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负载平衡论文-张阳,普湛清,黄海宁

路由负载平衡论文-张阳,普湛清,黄海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路由负载平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声通信网络,路由协议,负载平衡,多路径路由

路由负载平衡论文文献综述

张阳,普湛清,黄海宁[1](2018)在《负载平衡的中心式水声网络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带AUV的静态网络是水声网络的一种典型应用形式。本文针对水声采集网络周期性采集数据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负载平衡的中心式水声网络路由协议。该协议在路由初始化阶段确保各节点能建立到达Sink节点的有效路由,而在数据传输阶段通过监听数据包信息进行路径优化,对节点的负载信息进行动态更新,从而使网络达到负载平衡。同时,针对移动节点路由易失效问题,给出了一种快速的路由接入方法。NS2仿真结果表明,本协议能有效平衡节点负载,大大提高移动节点的接入性能。(本文来源于《网络新媒体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郑泽峰,潘艺萍,吴建平[2](2014)在《无线多跳网络中具中继负载平衡预估的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多跳网络中通信节点利用相邻的中继节点转发数据,当节点因移动而需切换中继时,决定中继选择的路由协议对通信性能起关键作用.本文在具有基础设施的混合式无线多跳网络中,提出一种以OLSR路由算法为基础来构建最小生成树中继拓扑的MST-OLSR路由算法,通过引入对中继负载预估的机制,减少各节点通信中在上行链路所需的中继跳数的同时,平衡了中继间的流量负载.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OLSR相比,MST-OLSR可以有效提高移动节点中继切换的时延及丢包的通信性能.(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4年04期)

唐柏荣,王知人,涂建新,李泉林[3](2013)在《具有负载平衡动态路由选择的排队网络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具有负载平衡动态路由选择的排队网络的稳定性问题.首先在描述排队网络动态行为的关系式组的基础上,利用强大数定律得到了一个与流体模型关系式组和流体极限的定义相关的引理.其次对该关系式组进行流体极限处理后得到了流体模型关系式组,并给出了证明.在该网络稳定和不稳定分别与其对应的流体模型稳定和弱不稳定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条件下,把排队网络的稳定性问题简化为与该网络对应的流体模型的稳定性问题.最后在一个齐次假设条件下得到了网络稳定的充要条件以及排队网络不稳定的充分条件.(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李合菊,宋文敏,胡尊广[4](2013)在《基于蚁群算法的煤矿检测无线传感网络负载平衡路由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矿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即网络拓扑变化频繁,根据其相应的网络路由协议的要求,提出了一类基于蚁群算法的网络负载平衡路由优化算法。在煤矿检测网络中,负载均衡路由问题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文章所提出的基于蚁群算法的路由策略通过均衡网络负载,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通过仿真实验可以看出算法有效地减小了网络的时延,证明了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3年12期)

郭治易,王兴伟,黄敏[5](2013)在《基于负载平衡的多域光网络路由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软管模型,引入Valiant负载平衡方案,提出一种基于负载平衡的多域光网络路由机制,采用融合业务量疏导策略的启发式路由算法,在业务量矩阵不确定的情况下为业务请求进行路由,使网络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对提出的机制进行了仿真实现并与现有机制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该机制不仅减少了使用端口数,而且降低了阻塞率,是可行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陈宜漂[6](2013)在《基于裂痕故障块的二维网格容错自适应路由,负载平衡路由及无死锁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行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提高其处理器间的通信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网络中的路由是指将消息从源节点经过一些中间中继转发节点传送到目的节点的过程。路由规则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并行计算机的性能,其中容错路由是衡量路由规则的标准之一。本论文基于二维平面网格的容错自适应路由算法,研究缩短路由长度,提高路由效率的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近年来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基于上面的定位算法,数据收集方法,拓扑结构研究等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取得相当的成果。本文在二维拓扑结构用于并行计算的基础上拓展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上,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容错自适应路由在并行计算及无线传感器网路的应用和负载平衡问题的改进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本论文提出并实现的新算法“容错自适应故障块路由表算法”是基于《图论在通信网络和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中提到的全新容错模型——有缝隙的裂痕矩形块(cracky rectangular block)。它是指在含有故障的网络中形成一些极小的不交块,使得处于块的边界和块的外部的链路都无故障,而所有的故障链路或结点都位于块的内部,称这样的块为故障块,将故障块内部的连通结点经无故障链路悬挂在以故障块边界点为根的树上,由这样的树和故障块的边界构成的图叫做裂痕故障块,也称作有缝隙的裂痕矩形块。该算法通过相邻结点间不断地发送消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状态直到每个点的状态都稳定为止实现了二维网格中故障块的构造。本论文提出的负载平衡模型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路由大都要经过内部节点,使得内部节点的负责大于边界节点,这导致负载不均衡从而造成网络拥堵,使得网络的生命周期下降。为了克服负载平衡,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网络结构模型,这种网络结构模型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部分路由需要通过内部节点的问题,因为在这种网络结构模型下,边界节点能直接传送,这与Torus模型类似,但不一样,因为如果无线传感器的所有节点像Torus结构那样都能相互间通信,那么将产生巨大的电磁干扰以及昂贵的造价,在现实应用中很不可行。本论文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在比较容错自适应路由算法按照网格规模和故障块占比这两个条件进行设计,其中网格规模分别为25×25,50×50,100×100,200×200,故障块占比分别为10%,20%,30%,40%,50%。实验采用随机产生出错结点的方法,随机产生1000对不同的发送点和接收点,计算两种算法的平均路由路径长度。在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负载平衡试验时,也采取了随机路由1000对不同的发送点和接收点,在没有故障块的良好网络里进行比较。网格规模也采取25×25,50×50,100×100,200×200,尽可能多地比较负载平衡的结果。之所以选取完好的网络是为了让负载平衡不受故障块的影响。本论文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改进型容错自适应路由算法的,使得不论在哪种网格规模,何种故障块占比下,改进型容错自适应路由算法都能减少路由长度,增加路由的目标性。并且将此算法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通过进一步研究路由负载平衡问题,提出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模型,这种模型使得边界节点也能够参与路由,从而降低网络内部节点的负载,达到负载平衡的目的。此外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裂痕故障块解决死锁的路由算法,采用最少虚拟通道数量,解决死锁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3-03-01)

