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和变化论文-梁雨廷,胡云锋,韩月琪

分布和变化论文-梁雨廷,胡云锋,韩月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和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数据,爬虫,研究热点,荒漠化

分布和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梁雨廷,胡云锋,韩月琪[1](2019)在《基于大数据的中国荒漠化研究热点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荒漠化研究关乎全人类生存与发展,"归一化综合热度指数"(Normalized Comprehensive Hotspots Index,NCH)是通过学术论文数量揭示某一科研领域研究热点空间分布的一个综合性指数。本文采用网络爬虫(Web Crawler)技术从CNKI中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AJ)1980s–2018年全部中文期刊论文全文,针对检索到的253055篇有关荒漠化的文章,构建了基于NCH指数的中国荒漠化研究热点提取模型,揭示了中国荒漠化研究热点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归一化综合热度指数可较好地刻画中国荒漠化研究热点空间分布格局,该指数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仍待验证和修正。(2)根据归一化综合热度指数可知:中国荒漠化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及草原区、西部高寒地带的柴达木盆地沙漠化区和新疆的绿洲-荒漠交错带(包括塔里木盆地中部向昆仑山山麓延伸区,天山山脉周边零星分布区和阿尔泰山南麓前山丘陵带),其中以内蒙古中东部农牧交错区的荒漠化研究热度最高。(3)1980年代以来,中国荒漠化研究热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19个区县研究热度显着下降(占研究区面积的10.37%),该趋势由2002年以来开展的各项工程所主导,内蒙古-大兴安岭东部仍需加强治理。荒漠化气候类型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荒漠化分布,归一化综合热度指数为各领域获取研究进展提供了新途径。(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9年06期)

宋泽峰,石晓倩,张蒨,崔秋苹,崔邢涛[2](2019)在《2004—2013年石家庄市土壤铅元素分布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区及周边土壤中的铅元素(Pb)在2004年至2013年10年内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方法】分别在2004和2013年,大密度采集石家庄市及周边区县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Pb含量;统计对比10年间Pb元素的基本参数数据;利用ArcGIS 9.3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对比2个年份Pb的空间分布变化;利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2个年份的Pb污染状况。【结果】(1) 2004和2013年石家庄市区及周边区县土壤Pb含量均值变化较小,分别为23.04和24.31 mg/kg,但最大值和变异系数变化较大,最大值从59.50mg/kg增长到82.50 mg/kg,变异系数从20.23%增长到23.45%。(2)从2004到2013年,Pb的低含量土壤面积在缩小,高含量区域增加。显着低值区和低值区面积从545.10 km~2减少到388.08 km~2,高值区和显着高值区面积从545.10 km~2增长到594.00 km~2。(3)研究区Pb污染状况相对较轻但有所发展,2004年主要在石家庄市区存在轻度污染,但2013年时,正定新区出现了少量的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在郊县地区也有所扩大。【结论】石家庄市区及周边土壤Pb的分布与当地主要经济建设活动有密切联系,Pb分布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反映了石家庄10年间的经济社会变化。(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段晓凤,李红英,卫建国,张磊,马国飞[3](2019)在《旱区果园晚霜冻日的温湿度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展旱区果园晚霜冻预报工作,果园内晚霜冻日的温湿度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非常关键。利用宁夏果园2012-2015年期间4-5月发生霜冻日的气温、湿度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果园不同冠层的温度及湿度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和速度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霜冻当日温湿度呈反方向单峰曲线状,二者显着负相关。不同冠层出现最高、最低温度和湿度的时间分别同步。1.5 m高处比3 m高处更易遭受霜冻害,且A点和D点比B、C点更易遭受霜冻害。果园内不论哪个冠层,温度的变化速度一般小于湿度,且温湿度变化速度越大,越容易发生霜冻,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温、湿度分布一致。(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罗晓丽[4](2019)在《肯尼亚玉米潜在分布区及未来变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是肯尼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重要支柱,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较高,能够充分利用和开发可耕地资源,有效评估各种粮食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将对肯尼亚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肯尼亚主要粮食作物玉米(Zea mays)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气候、地形和土壤空间数据库,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多标准评价方法分析肯尼亚玉米当前潜在适宜种植区空间分布以及未来受气候影响下的变化趋势。在当前气候条件下,肯尼亚的玉米潜在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2 000 m、年降雨量800~1 600 mm、作物生育期平均温度10~25℃的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未来70 a后,玉米受其生育期温度升高的影响,潜在适宜种植区面积相应减小。(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22期)

