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座椅论文-孙永,崔有正,徐成,张乘翥,张博

办公座椅论文-孙永,崔有正,徐成,张乘翥,张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办公座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办公座椅,遥控器,多功能,人性化

办公座椅论文文献综述

孙永,崔有正,徐成,张乘翥,张博[1](2019)在《一种基于智能控制多功能模块化按摩型办公座椅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现有的办公座椅,我们发现功能单一,且价格较高,不能有效起到办公式按摩的作用。基于此,本课题设计出了一种多功能模块化办公座椅。该座椅通过简单遥控器控制,可以实现坐卧、按摩等功能,并且可以使模块化腿部按摩、腰部按摩处于可调角度从而增加办公人员的舒适感。这种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办公人员的舒适度,而且价格低廉,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市场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9期)

饶刚,孟庆华,谢威,陈峰[2](2019)在《办公座椅静平衡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溜滑"现象,提高办公座椅的舒适性,建立了一种研究人体座椅系统静态平衡位置(H点)的模型,同时考虑人体与靠背坐垫的相互作用,以及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非线性准静态力学性能,采用Matlab求解并用Working Model2D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材料越硬,静态平衡位置越接近材料未压缩状态下的位置;而人体静态平衡位置对于弹簧的位置变化最为敏感,改变弹簧刚度会直接影响材料对人体的支撑效果,弹簧弹簧刚度越大,人体最终的平衡位置就越接近初始位置;人体与坐垫之间的摩擦系数过小,人体在座椅上产生较大的滑动。(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9期)

袁晓光,艾龙,朱帅[3](2019)在《办公座椅疲劳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办公座椅在使用中易发生断裂破坏等问题,给出了座椅的运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座椅疲劳寿命预测。首先,对办公座椅的结构和使用状态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破坏零件的约束和载荷条件;其次,运用有限元分析得到座椅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最大工作应力、易损零件的应力云图、工作应力与座椅仰角的关系等,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的破坏点一致,说明研究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基于最大工作应力和材料疲劳寿命曲线,分别采用传统测量法和热像法得到办公座椅不同工作状态时的疲劳寿命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疲劳寿命曲线基本一致。随着座椅仰角的增大,座椅的使用次数迅速减小;当座椅仰角<3°时,采用传统测量法得到的座椅寿命更久;反之,采用热像法得到的座椅寿命则相对更久。(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柳叶淳,管雪松[4](2019)在《基于市场调研下办公座椅人体工程学设计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体工程学作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交叉类学科,广泛应用与各行各业,尤其是家具设计领域。现在,社会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使得工作者们更加重视办公的效率。如何提高办公效率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因此办公座椅的舒适性很重要。国内外对于办公座椅的人体工程学舒适度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并不全面,办公座椅作为一个产品分类,舒适度是最基本的,在完善了舒适度的情况下,还需要综合评估整个产品的设计,包括产品的材质,色彩,设计等。(本文来源于《家具与室内装饰》期刊2019年01期)

孙辛欣,周頔,姜斌,许柏鸣[5](2018)在《办公座椅坐姿行为的聚类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者的坐姿行为与办公座椅设计具有密切关系。将微软Kinect动态捕捉技术应用于办公坐姿研究中,设备将捕捉到的办公姿态形成叁维空间坐标数据及RGB图像,使用GBR和FCM方法在Matlab数据分析软件中对数据集聚类,求出每类平均姿态,分析坐姿类型及转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办公坐姿共有4种类型,每种坐姿类型又具有丰富的子类型,与任务关联后可分为技能性姿态、适应性姿态和主动性姿态3种姿态。坐姿类别1的场景是操作电脑,属于技能性姿态;坐姿类别2的场景是移动化办公,属于主动性姿态;坐姿类别3的场景是接/打电话,坐姿类别4是休息场景,均属于适应性姿态。每类坐姿保持时间不同,坐姿类别1,2,3,4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1.6,13.7,2.8和17.2 min。(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尚凯,高建民,邢海涛[6](2018)在《黄金比例在办公座椅形态设计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办公座椅的视觉形态设计对座椅整体的设计及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座椅整体和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着其形态的视觉效果。通过对办公座椅尺寸比例的分析研究,得出办公座椅形式美中黄金比例的使用规律。研究的样本包括办公座椅中的老板椅、主管椅、职员椅和会议椅,使用网格比例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运用黄金分割线、黄金矩形和黄金螺线对座椅形态进行解析,得出不同办公座椅的形式美上符合黄金比例要求的规律,为现代办公座椅的形态设计提供可借鉴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家具与室内装饰》期刊2018年07期)

