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导叶论文-龚维明,赵梦晌,马剑波

后置导叶论文-龚维明,赵梦晌,马剑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置导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置导叶,导叶数目,水力特性,大型贯流泵

后置导叶论文文献综述

龚维明,赵梦晌,马剑波[1](2019)在《后置导叶对大型贯流泵水力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安叁站(泵站)大型贯流泵装置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大型贯流泵后置导叶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在不加装后置导叶和加装后置导叶两种工况下,贯流泵装置的水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后置导叶叶片的数目以及后置导叶安装位置对贯流泵装置水力特性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添加后置导叶减少了水流速度环量,回收了环量动能,改善了灯泡体段和出水流道的流态,且对其中小流量的改善尤为明显,使泵的装置效率提高了约5%;针对具有3个转轮的大型贯流泵装置,导叶叶片数为5个时水力损失最小;另外,导叶安装在扩散段时水力性能较好。总之,后置导叶优化后,使泵装置在设计工况时的效率提高了约0.5%。(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0期)

赵子龙,钱忠东,郭志伟[2](2018)在《后置导叶角度调节对轴流泵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带可调式后置导叶的轴流泵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的方式对轴流泵在小流量下运行的水力特性进行测试,得到不同后置导叶角度下轴流泵的性能曲线及进出口压力脉动特性,结果分析表明:相同流量工况下,轴流泵的扬程和效率随着导叶角度由0°向-5°的调节逐渐增大,其中效率增加超过1%,扬程增加超过10cm;在调节过程中轴功率无明显变化,临界失速点向小流量方向偏移,马鞍形区域范围缩减;一定流量范围内,水泵进出口压力脉动主频为2倍转频,压力脉动峰峰值及压力脉动主频幅值随着导叶角度的负向调节逐渐下降。随着流量进一步降低,低频及高频压力脉动幅值增大,压力脉动峰峰值及压力脉动主频幅值随着导叶角度调节无规律变化。(本文来源于《水力机械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11届全国水力机械及其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9)

杨帆,刘超,汤方平,谢荣盛,陈锋[3](2015)在《可调后置导叶对泵装置水力特性的影响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可调后置导叶对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基于雷诺时均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计算了各工况时7种调节角的后置导叶泵装置的水力性能,分析了不同调节角时后置导叶的翼型绕流速度矢量,构建了可调后置导叶对泵装置能量性能影响的BP-ANN预测模型,并通过理论计算结合数值模拟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后置导叶调节角沿顺时针方向增大时,轴流泵装置的高效区向大流量方向偏移;沿逆时针方向增大时,泵装置的高效区向小流量方向偏移。通过调节后置导叶可达到改善导叶体内部流态,减弱甚至消除导叶片进口冲角及尾部脱流等不良流态的目的,从而提高泵装置的水力效率。建立的BP-ANN预测模型具有比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精度在1%以内,可满足实际工程预测要求。(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罗欣,郑源,冯俊[4](2014)在《基于CFD的轴流泵后置导叶水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轴流泵后置导叶的水力性能,基于RNG湍流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应用SIMPLIEC算法对轴流泵模型装置全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四种不同流量下导叶体的内部流动特性,研究了导叶的水力性能。结果表明,导叶的水力损失随流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设计流量处导叶水力损失最小,导叶压力转换能力最好;小流量下叶轮进出口处水流流态紊乱,导叶流道内出现漩涡回流,是导致导叶水力损失较大的主要原因;大流量下叶轮出口水流轴向速度较大,水流导叶进口边撞击将导致导叶体水力损失增加,水力性能下降。(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冯俊,郑源,罗欣[5](2012)在《后置导叶对立式轴流泵装置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后置导叶对轴流泵装置性能的影响,结合南水北调北坍泵站模型机组试验,利用Gambit软件,基于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选用S-A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对模型泵进行数值模拟。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外特性,并观察其内流场特性,发现在无导叶时叶轮出水后方区域流动紊乱,流线出现明显的旋转,安装导叶后较好地改善了轴流泵的内流态,有助于提高轴流泵的做功能力。(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王博珺,冀春俊,赵衡,庞志梅,郎肖[6](2009)在《后置导叶对斜流泵性能的影响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NUMECA软件,对一斜流泵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速度与旋涡分布。通过对流动情况的分析,对出口导叶(后置导叶)进行了修改,从而改善了流动情况,并提高了整机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水泵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王博珺[7](2009)在《后置导叶对斜流泵性能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流泵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广泛,在农业、电力、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斜流泵在整个运行系统的工作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斜流泵的平稳运行是整个生产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由于斜流泵结构复杂,元件数量多,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将各元件分开考虑,研究其内部的流动现象;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关注斜流泵各元件之间的相互匹配,提高斜流泵的整体设计水平。本文研究对象是某公司XX工程主泵项目中的主泵整体结构。利用CAD软件Pro/E,CFD软件NUMECA建立起完整的叁维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平台。通过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地分析其内部流动特征,研究上下游元件的相互影响。并根据不同的叶轮,按照扭曲叶片式导叶的设计方法,修改后置导叶,使整机效率提高5.506%,效果显着。通过对斜流泵整机通流部分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后置导叶入口边对于叶轮出口的相对位置、后置导叶入口安装角以及后置导叶的扭曲情况对效率影响明显,对整机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为斜流泵内部流场分析提供了有建设性的意见,所得出的结论为今后的结构改进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9-11-01)

