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反馈论文-郑茜,侯友

难度反馈论文-郑茜,侯友

导读:本文包含了难度反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任务难度,反馈顺序,决策信心

难度反馈论文文献综述

郑茜,侯友[1](2019)在《任务难度、反馈顺序对初中生决策信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决策信心是个体在进行决策或判断时,对自己所做的决策最优性或正确性的信心程度,它不仅影响当前的决策,还会影响后续的决策行为以及对后续决策正确性的预期。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任务难度:困难、简单)×2(反馈顺序:先正后负、先负后正)被试内设计,主要考察不同的任务难度及反馈顺序对决策信心的影响。其中简单任务一次学习5个高频词汇,困难任务一次学习8个低频词汇;反馈顺序的操作是在反馈比例为2:2的基础上进行的,分为先给予两个正反馈再给予两个负反馈(先正后负)和先给予两个负反馈再给予两个正反馈(先负后正)。每次反馈给予完毕后,让被试对自己正确完成下一次再认任务的自信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显示:(1)任务难度、反馈顺序对决策信心并没有显着影响。(2)任务难度和反馈顺序的交互作用显着,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简单任务中,个体在反馈顺序为先负后正时的信心水平变化显着高于反馈顺序为先正后负时的信心水平变化。(3)在本次实验中,不同的反馈顺序对决策信心产生了动态建构的影响,表现出"近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初中生来说,在低难度的任务的条件下,反馈的顺序会对其决策信心产生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魏俊娟[2](2019)在《反馈和项目难度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Flavell(1976)将元认知定义为一种关于认知和认知控制的知识。元认知监测和控制是元认知两个核心成分。元认知监控的准确性是影响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元认知监控的呢?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所采用的元认知监控方法不同。有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记忆某一内容时,进行测试或者提取比重复学习能更好地提高记忆保持水平(Carpenter&Pashler,2008;Roediger,&Karpicke,2006)。尤其当测试后提供正确答案反馈时,个体的学习成绩有显着的提高。因为反馈提供了额外的学习机会,增强了学习者的记忆程度(Pashler,Cepeda,Wixted,&Rohrer,2005;Kulhavy,&Anderson,1972;Sitzman,Rhodes,&Tauber,2014;Sitzman,Rhodes,Tauber,&Liceralde,2015)。虽然反馈能够提高认知层面上个体的回忆成绩,但是反馈是否能作为更高层次的认知(元认知)的有效线索仍然存在争议。Kornell和Rhodes等人2013年发现反馈不影响学习判断,但是在Sitzman,Rhodes,&Kornell等人2016的研究中发现反馈可以作为元认知监测的有效线索。有鉴于此,研究考察反馈对元认知监测的起作用条件,试图解释两种争议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反馈对元认知控制的影响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起作用条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能够为线索利用模型以及当前测试理论(MPT)提供支持。同时可以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提供有效指导。研究共包含了4个实验,皆为双因素混合设计。实验1采用学习判断的判断前回忆和监测范式(Prejudgment recall and monitoring),简称PRAM范式,考察不同项目难度下,反馈(有反馈和无反馈)对学习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接受反馈的被试其学习判断值要显着高于无反馈测试组被试。项目难度和反馈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在低难度条件下,有反馈测试组和无反馈测试组的学习判断值没有显着差异;在高难度条件下,相对于无反馈组的被试,有反馈组的被试会给出更高的学习判断值。在学习判断的准确性上,有反馈组被试显着低于无反馈组被试。因为实验1发现反馈虽然影响了学习判断,但同时也降低了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和相对准确性。出现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是被试低估了反馈的作用。因此在实验2中诱发被试“反馈能促进正确项目保持,修正错误项目”的信念,探讨在不同项目难度下操纵关于反馈的信念(有信念和无信念)能否提高反馈组被试元认知监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在低难度条件下,诱发“反馈能促进正确项目保持,修正错误项目”信念的被试其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显着高于无诱发信念组。实验3探讨在不同项目难度条件下,反馈对元认知控制的影响,并以重学选择率作为指标。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重学选择在总体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初次测试中回答正确的项目上,无反馈组的被试更多的选择重学;初次测试中回答错误的项目上,被试的重学选择在高难度项目中不存在显着差异,被试都会更多地选择重学。但是无反馈组的被试会更多地选择低难度的错误项目进行重学。无反馈测试组的重学选择正确率显着高于有反馈测试组。实验3发现在元认知控制的总体上没有影响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被试低估甚至忽视了反馈的作用,因此实验4想进一步探讨诱发“反馈能促进正确项目保持,修正错误项目”信念能否影响元认知控制。提高重学选择的准确性。结果发现,诱发信念影响了初次测试中回忆正确项目和回忆错误的低难度项目的重学选择,对于初次测试中正确的项目以及初次测试中回忆错误的低难度项目,无反馈组的被试会更多地选择重学。在高难度条件下,诱发信念组的被试其重学选择准确性显着低于无信念组。研究结论如下:(1)项目难度和反馈都会影响个体的元认知监测,在不同项目难度下反馈对元认知监测的影响不同。(2)提供反馈降低了元认知监测和控制的准确性;(3)诱发“反馈能巩固正确信息,修正错误信息”的信念提高了低难度条件下元认知监测的准确性,降低了高难度条件下元认知控制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3)

