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礼工党政府论文-赵君

艾德礼工党政府论文-赵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艾德礼工党政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艾德礼工党政府,理论来源,需求管理,宏观经济政策

艾德礼工党政府论文文献综述

赵君[1](2014)在《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研究(1945-1951)》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战动摇了英国世界大国的地位,在经历了30年代经济大危机和二战后,英国的“世界大国”的称号已消失殆尽。随着二战即将结束,英国开始进行大选,然而结果却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带领人们取得战争胜利的保守党领袖丘吉尔没有取得成功,英国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也就是战时副首相成功成为新一任首相,工党上台执政,并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革。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英国原有的经济理论基础受到严重动摇,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凯恩斯理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给英国社会带来更多认识凯恩斯理论的机会,凯恩斯理论的经济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工党政府在结合自身理论的同时充分吸收凯恩斯理论、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经济思想。本文分为序言和正文两大部分,序言部分主要阐述了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研究的选题意义和研究综述,正文部分从五个方面展开,分别为艾德礼工党政府面临的经济困境,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艾德礼工党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及其宏观经济政策,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以及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的特点及评价。第一章艾德礼工党政府面临的经济困境,笔者从英国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经济状况展开。国外方面面临美国租借法案的停止、巨额的外债、债务增加、国际收支平衡危机、美元短缺的困难,国内又面临就业、通货膨胀、超额需求的压力。第二章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英国工党自身意识形态工党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是基础,当时主流经济思想凯恩斯理论的引导为经济政策的执行提供了支撑,并吸收了贝弗里奇报告中受民众欢迎的经济思想,同时也受到保守党中的非主流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默默支持。第叁章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宏观经济政策,笔者运用时间顺序进行阐述,以财政大臣的更替为时间标志,提出了实现公有制和充分就业这两大经济目标。并阐述了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方面内容入手,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讲述了道尔顿、克里普斯、盖茨克尔叁位财相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政策。第四章从国有化的背景、实施以及影响和就业政策、福利制度的建立、“定量配给”“需求管制”四大方面对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进行了了解。第五章阐述了笔者对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的特点的认识,指出艾德礼工党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具有战时经济政策延续的特点,并运用凯恩斯理论,经济政策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坚持围绕充分就业的目标和注重经济恢复、忽视经济发展的特点。并从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的业绩和不足进行了评价。指出艾德礼工党政府的经济政策功大于过,对缓解英国战后严重的经济困境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3)

贾丽丽[2](2013)在《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就业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45年工党领袖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上台组阁,成立二战后第一届工党政府。实现充分就业成为该届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艾德礼工党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就业政策措施,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结合史实,从英国就业政策产生的渊源、理论基础和就业政策工具(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及对后来的影响几个方面对艾德礼工党政府就业政策进行分析。文章有两条线索贯穿其中,即艾德礼工党政府为实现充分就业所实施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两个层面。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序言部分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论文的相关核心概念界定等。第一章主要介绍二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就业政策的提出。面对从二战前积攒到战后的严重就业难题,战争期间英国许多着名学者,如凯恩斯和贝弗里奇等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是贝弗里奇报告成为规划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蓝图。就业政策白皮书的发表说明政府开始把维持高就业水平作为政府的一项目标。艾德礼工党政府上台为之提供了较好的政治平台,提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第二章从经济政策领域和社会政策领域分别介绍了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就业政策实施情况。经济政策主要从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凯恩斯倡导的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社会需求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充分就业的实现,而对货币政策的忽视使艾德礼工党政府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总体而言效果一般。而从微观经济政策上来看,起到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文中将对国有化措施、工业地区分布政策以及工资限制政策进行阐述和分析。社会政策领域主要表现在包括以前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在内的国民保险的统一化,这从另一个层面对劳工的就业、工伤、养老和医疗进行全面的保护,进一步来降低失业率。第叁章对艾德礼工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就业政策的特点进行探讨。理论基础主要从经济理论和社会理论两个方面分析,就业政策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政府干预性强;第二,在“混合经济”模式下促就业;第叁,具有突出的社会福利特点——主被动相结合。第四章主要这一时期就业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和产生的问题两个方面对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就业政策进行评析和定位。通过分析得出这一时期政府就业政策虽然引起了一些问题,但从其对当时经济初步恢复发展和以后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态度和政策措施来看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尤其是英国政府对关乎民众生机问题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20)

