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的应用

探讨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的应用

浙江唯胜园林建设有限公司318000

摘要:就市政道桥工程而言,需要较好的处理好混凝土工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依据技术管理控制计划将各个问题在施工中得以妥善的处理,进而保证项目的质量能够达标。控制市政道桥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系统并具有较强复杂性的过程,要求格外重视项目团队的建设,需要重视提升施工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从而进一步推进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关键词:混凝土技术;市政道桥;施工应用

市政道桥行业是我国基础设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市政道桥工程而言,其混凝土施工质量不但决定着项目投资的结果,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其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也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重要过程,直接决定着最终产品的质量。需要对其混凝土施工质量引起重视,需要重点进行混凝土技术的管理控制。同时,还要制定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而科学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结合施工项目部做好相关的质量管理以及监督,从而保证好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整个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监督、设计等措施,并与监理配合好,做到混凝土技术有效管理控制,进而使得项目的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1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的应用

1.1市政道桥施工中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根据工程要求,采用矿渣酸盐水泥材料。

(2)粗骨料采用0.005m~0.04m连续级配石子,含泥量不超过1%,从细骨料中选用中粗砂原料,含泥量不超过3%,以此为前提制作混凝土,可避免水分过度流失,减少水泥需求量,有效控制低水化热状态等。

(3)合理选用磨细Ⅱ级减水剂、粉末灰等,不断改善混凝土粘塑性、坍落度,以符合泵用标准为根本,能够大幅节省水泥用量,控制水化热状态。

(4)明确配合比,全面提升不同搅拌站协作效能。选择水泥不宜选择强度过高,必须和结构要求相结合,采用合适强度的钢筋混凝土、水泥种类和等级。此外,对于使用的石、砂等原材料要严抓质量关,根据规范要求添加掺合料和外加剂。此外,应当熟练掌握如何正确运用钢筋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方法。使用膨胀剂时应当注意种类及掺料。同时经过反复试验,实现最佳配置。在施工时还应当合理设计钢筋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时合理调整现场原材料状况,确保顺利展开现场养护工作。

1.2市政道桥施工中的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搅拌运输过程中必须设置维护配件,未装料时必须考虑罐中积水需求,实际运输期间,搅拌罐应当达到3~6r/min,以提高物料质量。

1.3市政道桥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

为避免出现裂缝,在现场可做好以下工作:优化配置骨料级配。使用干硬性钢筋混凝土掺混合料,增加引气剂或者塑化剂等,降低钢筋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搅拌钢筋混凝土时适当加水或者用水冷却碎石,对浇筑钢筋混凝土进行降温;热天浇筑大体积钢筋混凝土为了其表面更好地散热,必须合理控制浇筑厚度,一般不超过500mm;第二层浇筑必须在第一段钢筋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按照钢筋混凝土浇筑面积,将合适数量测温管设置于钢筋混凝土上中下部,定时测定内外温度,前4d每2h测量一次,5~7d每4h测量一次,8~15d每天一次,同时做好记录,以便将钢筋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随时做好观察,防止温度过高,可利用调整养护方式减小温差;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防止钢筋混凝土表面温度骤升形成梯度,强化保温养护举措,现场一般通过浇筑钢筋混凝土后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使用麻袋装锯末,厚度80~100mm进行中层覆盖,最后覆盖1~2层100mm厚岩棉被;此外,夏季施工中,要经常对裸露于室外的钢筋混凝土块做好养护洒水工作,防止钢筋混凝土内部水分过快蒸发而形成裂缝的问题。施工时要注意尽可能减少在大风大雨恶劣天气下浇灌钢筋混凝土。

当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水泥厚层非常高时,沁水现象将非常严重,以此为参考,必须制定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情况恶化。对于混凝土表层,必须完成“3压3平”作业,具体作业流程如下:(1)参考面标高用,通过长刮尺方法开展刮平作业,依靠木模压平拍实;(2)混凝土初凝前,应当利用铁滚筒反复碾压和滚平,直至达到相应要求;(3)通过木蟹开展打磨、压平整实作业,可以消除混凝土收水形裂缝,避免带来质量风险。