曹娴[3](2018)在《我省重点督办20个环境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日报8月16日讯( 曹娴)今天召开的全省污染防治专题会议透露,我省从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76个问题中,筛选完成整改难度大、整改不实易出现污染反弹的20个问题进行重点调度、督办。这20个重点问题中,有8个是完成整改难度大的,分别为:洞庭湖水(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8-08-17)

杨媛媛[4](2018)在《提取难度和反馈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试效应是指在同等的时间内,从记忆中提取信息比重学能够产生更好的知识记忆效果。为了实现高效率地学习,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如何获取最佳测试效应。已有研究发现测试效应受到提取难度、反馈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尚存争议,而提取难度和反馈对记忆效果的交互影响研究较少且结论不一致。此外,研究者们发现测试除了能够促进记忆保持外,对元认知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精准的学习判断能够帮助学习者调控接下来的学习行为,但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欲进一步从记忆和元认知两个方面来探讨提取难度和反馈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问题如下:(1)提取难度(再认/自由回忆)对二语词汇习得和学习判断有何影响?(2)反馈(有反馈/无反馈)对二语词汇习得和学习判断有何影响?(3)提取难度(再认/自由回忆)和反馈(有反馈/无反馈)对二语词汇习得和学习判断有何交互影响?受试为无锡市某中学220位初二学生,被随机分成重学组,再认无反馈组,再认有反馈组,回忆无反馈组和回忆有反馈组。所有组别学习15个英语-中文词对,随后每组进行不同的干预操作。重学组继续学习词对,再认无反馈组和回忆无反馈组分别进行再认或回忆测试,再认有反馈和回忆有反馈组分别进行再认或回忆测试后接受反馈。所有干预结束后立即进行学习判断,并在干扰任务结束后进行最终回忆和再认测试。最后,所有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选取每组2人进行深入访谈。一周后,所有被试完成延时回忆和再认测试。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提取难度对词汇习得和学习判断有显着性影响。就词汇习得而言,在即时测试中,当初始测试和最终测试形式一致时,词汇习得表现更好,体现了迁移适当加工理论,但是在延时测试中,无论初始测试为再认还是回忆,再认的成绩均优于回忆,这是因为二语词汇回忆难度偏大,从而导致提取失败。就学习判断而言,即时和延时测试中,再认的学习判断均高于回忆,但回忆的绝对准确性高于再认,这是由于再认提取更为流畅,所以判断值较高,但与实际学习效果不符。(2)反馈没有影响词汇习得,但是对学习判断有显着作用。就词汇习得而言,即时和延时测试中,反馈都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这也许是由于本研究提供的是即时反馈,初始测试容易对信息产生认知干扰。另外,本研究的语言形式为二语词汇,认知复杂度和抽象度较低,这也会削弱反馈的作用。最后,反馈时间较短也可能是导致反馈没有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就学习判断而言,反馈组的学习判断值高于无反馈组,差异接近显着性,无反馈组的延时绝对准确性高于反馈组,差异也接近显着性。