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软频率复用论文-张璐,姜毅,刘金虎

更软频率复用论文-张璐,姜毅,刘金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更软频率复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频率复用,边缘用户,动态分配,累积分布函数

更软频率复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璐,姜毅,刘金虎[1](2019)在《提高边缘吞吐量的软频率复用改进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固定软频率复用算法在小区边缘用户分布不均匀时,无法动态地分配频率资源而造成系统整体频谱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出一种动态软频率复用算法。在此算法中,以边缘用户在相邻小区间的分布为依据,将小区边缘频段进一步划分,将频率资源动态地分配给用户,分布较多边缘用户的小区将会分配到较多的频率资源,而分布较少边缘用户的小区就会分配到较少的资源。通过仿真可知,与固定软频率复用算法相比,动态软频率复用算法在几乎不影响中心用户吞吐量的同时提高了边缘用户的吞吐量。因此,动态软频率复用算法能够在小区边缘用户分布不均匀时,有效解决系统整体频谱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张海涛,王星[2](2019)在《基于分簇的5G超密集组网软频率复用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将软频率复用方案(SFR)应用到5G超密集组网场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适应频率复用方案解决超密集组网的强干扰问题,给出了基于分簇的软频率复用方式实现整体网络性能最优化,以及基于SINR的UE归属位置切换门限解决用户归属位置的乒乓切换。(本文来源于《5G网络创新研讨会(2019)论文集》期刊2019-08-15)

黄金晶[3](2018)在《基于软频率复用的自适应干扰协调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无线通信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蜂窝网络为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移动数据业务爆炸式增长贡献巨大。频率复用(Frequency Reuse,FR)是蜂窝网络解决用户增多而被有限频率资源制约的重大突破。无论是当前大规模部署应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4G),还是刚冻结首个国际标准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如何高效合理地复用宝贵的频谱资源始终是一个难题。当频率复用不合理时会演变为影响系统性能的干扰,其本质是对资源的冲突使用。未来蜂窝网络将具有密集、异构、非规则等特点,整个网络中多种类型的干扰并存,这些对小区间干扰协调(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ICIC)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如何利用现有的成果指导未来的研究工作?如何设计满足未来网络需要的干扰协调方案?这都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鉴于以上原因,本文主要针对同构和异构蜂窝网络下行链路中基于软频率复用(Soft Frequency Reuse,SFR)的自适应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以最小的代价增强标准软频率复用方案应对复杂网络环境的自适应能力。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多个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MBS)组成的多小区同构蜂窝网络,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协作软频率复用方法,适用于解决用户非均匀分布时所导致的部分小区边缘区域过载的问题。该方法以简洁有效的标准软频率复用为基础,但是无须相邻宏基站的主频带严格正交,充分利用网络的空间实现更合理的频率复用。本文对常用的六边形小区结构及小区可用资源进行了更精细的分割,分别为处于边缘区域过载状态的小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协作小区规定了不同的用户调度优先级,并提出了两种分解的小区内调度方法,设计了简单的协调机制实现小区间的联动调整,在保证所有用户最低传输速率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整个系统的和速率。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协作软频率复用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部分小区边缘区域过载状态下用户的中断概率。此外,讨论了该方法拓展应用于多个小区同时处于边缘区域过载状态或者小区形状非规则的情形。2.针对多个宏基站和小基站组成的两层异构网络,由于小基站的部署使得小区边界被重新定义,在此场景下应用软频率复用时用户的分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做法是使用固定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门限或者距离门限进行用户分类,但是这些固定的门限很难应对实际的用户分布和多变的网络环境。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用户动态分类的软频率复用方法,每个宏基站被看作两个虚拟子基站,用户分类问题被转化为异构网络中用户的网络关联问题。考虑到问题本身的稀疏特性,多小区的复杂问题被分解为若干个单小区的子问题,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负载感知的用户关联算法对子问题进行求解,该算法考虑了混合规划问题中经常被忽略的完整性差距。为了弥补问题分解可能带来的损失,设计了一种简单的机制持续监测网络环境并在必要的时候触发用户在小区间的切换。仿真结果证实了用户动态分类的软频率复用方案相比于使用固定门限分类的同类方案在系统效用、公平性指数与和速率等多方面占优,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用户分类结果及相应的小区结构更合理。3.针对多个宏基站和小基站所组成的两层异构蜂窝网络,只有部分小区部署小基站形成非均匀的拓扑,需要有效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处理同时存在的多种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时频二维联合资源分割的混合干扰协调方法,该方法以标准软频率复用中资源在频率域的分割为基础,从时间维度为每个宏基站的主频带和次频带独立配置几乎空白的子帧(Almost Blank Subframe,ABS)。该方法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资源的特点进行整合,形成了新的虚拟子基站结构。混合干扰协调方法的参数优化问题被建模为一个对数效用最大化问题,并提出一个叁阶段的半分布式方法对其进行求解。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混合干扰协调方法可以增强整个系统的干扰抑制能力,不仅仅是系统吞吐量得到提升,地理位置劣势用户的性能也有所改善。最为关键的是,本文的工作证明了频率域和时间域的干扰协调技术在异构蜂窝网络中并不矛盾,但简单组合并不能充分发挥这些技术的作用,合理的联合优化设计才有机会实现宝贵频谱资源的高效复用。(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高明华,许丽金,杨根红[4](2018)在《LTE系统软频率复用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移动蜂窝网络数据快速增长的需求,LTE系统要求更高的频率效率。为此引入了小区间干扰问题,极大的影响了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尤其是小区边缘用户。软频率复用(SFR)可有效抑制小区间干扰,针对4G蜂窝系统的小区间干扰问题,采用复用为1方案和SFR对比的方法,从系统吞吐量、用户平均吞吐量、中断概率和小区面积百分比等指标,深入仿真分析了SFR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比较复用为1方案,SFR能显着提升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并在中断概率和小区面积百分比指标上能整体提升小区性能。SFR兼顾了系统干扰和总体性能的平衡,使得干扰模型更加的优化,提高了最差用户的数据速率和降低了系统的中断概率,可大大降低运营商的投诉率,这在商业上是非常有利,SFR在未来的移动通信发展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7期)

