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心脏起搏在手术中的应用

临时心脏起搏在手术中的应用

一、临时心脏起搏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贺翔[1](2021)在《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初步探讨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桂林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年龄≥14岁,具备临时心脏起搏适应症的患者,剔除符合排除标准的病例,完善术前准备后应用85cm长的美敦力主动固定起搏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术后达到拔除电极标准后拔除临时起搏电极。记录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临时起搏指征和合并基础病等)、术中观察指标(起搏参数、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等)和疗效及安全性指标(临时起搏电极留置时间、临床转归和并发症等)。回顾性调查桂林市人民医院手术日期为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ICD-9-CM-3手术与操作编码为“37.78”,手术与操作名称为“暂时性经静脉起搏器系统的置入”的住院病例。剔除符合排除标准的病例,纳入年龄≥14岁,应用被动或主动固定起搏电极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住院病例。将本研究中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编为A组,将回顾性调查中纳入的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锁骨下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编为B组;将回顾性调查中纳入的应用被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编为C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术中观察指标、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应用主动固定起搏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研究(A组)共纳入患者25例,年龄66.8±13.7岁,身高159.3±6.5cm,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的植入部位24例在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1例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术中测试的起搏阈值为0.6(0.5,1.0)V,感知的R波振幅为8.0(6.7,11.2)m V,电极阻抗为746.2±113.0Ω,手术时间为46.8±7.3 min,临时起搏电极体外段的长度为27.0(26.0,29.4)cm,X线曝光剂量为15.3±3.0 m Gy。术后24h复测的起搏参数与术中测试的结果相似(p>0.05)。临床转归为植入永久起搏器19例,心率恢复正常5例,院内死亡1例(死亡与临时心脏起搏术无因果联系),25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包括电极脱位在内的并发症。回顾性调查中B组共纳入47例患者,C组共纳入49例患者,A组、B组及C组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相似,术中测试的起搏阈值、感知的R波振幅、手术时间、X线曝光剂量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A组患者的电极阻抗高于B组(746.2±113.0Ωvs 645.5±137.6Ω,p<0.01)和C组(746.2±113.0Ωvs 516.0±145.0Ω,p<0.001)。三组患者的临床转归无显着差异(p>0.05);A组25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而B组47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术后电极脱位1例,气胸1例,两组间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C组49例患者中共出现并发症12例,其中11例为术后电极脱位,1例为感知功能不良,其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电极脱位率均显着高于A组及B组(p<0.05)。尽管A组和B组患者的临时心脏起搏手术费用高于C组,但A组与B组的患侧下肢制动时间和监护病区留观时间均显着短于C组(p<0.001),三组患者的临时心脏起搏相关总费用无明显差异(p=0.498)。结论:(1)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是安全可行的;(2)与传统应用被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相比,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电极脱位率更低,可能更安全可靠,而且性价比更高;(3)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与安全性不劣于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锁骨下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4)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可能更适合部分特殊人群,可以作为临时心脏起搏术的一种有益补充。