根据流畅性加工理论,由于反馈组的加工更为流畅,因此对测试给予更高的判断值,但是反馈并没有提高被试的词汇记忆表现,所以反馈组的绝对准确性低于无反馈组。(3)提取难度和有无反馈对词汇习得的交互影响复杂,对学习判断无交互影响。就词汇习得而言,在即时和延时测试中,当最终测试为回忆时,反馈的加入使初始再认和回忆产生的测试效应的强弱趋势发生了变化。当初始测试为再认时,无反馈的词汇记忆优于有反馈。当初始测试为回忆时,有反馈好于无反馈。这是由于必要的认知难度有利于后续记忆的保持,再加上反馈提供了正确保障,因此效果更佳。但是当最终测试为再认时,并未发现交互影响,这也许是由于再认较为简单,所以有无反馈的差异不大。就学习判断而言,无论是在即时还是延时测试中,提取难度和有无反馈并没有交互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提取方式的主效应太过于显着。上述研究发现具备重要的教学启示。首先,二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使用测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我测试的习惯,从而有利于促进知识长时记忆保持,并且能较为准确的判断自己在将来的掌握水平。其次,二语教师应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测试类型。提取难度较高的测试通常会导致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精确的学习判断监测,但是难度过高也会导致提取失败,因此二语教师应适当提供反馈。必要的难度有利于记忆保持,同时适当提供反馈保证了正确率,使学生乐于进行测试,真正使提取练习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锦坤,张读[5](2015)在《提取难度与反馈时机对提取练习效应的影响:基于再认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练习效应(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RPE)是指在同等时间内,对记忆内容进行一次或多次的提取练习比重复学习更能促进未来对该内容的记忆保持水平。当前以再认为测试形式的RPE结果不稳定,其产生机制有待明确。在"必要难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通过控制选择题形式最终再认测试的选项数(2,4,6)和初始再认测试的反馈时机(即时或延时),考查RPE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实验1考查初始再认测试自身的提取难度对RPE的影响。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不同反馈时机RP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⑴再认测试自身的提取难度差异影响RPE的强弱,初始再认测试提取难度的提高未对RPE产生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使RPE减弱,甚至消失。⑵反馈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习者的记忆保持带来了促进作用,使不同提取难度的初始再认测试条件下产生的RPE的强弱变化趋势发生改变,这可能是由于反馈具有抑制干扰和改变编码策略的双重作用。⑶延时反馈带来的记忆保持效果优于即时反馈,且延时反馈在初始再认测试的提取难度较高时比即时反馈体现出更强的提取练习效应促进作用,这可能与延时反馈所包含的提取难度和分散学习的双重优势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期刊2015-10-16)