张健,闫小康,王利军[8](2009)在《单级后置导叶轴流通风机内部流场数值模拟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FLUENT流动分析软件,根据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对一单级后置导叶轴流通风机的内部流场进行了全叁维数值模拟,同时求解了叶轮、导叶(动区/静区)流场,获得了风机内部流场中重要的流动细节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风机进行了流线型优化设计,使全压效率从74.12%提高到了77.11%。(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09年01期)

丁伟,靳军,南向谊[9](2007)在《集流器对后置导叶式轴流通风机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3种带有不同集流器的后置导叶式轴流通风机,采用商业软件NUMECA进行整机的数值模拟,计算了各自的性能曲线。对比、分析了集流器对轴流通风机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集流器与整机的匹配问题,为提高轴流通风机的性能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07年03期)

肖朋,王军[10](2005)在《后置导叶式轴流通风机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及性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后置导叶型轴流通风机为模型,采用CFD方法对风机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内部流场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性能预测;并与其气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FD方法进行性能预测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可为内部流动优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05年04期)

后置导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带可调式后置导叶的轴流泵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的方式对轴流泵在小流量下运行的水力特性进行测试,得到不同后置导叶角度下轴流泵的性能曲线及进出口压力脉动特性,结果分析表明:相同流量工况下,轴流泵的扬程和效率随着导叶角度由0°向-5°的调节逐渐增大,其中效率增加超过1%,扬程增加超过10cm;在调节过程中轴功率无明显变化,临界失速点向小流量方向偏移,马鞍形区域范围缩减;一定流量范围内,水泵进出口压力脉动主频为2倍转频,压力脉动峰峰值及压力脉动主频幅值随着导叶角度的负向调节逐渐下降。随着流量进一步降低,低频及高频压力脉动幅值增大,压力脉动峰峰值及压力脉动主频幅值随着导叶角度调节无规律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置导叶论文参考文献

[1].龚维明,赵梦晌,马剑波.后置导叶对大型贯流泵水力特性影响研究[J].人民长江.2019

[2].赵子龙,钱忠东,郭志伟.后置导叶角度调节对轴流泵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C].水力机械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11届全国水力机械及其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3].杨帆,刘超,汤方平,谢荣盛,陈锋.可调后置导叶对泵装置水力特性的影响与预测[J].农业机械学报.2015

[4].罗欣,郑源,冯俊.基于CFD的轴流泵后置导叶水力性能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4

[5].冯俊,郑源,罗欣.后置导叶对立式轴流泵装置性能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2

[6].王博珺,冀春俊,赵衡,庞志梅,郎肖.后置导叶对斜流泵性能的影响及分析[J].水泵技术.2009

[7].王博珺.后置导叶对斜流泵性能影响的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

[8].张健,闫小康,王利军.单级后置导叶轴流通风机内部流场数值模拟与优化[J].风机技术.2009

[9].丁伟,靳军,南向谊.集流器对后置导叶式轴流通风机性能的影响[J].风机技术.2007

[10].肖朋,王军.后置导叶式轴流通风机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及性能预测[J].风机技术.2005

标签:;  ;  ;  ;  

后置导叶论文-龚维明,赵梦晌,马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