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观论文-黄莉

大学生政治观论文-黄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生政治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政治认同

大学生政治观论文文献综述

黄莉[1](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产生的一种情感依附与心理归属,是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对政治体系产生的强烈信仰,在行动上更加规范与自律,以使自身政治行为与所信仰的政治体系要求之间尽可能地保持一致。政治认同无论是对社会成员还是政治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群体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基础,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后继力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稳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是否光明。因此,研究大学生政治认同对维系和增强我国的政治认同以及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期与深水区,国际国内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凸显。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各种新媒体异军突起,一方面凸显了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渠道与途径,使得公民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政治信念、政治行为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政治认同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使之趋于复杂化。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社会上思想最为活跃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网民群体最易受到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及其环境的影响,其政治认同状况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简言之,作为网民重要群体的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景象,这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新媒体作用。习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强调新媒体在治国理政、定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景象,积极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我们应当以立德树人原则为基础,利用新媒体化解负效应、善用新媒体传播好声音、巧用新媒体凝聚新共识,找到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正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出合格人才。本文从新媒体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基本概念入手,将大学生政治认同划分为政治价值认同、政治实体认同、政治工具认同和政治效能认同四个具体维度,并从上述四维度出发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政治认同四维度上表现出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概括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总体状况与双重变化。从总体状况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在主流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可谓认可与质疑交织。这种现状的影响是较为深远的,它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政治认同出现积极与消极并存的双重变化。从积极方面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态度从消极型转向积极型,认同类型从潜藏型转向主动选择型;从消极方面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政治认同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虚假认同趋势,且政治信仰弱化加剧,政治认同状态更具暂时性与易变性。新媒体环境下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全球化不良影响经由新媒体凸显、社会转型问题被新媒体放大、新媒体自身固有特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非有效引导,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变化等,都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结合我国在不同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国外应对媒体变化影响民众政治认同的经验教训,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应对媒体变化影响政治认同的规律,并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大致对应,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分别是:其一,新媒体环境下以“四个自信”引领大学生政治认同;其二,新媒体环境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以消解全球化不良影响;其叁,新媒体环境下深化改革为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创造条件;其四,高度重视并正确管控新媒体;其五,正确对待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其六,改善新媒体下的教育环境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12-08)

左颖[2](2019)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呈现较复杂的一面进行分析,尤其是针对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如何解决问题等有了更详尽的阐述,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胡见前,王继辉[3](2019)在《中国梦实现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内容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而政治素质是人才最关键的素质。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较高政治素质的人才成为当今时代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研究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主要内容和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杨思思[4](2019)在《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发展,互联网已日渐生活化,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负面新闻,其政治认同感不免会受到影响。针对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感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发挥校园传媒的特殊优势,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和个人自律,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加强廉政建设,规范网络媒体监督机制这五个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陈靓,赵文永[5](2019)在《当代大学生政治取向特征分析及其引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特殊群体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政治取向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大学生关注的社会和政治热点都有所不同,价值取向也有所差异。要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取向特征,构建基于"理论引领、实践体验、舆论把控、情绪感染"的四位一体教育引导模式。应强化大学生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搭建大学生实践体验的活动平台,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构建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9年22期)

汪微微,杨清华[6](2019)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及对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介绍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提出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面临的困境,即"族员"身份与"公民"身份并存,政治情感与民族情感并行,政治实践与民族活动并进。而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其表现为:民族文化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少数民族中的特殊性。由此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对策:要扩展主导政治文化内涵,提倡平等教育观念。(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2期)

胡见前,王继辉[7](2019)在《中国梦实现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价值诉求及功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梦实现需要大批具备坚定政治信仰的优秀人才贡献聪明智慧,这一切又离不开高校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同时,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影响和大学生自身原因,也决定了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必要性;因此,在实现中国梦伟大事业中,探讨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价值及功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何方[8](2019)在《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政治素养的自我提升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政治素养自我提升面临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要自觉抵制具有不良影响的信息内容、理性地看待新媒体的商业性、注重提高自身的媒体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意识等政治素养自我提升策略,希望有助于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和全面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期刊2019年11期)

郑天姣[9](2019)在《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方面,受到性别、个体身份、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显着的群体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政治参与特点。但整体来说,政治参与意识有待提高,参与主动性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网络渠道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便利的同时,社交媒体逐渐成为其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为促使大学生积极有序的进行政治参与,应当拓宽参与渠道、发挥大学生主体性、鼓励自发组织学生社团、同时规范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行为。(本文来源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史宏波,蒋毓慧[10](2019)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网络大V等不同主体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着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且其影响力的大小因大学生性别、年级、学科等的不同而存在显着差异。基于此,思政课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持续强化大学生政治认知,激发大学生政治情感,丰富大学生政治参与,增强大学生政治信任,以实现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目标。(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大学生政治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就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呈现较复杂的一面进行分析,尤其是针对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如何解决问题等有了更详尽的阐述,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生政治观论文参考文献

[1].黄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左颖.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3].胡见前,王继辉.中国梦实现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内容和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4].杨思思.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

[5].陈靓,赵文永.当代大学生政治取向特征分析及其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6].汪微微,杨清华.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性及对策探析[J].新西部.2019

[7].胡见前,王继辉.中国梦实现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价值诉求及功能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8].何方.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政治素养的自我提升策略[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

[9].郑天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与分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

[10].史宏波,蒋毓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状况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标签:;  ;  ;  

大学生政治观论文-黄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