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论文-刘慧敏,宋振东,王楠

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论文-刘慧敏,宋振东,王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液相线铸造,原位Al2O3,Al-Cu复合材料,二次加热,显微组织

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敏,宋振东,王楠[1](2013)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Al_2O_3/Al-Cu合金的二次加热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3.6wt%Al2O3/Al-Cu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和XRD分析Al2O3/Al-Cu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研究半固态Al2O3/Al-Cu复合材料的二次加热工艺。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组织的球化和粗化过程同时进行,在590~600℃区间,保温20~40 min的晶粒组织的圆度及平均晶粒尺寸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3年09期)

张复懿[2](2010)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TiC_p/7075Al半固态坯料的二次加热组织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结合了液态和固态金属成形的有利条件,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被认为是21世纪金属制造的新兴技术之一,也是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化优先发展的重点之一。它分为流变成形和触变成形两种工艺,在实际生产中,主要采用的是后者。触变成形主要包括半固态坯料的制备、二次加热过程和半固态成形叁个过程。目前,在为获得适宜于触变成形所需合理固-液比例的二次加热保温条件下,普遍存在二次加热过程中晶粒粗化现象,这将对成形件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仍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如何在二次加热过程中使其保持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特征是半固态成形技术的关键。本文以7075铝合金为基体材料,通过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出X%TiC_p/7075Al半固态坯料(X=0、1.5%、3.4%、4.4%),并对进行二次加热试验。研究原位TiC颗粒对近液相线铸造7075Al合金半固态坯料的铸态组织与二次加热组织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半固态组织,利用Image Tool软件及平均截线法测量晶粒等积圆直径,寻找不同二次加热工艺参数(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等)条件下的晶粒等积圆直径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二次加热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动力学模型,并对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误差比较。结果表明,原位TiC颗粒不仅使近液相线铸造7075基体合金半固态坯料的铸态组织直接转变为具有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组织,而且在二次加热过程中,对晶粒的长大行为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相同的二次加热工艺参数下,随着原位TiC颗粒含量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经统计,当原位TiC颗粒含量达到4.4%(质量分数)时,整体效果最理想,此时,其晶粒长大指数为3,而7075基体合金的晶粒长大指数为2,这表明TiC_p/7075Al半固态坯料在二次加热过程中晶粒长大趋势与7075基体合金相比较小,此时,晶粒长大演变规律与所建模型基本符合,误差值不超过10%,更加适合于半固态触变成形。(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刘丽[3](2010)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Al_2O_(3p)/Al基复合材料的二次加热组织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半固态成形与传统的固态成形和液态成形相比具有显着的优点,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它分为流变成形和触变成形两种工艺,在实际生产中,主要采用的是后者,它包括坯料的制备、二次加热和半固态触变成形叁个过程,其中二次加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在二次加热过程中,存在晶粒长大的现象,而粗大的晶粒会影响产品性能。因此,研究二次加热过程中组织的演变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X%Al_2O_3p/Al-10Cu(X=0、3.6%、4.3%、5.3%)和3.6%Al_2O_3p/Al-2.5Cu-0.9Si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TEM等手段观察半固态坯料的铸态组织与二次加热组织,应用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并统计出平均等积圆直径、形状因子、晶粒粗化动力学常数及合金液相体积分数。建立晶粒长大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系统研究原位Al_2O_3颗粒对半固态坯料组织的影响。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的上述半固态坯料的铸态组织均显示出蔷薇状+等轴晶混合组织特征,含原位Al_2O_3颗粒的复合材料晶粒较基体合金细小;Cu含量降低到2.5%时,原位Al_2O_3颗粒对复合材料的细化效果更为明显。对比观察X% Al_2O_3p/Al-10Cu复合材料的二次加热组织发现:原位Al_2O_3颗粒含量、合金元素Cu和Si、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均对二次加热组织有影响。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含原位Al_2O_3颗粒的复合材料的平均等积圆直径及液相体积分数的增长均较Al-10Cu基体合金的缓慢。当原位Al_2O_3颗粒为5.3%时,整体效果最理想。在580℃保温10、20、40min时,含原位Al_2O_3颗粒为5.3%的复合材料的平均等积圆直径分布于65.5~94.4μm之间;液相体积分数分布于25.4~29.3%之间;均小于相同二次加热条件下Al-10Cu基体合金的平均等积圆直径和液相体积分数,此时平均等积圆直径小于100μm、液相体积分数为30%左右,更适合于半固态触变成形。晶粒粗化速率常数与基体合金的相比均有所减小。说明原位Al_2O_3颗粒能够抑制二次加热过程中晶粒的长大趋势,起到稳定细晶的作用,可以提高半固态坯料的热稳定性。通过所建立的晶粒长大动力学模型得出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约10%。3.6%Al_2O_3p/Al-2.5Cu-0.9Si复合材料的二次加热组织较3.6%Al_2O_3p/Al-10Cu细小且CuAl2含量有所减少,Al_2O_3颗粒抑制晶粒长大的效果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许萍,刘向东,刘慧敏,曲宝福[4](2009)在《原位反应液相线铸造Al_2O_3/Al-Cu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摩擦磨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反应液相线铸造法制备了Al2O3/Al-Cu复合材料及基体合金Al-Cu,分析其铸态组织,测试不同条件下复合材料及基体合金的滑动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转速或压力相同)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优于基体材料。这说明增强相的加入显着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复合材料比基体的耐磨性提高了1.5~4.0倍;且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减小,它在高速低载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摩擦磨损特性。(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09年08期)