孟庆华[7](2018)在《FREIHEIT办公座椅舒适度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办公座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各种不舒适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因素众多。本文以FREIHEIT办公座椅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运动学与动力学角度,研究办公座椅就坐过程中的影响舒适度的因素,为办公座椅的设计提供参考。(1)分析办公座椅的特性与人体坐姿活动,探讨办公座椅使用过程中的影响舒适度的因素,提出搓背、溜滑两种不舒适现象,同时提出了全面舒适性研究方法。(2)从运动学角度研究联动机构所产生的搓背现象对座椅舒适度的影响,对传统底盘进行分析,设计一款新型底盘,对其联动机构进行数学分析与运动学分析,同时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结合ADAMS软件进行优化。(3)从动力学角度研究座椅的坐垫与靠背材料产生的溜滑现象对舒适度的影响,考虑材料的力学特性以及人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种办公座椅人体系统模型,针对此模型,建立基于拉格朗日方程的动力学表达式。通过Matlab数值计算与Working Model 2D验证分析,研究了坐垫与靠背材料对办公座椅静态舒适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5-22)

钟奇,郭钢,裴学胜,许娜[8](2018)在《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办公座椅舒适性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PCA-BP)的办公座椅舒适性评估方法。方法对4款不同造型、材质的办公座椅进行臀部及背部Tekscan压力测试,并通过五级Likert量表记录被试的心理舒适值。在多重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利用PCA-BP算法建立办公座椅舒适性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论模型拟合的均方误差为0.164,预测值和心理值配对样本t检验显着相关,相关系数为0.918。与普通BP算法比较,基于PCA-BP算法的办公座椅舒适性预测效果更佳,为办公座椅舒适性评估提供了更好的评估方法。(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杨宛萤,张福昌[9](2017)在《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办公座椅舒适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有效提升办公座椅设计的舒适性及合理性,减少不良坐姿对人体健康带来的损害。方法系统分析了人们长时间办公状态下的坐姿变化,以及人体骨骼和肌肉在不同坐姿状态下的一系列变化。结论以人机工程学原理和方法为依据,探讨了坐姿变化和座椅因素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坐姿变化的人机工程学办公座椅设计原则,从而为办公座椅设计的结构形式和功能尺寸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为办公座椅的人机工程学改良设计提供有效建议。(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杨元[10](2017)在《办公座椅形态要素的视觉和逸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依据认知心理学、感性工学、设计学等相关原理,从“和逸性(HEJ)”理论内涵出发,明确视觉HEJ相关原理与评价方法,构建办公座椅的视觉HEI研究理论体系。以职员办公座椅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其造型要素及其视觉形态基础上,采用眼动记录技术及主观评价报告探索用户的视觉注意模式及认知规律,确立其视觉优势部位,并挖掘HEJ表征。采用问卷调查开展实验研究,将离散的座椅造型设计要素进行集合化处理,构建涵盖高、中、低叁类HEJ程度的图片样本组,借助E-prime软件设计实验以确立高信度样本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探索不同HEJ程度下的用户脑认知特征,通过提取相关ERP成分的潜伏期及峰值等辨识信息数据,将其结果与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经典的视觉诱发情绪ERP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判断不同HEJ水平下被试认知差异的显着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明确了办公座椅造型要素及其视觉形态:职员椅类座椅主要包括头靠、靠背、座面、扶手、座椅调节装置及其腿部支撑结构等造型单元,它们拥有不同的视觉形态;且各单元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整体形态的重要视觉元素,尤以头靠与靠背之间以及靠背与座面间的视觉关系为甚。