张读[6](2015)在《提取难度与反馈时机对提取练习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取练习效应(retrieval practice effect)或测试效应(testing effect)是指在同等时间内,对记忆内容进行一次或多次的提取练习比重复学习更能促进未来对该内容的记忆保持水平。当前研究已初步肯定提取难度较回忆测试低的再认测试对提取练习效应同样具有影响作用,且再认测试使用范围极广,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将再认测试与提取练习效应相联系,对于有效运用再认测试促进学习者的记忆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有关不同再认测试条件对提取练习效应的影响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基于再认测试,以提取难度对提取练习效应的影响为主线,考查不同条件下——即提取难度与反馈时机的不同——提取练习效应的变化趋势。实验1探讨提取难度有差异的再认测试和回忆测试二者对提取练习效应的不同影响。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就初始再认测试自身的提取难度对提取练习效应的影响进行考查。实验3在实验1和实验2的基础上,引入反馈并设置了两种反馈时机,探讨反馈时机对基于再认测试的提取练习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再认测试作为初始测试时能够产生提取练习效应,作为最终测试时也能够测得提取练习效应。(2)“横向”提取难度差异会对提取练习效应的强弱产生影响,再认测试(提取难度较低)对记忆保持的促进作用总是弱于自由回忆(提取难度较高)。(3)“纵向”提取难度差异会对提取练习效应的强弱产生影响,但初始再认测试提取难度的提高并没有对提取练习效应产生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使提取练习效应减弱,甚至消失,将必要难度理论与选项干扰理论相结合能更客观地解释这一现象。(4)反馈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习者的记忆保持带来了促进作用,使不同提取难度的初始再认测试条件下产生的提取练习效应的强弱变化趋势发生改变,这可能是由于反馈具有抑制干扰和改变编码策略的双重作用。(5)延时反馈带来的记忆保持效果优于即时反馈,且延时反馈在初始再认测试的提取难度较高时比即时反馈体现出更强的提取练习效应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延时反馈具有提取难度和分散学习的双重优势。(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6-30)

张锦坤,白学军,杨丽娴[7](2010)在《不同提取难度的反馈形式对测试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的测试效应包含测试后反馈的间接作用。实验采用2(测试间隔:5分钟、1周)×3(反馈方式:重复编码、即时反馈、延时反馈)的被试间设计,考查了不同提取难度的反馈形式对测试效应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⑴为测试或提取练习提供即时或延时反馈,比重复编码更有利于记忆保持,并且这一优势同时表现在即时测试和延时测试中。⑵即时反馈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保持水平不如延时反馈,因为即时反馈削弱了提取难度,这与测试效应的必要难度理论相符。(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王树芳,莫雷,金花[8](2010)在《任务难度和反馈学习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采用情景类比任务,通过两个实验对180名小学生进行纸笔测验,探讨了任务难度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进行反馈学习以降低任务难度时,7~8岁儿童能完成更高年龄段儿童才能完成的任务;但增加任务难度,11岁以上儿童也表现出类比推理能力的弱化。结果提示,儿童是否能在类比推理任务中表现出相应的能力可能取决于任务难度,反馈学习可促进一定年龄段内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发展。本结果为有机融合皮亚杰和Goswami等人的观点提供了有效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0年01期)

王树芳,莫雷,林崇德,金花,邹艳荣[9](2009)在《任务难度和反馈学习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采用情景类比任务的纸笔测试实验,探讨了任务难度对7-8岁,10-11岁以及12-13岁叁个阶段的在校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一,在反馈学习条件下,由于反馈学习可以降低任务难度,即使低年龄儿童(7-8岁)也能够很好的完成情景类比推理任务,而且成绩显着好于无反馈学习组,说明反馈学习对低年龄儿童类比推理能力有(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05)

李美玉,李有国[10](2008)在《录像-反馈控制法在竞技健美操难度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观察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对录像-反馈控制法在健美操难度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验证其在在健美操难度技术动作教学过程的运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08年05期)