丁翌[3](2011)在《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住房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革命完成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00年间,住房问题一直是影响英国社会稳定的最大隐患。住房矛盾长期存在并主要表现为:一是私人自主建房,房屋售价太高,普通百姓购买力有限,难以支付高额房价,房产所有权主要被富裕阶层所把持;二是租金确定的随意性太强,租金价格混乱,缺乏统一管理,即使房源充足,普通百姓仍然交不起房租。在此期间,尽管英国政府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是收效甚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手段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这些矛盾表明,1945年以前的历届政府并没有真正解决住房问题。1945年7月,工党击败保守党成功组阁。艾德礼工党政府上台后,重点强调使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把住房问题纳入“福利国家”体系当中,住房政策成为“福利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干预原则为住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在工党住房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工党内部、工党与其它政党之间主要围绕着建房主持机构、房屋建造主要承担者、政府租金补贴和建房数量、标准等问题展开过激烈争论。最终政府出台的住房法案包括“限制房租”法案、1946年住房法案、1946年住房法修正案以及新城镇、郊区住房规划。这其中最重要的是1946年住房法案,它主要包括政府统一购买建筑材料、统一征购建房用地、统一规划新建房屋租金补贴等内容。“限制房租”法案是政府正式住房法案出台之前,为暂时解决房租矛盾而实行的临时性法案。1946年住房法修正案是针对1946年住房法案作出的相关补充,主要在购房、租房条件上放宽原有限制,进一步扩大享有政府租金补贴的范围。新城镇、郊区住房规划主要是为缓解城市住房压力而采取的建房辅助措施。工党执政期间,住房政策的具体实施分叁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从正式住房法案出台之前到1946年,工党政府主要实施临时性的“限制房租”法案。第二阶段从1946年正式住房法案出台之后到1949年,工党主要执行1946年住房法及1949年对其进一步完善的住房修正案。第叁阶段从1950年开始到1951年,工党又对多种住宅建造规划进行尝试并开始实施“首都郊区大规模兴建国民住宅计划”,也称为新城镇、郊区住房规划。总起来说,工党政府的住房政策以地方政府联合私人建筑商为主要建造力量,以公共廉租房为建造目标,以政府租金补贴为依托,坚持“质量第一,数量第二”的原则,到1951年重新大选时一共提供住房1,016,349套(包括修缮的旧房屋)。从1945年至1951年,艾德礼政府提供的约1,000,000套住宅解决了近50%人口的住房问题,这些新建房屋在建房质量、房屋面积、室内配套设施等方面较以往政府建房有很大改善。最重要的是这些房屋大部分是属于政府廉租房,房屋居住者打破原有限制,工人阶级也可以通过平等享有政府租金补贴而入住,这是以往政府所无法企及的。就这些方面来说,工党政府的住房政策应该值得肯定。但是,从最后的建房成绩来看,工党没有完全兑现竞选宣言中提及的“让英国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住房水平”,工党政府没有实现最初制定的建房2,000,000套的目标,仍有近50%的民众没有住房。究其原因主要是战后资源劳动力奇缺,政府过于强调房屋建造的舒适性而忽视了建房数量的应急性,最终使建房计划数量和建房实际数量不相吻合。这是工党政府住房政策的局限性。艾德礼工党政府是英国战后第一届政府,它在住房政策中采取的国家干预手段体现在中央建房部门不仅仅指挥房屋建造,还直接参与原材料的购买、土地征用,并对地方政府和私人建造商实行监管。在房租问题上,中央统一规划租金数量,把租金补贴和民众租房实际需要的租金数目结合起来,国家干预贯穿始终。工党政府的这种国家干预政策得到了以后政府的认可和继承。自1945年工党政府开始,以后政府在住房改革中或多或少都渗透了国家干预的思想。(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1-05-12)

张汉双[4](2010)在《浅析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帝国殖民主义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克莱门特·艾德礼和他所领导的英国工党虽然自称社会主义政党,但在政策与信仰上与苏联、东方模式以及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历来颇受争议,他对待帝国殖民主义的态度更是亦正亦邪、扑朔迷离。西方主流学者多数认为艾德礼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帝国殖民主义思想并且主动退出了殖民地,东方学者以及原英国殖民地国家的学者对此种看法则恰好相反。为了更好地触摸历史的真相,本文试图做简单的探讨。(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0年09期)

