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载调压器论文-张富裕,秦榛

有载调压器论文-张富裕,秦榛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载调压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相有载调压,电压调节器,单片机,步进电机

有载调压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富裕,秦榛[1](2018)在《基于单相有载调压器的配电网低压治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地理位置偏远地区10 k V配电网线路末端电压偏低,严重影响供电电压质量水平,导致电力设备运行效率下降,发电成本上升的问题。文中对10 k V线路末端低电压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目前针对10 k V线路末端低电压的解决方法进行对比,提出了采用单相有载调压器来解决10 k V线路末端电压过低的问题。采用单片机通过步进电机来控制调压器分接开关的接入,降低了调压器的故障率,同时增强了调压精度。最后,对赤峰地区10 k V线路安装调压器进行试验。安装调压器后,可实现将线路末端电压从8.5 k V提升至10.5 k V,低压侧电压范围控制在190~220 V之间,有效解决了低电压的问题。此外,降低线路损耗13.545万k Wh,每年节省10.836万元。(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陶金生[2](2011)在《有载调压器挡位失控故障排除》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铁路信号供电的可靠性,我单位于1998年、2001年、2003年引用南京恒星公司的微机保护设备,对铁路京九线阜阳火车站10 kV配电所、阜阳北火车站35 kV变配电所、叁堂集火车站10 kV配电所进行了微机保护改造,设备运行稳定可靠。但这3个变配电所却出现了有载调压器1、9两挡失控的共性故障。1故障现象(1)手动控制(自动控制亦同)有载调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在2~8挡内能够正确执行升降控制指令。(本文来源于《电世界》期刊2011年01期)

张勇[3](2008)在《与有载调压器配合的静止无功补偿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控制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有效手段,也是降低网损、节约能源、提高电网运行水平的重要措施。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因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而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有载调压器(OLTC)作为常用的调压手段,也已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普及。如何利用它们有效地跟踪电压波动,并且需要在系统稳态运行的状态下进行无功备用以满足电力系统的动态需要成为新的主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无功补偿技术和电压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影响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性能的两个关键环节是无功信号检测和电压调整环节。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点:(1)瞬时功率理论的提出为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信号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文中在叁相系统中采用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无功信号检测方法,极大提高了检测信号的精确性和动态实时性,提高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处理能力,保证了动作的准确性。(2)采用稳态电压控制与浮动电压控制的静止无功补偿新策略,实现与有载调压器配合进行电压调整,在系统稳态运行的状态下进行无功备用满足了电力系统的动态需要,并利用分时控制策略,控制了有载调压器的动作次数。具体策略如下:在稳态情况下,通过与有载调压器的配合,减少SVC输出,使其留有一定裕量,进行无功备用,以保证SVC的快速响应。当电压达到新的稳定点时,通过浮动电压控制,使其返回到稳态电压运行区域,保证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动态响应特性,从而达到了稳定电压和保证电能质量的目的。(3)本文根据存在有载调压变压器和多组可投切电容器组的系统网络,提出了以电压控制为目标,考虑开关动作次数约束的无功电压控制的数学模型。依据其数学模型,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动态性能分析并初步给出了系统参数。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该系统进行建模并进行仿真。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证明了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跟踪电压波动,并且在系统稳态运行的状态下进行无功备用,满足了电力系统的动态需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5-15)

张勇,厉吉文,程新功,杨朝晖[4](2007)在《与有载调压器配合的静止无功补偿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SVC控制的一种新策略,包括两阶段的斜率控制和两种电压控制,分别是稳态电压控制和浮动电压控制。实行这两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与有载调压器的配合,在稳态情况下,减少SVC的无功功率输出,从上级网络获得无功进行补偿。当电压偏离稳态电压时,SVC使用无功备用进行迅速反应,以保证电压稳定。当电压波动达到一个新的稳定工作点时,浮动电压控制通过改变SVC输出,使其返回到稳定电压运行区域,从而达到了稳定电压和保证电能质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继电器》期刊2007年21期)

杨昆,米增强,赵洪山,王晓冬[5](2004)在《混杂理论在有载调压器建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表现出混杂系统所共有的特征,使得电力系统负荷侧电压控制研究变得复杂。描述了混杂理论和可编程赋时Petri网(PTPN)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混杂理论,用可编程赋时Petri网的方法对有载调压器分接头的调节进行了混杂建模。最后将所建模型放在一个简单的单机系统中进行仿真,得到母线电压以及离散变量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对延迟电压崩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继电器》期刊2004年10期)

杨万茂[6](2000)在《主变有载调压器故障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一台 1 0 0kV主变压器的有载调压器事故 ,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并提出了应吸取教训和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四川电力技术》期刊2000年02期)

陈明[7](1999)在《ABB-SPAU341 C1有载调压器档位远传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局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的一、二次设备,以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但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我们的设备并不能完全相适应,在使用过程中就遇到过ABB公司SPAU341 C1有载调压器的有载档位无法直接远传的问题。 1 SPAU341 C1有载调压器简介 ABB公司SPAU341 C1有载调压器具有(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期刊1999年04期)

刘文里,周广安[8](1997)在《电力有载调压器结构型式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用不同绕组联结方式的电力有载调压器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绕组联结方式下的经济特性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变压器》期刊1997年07期)

唐志平[9](1989)在《有载调压器智能调压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单片微型计算机在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装置中的应用。用8031单片机检测有载调压变压器低压绕组的电压,自动控制有载分接开关,改变高压绕组分接位置,保证供电电压质量。采用串行键盘和显示,节省硬件和软件开销。文中对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作了较详尽的介绍。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实用和可靠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实现变电所监视、控制、测量和保护的数字化和微机化。(本文来源于《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1989年02期)

刘文里,孙国仁[10](1988)在《电力有载调压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OSZ—3150/10.5电力有载调压器为例讨论了电力有载调压器的用途、电磁计算特点、结构特点、研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看法,最后得出了该电力有载调压器设计合理、运行经济、性能可靠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变压器》期刊1988年06期)

有载调压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铁路信号供电的可靠性,我单位于1998年、2001年、2003年引用南京恒星公司的微机保护设备,对铁路京九线阜阳火车站10 kV配电所、阜阳北火车站35 kV变配电所、叁堂集火车站10 kV配电所进行了微机保护改造,设备运行稳定可靠。但这3个变配电所却出现了有载调压器1、9两挡失控的共性故障。1故障现象(1)手动控制(自动控制亦同)有载调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在2~8挡内能够正确执行升降控制指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载调压器论文参考文献

[1].张富裕,秦榛.基于单相有载调压器的配电网低压治理方法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8

[2].陶金生.有载调压器挡位失控故障排除[J].电世界.2011

[3].张勇.与有载调压器配合的静止无功补偿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

[4].张勇,厉吉文,程新功,杨朝晖.与有载调压器配合的静止无功补偿新策略[J].继电器.2007

[5].杨昆,米增强,赵洪山,王晓冬.混杂理论在有载调压器建模中的应用[J].继电器.2004

[6].杨万茂.主变有载调压器故障原因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00

[7].陈明.ABB-SPAU341C1有载调压器档位远传的实现[J].上海电力.1999

[8].刘文里,周广安.电力有载调压器结构型式的选择[J].变压器.1997

[9].唐志平.有载调压器智能调压装置[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89

[10].刘文里,孙国仁.电力有载调压器的研制[J].变压器.1988

标签:;  ;  ;  ;  

有载调压器论文-张富裕,秦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