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集器设计论文-李晶,钱铮

捕集器设计论文-李晶,钱铮

导读:本文包含了捕集器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油车,颗粒,捕集,汽油机颗粒物捕集器

捕集器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钱铮[1](2018)在《某汽油车颗粒捕集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改变现有直喷发动机的燃烧室设计以及燃油系统喷射压力的前提下,本文借鉴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具有极小孔隙的壁流式物理结构的堇青石载体作为汽油机颗粒物捕集器(以下简称GPF)的过滤单元,对发动机尾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捕集和转化,从而达到降低颗粒物排放的效果,使得直喷汽油机车的颗粒物数目满足欧六C及国六的排放限值6x1011#/km。本文针对影响捕集效率的各个因素,如:载体结构(目数、尺寸、孔隙率、微孔径),涂敷技术,整车布置位置,完成了5种不同的GPF设计应用方案。通过对不同GPF设计方案的整车排放试验,得到了最优的设计方案,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GPF捕集效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8年08期)

韩旭,荆春宁,朱晨,王一光,李军[2](2018)在《压水堆核电厂新概念堆芯捕集器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总结了未来堆芯捕集器的设计目标,提出分组捕集(CGC)、强制铺展(WCC)及引流冷却(CCC)3种新概念堆芯捕集器方案。梳理了欧洲先进压水堆(EPR)及俄罗斯水-水高能反应堆(WWER)2种典型堆芯捕集器的技术特点,并对3种新方案的性能倾向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新方案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曾婷婷[3](2016)在《油气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气液两相混输技术的不断发展,混输管路在海洋、极地、沙漠、近海气田得到了大量运用,段塞流流型愈加常见。段塞流会影响正常管路输送、损坏下游设备,因此在段塞运行下的混输管路终端设置段塞流捕集器,以消除段塞流对下游设备的冲击,同时保证下游不间断供气。段塞流捕集器常用类型为管式和容器式,虽然目前我国已有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方法,但仍然存在偏流、设计方法保守等问题,造成设备的不完全利用以及经费的不必要投入,因此本文对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合理降低经费投资。本文主要针对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方法的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1)本文从设备结构入手,分析了各结构工作任务以及设备的工作原理,探讨了设备的气液分离机理,从而明确了设计关键参数。(2)对典型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这些设计方法对番禹30-1至珠海终端海底管线末端处理厂的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进行设计,从工作性能、经济性两方面对所设计捕集器结构展开设计方法的评价,发现了现有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偏流系数不够精确以及分离段长度计算方法保守。(3)基于多相流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中流场分析方法,将偏流系数与分离段长度计算方法与我国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规范结合,提出了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方法。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清管模型,根据不同结构下每根平行管束承担的流量负荷细化了偏流系数;采用FLUENT软件RSM模型和DPM模型建立了圆管内液滴沉降模型,拟合液滴沉降距离与气相流速、内径、气相密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分离段长度计算方法。(4)应用了更新的设计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评价,设备达到设计要求分离效率。因此得出结论:在保证完成分离任务的基础上减小设备尺寸以减少经费投资的目的是可实现的。通过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设计方法更新,以期不断提高段塞流捕集器的设计水平,提高捕集效率,减小经费投资,加快实现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生产国产化。(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6-06-01)

薛惠文[4](2016)在《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设计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内燃机低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仅依靠机内净化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法规要求。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中,以壁流式蜂窝陶瓷块为滤芯的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最为广泛,对于减少尾气中颗粒物具有非常显着的效果,也是目前排放研究的热门技术之一。论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DPF载体类型材料进行筛选、选择与发动机匹配的合适结构尺寸,并通过后处理软件AVL-Fire对其捕集及再生过程进行模拟探究。首先,利用Catia软件建立DPF叁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高质量网格划分,利用AVL-Fire软件对划分好的DPF模型捕集过程中边界条件进行初步设置;其次,将实验测试数据与叁维仿真模型结果进行对比,误差不超过10%,搭建出具有可靠性的仿真模型;再次,利用具有可靠性的仿真模型,模拟分析DPF捕集过程内部温度分布、流场分布以及碳烟质量分布情况,再生过程中DPF内部压降变化、最高温度变化、碳烟密度变化情况对捕集效果和再生完全性的影响,提出合理改进建议;最后,基于模拟分析结果中氧化型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前置的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再生方式再生完全性最高的理论依据,设计相应的试验以验证CDPF被动再生方式对颗粒物的捕集再生效果,同时对CDPF再生方式的其他各项性能进行评价。论文通过后处理软件AVL-Fire对DPF捕集及再生过程进行模拟探究,将模拟结果作为后续试验的理论依据,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提出了提升DPF捕集效率及再生完全性的方案。(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6-05-01)

