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论文-贾丙申,张熙明,于鹏,李明,李君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论文-贾丙申,张熙明,于鹏,李明,李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淫羊藿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股骨缺损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论文文献综述

贾丙申,张熙明,于鹏,李明,李君[1](2019)在《淫羊藿苷干预磷酸钙骨水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修复兔股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已有研究显示磷酸钙骨水泥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有助于修复软骨缺损。淫羊藿苷是一类黄酮类物质,其对细胞增殖和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干预下磷酸钙骨水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修复兔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海南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3组并制作右侧股骨末端骨缺损模型:空白组股骨缺损不填充材料,对照组骨缺损处植入成骨诱导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实验组股骨缺损处植入淫羊藿苷干预且经成骨诱导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术后4,8,12周进行骨缺损部位影像学、生物力学分析。动物实验获得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术后4,8,12周Micro-CT显示,实验组成骨速度明显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2周,对照组中磷酸钙骨水泥有部分被新骨代替,骨痂未完全包绕,实验组股骨缺损区已完全有新骨生成,植入的磷酸钙骨水泥已完全降解;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2周的骨小梁模式因子、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 <0.05),并且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②实验组术后4,8,12周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 <0.05);③实验组术后12周的骨标本抗弯曲能力的最大应力、最大负荷力和破坏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 <0.05);④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干预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能有效促进新骨形成,加快骨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0期)

吴建煌,丁州,雷青,李淼,梁颜[2](2016)在《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缓释复合体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利福平(rifampicin,RFP)-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缓释复合体(RFP-PLGA-CPC复合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FP-PLGA缓释微球。实验分为CPC组、包埋了RFP的CPC组(RFP-CPC组)、载有RFP的PLGA缓释微球与自固化CPC复合体组(RFP-PLGA-CPC复合体组)。测定3组材料的凝固时间﹑孔隙率。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观察释药前后的抗压强度、断面形态的变化以及体外释药情况。结果:CPC组的凝固时间最短,RFP-PLGA-CPC复合体组的凝固时间最长。CPC组的孔隙率同RFP-C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C组和RFP-CPC组的孔隙率与RFP-PLGA-CPC复合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FP-PLGA-CPC复合体组的抗压强度与C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FP-CPC组和CPC组之间的抗压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显着性差异(3 d:P<0.05;30和60 d:P<0.01)。CPC组在降解过程中的抗压强度的变化不大。PLGA微球的大小均一,粒径基本在100~150μm之间,微球的形态呈现出球体或是类球体,微球的表面圆润光滑,无杂质附着;CPC组的断面空隙在浸泡3 d直至60 d都没有明显变化;而RFP-CPC组的微结构变化亦不大,其断面均是小的微粒形成的;RFP-PLGA-CPC复合体组断面的孔隙明显增多,一直到60 d时PLGA微球逐渐消失,剩下空洞。RFP-PLGA-CPC复合体组无明显短时间内药物大量释放现象,60 d累计释药率达到近95%,将该复合体释药行为进行线性拟合,发现药物以恒速进行局部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F=0.168×t。结论:RFP-PLGA-CPC复合体孔隙率显着高于CPC,能够持续缓慢释放有效抗结核药物,并能较长时间维持一定的力学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9期)