傅玲莉,张静[5](2017)在《长期演进系统中改进的软频率复用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改进型软频率复用(SFR)方案的目的在于提高边缘区域的性能,改善传统SFR无法适应长期演进(LTE)系统中业务的动态分布和频谱分配灵活性低的缺点.该方案将一部分频谱资源划分为共享频段,边缘区域对其有较高的优先权.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边缘区域性能,提高了频谱分配的灵活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徐梓瀛[6](2017)在《基于软频率复用的无线频谱资源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超密集异构网络、海量物联网、大规模天线阵列等技术组成的5G通信系统,将从传输速率、系统容量、网络时延、以及功耗等性能上带来巨大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些性能的提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频谱利用率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点。软频率复用及动态频谱接入是对提高频谱利用率极其有效的技术:软频率复用能在空间尺度上带来系统容量的提升,动态频谱接入技术能在时间维度上改善频谱利用率。首先,基于软频率复用技术,设计了一种动态频谱复用方案。功率密度是决定软频率复用的方案是否有效、以及可以带来多大的频谱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频率复用用户动态地影响着功率密度分布。设计了一个能反映相邻复用用户的信号强度的参数—功率控制参数k,以软频率复用小区作为实验场景,对k值与小区边缘用户信噪比及频谱效率的关系进行了仿真拟合,并将其结果应用于琼州海峡的实测数据的分析中,实验表明,通过动态调整k值,可以有效改善蜂窝小区边缘容量,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然后,依据动态频谱接入中垂直频谱共享和覆盖式频谱共享的原理,利用非授权用户在授权用户未接入频谱时接入其授权频段,并在授权用户接入时让出的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软频率复用的无线频谱资源分配算法(Spectrum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Soft Frequency Reuse,SRA-SFR)。算法根据感知频段的信号功率完成对频谱的接入,接入频谱之后的发射功率由功率控制参数k控制。当发现授权用户接入时退出当前频段,重新选择新频段接入。为了测试算法的可行性,搭建了一个NIUSRP 2932构造的动态频谱接入硬件实验平台。使用LabVIEW完成了软件设计,并在室内场景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动态频谱的高效接入,从而实现了频谱效率的提升。最后,对一种结合了时、频、空域的电磁环境信息的新型的频谱接入方案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傅玲莉[7](2017)在《双层异构网络中软频率复用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构移动通信网络是一种在现有移动蜂窝通信系统的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引入低功率节点,如毫微微(Femto)基站、微微(Pi co)基站、中继节点(Relay),从而使网络的覆盖范围、系统容量得到改善的多层网络。其中,毫微微基站是一种适用于室内环境的超小型基站,不仅可以为室内移动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还可以缓解宏蜂窝基站所存在的覆盖“盲点”问题。但现有的宏蜂窝网络与毫微微网络使用相同的频段,不仅使原本紧张的频谱资源更加捉襟见肘,而且使异构网中的同频干扰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在提高频谱效率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小区间的同频干扰问题是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针对毫微微蜂窝网络与宏蜂窝网络所构成的双层异构网中频谱利用率以及同频干扰问题,本文将软频率复用技术(Soft Frequency Reuse,SFR)引入到毫微微蜂窝网络与宏蜂窝网络所构成的双层异构网场景中。在有效地控制小区间同频干扰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合适的频谱接入策略,提升频谱利用率,增加网络用户的吞吐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在固定SFR方案的基础上,针对固定SFR算法不能根据小区边缘负载情况对资源分配进行调整从而导致边缘用户吞吐量下降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动态的SFR方案。该方案联合采用接收信号强度值判断法和接收功率判断法对用户进行分类,并根据各宏小区边缘区域的负载情况来调整频谱的配置,不再使用原方案中固定的分配模式,从而达到缓解系统负担边缘用户的通信压力,并提高边缘频谱利用率的性能。针对FBS密集部署的双层网络场景下网络间的同频干扰问题,将遗传算法和图着色算法相结合,给出一种自适应SFR方案。该方案首先采用遗传算法获取小区中心区域的最优半径,然后采用图着色算法对小区边缘区域中的FBS进行分簇处理,最后根据每个簇中FBS的数量,自适应地为每个簇进行资源分配。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在控制小区间同频干扰的同时,提高了边缘区域的吞吐量,还降低了用户的平均中断概率。(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杨帆[8](2016)在《基于软频率复用的自适应半静态频率协调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抑制LTE系统中小区间干扰通常采用软频率复用方案,但它为每个小区固定地分配主载波,频谱分配缺乏有效性和灵活性,适用于小区用户均匀分布情况下的静态干扰协调技术。因此,提出自适应半静态频率协调方案,根据小区间频谱资源优先级自适应地调整每个小区中的主副载波频段,且频率子载波根据小区边缘用户的负载分配。通过MATLAB仿真,得出结果说明所提方案能够有效增强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同时提高了系统及小区边缘用户的信干噪比和吞吐量。(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廖林,高强[9](2016)在《提高边缘吞吐量的动态软频率复用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已有固定软频率复用算法无法根据相邻小区边缘用户的分布动态地调整频率资源分配导致边缘用户吞吐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软频率复用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相邻小区边缘用户的分布,动态地调整频率资源的分配,从而使边缘用户较多小区的边缘用户分配更多的频率资源,边缘用户较少小区的边缘用户分配较少的频率资源。仿真结果表明,同已有的固定软频率复用算法相比,在相邻小区边缘用户分布均匀时,动态软频率复用算法能够在总吞吐量下降2%的同时将边缘吞吐量提升12.5%;在相邻小区边缘用户分布不均时,动态软频率复用算法能够在总吞吐量下降3%的同时将边缘吞吐量提升25%。因此动态软频率复用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相邻小区边缘用户分布不均时边缘用户吞吐量下降问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6年S1期)