杜传随[2](2021)在《经皮临时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皮临时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取36例拟行非心脏手术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且动态心电图示2-3s的R-R间期或停搏。随机分为经皮临时起搏(transcutaneous cardiac pacing,TCP)观察组(C组,n=20)和经静脉临时起搏(transvenous cardiac pacing,TVP)对照组(V组,n=16)。观察两组起搏频率分别为70次/min和50次/min患者的SBP、DBP。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开始前(T0)、诱导后5 min(T1)、切皮后5 min(T2)、切皮后30 min(T3)和手术结束后60 min(T4)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心率(heart rate,HR),术后第1 d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结果。比较围术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起搏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律失常类型、手术类型以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起搏频率SBP、DBP:起搏频率为50次/分时的SBP和DBP高于70次/分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流动力学指标:在T0、T1、T2、T3、T4时点,两组患者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起搏器植入及工作情况:V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起搏器故障2例(1例患者存在心搏脱落,1例患者起搏器工作异常),术中需要全程起搏1例,需要间断起搏10例,不需要起搏5例。C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起搏器工作正常,术中需要全程起搏1例,需要间断起搏13例,不需要起搏6例。两组患者术中需要起搏器起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d肌钙蛋白I结果均<0.02ng/m L,肌红蛋白结果均<61ng/m L,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并发症及转归情况:V组一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发生血肿、感染、心肌穿孔等并发症,C组患者术后未发生皮肤烧伤,骨骼肌、心肌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7.起搏费用和手术等待时间:V组起搏费用1886元,C组起搏费用475元。两组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时,TCP和TVP二者效果相当,均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围术期的风险。TCP操作简单快捷,减少患者创伤,节省住院费用。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3](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邵鑫[4](2020)在《镁合金应用于可降解临时起搏电极的设计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大血管直视手术后,部分患者心脏复跳不佳,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有利于其顺利渡过围术期。当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后,停用起搏器、拔除或剪除临时起搏电极,但是在去除电极过程中可能会合并严重的并发症,留在体内的电极残根也会引起罕见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可降解、无需拔除的临时起搏电极(degradable temporary pacing electrodes,DTPE),主要对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可降解生物医用镁合金(Jiao Da Bio-Magnesium series,JDBM)应用于DTPE导电部分,即导电金属丝,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以下三部分:一、四种不同直径JDBM-3起搏性能的相关研究采用气体吸入方式麻醉SD大鼠,静脉留置针予以气管穿刺,小动物呼吸机机械通气,维持麻醉与呼吸。左侧开胸暴露心脏,艾司洛尔左心室腔内注射,采用Medtronic5348单心室临时起搏器,测试等长的各型JDBM-3、临床用Covidien 8886 2592-43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的起搏功能及相关参数。采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等长的各型JDBM-3、Covidien 8886 2592-43的电阻,应用Graphpad Prism软件对各组电阻进行统计学分析。二、四种不同直径JDBM-3体外细胞毒性的相关研究应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人心包间质细胞(human pericardial interstitial cells,HPICs);应用II型胶原酶消化过夜联合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心脏间质细胞(rat cardiac interstitial cells,RCICs);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HPICs、RCICs,应用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进行阳性鉴定,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及肌细胞标志物α-SMA进行阴性鉴定。依据GB/T 16886.12-2017中的方法,对各组材料制备浸提液。采用GB/T 16886.5-2017中量表,应用HPICs与RCICs对四种型号JDBM-3等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采取形态学方法进行定性分级;应用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对各组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采取CCK-8(Cell Counting Kit-8,细胞计数试剂盒)法进行定量分级。应用Graphpad Prism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三、四种不同直径JDBM-3植入SD大鼠胸壁的相关研究按体重由小到大排序,每4只为一组,共15组(3组备用),对SD大鼠采用气体吸入麻醉行电极胸壁植入术,分别于左右侧胸大、小肌间隙,植入一种型号的JDBM-3与Covidien 8886 2592-43。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大鼠整体情况;术后2周行胸部X线检查;术后每4周取材一次,千分尺测量JDBM-3直径,探索其降解速率;应用Graphpad Prism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第2、4、8周取材,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下观察,探索JDBM-3在胸壁的降解模式;术后第2、12、24周取材,标本石蜡包埋、超薄切片,应用HE染色、Cason染色、S-P免疫组化法。采用GB/T 16886.6–2015中量表,对比不同JDBM-3与Covidien8886 2592-43对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判定不同JDBM-3对组织的异物刺激程度。综合评判降解情况、炎症反应等因素,优选出符合临床应用要求的最佳JDBM-3直径范围。结果一、各型JDBM-3电极有应用于临时起搏电极的可能通过SD大鼠在体心脏模型实验,各型JDBM-3和Covidien 8886 2592-43均可正常起搏SD大鼠在体心脏。应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等长各型JDBM-3和Covidien 88862592-43的电阻,按照α=0.05水准,各组电阻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猜测,各型JDBM-3电极在导电性能方面可能优于某些临床上已用的临时起搏电极,进一步证实JDBM-3有应用于临时起搏电极的可能。二、各型JDBM-3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可以应用于临时起搏电极通过形态学方法对各组材料浸提液定性分级,发现各型JDBM-3浸提液均有细胞毒性。通过CCK-8法定量分级,发现各型JDBM-3浸提液细胞毒性小,与阴性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优于某些临床上已用的临时起搏电极。我们认为各型JDBM-3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以应用于临时起搏电极。三、电极胸壁植入术后SD大鼠情况及胸部X线表现经电极胸壁植入术的大鼠,无一例发生麻醉反应、术中意外,麻醉清醒后,观察其活动、进食、排泄、精神、睡眠等均正常,未见有切口愈合不良情况的发生。各组至观察期结束,未见有异常死亡情况的发生。术后2周胸部X线发现各型JDBM-3均不显影。四、各型JDBM-3对大鼠胸壁的异物刺激程度依据GB/T16886.6-2015中的量表,对各型JDBM-3进行生物学评价,判定其对胸壁组织的异物刺激程度。随着在体内植入时间的延长,各型JDBM-3相比于同等长度的Covidien 8886 2592-43对胸壁组织的异物刺激程度,基本上逐步减轻至无刺激。镜下观察各型JDBM-3急性期炎症反应较重,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减轻。而Covidien 8886 2592-43急性期炎症反应较轻,但是后期炎症反应逐步加重。五、各型JDBM-3在大鼠胸壁的降解情况对植入前及植入后取材的JDBM-3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植入前JDBM-3表面有颗粒样散在粗糙突起;随着植入时间延长,逐步呈现细小裂纹样光滑膜状结构。对各型JDBM-3不同植入期肉眼观察,早期未见JDBM-3周围有气肿形成。各型JDBM-3早期降解速率较快,随着植入时间延长,降解速率缓慢降低,电极表面的金属光泽逐渐消失,直径逐渐变小,长度逐渐变短,在观察期内发现间断完全降解现象。各型JDBM-3降解趋势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各型JDBM-3导电性能、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成为临时起搏电极金属导电材料的潜力,优选其直径范围在150~200μm。