1.4市政道桥施工中的混凝土养护

为防止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内部温度过高,可事先铺设冷却管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浇筑完毕钢筋混凝土再进行通水循环冷却,管内的水流量一般保持1.5m3/h左右(进水温度低于10℃时),如果进水温度过高,相应地也应当加快水流量。冷却管的出水必须排放至不影响施工的部位,在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整体初凝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利用该出水进行蓄水保温养护。养护完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后,为保证中空冷却管不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及其他结构,就可以使用真空压浆来开展注浆和压浆的工作。

1.5市政道桥施工中的混凝土监测

(1)贯彻落实监管规定。为消除相应问题,确保各项参数满足作业要求,应当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建设规定安装信息化温测设备,全面保障底板工程质量。连续浇筑14d内,监测间隔时间为1h,超过14d后,每日应当监测6~8次,所有运作频率应当超过2次。

(2)测试设备。测温仪:自动测温仪。传感器:本次选择PT100

温度传感器,处于室温条件下,差异不超过0.3℃;测试区间:-30~150℃;绝缘电阻达到500MΩ以上。

(3)测温点布置。采用垂直方式进行测温点的布置,明确布置点时,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有效,主要是混凝土表层相距0.05m处、中心区等。

通过平面方式进行测温点的布置,需要以混凝土浇筑方位、时间等为参照,基于某时段由各个区域进行布置。

以监测点设计区间为前提,应当完全符合各项参数指标;基于监测区间,将具体参数性能作为参照,明确监测点个数及位置,此处选择西1段区进行说明,同时布置17个测温点,12个符合轴对称技术指标要求,各点间距是4m,剩余5个必须按照温度场参数来布置,各点间距是7m。实践布置阶段,必须以平面位置、层位编号信息为前提完成相关操作。选择集中布设引出线方式,并结合相应措施来处理;实践操作阶段,下料时应当合理保护测温元件及引出线,不仅如此,振捣阶段也要进行合理保护,避免两者出现破损,维护工程品质。进入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环节后,必须以项目施工、典型性两个区段为前提,完成相关作业。

(4)测温终结参数。若混凝土里表参数处于正常稳态,必须开展一周检测作业,如果里表温度未超过30℃,不得进行后续操作。

(5)测温阶段的要求。①当浇筑、振捣作业结束时,必须以1h为间隔开展测温作业,连续1周,1周后,必须以3h为间隔开展测温作业。符合相应标准后,可结束后续运作。②在相关操作期间,同样能够实现相关运作价值。③如果混凝土中央温差大于22℃,能够给管理员发布相应警示,若温差大于25℃,必须另行采用更合理操作方式。④测温作业结束后,应当具备责任意识,认真完成相应记录。⑤非本环节人员禁止入内,避免出现误操作。

(6)温控措施。常规塑料厚度往往采用0.14mm。毛毡通常选用3层。若温差达到预警值以上,必须尽可能提高混凝土层数。

2结语

就市政道桥工程而言,控制其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是一个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较好的处理好混凝土工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依据技术管理控制计划将各个问题在施工中得以妥善的处理,进而保证项目的质量能够达标。质量是施工的重中之重,决定着施工单位的生命,决定着工程建设的结果。只有项目的施工质量得以保证,才能将较好的品牌建立起来,进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总而言之,控制市政道桥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系统并具有较强复杂性的过程,而当前,在控制项目施工质量时,要求格外重视项目团队的建设,施工管理者在施工整个过程中是主体力量,需要重视提升施工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从而进一步推进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最终使得施工质量能够符合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芝仁.公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浅谈[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

[2]张旭东.公路桥梁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与治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0).

[3]熊兴业.客运专线桥梁梁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7).

标签:;  ;  ;  

探讨混凝土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