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34例临床病理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34例临床病理分析

李静(南阳市中心医院肾内科473009)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肾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肾活检光镜、免疫荧光特点。结果34例HBV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64.7%);其次是慢性肾炎,为35.3%。病理类型多样化,其中主要为膜性肾病和膜增殖性肾炎,分别为70.6%、23.5%。结论肾小球膜性病变、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HBV相关性肾炎的典型病理表现。HBV相关性肾炎的病理特点支持本病为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本质。鉴于HBV相关性肾炎的一些病理特点与狼疮性肾炎相似,有必要结合临床对二者进行鉴别。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肾活检病理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超过1.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9.8%,占世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人数的1/3[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引起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9月-2012年9月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34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9月-2012年9月在我科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范围16-57岁,平均年龄(27.1±8.7)岁。

1.2穿刺方法:采用B超定位后经皮肾穿刺方法,应用Tru-cut型半自动肾穿刺活检针在患者憋气的情况下取肾组织。穿刺部位以右肾下极为主(约94.1%)。

1.4病理检查:主要进行光镜、免疫荧光。标本检查主要送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理室或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肾脏病中心进行检查并出具病理报告。免疫荧光加做肾组织乙肝抗原(HBsAg和HBcAg)检查。

1.5血清乙肝感染标志物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同时测定HBV-DNA。

2.结果分析

2.1临床情况: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2例(64.7%)、慢性肾炎12例(35.3%)。病程中出现浮肿26例(76.5%)、高血压18例(52.9%)、肾功能不全8例(23.5%)、大量蛋白尿22例(64.7%)、中等量蛋白尿10例(29.4%)、小量蛋白尿2例(5.9%)、镜下血尿28例(82.4%)、肝功异常10例(29.4%)。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6例(58.8%),乙肝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12例(35.3%),乙肝病毒携带者10例(29.4%),其它6例(17.6%)。HBV-DNA阳性6例(17.6%),HBV-DNA阴性28例(82.4%)。

2.2病理情况:

光镜:肾小球膜性病变24例(70.6%),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8例(23.5%),系膜增生性病变1例(2.9%),局灶节段硬化1例(2.9%)。

免疫荧光:各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出率高低排列依次为:IgG28例(82.4%),IgM24例(70.6%),C322例(64.7%),C1q14例(41.2%),C410例(29.4%),IgA8例(23.5%)。34例中有8例(24%)呈多种免疫球蛋白和多种补体成分阳性,即“满堂亮”现象。

肾组织乙肝抗原检测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乙肝抗原检出率100%(34例全部阳性),其中HBsAg检出率100%,HBcAg检出率94.1%。

3.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疾病,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后继发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是引起肾小球损伤的主要致病机制。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为肾病综合征,亦可为无症状尿检异常,多伴不同程度镜下血尿。在肾组织病理改变方面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典型表现为肾小球膜性病变、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此外还可见系膜增生性病变、局灶节段硬化等多种病变。肾组织中多存在IgG及补体成分的沉积,满堂红现象较为多见,提示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本质[2]与狼疮性肾炎有所类似,需要注意结合临床加以鉴别。

参考文献

[1]黎磊石,刘志红.主编.中国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20.

[2]黎磊石,刘志红.主编.中国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23.

标签:;  ;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34例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