黄子钊[5](2019)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单纯的心脏瓣膜替换手术中的安放指征与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723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术中起搏器安置与术后依赖性应用情况对术前及术中相应的指标参数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接受单纯的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患者723例。全组患者术后发生死亡20例(2.77%),其中安置组发生死亡1例(1/20,5%),未安置组发生死亡19例(19/703,2.70%)。未安置组中依赖性应用2例(2/703,0.28%),安置组中依赖性应用17例(17/20,85.00%)。临时心脏起搏的高危因素(优势比;95%置信区间)如下:年龄大于60岁(1.009;1.003,1.015;p=0.002),NYHAⅢ-Ⅳ级(4.5;1.4,16.7;p=0.014),I°AVB病史(5;1.01,34.8;p=0.042),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60分钟(6.1;1.4,29.2;p=0.027),PAP大于50mmHg(14.0;5.2,109.7;p=0.032)。结论将停体外循环前作为起搏器是否置入的评估时间点,以Ⅱ°-Ⅲ°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缓,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反应较差,心率仍低于100次/分者;快慢综合征且药物治疗无效作为起搏器置入指征,对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起搏器应用具有较好地临床指导意义。以年龄大于60岁或I°AVB病史,NYHAⅢ-Ⅳ级、PAP大于50mmHg、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60分钟等高危因素,联合指导临时起搏器安置,可能会更好地保证患者起搏器的应用安全。