范泽孟,范斌,岳天祥[5](2019)在《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潜在分布情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未来如何变化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亟需研究的关键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在对HLZ生态系统模型进行修正、拓展和完善的基础上,结合欧亚大陆气候观测数据(1981~2010年)和CMIP5 RCP26、RCP45和RCP85叁种情景数据,实现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潜在分布变化特征及未来情景的模拟,并采用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模型和生态系统斑块连通性模型,定量揭示欧亚大陆HLZ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的变化情景.模拟结果显示,寒温带潮湿森林、冷温带湿润森林和荒漠是欧亚大陆最主要的植被生态系统类型,占整个欧亚大陆总面积的36.71%;叁种情景下,极地/冰原面积减少最多,平均每10年减少26.75×106km~2,亚极地/高山湿润苔原减少最快,平均每10年减少10.49%;其中, RCP85情景下的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的变化速度快于其他两种情景,亚极地/高山湿润苔原减少最快,平均每10年减少10.88%.欧亚大陆HLZ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整体呈减少趋势,其中RCP26、RCP45和RCP85叁种情景的HLZ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在2010~2100年间,平均每10年将分别减少0.09%、0.13%和0.16%;植被生态系统斑块连通性在叁种情景下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区、蒙俄区、西亚区、中亚区、南亚区、东南亚区和欧洲区的HLZ生态系统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差异特征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石晓梦,黄磊[6](2019)在《南黄海温盐水平分布季节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海是中国与韩国间围绕的边缘海,是一个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闭海域,黄海环流主要由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组成。黄海冷水团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温差大、盐差小,是一种低温高盐的独特水文现象。冷水团的存在,对黄海、渤海甚至东海的捕捞、养殖、经济建设和军事活动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该冷水团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东方红2"综合科考船实验平台,根据近几年积累的大量关于黄海温度、盐度、海流资料和有关观测结果,开展对黄海冷水团变化规律及机制分析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2期)

李圣品,李文鹏,殷秀兰,金爱芳[7](2019)在《全国地下水质分布及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3—2017年地下水监测站点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地下水质监测指标的变化特征,筛查影响地下水质的主要指标,研究地下水质变化规律。选取2013—2017年具备连续监测数据的地下水监测井,对常规20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就监测站点水质指标而言,总硬度、铁、锰、"叁氮"等超标率均达到了10%及以上,是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指标。总硬度超标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监测井,超标率在各省市间差别较大。氨氮超标率在各省市地区的监测井中差别较大,超标较为严重的省份是黑龙江、江苏、广东和宁夏。硝酸盐氮超标率年际变化稳定,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监测井中硝酸盐氮超标较为严重。亚硝酸盐氮超标在华北、东北和西北,以及上海、江苏、湖北、广西和贵州的监测井中较为严重。铁、锰超标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的监测井中,东叁省、安徽、湖北、四川、宁夏等省份尤其严重。基于地下水监测井统计数据,在全国尺度上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总结出了地下水监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指标,如"叁氮"总硬度,铁、锰等。(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王佳琪,李英[8](2019)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过程中的风及降水分布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美国飓风联合警报中心(JTWC)最佳路径资料、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全球多平台热带气旋风场资料(MTCSWA)和CMORPH降水资料、日本卫星云顶黑体辐射温度(TBB)资料等,分析1987~2016年30年间西北太平洋228个变性热带气旋(ETTC)的活动规律、风与降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ETTC年均7.6个,除1~2月,各月均有分布,峰值在9月。约90.4%的ETTC变性位置在30°N以北,仅约9.6%在30°N以南较低纬度,且多发生于春夏和秋冬交替季节。(2)TC(热带气旋)变性通常发生在其转向后,半数以上移速加快,大多数中心气压升高或维持,仅10.5%降低。(3)变性过程中ETTC近中心最大风速减小,最大风速半径增大,内核趋于松散。其34节风圈半径北侧明显大于南侧,风场结构非对称性增强。(4)ETTC强风和强降水呈显着非对称性分布,其强风区主要出现在ETTC中心东侧,即路径右后方;强降水区主要出现在北侧,且变性后在东北象限向外扩张。(5)较强的环境水平风垂直切变(VWS)是影响ETTC风及降水分布的重要因子。强降水主要出现在顺风切方向及其左侧,强风(去除TC移速时)出现在切变左侧。(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冬融,彭玲,郝喆,丰卫华,王志富[9](2019)在《福建北部近海浮游动物数量分布与水团季节变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5—2016年在福建北部近海水域(120.10°E—120.65°E, 26.35°N—27.07°N)夏、秋、冬、春4个季节的海洋生态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依次是:夏季(479.51 mg/m~3)>秋季(257.37 mg/m~3)>春季(241.86 mg/m~3)>冬季(84.05 mg/m~3),平均丰度依次是:夏季(156.36 ind./m~3)>春季(91.57 ind./m~3)>秋季(40.34 ind./m~3)>冬季(21.82 ind./m~3),生物量和丰度均值都呈现出夏季、秋季到冬季依次减少,春季增多的趋势,不同的是秋季生物量均值高于春季,而丰度均值低于春季。在夏、冬和春叁季,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分布总体较为一致;而在秋季,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分布几乎相反。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和微剌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是影响夏季总丰度分布最主要的种类;链钟水母(Desmophyes annectens)是影响秋季总丰度分布最主要的种类;驼背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ibber)、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和百陶箭虫对冬季总丰度的分布起到了重要影响;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微剌哲水蚤是春季占总丰度比例较高的种类。浮游动物数量各季不同分布模式的根本原因是台湾暖流和浙闽沿岸流水团的季节性变化所致。研究结果不仅对了解与评价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可以丰富我国近海水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与水团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靳春香[10](2019)在《河南省1986-2015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侵蚀力是衡量降雨发生土壤侵蚀潜在能力的指标之一,研究其空间变化特征对评价水土流失危险性、揭示水土流失形成规律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河南省131个站点1986-2015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各站点降雨侵蚀力值,利用线性回归法和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对全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河南省降雨侵蚀力值总体呈现随纬度增加递减即由南向北递减;②河南省降雨侵蚀力最大值基本均集中于伏牛山山地丘陵区与桐柏大别山山地丘陵区;③河南省全年12个月呈先增后减趋势,在7月份各地达到全年峰值,12月为全年最小值,四季平均降雨侵蚀力值表现为夏季最大,春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小,且全年80%降雨侵蚀力集中在汛期。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等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9年10期)