张维,丁恩杰,赵亮[7](2012)在《无线Mesh网络中基于负载平衡的自适应拥塞控制路由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自适应拥塞控制路由策略。从路由机制、拥塞监测、拥塞的自适应控制、邻居路由器的选择、广播区域半径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对于无线Mesh网络路由控制技术发展具有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2年08期)

卢艳宏[8](2012)在《基于负载平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利用率和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本文提出了基于负载平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首先,将网络划分成多个网格,根据网格内节点的负载情况定义网格的状态,结合网格的地理位置和网格负载状态选择路由网格;其次,根据节点剩余能量和负载大小在选择的网格内选取一个合适的节点开始数据的收发工作;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将本文算法与GPSR算法和GEAR算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改善了网络的负载均衡,延长了网络的生存期,并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本文来源于《科技广场》期刊2012年07期)

孙冠[9](2012)在《基于动态能量检测和负载平衡的DED-AOMDV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复杂的分布式网络系统。该网络由一组无线移动节点组成,是一种不需要依靠任何固定基础设施并能够快速部署并使用的网络体系,是没有任何中心实体、自组织、自愈网络,其中各个网络节点相互协作,通过无线链路进行通信。由于移动Ad hoc网络的特殊性,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移动Ad hoc网络中,路由协议的设计和改进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人们对移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多径技术和组播技术已经在路由协议中得到广泛采用,其中典型的多径路由协议试图在一次路由寻找过程中建立多条开环并且不相交路径,可以提供有效的容错能力,快速、有效地恢复动态网络中的中断路由。但是这些协议没有考虑节点有限的能量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在路由发现过程中不能避免电量较低的节点加入到路径中,选取这样的节点会导致频繁的链路失效,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此外,在多条路径建立之后并没有充分利用,也缺乏一种动态检测路径电量以调节流量分配的机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能量检测和负载平衡的DED-AOMDV路由协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路由寻找阶段提出延迟转发的思想,根据节点的剩余电量延迟一定的时间转发路由请求消息,然后在路由应答消息中记录着由电量和队列长度组成的路径权重值,源节点根据各条路径的权重比例进行数据的传输,此外,在路由维护阶段,利用HELLO消息捎带各条路径的最小电量值,源节点根据HELLO消息来动态地调整分配到各条路径上的负载比例。本文详细描述了DED-AOMDV路由协议,并在NS2网络仿真软件上对AOMDV协议和DED-AOMDV协议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比较,验证了DED-AOMDV协议在平均端到端延迟、分组递交率和网络生存时间叁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2-06-01)

黄丽芬[10](2012)在《无线Mesh网络中基于负载平衡的自适应拥塞控制路由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Mesh网络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无线网络接入技术,是一种无线多跳网络拓扑网络。HWMP是IEEE802.11s无线Mesh网默许的路由协议,但协议本身存在着一点不充足,譬如说缺乏负载扼制机制、速率低、扩展性不强等。在本次研究中针对HWMP协议中缺乏负载控制的不充足,在路由发觉和路由保护过程施行了改进,防止了局部负载失衡而造成的网络吞吐量减退的现象。(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2年07期)

路由负载平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线多跳网络中通信节点利用相邻的中继节点转发数据,当节点因移动而需切换中继时,决定中继选择的路由协议对通信性能起关键作用.本文在具有基础设施的混合式无线多跳网络中,提出一种以OLSR路由算法为基础来构建最小生成树中继拓扑的MST-OLSR路由算法,通过引入对中继负载预估的机制,减少各节点通信中在上行链路所需的中继跳数的同时,平衡了中继间的流量负载.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OLSR相比,MST-OLSR可以有效提高移动节点中继切换的时延及丢包的通信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由负载平衡论文参考文献

[1].张阳,普湛清,黄海宁.负载平衡的中心式水声网络路由协议[J].网络新媒体技术.2018

[2].郑泽峰,潘艺萍,吴建平.无线多跳网络中具中继负载平衡预估的路由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4

[3].唐柏荣,王知人,涂建新,李泉林.具有负载平衡动态路由选择的排队网络的稳定性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

[4].李合菊,宋文敏,胡尊广.基于蚁群算法的煤矿检测无线传感网络负载平衡路由优化策略研究[J].煤炭技术.2013

[5].郭治易,王兴伟,黄敏.基于负载平衡的多域光网络路由机制[J].系统仿真学报.2013

[6].陈宜漂.基于裂痕故障块的二维网格容错自适应路由,负载平衡路由及无死锁路由算法[D].兰州大学.2013

[7].张维,丁恩杰,赵亮.无线Mesh网络中基于负载平衡的自适应拥塞控制路由策略[J].煤炭技术.2012

[8].卢艳宏.基于负载平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J].科技广场.2012

[9].孙冠.基于动态能量检测和负载平衡的DED-AOMDV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

[10].黄丽芬.无线Mesh网络中基于负载平衡的自适应拥塞控制路由策略[J].制造业自动化.2012

标签:;  ;  ;  ;  

路由负载平衡论文-张阳,普湛清,黄海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