张鹏[5](2008)在《艾德礼工党政府外交政策的转变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开始执掌英国政权。由于此时的英国急剧而严重地衰落,美国和苏联两个世界超级大国骤然崛起,国际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为了防止英国实力的迅速下滑,维护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和国家利益,艾德礼工党政府不得不对英国外交政策进行了曲折的探索和调整。战后初期,基于对本国实力的损失和衰落程度的错误低估,艾德礼工党政府对英国的定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仍背着大英帝国的沉重的历史包袱,追求不切实际的过高的目标。它仍希望能维持二战中形成的英美苏叁大国合作体系,以防止美苏两大国撇开英国单独行动,维护英国作为叁大国之一的世界大国地位。但是,这时限于自身实力严重衰落,在叁大国中最为弱小,加之面临严重的经济财政危机,以及美苏对英国利益的漠视和侵犯,英国希望能建立西欧联盟,并充当西欧的领头羊,以借助西欧联盟的力量建立独立于美苏的“第叁种力量”,争取与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但是由于战后的英国自身和西欧都太虚弱了,所以“第叁种力量”的战略构想根本不现实。1946年底到1947年前叁个月里,由于英国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对美国财政援助的严重依赖,艾德礼工党政府逐渐认识到英国实力确实是衰落了,而此时苏联的威胁日益加深。在这种背景下,工党政府一方面将“第叁种力量”的思想初步付诸了实践,建立了西欧联盟的基础——英法联盟,以摆脱本国经济危机和对美经济的过分依赖,维护英国的独立大国地位,并应对苏联的威胁。另一方面,迫于上述形势和自身实力所限,加之西欧同样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眼看就要垮掉,工党政府深感依靠自己和其他西欧国家的力量难以抵挡苏联扩张威胁,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被迫将在希腊和土耳其抵抗苏联及共产主义威胁和扩张的义务转移给了美国,这表明它实际上已经不能完全独立于美国了。之后,艾德礼工党政府逐渐采取了现实主义选择,不再过多地独立于美国,一步步将外交航向偏向了美国,转而积极主动地支持并促成美国复兴欧洲的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实施,而将苏联排斥在外。这加深了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加深了两国的相互理解,为两国以后在战略问题上的合作奠定了基础。继而,艾德礼工党政府积极推行了“联美抗苏”战略。它试图与美国结盟,在未得到美积极响应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积极促成美国支持的西欧集体防御体系——布鲁塞尔条约组织的成立,这标志着其追求独立于美苏的“第叁种力量”的过高目标的彻底破灭,更重要的是为后来有美国加入的大西洋安全体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最终,英国工党政府促成了美国参与其中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北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英国工党政府推行的“联美抗苏”战略的成功,也标志着英美合作共对付苏联的军事战略同盟的成立,使得英美从此在北约的框架内在安全、战略、欧洲防务上亲密合作并更加紧密地联合在了一起,促使英美两国之间比它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都远为亲密的“特殊关系”的正式形成。以上英国工党政府外交政策的转变,实现了战时外交向战后外交的平稳过渡,为以后历届英国政府的外交奠定了基调。这种外交政策的转变是工党政府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最大限度维护大国地位的主动战略调整,使英国由此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确保了自身安全,增加了国家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国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外交政策的转变又是英国工党政府的万般无奈之举,是其实力衰落和面对苏联威胁的必然和唯一现实选择,使得英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实际上成了美国的助手和小伙伴。(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4-20)

滕淑娜[6](2007)在《试论二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对美外交与“冷战”的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英国的实力大大衰弱,在这种衰落中如何保持英国曾一度引以为自豪的大国地位,使英国尽可能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成为二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的主要目标。艾德礼政府在为英国争取更大利益方面显示了其灵活的外交技能,能够适时地抓住机遇,把美国与英国的"特殊关系"再次加强,促进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冷战"启动,英国借机谋取利益。(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杜奇华[7](1990)在《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国1945年的大选中,工党出人意料地获得了1200万张选票,从而组成了以艾德礼为首相的第叁届工党政府。在艾德礼工党政府时期,艾德礼对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外交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和调整。工党把这些改革和调整说成是英国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变的开始。艾德礼工党政府对内进行的改革,不仅促进了英国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且还产生了较广泛的国际影响。战后四十多年来,世界上先后已有二十几个号称代表工人利益的社会(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1990年06期)

艾德礼工党政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45年工党领袖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上台组阁,成立二战后第一届工党政府。实现充分就业成为该届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艾德礼工党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就业政策措施,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结合史实,从英国就业政策产生的渊源、理论基础和就业政策工具(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及对后来的影响几个方面对艾德礼工党政府就业政策进行分析。文章有两条线索贯穿其中,即艾德礼工党政府为实现充分就业所实施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两个层面。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序言部分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论文的相关核心概念界定等。第一章主要介绍二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就业政策的提出。面对从二战前积攒到战后的严重就业难题,战争期间英国许多着名学者,如凯恩斯和贝弗里奇等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是贝弗里奇报告成为规划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蓝图。就业政策白皮书的发表说明政府开始把维持高就业水平作为政府的一项目标。艾德礼工党政府上台为之提供了较好的政治平台,提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第二章从经济政策领域和社会政策领域分别介绍了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就业政策实施情况。经济政策主要从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凯恩斯倡导的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社会需求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充分就业的实现,而对货币政策的忽视使艾德礼工党政府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总体而言效果一般。而从微观经济政策上来看,起到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文中将对国有化措施、工业地区分布政策以及工资限制政策进行阐述和分析。社会政策领域主要表现在包括以前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在内的国民保险的统一化,这从另一个层面对劳工的就业、工伤、养老和医疗进行全面的保护,进一步来降低失业率。第叁章对艾德礼工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就业政策的特点进行探讨。理论基础主要从经济理论和社会理论两个方面分析,就业政策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政府干预性强;第二,在“混合经济”模式下促就业;第叁,具有突出的社会福利特点——主被动相结合。第四章主要这一时期就业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和产生的问题两个方面对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就业政策进行评析和定位。通过分析得出这一时期政府就业政策虽然引起了一些问题,但从其对当时经济初步恢复发展和以后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态度和政策措施来看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尤其是英国政府对关乎民众生机问题的关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艾德礼工党政府论文参考文献

[1].赵君.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经济政策研究(1945-1951)[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贾丽丽.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就业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丁翌.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住房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张汉双.浅析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帝国殖民主义理论[J].现代交际.2010

[5].张鹏.艾德礼工党政府外交政策的转变与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8

[6].滕淑娜.试论二战后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对美外交与“冷战”的起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7].杜奇华.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0

标签:;  ;  ;  ;  

艾德礼工党政府论文-赵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