刘香[6](2019)在《临时起搏在儿童缓慢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提出背景: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明显降低可诱发阿-斯综合征、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甚至心源性猝死,是儿童常见急症之一,及时治疗对挽救患儿生命、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而临时起搏器通过体外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跳动,可迅速为患者提供心率支持,增加心输出量,保障重要脏器血液灌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急救技术,其疗效和安全性在成人患者中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儿童尚缺乏统一证据。目的:通过总结分析55例安装临时起搏器的缓慢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临时起搏治疗儿童缓慢心律失常的作用和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8年5月55例接受临时起搏治疗的缓慢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20.0版本。结果:55例缓慢心律失常包括心肌炎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严重房室传导阻滞(AVB)或心搏停止29例,心肌病所致的III°AVB或病窦综合征5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III°AVB 6例,先天性III°AVB 5例,III°AVB围术期临时起搏10例。经过治疗后,18例临床治愈,36例好转,1例死亡;在心律失常转归方面,19例恢复正常心律,6例好转,30例未愈。结论:临时起搏治疗有利于改善各种病因所致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促进早期可逆的传导系统损伤恢复,降低III°AVB围术期风险,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急救技术。

杨凯[7](2018)在《植入式和传统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中常见的一类,临床中多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的心动过缓可导致患者发生胸闷、乏力、气短、头晕、黑朦、晕厥,甚至可发生阿-斯综合征。1958年一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植入了世界上第一台心脏起搏器,其后心脏起搏成为治疗严重心动过缓的唯一稳定有效的方法。而临床中有一些心动过缓患者需要应用心脏临时起搏技术,他们中的一部分经过治疗后可恢复自身心率而移除临时起搏器,而另一部分患者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传统的心脏临时起搏技术是经静脉将临时起搏电极导线送至右心室,外接临时起搏器,由于传统的临时起搏电极导线的头端是光滑金属结构,需要将电极导线保持一定张力才能将电极导线的头端“顶”在心内膜上,以保证其安全起搏。安装临时起搏后,对患者的体位有严格要求,患者经常需要长期卧床、全程监护。即使如此,在一项临时起搏器的研究中,48小时内有37%的患者发生电极移位而导致起搏不良,患者可因失去起搏保护而发生心脏骤停,这些患者需要重新定位起搏电极导线,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且增加医疗费用支出,同时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本研究通过对比应用永久起搏电极导线的方法与传统临时起搏导线方法,在并发症、起搏效果、医疗费用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目的:比较用植入式电极导线行临时起搏和用传统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临时心脏起搏(TCP)之间的效果与安全性差异。方法:选择在我院行TCP的患者32例分为研究组(n=16)和对照组(n=16)。研究组采用植入式电极导线外接永久起搏器行TCP;对照组采用传统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TCP。比较两种导线行TCP的阈值、脱位率及总费用。结果:研究组13例使用主动电极导线,3例使用翼状被动电极导线,未发生脱位;对照组使用电极导线为(BARD0071539,6F型),脱位4例,1例增加输出电压至8v后重新起搏,其余3例均经重新定位。研究组TCP手术时间要长于对照组[(17±5)min vs(12±6)min,P=0.01]。研究组TCP 24 h后的起搏阈值低于对照组([0.63±0.37]V vs(1.47±0.75)V,P=0.038),TCP 术后住 CCU 病房的时间少于对照组[(0.8士0.4)d vs(3.5±1.1)d,(P=0.014)]。研究组TCP手术费略高于对照组,但与TCP有关的总费用少于对照组[(4561±377)元 vs.(7428±533)元,(P=0.032)]。结论:应用植入式电极导线比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心脏临时起搏更安全、实用、经济。