刘彦宁,刘淼,任鹏宇[3](2010)在《磷酸钙骨水泥/氨磷汀/顺铂复合体体外药物缓释及体内修复骨缺损和抑瘤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氨磷汀/顺铂(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在填充和重建肿瘤性骨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在体外测定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缓释药物的情况,建立兔股骨骨缺损和裸鼠骨肉瘤模型,植入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后测定缺损修复情况和对肿瘤的抑制能力。结果 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和CPC具有相似的骨修复情况,同时具有CPC所没有的持续缓释药物的能力和抑制骨肉瘤生长的能力。结论 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用作肿瘤性骨缺损的填充材料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李栋[4](2010)在《甲氨喋呤—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的体内药物释放和成骨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侵袭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刮除植骨术。此方法主要有两个缺点:一是复发率高,二是填充材料不理想。载药磷酸钙骨水泥系统为这类侵袭性骨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本身是一种很好的生物填充材料,有良好的塑形性、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此外,CPC还有合适的孔隙率、较大的表面积、快速的凝固时间等优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载抗生素CPC体系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其在预防和治疗骨髓炎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这提示:将化疗药物以一定方式加入CPC中,制成载化疗药物的CPC复合物,不仅能修复骨缺损,而且能在局部缓释化疗药物,从而降低肿瘤复发,并减轻化疗的全身系统毒性。在药物和CPC的复合方式中,目前多使用均相包埋方式。该方式是将少量药物粉末与CPC粉末混合后,用固化液调和,使药物均匀地分散在固化体中。优点是:药物的释放有规律,可控制。因此我们选择了这种复合方式。但该复合方式也有缺点:药物被置于骨水泥固化环境中,可以参与CPC的固化反应,从而对材料自身特性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可能表现在: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微孔结构、材料降解、成骨活性等方面,而CPC的自身特性也可能影响到所承载药物的缓释性能。因此,我们设想:对化疗药物-CPC复合体的研究应当包括如下若干方面。首先,证明所加入药物并未显着影响CPC的理化特性,如凝固时间、结晶产物以及力学特性等;第二,测定载药CPC复合体的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第叁,测定载药CPC复合体的体内药物释放动力学;第四,验证CPC载药后仍然具有降解及成骨活性;第五,评估载药CPC复合体的临床效果。我们选择了甲氨喋呤(Methotrexate, MTX)作为载入药物,制成甲氨喋呤-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Methotrexate-loaded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MTX-CPC).甲氨喋呤是一种常用的抗有丝分裂药物,已经证明对侵袭性肿瘤如骨巨细胞瘤等有效。在前期研究中,针对MTX-CPC,我们设计和进行了一系列体外试验,主要验证了设想的第一和第二点。结果证明:在CPC中载入不同浓度(最高质量比1%)的MTX,不会对CPC的固化时间、晶体结构产生显着影响;当MTX加入量为1%时,CPC轴向压缩强度、横向压缩强度及拉伸强度均明显下降,但材料强度仍符合临床修复非负重骨的要求;MTX-CPC复合体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在释放前期有突释效应,随时间延长释放浓度逐渐降低,以稳定浓度释放较长时间,MTX的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且药物释放速率与骨水泥厚度及形状无关。为验证试验设想的第叁点和第四点,我们设计和进行了如下两部分研究,并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部分甲氨喋呤-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的体内药物释放研究目的:将甲氨喋呤-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MTX-CPC)植入家兔中,检测MTX在局部及外周血中的释放浓度,观察MTX-CPC体内药物释放规律,并与静脉用药相比,观察该复合体能否在维持局部有效浓度的同时,降低血药浓度,从而降低全身毒副作用。方法:预制1%(质量比w/w)的MTX-CPC圆柱形标本(直径3mm,高度1 0mm),标本称重为0.132±0.003 g,每个标本含MTX约1.00±0.02mg。并制作相同体积不含MTX的空白CPC标本作对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6只,平均体重2.0±0.2 kg,雌雄不拘,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2组。(1)试验组:含兔24只,在右侧股后肌群中制成肌袋,将MTX-CPC植入。(2)对照组:含兔1 2只,在右侧股后肌群中制成肌袋,将空白CPC植入,并由耳缘静脉注射0.1%MTX 1ml.标本处理及观测指标:(1)试验组24只兔:随机分为8组,分别在术后第1、2、5、10、15、20、25、30天各取3只,从耳缘静脉抽静脉血0.5ml,同时从植入部位取出MTX-CPC标本,并取植入物周围0.5 g肌肉组织。血样及肌肉标本经处理后,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i gh performance liqui d chromatography, HPLC)分别测定外周血及局部的药物浓度。(2)对照组12只兔:随机分为4组,与试验组术后第1、2、5、10天组分别对应(因预实验中,对照组静脉用药后在10天以后已无法测得MTX的血药浓度和局部浓度,设立10天后各组无意义,故仅设立10天前各组与试验组对照),每组于术后第1、2、5、10天各取3只,从耳缘静脉抽静脉血0.5ml,同时从植入部位取出CPC标本,并取植入物周围0.5 g肌肉组织,血样及肌肉标本经处理后,行HPLC法分别测定外周血和局部的药物浓度。(3)根据试验组术后各时间点局部肌肉中的药物浓度,绘制体内药物释放曲线。(4)MTX-CPC中MTX剩余百分比测定:将试验组术后第1、2、5、10、15、20、25、30天各时间点取出的MTX-CPC标本,粉碎后置于100ml去离子水中,经充分释放后,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标本中MTX的剩余百分比。