧、王德威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燕宏博.陈世骧与惠洛克的一段文字因缘——谈陈世骧题赠本《亲仁集》[J].书城.2019

[4].胡燕春.中国建构诗与歌乐舞的联系探源——基于美国汉学家周策纵、陈世骧、王靖献《诗经》研究的歌乐舞视域考察[J].中国文学研究.2019

[5].陈国球.抒情与革命:陈世骧论文学之光与摩罗诗力[J].文艺争鸣.2018

[6].季进.落日故人情——寻访夏济安和陈世骧[J].青年文学.2018

[7].梁恩涛.陈世骧与“中国抒情传统论”[D].深圳大学.2018

[8].刘婷婷,王新民.着名昆虫学家陈世骧[J].少儿科技.2018

[9].徐祖荫,韦小平.陈世骧与中华蜜蜂的种下分类[J].蜜蜂杂志.2017

[10].李翰.陈世骧“抒情传统说”“反传统”的启蒙底色及其现代性[J].文学评论.2016

标签:;  ;  ;  ;  ;  ;  ;  ;  ;  ;  

陈世骧论文-李晨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