分布和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区及周边土壤中的铅元素(Pb)在2004年至2013年10年内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方法】分别在2004和2013年,大密度采集石家庄市及周边区县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Pb含量;统计对比10年间Pb元素的基本参数数据;利用ArcGIS 9.3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对比2个年份Pb的空间分布变化;利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2个年份的Pb污染状况。【结果】(1) 2004和2013年石家庄市区及周边区县土壤Pb含量均值变化较小,分别为23.04和24.31 mg/kg,但最大值和变异系数变化较大,最大值从59.50mg/kg增长到82.50 mg/kg,变异系数从20.23%增长到23.45%。(2)从2004到2013年,Pb的低含量土壤面积在缩小,高含量区域增加。显着低值区和低值区面积从545.10 km~2减少到388.08 km~2,高值区和显着高值区面积从545.10 km~2增长到594.00 km~2。(3)研究区Pb污染状况相对较轻但有所发展,2004年主要在石家庄市区存在轻度污染,但2013年时,正定新区出现了少量的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在郊县地区也有所扩大。【结论】石家庄市区及周边土壤Pb的分布与当地主要经济建设活动有密切联系,Pb分布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反映了石家庄10年间的经济社会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和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梁雨廷,胡云锋,韩月琪.基于大数据的中国荒漠化研究热点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9

[2].宋泽峰,石晓倩,张蒨,崔秋苹,崔邢涛.2004—2013年石家庄市土壤铅元素分布变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3].段晓凤,李红英,卫建国,张磊,马国飞.旱区果园晚霜冻日的温湿度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J].陕西农业科学.2019

[4].罗晓丽.肯尼亚玉米潜在分布区及未来变化趋势[J].江西农业.2019

[5].范泽孟,范斌,岳天祥.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潜在分布情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

[6].石晓梦,黄磊.南黄海温盐水平分布季节变化分析[J].科技视界.2019

[7].李圣品,李文鹏,殷秀兰,金爱芳.全国地下水质分布及变化特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8].王佳琪,李英.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过程中的风及降水分布变化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9

[9].张冬融,彭玲,郝喆,丰卫华,王志富.福建北部近海浮游动物数量分布与水团季节变化的关系[J].水生生物学报.2019

[10].靳春香.河南省1986-2015年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

标签:;  ;  ;  ;  

分布和变化论文-梁雨廷,胡云锋,韩月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