(5)全身毒副作用和组织相容性观察:观察各组在试验期内饮食、大小便和刀口愈合情况。取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天、10天时各3只新西兰兔的肝肾标本,HE染色后,观察肝肾毒性。(6)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药浓度、局部药物浓度、标本中MTX剩余百分比,其结果均表达为x±S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药浓度和局部药物浓度的比较应用两样本t-test.数据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p<0.05为有显着差异。结果:(1)术后对实验动物的观察:试验期间无异常死亡,未观察到动物饮食及二便异常,所有兔伤口均未感染,未观察到局部坏死或排斥反应,愈合良好。肝肾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术后1天及1 0天时均无明显肝肾细胞毒性。(2)局部药物释放:MTX-CPC符合均相基质释放体系,在释放前期有突释效应。在第5天时,局部浓度为3.24±0.81μg/ml,而此时对照组浓度仅为0.01±O.00μg/ml,且此后对照组浓度不能测到,两者差别有显着性意义(P<0.05)。MTX-CPC在前15天内的释放均保持在较高浓度,随后以较稳定速度缓慢释放,第30天时,释放浓度为0.37±0.28μg/ml,仍高于药物最低有效浓度,理论上可释放2-3月。(3)外周血药物浓度:植入5天内试验组MTX血药浓度基本维持在0.04-0.27μg/ml之间,5天后不能测到。该浓度较低,对造血系统及胃肠道粘膜无明显毒性作用。而对照组注射MTX溶液后,血药浓度在1天时即达到1.03±0.12μg/ml,是同期试验组血药浓度的4倍左右,两者相比差别有显着性意义(P<0.05)。此后MTX浓度迅速降低,5天时与试验组相近,5天后不能测到。(4)MTX-CPC中的MTX剩余百分比:经过第1天释放后,标本中剩余MTX约86.65±1.27%,释放15天后剩余26.78±5.97%,至第30天时仅剩余约13.45±6.52%。结论:载MTX的CPC复合体对于治疗侵袭性骨肿瘤来说是一个有效的缓释系统。1. MTX-CPC的局部释放符合均相基质释放体系,在释放前期有突释效应,随后以较稳定速度缓慢释放。2. MTX-CPC可在维持有效浓度的基础上长期、稳定释放。3. MTX-CPC释出的MTX在局部组织中浓度高而血药浓度低,与静脉用药相比,在维持局部浓度的同时,可降低化疗药物的全身毒副反应。第二部分甲氨喋呤-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的体内降解及成骨活性研究目的:MTX在局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可能会对材料吸收降解及正常骨形成过程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将MTX-CPC植入动物体内,观察材料降解和骨生成的过程,并与空白CPC对照,观察MTX的局部释放是否对材料降解和成骨过程产生影响。方法:预制1%(质量比w/w) MTX-CPC圆柱形标本(直径3mm,高度l Omm)。标本称重为0.132±0.003 g,每个标本含MTX约1.00±0.02mg。并制作相同体积不含MTX的空白CPC标本作对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平均体重2.0±0.2 kg,雌雄不拘。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CPC组和MTX-CPC组),每组12只兔。于每只兔左股骨外髁上约2cm处钻孔,将预制的CPC或MTX-CPC标本植入。术后1天、1月、3月、6月,每组分别处死3只兔子,以植入部位为中心,取得股骨标本。标本处理及检测指标:(1)将取得的股骨标本拍摄X片,观察植入材料的密度变化。(2)将股骨标本固定、脱钙、脱水、包埋、切片。(3)股骨标本HE染色:观察成骨情况,并测量新成骨面积(New bone volume. NBV).(4)股骨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及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碱性磷酸酶(ALPase)阳性的成骨细胞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ase)阳性的破骨细胞活动,了解材料降解和成骨情况,并测量每视野成骨细胞数量,即成骨细胞指数(Osteoblast index,OBI)和每视野破骨细胞数量,即破骨细胞指数(Osteoclast index,OCI).(5)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包括NBV.OBI和OCI,结果均表达为x±SD,数据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均数的比较应用两样本t-test,p<0.05为有显着差异。结果:(1)X线分析:植入CPC和MTX-CPC标本密度的变化表明两者均有降解性。植入6月后,较植入初期相比,CPC和MTX-CPC密度均明显降低,表明部分材料降解,骨缺损得到初步修复,但仍可见高密度的材料残留。(2)短期植入(1天及1月)组织学观察:CPC组植入1月时可见少量TRAPase(+)破骨细胞开始吞噬CPC,并有ALPase(+)成骨细胞贴附于骨壁,有少量新生骨基质形成,造成骨壁边缘不规则。MTX-CPC在植入1天时可见与骨壁清晰的圆形边界,无炎性细胞反应;植入1月时MTX-CPC的体积和形态与植入1天时相比没有明显改变,新生骨基质明显少于同时期CPC组。(3)长期植入(3月及6月)组织学观察:CPC组植入3月时,可见较多的新骨和骨芽形成,自周边向CPC中央长入;在植入6月时,新成骨逐渐填充整个CPC,仅剩余中心部分CPC,新成骨类似松质骨结构,大量的破骨细胞聚集于CPC表面,而成骨细胞位于破骨细胞后方,两者形成偶联结构。MTX-CPC组在植入6月时,与同时期CPC相似,新成骨逐渐填充整个材料,仅剩余中心部分CPC,也可见大量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形成的偶联结构。(4)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NBV.OBI.OCI测量):植入1月时CPC组的NBV约3.98±0.31%,明显高于MTX-CPC组2.08±0.46%(P=0.004);CPC组的OBI和OCI也明显高于MTX-CPC组(P=0.038,P=0.034)。植入3月时CPC组和MTX-CPC组NBV分别达到18.17±3.73%和16.51±2.33%,两者之间无显着差异;两组之间OBI也无明显差异;但CPC组OCI仍显着高于MTX-CPC组(P=0.049)。植入6月后,CPC组和MTX-CPC组NBV分别达到38.20±6.87%和36.94±2.30%,两者之间无显着差异;两组之间OBI和OCI也无显着差异。结论:MTX-CPC有良好的降解和成骨活性,在填充骨肿瘤导致的骨缺损方面是一种很好的人工材料。1. MTX-CPC与空白CPC相比,仍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和成骨活性。2.在MTX-CPC和CPC的降解和新骨形成过程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起到了重要的介导作用。3.MTX-CPC中释放的MTX会对细胞介导的降解和成骨过程产生抑制作用,但随着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降低,局部释出的MTX对材料的长期吸收和成骨不会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0-05-10)