难度反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Flavell(1976)将元认知定义为一种关于认知和认知控制的知识。元认知监测和控制是元认知两个核心成分。元认知监控的准确性是影响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元认知监控的呢?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所采用的元认知监控方法不同。有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记忆某一内容时,进行测试或者提取比重复学习能更好地提高记忆保持水平(Carpenter&Pashler,2008;Roediger,&Karpicke,2006)。尤其当测试后提供正确答案反馈时,个体的学习成绩有显着的提高。因为反馈提供了额外的学习机会,增强了学习者的记忆程度(Pashler,Cepeda,Wixted,&Rohrer,2005;Kulhavy,&Anderson,1972;Sitzman,Rhodes,&Tauber,2014;Sitzman,Rhodes,Tauber,&Liceralde,2015)。虽然反馈能够提高认知层面上个体的回忆成绩,但是反馈是否能作为更高层次的认知(元认知)的有效线索仍然存在争议。Kornell和Rhodes等人2013年发现反馈不影响学习判断,但是在Sitzman,Rhodes,&Kornell等人2016的研究中发现反馈可以作为元认知监测的有效线索。有鉴于此,研究考察反馈对元认知监测的起作用条件,试图解释两种争议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反馈对元认知控制的影响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起作用条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能够为线索利用模型以及当前测试理论(MPT)提供支持。同时可以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提供有效指导。研究共包含了4个实验,皆为双因素混合设计。实验1采用学习判断的判断前回忆和监测范式(Prejudgment recall and monitoring),简称PRAM范式,考察不同项目难度下,反馈(有反馈和无反馈)对学习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接受反馈的被试其学习判断值要显着高于无反馈测试组被试。项目难度和反馈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在低难度条件下,有反馈测试组和无反馈测试组的学习判断值没有显着差异;在高难度条件下,相对于无反馈组的被试,有反馈组的被试会给出更高的学习判断值。在学习判断的准确性上,有反馈组被试显着低于无反馈组被试。因为实验1发现反馈虽然影响了学习判断,但同时也降低了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和相对准确性。出现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是被试低估了反馈的作用。因此在实验2中诱发被试“反馈能促进正确项目保持,修正错误项目”的信念,探讨在不同项目难度下操纵关于反馈的信念(有信念和无信念)能否提高反馈组被试元认知监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在低难度条件下,诱发“反馈能促进正确项目保持,修正错误项目”信念的被试其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显着高于无诱发信念组。实验3探讨在不同项目难度条件下,反馈对元认知控制的影响,并以重学选择率作为指标。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重学选择在总体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初次测试中回答正确的项目上,无反馈组的被试更多的选择重学;初次测试中回答错误的项目上,被试的重学选择在高难度项目中不存在显着差异,被试都会更多地选择重学。但是无反馈组的被试会更多地选择低难度的错误项目进行重学。无反馈测试组的重学选择正确率显着高于有反馈测试组。实验3发现在元认知控制的总体上没有影响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被试低估甚至忽视了反馈的作用,因此实验4想进一步探讨诱发“反馈能促进正确项目保持,修正错误项目”信念能否影响元认知控制。提高重学选择的准确性。结果发现,诱发信念影响了初次测试中回忆正确项目和回忆错误的低难度项目的重学选择,对于初次测试中正确的项目以及初次测试中回忆错误的低难度项目,无反馈组的被试会更多地选择重学。在高难度条件下,诱发信念组的被试其重学选择准确性显着低于无信念组。研究结论如下:(1)项目难度和反馈都会影响个体的元认知监测,在不同项目难度下反馈对元认知监测的影响不同。(2)提供反馈降低了元认知监测和控制的准确性;(3)诱发“反馈能巩固正确信息,修正错误信息”的信念提高了低难度条件下元认知监测的准确性,降低了高难度条件下元认知控制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难度反馈论文参考文献

[1].郑茜,侯友.任务难度、反馈顺序对初中生决策信心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魏俊娟.反馈和项目难度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9

[3].曹娴.我省重点督办20个环境问题[N].湖南日报.2018

[4].杨媛媛.提取难度和反馈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8

[5].张锦坤,张读.提取难度与反馈时机对提取练习效应的影响:基于再认测试[C].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2015

[6].张读.提取难度与反馈时机对提取练习效应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

[7].张锦坤,白学军,杨丽娴.不同提取难度的反馈形式对测试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

[8].王树芳,莫雷,金花.任务难度和反馈学习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

[9].王树芳,莫雷,林崇德,金花,邹艳荣.任务难度和反馈学习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10].李美玉,李有国.录像-反馈控制法在竞技健美操难度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

标签:;  ;  ;  

难度反馈论文-郑茜,侯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