霍留伟[10](2016)在《自适应软频率复用的能效优化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增多和用户通信数据流量的增长,移动通信系统正面临着小区间干扰和能效两大问题的挑战。蜂窝覆盖半径的缩小和大量低功耗节点的部署导致小区间干扰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系统能耗也非常大,给通信企业的成本投入和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采用软频率复用技术协调小区间干扰和对蜂窝网络的能效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软频率复用技术(Soft Frequency Reuse,SFR)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一种干扰协调技术,本文重点对软频率复用技术及其能效优化算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无线通信网络架构研究现状,整理出5G系统可能使用的关键技术,并尝试着构建5G系统的网络架构模型,分析网络中存在的干扰和SFR技术的应用场景;接着对SFR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介绍,提出自适应软频率复用技术应用的优势。2.基于自适应软频率复用技术的多小区能效优化算法研究。目前针对软频率复用技术下的能效优化算法研究大多数是基于单蜂窝,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干扰协调的性能和系统能效,本文对自适应软频率复用技术的多小区系统能效优化问题展开研究。由于系统能效优化问题是分式规划,很难直接进行求解,因此本文利用连续凸逼近、拉格朗日对偶、KKT(Karush-Kuhn-Tucker)条件等方法将分式规划转化成一系列容易求解的凸优化问题;最后基于凸优化理论,采用次梯度迭代算法对小区中的用户进行功率分配来最大化系统的能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小区系统能效优化算法,相比传统的单小区能效优化算法,系统吞吐量和能效都有所提升。(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6-06-08)

更软频率复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将软频率复用方案(SFR)应用到5G超密集组网场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适应频率复用方案解决超密集组网的强干扰问题,给出了基于分簇的软频率复用方式实现整体网络性能最优化,以及基于SINR的UE归属位置切换门限解决用户归属位置的乒乓切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更软频率复用论文参考文献

[1].张璐,姜毅,刘金虎.提高边缘吞吐量的软频率复用改进方案研究[J].测控技术.2019

[2].张海涛,王星.基于分簇的5G超密集组网软频率复用方案研究[C].5G网络创新研讨会(2019)论文集.2019

[3].黄金晶.基于软频率复用的自适应干扰协调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4].高明华,许丽金,杨根红.LTE系统软频率复用技术分析[J].计算机仿真.2018

[5].傅玲莉,张静.长期演进系统中改进的软频率复用方案[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徐梓瀛.基于软频率复用的无线频谱资源分配算法[D].海南大学.2017

[7].傅玲莉.双层异构网络中软频率复用技术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8].杨帆.基于软频率复用的自适应半静态频率协调方案[J].通信技术.2016

[9].廖林,高强.提高边缘吞吐量的动态软频率复用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6

[10].霍留伟.自适应软频率复用的能效优化算法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6

标签:;  ;  ;  ;  

更软频率复用论文-张璐,姜毅,刘金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