刘娟,刘彦宁[5](2010)在《磷酸钙骨水泥/顺铂复合体理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磷酸钙骨水泥和顺铂为材料制制成的复合体进行理化性能研究,探讨其治疗肿瘤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按照质量比为0%,0.05%,0.1%,0.2%,0.4%的比例将磷酸钙骨水泥和顺铂进行复合制备成五种复合体,对其进行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径、孔隙率进行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复合顺铂含量为0%,0.05%,0.1%,0.2%,0.4%的磷酸钙骨水泥的固化时间分别为(均数±标准差)8.83±0.14、8.83±0.14、9.33±0.47、9.5±0.13、9.5±0.13min,压缩强度分别为12.04±0.85、11.66±0.26、11.32±6.28、12.94±1.81、10.67±0.44MPa,孔径约在2~20μm之间,孔隙率分别为41.7%±0.5%、42.8%±0.76%、43.8%±0.76%、45.8%±0.76%、44.5%±1.3%。结论:磷酸钙骨水泥中载入含量低于0.4%的顺铂不影响磷酸钙骨水泥的固化时间、强度、孔径、孔隙率。(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刘彦宁,刘淼,任鹏宇[6](2010)在《磷酸钙骨水泥/氨磷汀/顺铂复合体理化特性及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磷酸钙骨水泥/氨磷汀/顺铂(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用作肿瘤性骨缺损的填充材料进行可行性研究。方法按照质量比为1000:2:5的比例将磷酸钙骨水泥、顺铂、氨磷汀复合制备成人工骨复合体,对其进行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隙率测定和扫描电镜、体外药物缓释、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实验观察以及体内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结果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在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隙率方面同单纯磷酸钙复合体相比没有差别,具有可持续缓释药物的作用,且氨磷汀的加入不影响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在兔体内可观察到材料本身的降解和新骨长入材料内部的病理学证据。结论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用作骨缺损的填充材料对于局部残存肿瘤细胞的消灭和缺损本身的修复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刘彦宁,刘淼,任鹏宇[7](2009)在《磷酸钙骨水泥/顺铂复合体体外药物缓释及体内抑瘤和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磷酸钙骨水泥/顺铂复合体修复肿瘤性骨缺损的最佳质量构成比。方法: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通过混合-模压法制备的不同质量比构成的磷酸钙骨水泥/顺铂复合体体外缓释液中顺铂浓度进行测定,寻找最合适的磷酸钙骨水泥、顺铂质量构成比,在此基础上制备骨缺损和移植肿瘤动物模型和动物体内进行骨缺损的修复实验和体内抑瘤实验。结果:含0.1%~0.2%顺铂的磷酸钙骨水泥能够修复兔骨缺损,同时又能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杀伤作用。结论:含0.1%~0.2%顺铂的磷酸钙骨水泥能够消灭残存肿瘤细胞,且最终不影响骨修复的进程。(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9年10期)