施辉明,郭德科,刘春发,郑鑫[5](2014)在《容器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容器式段塞流捕集器具有规模大、载荷工况复杂、工作压力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气液混输大型凝析气田工程,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可完全覆盖的成熟设计方法。为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投资成本,有必要对容器式段塞流捕集器的设计进行规范和优化。在总结前期成功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调研了段塞流捕集器的设计、使用情况,提出设备选材、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及制造检验的规定,为容器式段塞流捕集器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天然气与石油》期刊2014年03期)

张涛[6](2013)在《HYSYS动态模拟在段塞流捕集器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工况需要,对段塞流捕集器选型,采用常用的卧式油气分离器的工艺计算方法对分离器的工艺尺寸进行了初步计算。在hysys模拟计算软件中搭建了捕集器简化模型,利用hysys的动态模拟功能,对容器式段塞流捕集器的计算尺寸进行了在应对段塞流冲击方面的校核分析,较准确地模拟了捕集器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况。(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3年17期)

徐红,王军荣,周志伟,马莉[7](2011)在《压水堆高温陶瓷型堆内捕集器设计与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防止压力容器内壁发生熔化,作为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技术的补充,本文设计了一种由耐高温陶瓷材料制成的堆内捕集器,利用陶瓷材料耐高温、高热阻的特性来优化热流分配。通过建模和计算,结果表明:熔融物氧化物层向下的平均热流密度明显降低,压力容器内壁不会出现熔化现象,保证了其完整性;向上的热流增加使上腔室温度升高,但未超过其结构材料熔点,不会造成上腔室熔化。研究结果显示了采用耐高温陶瓷堆内捕集器设计的潜在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1年11期)

袁英,高强生,魏纳[8](2010)在《气液混输管道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原理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段塞流是气液混输管道中一种常见的流型流态,对下游设备的压力波动影响极大。从段塞流的动力特性出发,分析了段塞流的物理特性和国外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的结构特点和分离原理,建立了一套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数学模型,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给出设计案例。对研究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的设计方法和优化凝析气田地面工艺流程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矿场机械》期刊2010年10期)

李玉星,刘红波,姜昊,张建,张新军[9](2009)在《管式液塞捕集器设计及性能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式液塞捕集器是气液混输管线终端的重要设备,其设计参数复杂,目前国内还没有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液塞捕集器产品。为此,研究了混输管线段塞流参数变化规律,指出捕集器的液位控制系统对捕集器的工作性能有较大影响——不使用液位控制系统时,捕集器液位和压力都不稳定,影响捕集器的工作性能。而启动液位控制系统后,捕集器压力和液位都较稳定;启用液位控制系统以后,捕集器内液位在设定值附近周期性波动,受液位波动影响,捕集器内压力也出现周期性波动,液位和压力的波动周期与液体流量有关。编制了段塞流捕集器设计规则,建立了捕集器系统的优化数学模型,设计并优化了液塞捕集器的结构与尺寸。所研制的液塞捕集器经室内测试,运行状态良好,在不同的试验工况下,捕集器内部的压力、液位都比较平稳,可以较好地分离气、液两相,有效消除段塞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09年12期)

周玉香,陈泽智,龚惠娟[10](2005)在《柴油机碳烟颗粒物捕集器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毡作为柴油机碳烟颗粒物捕集介质的方法,研制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毡碳烟捕集器。在CC485型柴油机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碳烟捕集器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所产生的排气压降对柴油机工作性能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捕集器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总结了未来堆芯捕集器的设计目标,提出分组捕集(CGC)、强制铺展(WCC)及引流冷却(CCC)3种新概念堆芯捕集器方案。梳理了欧洲先进压水堆(EPR)及俄罗斯水-水高能反应堆(WWER)2种典型堆芯捕集器的技术特点,并对3种新方案的性能倾向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新方案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捕集器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晶,钱铮.某汽油车颗粒捕集器设计研究[J].时代汽车.2018

[2].韩旭,荆春宁,朱晨,王一光,李军.压水堆核电厂新概念堆芯捕集器设计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8

[3].曾婷婷.油气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

[4].薛惠文.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设计与仿真分析[D].燕山大学.2016

[5].施辉明,郭德科,刘春发,郑鑫.容器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J].天然气与石油.2014

[6].张涛.HYSYS动态模拟在段塞流捕集器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化工.2013

[7].徐红,王军荣,周志伟,马莉.压水堆高温陶瓷型堆内捕集器设计与初步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

[8].袁英,高强生,魏纳.气液混输管道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原理及实践[J].石油矿场机械.2010

[9].李玉星,刘红波,姜昊,张建,张新军.管式液塞捕集器设计及性能测试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9

[10].周玉香,陈泽智,龚惠娟.柴油机碳烟颗粒物捕集器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5

标签:;  ;  ;  ;  

捕集器设计论文-李晶,钱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