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超声对诊断乳腺纤维瘤的临床价值

彩色超声对诊断乳腺纤维瘤的临床价值

西安一四一医院710089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析浅表超声应用在乳腺纤维瘤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的有效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一般无须特殊准备,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进行仰卧位、侧卧位检查,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0例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乳腺纤维瘤,其中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26例,诊断符合率为86.7%,误诊4例,误诊率为1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纤维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彩色超声;乳腺纤维瘤;诊断价值

乳腺纤维瘤是发生在乳腺小叶内显微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女性常见肿瘤中较为多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增生,常见于21~30岁的青年女性。本病患者可无异常临床表现,常在无意中发现有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亦可以多发,也可在双侧乳腺内同时发生,以乳腺外上象限较为多见。纤维瘤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增生较重、病程较长有密切关系,一般无触压痛,无乳头溢液。年轻女性要定期进行乳腺的超声学检查。超声多普勒利用多切面的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形状、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再区分囊、实性乳腺。超声多普勒检查被认为是发现病灶最经济、最简便的检查方法。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3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5岁。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物,多在无意中发现,呈卵圆形,触诊有隆突感,中度硬,无压痛,活动度甚大。

方法

采用GE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0MHz,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前先询问病史及触诊,患者取平卧位,必要时取侧位,充分暴露患者双侧乳房及腋窝检,将涂耦合剂均匀涂于乳房,探头直接放于乳房表面,以密闭接触为宜。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为外上,内上、内下、外下象限,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连续扫查,病变处对病变部位进行纵、横、斜多切面扫描,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与周边组织关系,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灶内部血流分布及流速情况。最后与追访的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分析。研究乳腺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

2结果

30例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乳腺纤维瘤,其中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26例,诊断符合率为86.7%,误诊4例,误诊率为13.3%。

3讨论

乳腺纤维瘤的超声影像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纤维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或轻微的分叶,边界清晰、光滑,有完整且较强回声薄膜;肿瘤内回声均匀,多为等回声或稍低回声;一般肿瘤的前后径长度小于左右径长度(纵横比<1);肿瘤易随探头的压力而改变形状,部分后方回声增强,侧方声影明显;直径较小时内部无钙化,直径超过3cm后有时可见少量较为粗大的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体积较小的乳腺纤维瘤多无血流或少许血流,为点状或棒状;体积较大的纤维腺瘤内部血流信号可较丰富,纤维腺瘤内部血流多为低速低阻型;少数肿瘤回声不均匀,内部出血、坏死时出现液性暗区或细弱回声,通常检出不同程度的血流信号。

4.鉴别诊断

与乳腺癌相鉴别,乳腺癌边界不清,不光滑,无包膜,边界呈毛刺、锯齿或蟹足状,纵横比>1,肿块内部回声极低,内部微小点状强回声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后方回声衰减,无侧方声影,同侧腋窝可见淋巴结肿大。

与乳腺囊肿相鉴别。后者为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当复合囊肿内部回声为均匀等回声时,这种囊肿与纤维腺瘤很难鉴别。

与乳腺增生结节相鉴别。后者边界不清、无包膜,结节后方回声无改变,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双乳多发。

乳腺纤维瘤的正确超声诊断与检查人员的技术水平、分析能力和临床经验有关。在乳腺肿块内出现钙化灶,而不能明确诊断时,一定要注意询问患者的年龄,测量钙化灶的大小,观察钙化灶分布的形态,后方声影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有助于提高判断的敏感性。

总之,超声学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清晰地观察乳腺及腋窝各层组织的结构,了解乳腺纤维瘤的声像图特征,能提高乳腺纤维瘤的诊断率。超声学还具有对人体安全、无痛苦、无辐射、使用简便、检查费用低,可反复检查的优点,对是否存在恶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玉兰.乳腺高频超声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

[2]钱蕴秋.周晓东等实用超声诊断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46-147.

[3]李泉水.浅表器官超声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50-151.

标签:;  ;  ;  

彩色超声对诊断乳腺纤维瘤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