钱志松,黄山虎,刘志礼,易义娟[8](2009)在《乙胺丁醇-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药物缓释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乙胺丁醇在乙胺丁醇-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Ethambutol-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ompound E-CPC-C)中缓慢释放的效果。方法以白兔为实验对象,分为臀肌组和股骨组,将E-CPC-C植入兔臀大肌中和股骨髓腔中,以质谱仪测定其植入后一定时间的血药浓度及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结果臀肌组血药浓度在E-CPC-C植入后第2~7d达0.5μg/ml以上,股骨组血药浓度仅在植入后第4d达0.56μg/ml,植入后第4周E-CPC-C周围组织药物浓度臀肌组达1.6μg/g,股骨组达2.2μg/g。结论E-CPC-C能在体内持续、缓慢释放乙胺丁醇,对治疗骨结核可能是一有效植入式缓释剂。(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09年07期)

钱志松[9](2009)在《乙胺丁醇—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药物释放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乙胺丁醇-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E-CPC-C)的制作和药物缓释性能,以及E-CPC-C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制作和使用植入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乙胺丁醇原药粉未与磷酸钙骨水泥固相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E-CPC-C,测定E-CPC-C的凝固时间与EMB含量的关系;将含6%EMB的E-CPC-C植入到兔的臀大肌和股骨髓腔中,于不同时间用质谱仪测定兔血浆和植入局部组织中乙胺丁醇的浓度,分析E-CPC-C的体内药物缓释性能。于第12周取E-CPC-C周围臀大肌作病理检查,分析E-CPC-C的生物相容性。将含6%EMB的E-CPC-C浸泡于生理盐水中,放于37℃电热恒温水浴箱,分别于不同时间测定生理盐水中乙胺丁醇的药物浓度,分析复合体的体外药物释放性能。结果(1)E-CPC-C的凝固时间随EMB含量的增多而延长,载药1%EMB的CPC凝固时间延长2.6分钟,载药5%-6%EMB的CPC凝固时间延长17.9-19.7分钟,载药8%EMB的CPC凝固时间延长26.7分钟,而载药10%EMB的CPC于72小时后仍未达到终凝状态,当EMB含量达12%时,CPC于一周后仍不能达到凝固状态;(2)浸泡于生理盐水中的E-CPC-C能缓慢持续地释放EMB,生理盐水中的EMB浓度两周后明显降低;(3)臀肌组血药浓度在E-CPC-C植入后第2-7天达0.5μg/ml以上,于第3天达峰值1.3μg/ml,股骨组血药浓度在植入后第4天达峰值0.54μg/ml,植入后E-CPC-C周围组织药物浓度臀肌组第一周达4.12μg/g,以后逐渐降低,至第12周为0.08μg/g,股骨组的第一周为8.34μg/g,第12周为0.27μg/g;(4)病理切片示:E-CPC-C周围的臀大肌中见少许炎症及肉芽组织增生,未见骨及软骨组织。结论(1)CPC的凝固时间与加入的EMB含量有关,随着EMB含量的增多而延长;(2)E-CPC-C在体外与兔体内均能持续、稳定地释放乙胺丁醇:(3)E-CPC-C对兔臀大肌无诱导成骨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9-05-01)