罗振中,郑磊,李鹏[8](2018)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植入的意义、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当阳市人民医院接受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再手术的8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直接手术的3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全组无心脏穿孔、血胸、血肿、电极移位等临时心脏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在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能切实提高麻醉、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邵江,牟华明,李俊,石伟,吴中杰,汪建兵,牟桂琴[9](2017)在《采用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采用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5例具有临时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漂浮电极组64例与普通电极组61例,采用相应的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比较两组置入电极的过程用时、手术用时、起搏参数、电极长度及留置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用时、留置时间、起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漂浮电极组过程用时、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普通电极组(P<0.05)。结论与普通电极相比,采用漂浮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在抢救的及时性上有优势,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瞿珍清,林秀琴,尹春[10](2016)在《不同年龄非心脏手术患者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研究不同年龄非心脏手术患者通过临时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围手术期实施临时心脏起搏患者资料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之前全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是传导异常,88例患者中大于等于70岁组患者40例,小于70岁组患者48例,所有患者全部通过穿刺股静脉或是锁骨下静脉途径,通过VVI方式进行起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中完全或是部分起搏下完成手术情况,大于等于70岁组患者中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手术过程中出现合并症以及心脏彩超异常患者多于小于70岁组患者(P<0.05);患者起搏电极维持术后3小时到1天,没有发生心血管意外。结论:针对存在心脏传导异常高龄患者,在围手术期通过临时心脏起搏器加以保护,能够达到完全完成手术的治疗目的,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二、临时心脏起搏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时心脏起搏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手术设备与耗材
        1.1.3 术前准备
        1.1.4 临时心脏起搏的手术操作过程
        1.1.5 术后处理
        1.1.6 拔除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的指征
        1.1.7 收集和记录观察指标
    1.2 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病例的回顾性调查
        1.2.1 病例入选标准
        1.2.2 病例排除标准
        1.2.3 调查项目
    1.3 三种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1.3.1 病例分组
        1.3.2 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25例病例报告
        2.1.1 临床基线资料
        2.1.2 术中观察指标
        2.1.3 疗效和安全性指标
    2.2 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术中观察指标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2.2.1 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2.2.2 三组患者的术中观察指标比较
        2.2.3 三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对比
3 讨论
4 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致谢

(2)经皮临时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临时起搏器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镁合金应用于可降解临时起搏电极的设计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不同直径JDBM-3起搏性能的相关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直径JDBM-3体外细胞毒性的相关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不同直径JDBM-3 植入SD大鼠胸壁的相关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镁合金应用于可降解临时起搏电极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5)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心外膜临时起搏在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临时起搏在儿童缓慢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

(7)植入式和传统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TCP方法
    1.3 起搏阈值的测试及有关指标的比较
    1.4 观察周期及移除起搏电极导线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起搏电极导线脱位率的比较
    2.2 两组起搏手术时间的比较
    2.3 两组起搏阈值的比较
    2.4 TCP术后住CCU时间的比较
    2.5 与TCP相关的费用的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8)临时心脏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方式
        1.2.3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观察组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情况及植入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2.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9)采用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设备及器械:
        1.2.2 建立静脉入路:
        1.2.3 起搏过程:
        1.2.4 参数测试及设置: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过程用时及手术用时比较
    2.2 两组起搏参数比较
    2.3 两组电极长度及留置时间比较
    2.4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四、临时心脏起搏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主动固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D]. 贺翔.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2]经皮临时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围术期的应用[D]. 杜传随.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03)
  • [4]镁合金应用于可降解临时起搏电极的设计及实验研究[D]. 邵鑫.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5]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应用分析[D]. 黄子钊.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6]临时起搏在儿童缓慢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分析[D]. 刘香.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7]植入式和传统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对照研究[D]. 杨凯. 苏州大学, 2018(04)
  • [8]临时心脏起搏器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 罗振中,郑磊,李鹏. 现代医药卫生, 2018(11)
  • [9]采用漂浮电极与普通电极经股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对比[J]. 邵江,牟华明,李俊,石伟,吴中杰,汪建兵,牟桂琴. 广西医学, 2017(11)
  • [10]不同年龄非心脏手术患者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观察[J]. 瞿珍清,林秀琴,尹春.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03)

标签:;  ;  ;  ;  

临时心脏起搏在手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