刘慧敏,格日乐,那音古日巴,张军,赵洪生[5](2009)在《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法制备Al_2O_3p/Al-Cu基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含有少量原位Al2O3颗粒的Al-Cu基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铸态组织,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复合材料中的原位Al2O3颗粒的分布与形貌,研究原位颗粒对近液相线铸造Al-Cu合金铸态组织形成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原位Al2O3颗粒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合金中,尺寸分布于1μm范围内,形貌呈多边形.随着原位Al2O3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铸态组织逐渐被细化和均匀化;当原位Al2O3颗粒的质量分数达到5.3%时,获得均匀细小的蔷薇状组织.(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刘慧敏,由国艳,李峰,许萍[6](2009)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TiC_p/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含有少量原位TiC颗粒的7075铝基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合金中的原位TiC颗粒的分布与形貌,并利用平均截线法测量晶粒尺寸,研究原位颗粒对近液相线铸造7075铝合金铸态组织形成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原位TiC颗粒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合金中,尺寸分布于0.3~0.9μm范围内,形貌呈多边形。随着原位TiC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铸态组织由蔷薇状组织逐渐转变为等轴晶组织,当原位TiC颗粒的体积分数达到2.5%时,复合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为35.6μm。(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09年03期)

刘慧敏,廖庆华,由国艳,格日乐[7](2008)在《原位反应TiC颗粒对液相线铸造法制备半固态铝合金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反应液相线铸造法制备7075+X%TiC(体积分数X=0、0.8、1.0、2.0)半固态铝合金坯料,选择590℃对其进行二次加热实验,保温时间分别为5、20、30min,并与液相线铸造7075铝合金的相同条件下的组织相比,探索原位TiC颗粒对液相线铸造铝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位TiC颗粒达到2%时,合金铸态组织基本变成等轴晶;二次加热后平均晶粒尺寸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具有长大现象,但是随着原位TiC颗粒的含量增加,长大幅度变小,颗粒抑制晶粒长大程度增强。(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08年07期)

刘慧敏,任云,刘军,姚青虎[8](2006)在《原位反应液相线铸造半固态铝合金的晶粒长大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反应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含有少量原位TiC颗粒的7075铝合金,在其固液两相区进行二次加热保温实验,淬火固定其半固态组织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合金的晶粒长大行为,并利用平均截线法测量晶粒尺寸,研究原位颗粒对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原位TiC颗粒不仅对合金的铸态组织产生细化和球化作用,而且在合金的二次加热过程中对晶粒长大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对优化半固态组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06年01期)

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结合了液态和固态金属成形的有利条件,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被认为是21世纪金属制造的新兴技术之一,也是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化优先发展的重点之一。它分为流变成形和触变成形两种工艺,在实际生产中,主要采用的是后者。触变成形主要包括半固态坯料的制备、二次加热过程和半固态成形叁个过程。目前,在为获得适宜于触变成形所需合理固-液比例的二次加热保温条件下,普遍存在二次加热过程中晶粒粗化现象,这将对成形件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仍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如何在二次加热过程中使其保持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特征是半固态成形技术的关键。本文以7075铝合金为基体材料,通过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出X%TiC_p/7075Al半固态坯料(X=0、1.5%、3.4%、4.4%),并对进行二次加热试验。研究原位TiC颗粒对近液相线铸造7075Al合金半固态坯料的铸态组织与二次加热组织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半固态组织,利用Image Tool软件及平均截线法测量晶粒等积圆直径,寻找不同二次加热工艺参数(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等)条件下的晶粒等积圆直径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二次加热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动力学模型,并对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误差比较。结果表明,原位TiC颗粒不仅使近液相线铸造7075基体合金半固态坯料的铸态组织直接转变为具有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组织,而且在二次加热过程中,对晶粒的长大行为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相同的二次加热工艺参数下,随着原位TiC颗粒含量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经统计,当原位TiC颗粒含量达到4.4%(质量分数)时,整体效果最理想,此时,其晶粒长大指数为3,而7075基体合金的晶粒长大指数为2,这表明TiC_p/7075Al半固态坯料在二次加热过程中晶粒长大趋势与7075基体合金相比较小,此时,晶粒长大演变规律与所建模型基本符合,误差值不超过10%,更加适合于半固态触变成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论文参考文献

[1].刘慧敏,宋振东,王楠.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Al_2O_3/Al-Cu合金的二次加热工艺[J].金属热处理.2013

[2].张复懿.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TiC_p/7075Al半固态坯料的二次加热组织演变[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

[3].刘丽.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Al_2O_(3p)/Al基复合材料的二次加热组织演变[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

[4].许萍,刘向东,刘慧敏,曲宝福.原位反应液相线铸造Al_2O_3/Al-Cu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摩擦磨损特性研究[J].铸造技术.2009

[5].刘慧敏,格日乐,那音古日巴,张军,赵洪生.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法制备Al_2O_3p/Al-Cu基复合材料[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

[6].刘慧敏,由国艳,李峰,许萍.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TiC_p/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J].材料工程.2009

[7].刘慧敏,廖庆华,由国艳,格日乐.原位反应TiC颗粒对液相线铸造法制备半固态铝合金组织的影响[J].铸造技术.2008

[8].刘慧敏,任云,刘军,姚青虎.原位反应液相线铸造半固态铝合金的晶粒长大行为[J].材料工程.2006

标签:;  ;  ;  ;  ;  

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论文-刘慧敏,宋振东,王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