黄波[10](2006)在《顺铂—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的药物缓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 恶性骨肿瘤是一类少见的异质性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占小儿恶性肿瘤的15%,其发病率约为1.060~1.112/10万,骨与关节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6%。由于我国人口总数庞大,每年新发生的病例绝对数不少。目前,对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核心,去除局部病灶,辅以化学药物、放射、生物学治疗的全面综合性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后往往造成局部骨组织缺损,带来支撑结构的破坏,运动功能的丧失,肢体外观的畸形,局部易发生感染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化疗方案由于多数药物对机体细胞具有非(低)选择性的杀伤作用,可导致肝、肾、骨髓等重要脏器损害,且药物在骨组织中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的浓度,而加大给药剂量势必进一步加重毒副反应。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是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新型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工骨材料。可作为药物缓释体系的载体植入体内,达到修复骨缺损和降低药物毒副反应的双重作用。CPC在生物学特性上具有以下优点:①反应不产热,水化产物为HA;②可在室温或体温下等温自固化;③有骨传导活性,可与骨形成紧密的骨连接;④可生物降解,能被新生骨以爬行替代的方式代替;⑤无明显毒副作用,无免疫原性及致癌、致畸作用;⑥易于塑型;⑦固化(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6-04-01)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利福平(rifampicin,RFP)-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缓释复合体(RFP-PLGA-CPC复合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FP-PLGA缓释微球。实验分为CPC组、包埋了RFP的CPC组(RFP-CPC组)、载有RFP的PLGA缓释微球与自固化CPC复合体组(RFP-PLGA-CPC复合体组)。测定3组材料的凝固时间﹑孔隙率。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观察释药前后的抗压强度、断面形态的变化以及体外释药情况。结果:CPC组的凝固时间最短,RFP-PLGA-CPC复合体组的凝固时间最长。CPC组的孔隙率同RFP-C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C组和RFP-CPC组的孔隙率与RFP-PLGA-CPC复合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FP-PLGA-CPC复合体组的抗压强度与C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FP-CPC组和CPC组之间的抗压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显着性差异(3 d:P<0.05;30和60 d:P<0.01)。CPC组在降解过程中的抗压强度的变化不大。PLGA微球的大小均一,粒径基本在100~150μm之间,微球的形态呈现出球体或是类球体,微球的表面圆润光滑,无杂质附着;CPC组的断面空隙在浸泡3 d直至60 d都没有明显变化;而RFP-CPC组的微结构变化亦不大,其断面均是小的微粒形成的;RFP-PLGA-CPC复合体组断面的孔隙明显增多,一直到60 d时PLGA微球逐渐消失,剩下空洞。RFP-PLGA-CPC复合体组无明显短时间内药物大量释放现象,60 d累计释药率达到近95%,将该复合体释药行为进行线性拟合,发现药物以恒速进行局部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F=0.168×t。结论:RFP-PLGA-CPC复合体孔隙率显着高于CPC,能够持续缓慢释放有效抗结核药物,并能较长时间维持一定的力学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论文参考文献

[1].贾丙申,张熙明,于鹏,李明,李君.淫羊藿苷干预磷酸钙骨水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修复兔股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2].吴建煌,丁州,雷青,李淼,梁颜.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钙骨水泥缓释复合体的实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3].刘彦宁,刘淼,任鹏宇.磷酸钙骨水泥/氨磷汀/顺铂复合体体外药物缓释及体内修复骨缺损和抑瘤实验[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4].李栋.甲氨喋呤—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的体内药物释放和成骨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

[5].刘娟,刘彦宁.磷酸钙骨水泥/顺铂复合体理化性能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

[6].刘彦宁,刘淼,任鹏宇.磷酸钙骨水泥/氨磷汀/顺铂复合体理化特性及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

[7].刘彦宁,刘淼,任鹏宇.磷酸钙骨水泥/顺铂复合体体外药物缓释及体内抑瘤和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8].钱志松,黄山虎,刘志礼,易义娟.乙胺丁醇-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药物缓释的研究[J].江西医药.2009

[9].钱志松.乙胺丁醇—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药物释放系统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

[10].黄波.顺铂—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的药物缓释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

标签:;  ;  ;  ;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论文-贾丙申,张熙明,于鹏,李明,李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