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改,孕育新生命

立足新课改,孕育新生命

——谈小数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蒙山镇中心小学543000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层出不穷的教学模式模糊了教师的视线,教师应拨开云雾,在迷茫中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预习练习,促生学生创新思想,在有效策略的引导下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发展,以海阔凭鱼跃般的态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弹奏出最美的乐章。

关键词:课改小学数学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如一泓清泉荡涤着小学数学教育者的灵魂,在清泉中流动着学生智慧的水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高度的关注。新课改理念的召唤下,教学形式已不如昔,很多学校在教育模式的选择上都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层出不穷的教学模式模糊了教师的视线,五花八门的课堂形式同样也给教师带来了困惑。创新教育的步履匆匆,却依然没有留下学生或深或浅的脚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创新思维被只看重形式而忽视课堂内涵的教学方式再一次的亵渎,形式虽然改变却没有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依然是教师在主导课堂,学生依然是个盲从者的身份,这依然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一种背弃。这种教育方式的制约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没有办法得到拓展的,更加凸显出了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尽展自我创新风采

新课程理念首开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先河,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只有经过沟通、理解和创新才能使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渐入佳境,创新的因子便得到了渗透和播散。教师与学生有效的沟通可以实现知识学习的迁移,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主体的探究意识的培养同样依靠教师的尊重,在尊重中去引导孩子们活化数学思维能力,将其内化为一种自主学习的力量。这对于课堂有效性的发挥也是一份有力的填充,唯有如此,创新人才才会有所承继。

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一半该如何表示?”小学生会产生直观性的分析,比如他们懂得苹果的一半、圆形的一半,大多数的同学会用图画来表示,这样的直观的表达方式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而教师的任务就出现了,要引导学生用数字符号来表示,请同学们进行合作交流,在同学们各种独创性的符号创生出来后,教师便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并引出分号的表示方法。如此,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了明显的发展,创新能力也有所凸显,课堂才找到了真正的主人。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互为补充,自主性是小学生开启学习之旅的第一步,它会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充满趣味。故而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变曾经的不完美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创一片广阔的原野,任其思想驰骋在小学数学学习的沃野之上。

二、引导学生预习练习,促生学生创新思想

预习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数学抽象而又神秘,预习是必备的一道学习大餐,但这不是为学生增负的筹码,采取题海战术让小学生在不堪重负的窘境中迷失数学学习的方向,有效的预习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传统的预习是师导生入,没有尊重学生自身的需求。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创设预习情境——传授预习方法——课堂总结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三部曲来培养学生在预习环节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很多教师将预习的过程看作是一个走过场的教学必备品,在课堂上忽视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和能力的突破点,还是一如既往地讲述自己备好的知识点。正确的预习是学生个体的思考和理解的再现,教师也应改变对于预习的漠视的态度,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三、重视学习方法引导,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鉴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有效的方法引导凸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多元化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法宝,可以让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沉着冷静地应对,开创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一片坦途,丰富学生的思维,促生学生的创新点。画龙点睛的引导可以使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的小学生豁然开朗,逐步发散自己的思维,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教师要平复自己在创新道路上各种跃进的心态,扎实地从日常教学入手,关注被我们忽视掉的小环节。比如说预习的环节也要纳入创新思维培养的轨道上来,引导孩子们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相信,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并且会开出最美丽的智慧之花。

参考文献

[1]高枝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1999年,12期。

[2]高海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尽量做到“五要”[J].新课程(小学),2008年,10期。

[3]周洪伟“一题多解”对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作用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

标签:;  ;  ;  

立足新课改,孕育新生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