(2)眼动研究获取了办公座椅的视觉特性:座面以上造型单元处于被试视觉优势位置,对座椅整体视觉审美的影响程度较高,尤以靠背部位的视觉优势最为明显。腿部支撑及座面的视觉优势程度较低。(3)眼动研究结合主观评价获取了办公座椅视觉优势部位不同形态要素的视觉HEJ;就靠背立面而言,“梯形短”靠背及“矩形长”靠背的视觉HEJ程度较高;“正方形”、“椭圆形”及“倒梯形”程度较低。就靠背侧面轮廓而言:“S形”HEJ程度最高;“微弧形”与“J形”的HEJ处于较高或中等状态,且二者差异性不显着;“直线形”的HEJ最低。就靠背填充效果而言:“网格通透型”的视觉HEJ高于“封闭密实型”。就靠背与座面连接关系而言:“贴近式”的潜在视觉HEJ最高,而“分离式”与“一体式”渐次降低。就靠背与头靠连接关系而言:“长靠背与头靠贴近式”以及“短靠背与头靠分离式”的视觉鲜明程度较高,“长靠背与头靠分离式”以及“短靠背与头靠贴近式”为一般水平;“无头靠”相对较低。就扶手形态而言:“一字形”、“T形”与“倒L形”的视觉形态处于较高和逸性程度;“叁角形”处于一般水平,“圆形叁角”及“无扶手”形态相对较低。(4)调查研究获取了办公座椅整体视觉和逸性特征,事件相关电位实验(ERPs)验证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及有效性。具有“高”HEJ水平的办公座椅造型形态表现为:矩形、梯形等长靠背形态搭配S形、J型或微弧形侧面轮廓,其填充效果不限制,且靠背最好与座面贴近或分离,并搭配T形、一字形等扶手以及除椭圆座面以外的其他座面形态,可设置贴近式头靠,椅腿任意选择。而具有“中”HEJ水平的座椅特征为:梯形或倒梯形短靠背形态搭配曲线侧面轮廓(微弧形、J形),无头靠元素,靠背与座面的关系、扶手与腿部支撑形态可任意设置。“低”HEJ程度的座椅造型为:正方形、短矩形以及椭圆形等短靠背,直线形侧面轮廓,靠背与座面的关系为一体化或分离,填充效果、座面形态以及腿部形态任意设置,无扶手且无头靠。选取不同和逸性程度的样本,根据E-prime实验获取被试群体对各样本的反应时(RT time)和正确率(ACC rate),确立信度较高的样本组。以此为素材,采用事件相关电位实验(ERPs)探测ERPs内源性成分中N2与P3的潜伏期和峰值,对代表性样本组间差异性进行验证后发现:N2与P3成分在不同HEJ水平下的潜伏期不存在显着差异;同时N2成分的峰值强度随HEJ水平的降低而增强,且不受性别因素以及性别与和逸性水平的交互影响;此外,HEJ水平较高与低状态下的样本均诱发较强的P3峰值,且HEJ程度低的样本组诱发P3峰值最强,而中度HEJ样本组的P3峰值最弱,这与经典视觉诱发情绪ERPs的研究成果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办公座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溜滑"现象,提高办公座椅的舒适性,建立了一种研究人体座椅系统静态平衡位置(H点)的模型,同时考虑人体与靠背坐垫的相互作用,以及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非线性准静态力学性能,采用Matlab求解并用Working Model2D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材料越硬,静态平衡位置越接近材料未压缩状态下的位置;而人体静态平衡位置对于弹簧的位置变化最为敏感,改变弹簧刚度会直接影响材料对人体的支撑效果,弹簧弹簧刚度越大,人体最终的平衡位置就越接近初始位置;人体与坐垫之间的摩擦系数过小,人体在座椅上产生较大的滑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办公座椅论文参考文献

[1].孙永,崔有正,徐成,张乘翥,张博.一种基于智能控制多功能模块化按摩型办公座椅的研发[J].南方农机.2019

[2].饶刚,孟庆华,谢威,陈峰.办公座椅静平衡参数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3].袁晓光,艾龙,朱帅.办公座椅疲劳强度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柳叶淳,管雪松.基于市场调研下办公座椅人体工程学设计评估[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

[5].孙辛欣,周頔,姜斌,许柏鸣.办公座椅坐姿行为的聚类与分析[J].林业工程学报.2018

[6].尚凯,高建民,邢海涛.黄金比例在办公座椅形态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

[7].孟庆华.FREIHEIT办公座椅舒适度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8

[8].钟奇,郭钢,裴学胜,许娜.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办公座椅舒适性评估方法[J].包装工程.2018

[9].杨宛萤,张福昌.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办公座椅舒适性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7

[10].杨元.办公座椅形态要素的视觉和逸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标签:;  ;  ;  ;  

办公座椅论文-孙永,崔有正,徐成,张乘翥,张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