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下肌臂丛神经论文-章一静

冈下肌臂丛神经论文-章一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冈下肌臂丛神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冈下肌臂丛神经论文文献综述

章一静[1](2019)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2016年1月到2018年3月期间于我院实施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处理,其中对照组采用0.3%的罗哌卡因完成麻醉处理,试验组采用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处理。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比较两组神经完全阻滞率,并比较两组麻醉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神经完全阻滞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麻醉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74.00%的满意度,数据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腱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0.5%浓度的罗哌卡因应用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第叁期荆楚学术研讨班座谈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8)

刘冬梅,卢君,李红萍,刘加贵[2](2019)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盲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25例,采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最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显着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显着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着提高麻醉优良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妍[3](2019)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行上肢手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使用传统解剖定位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阻滞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均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阻滞15 min后,两组的HR、MAP均显着高于阻滞前(P<0.05);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肌间沟路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迅速,且能维持较长的神经阻滞效果,有效提高麻醉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朱晓萍[4](2019)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0.3%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使用0.5%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通过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及镇痛持续的时间,统计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判断两种浓度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镇痛维持时间更久、麻醉起效更快,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麻醉都起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更高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在临床中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0期)

张淑安,李莉,余慧萍[5](2019)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臂丛阻滞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臂丛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江西省浮梁金氏正骨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84例上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行传统臂丛阻滞,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一次性操作成功率、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麻醉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臂丛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高、麻醉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时间早、并发症少等优势。(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9期)

吴国荣,徐崇志[6](2019)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302例研究对象均是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在本院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根据罗哌卡因浓度的不同分成2组,给予研究组0.5%的浓度、对照组0.3%的浓度,比较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效果不同,高浓度比低浓度有着更短的起效时间、更长的镇痛时间,但低浓度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更快,所以在临床中要根据患者及手术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药物浓度。(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9期)

许雪娜,田皇华[7](2019)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与腋路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与腋路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患者106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入选者均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选取腋路入路,对照组选取肌间沟入路。观察两组支配术区神经痛觉消失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痛觉消失时间分别为(10.18±4.32) min、(13.50±7.06) min、(8.13±4.27) min,较对照组相应时间[(18.04±6.79) min、(19.72±8.14) min、(21.16±6.39) min]缩短,麻醉优秀效果占比(90.57%)较对照组(69.81%)高,麻醉失败占比(3.77%)较对照组(15.0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痛觉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并发症少且麻醉效果确切,有利于提升神经阻滞效果。(本文来源于《外科研究与新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涂开太,姚世燕[8](2019)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靖安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行上肢手术患者98例,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0.4%罗哌卡因,观察组给予0.3%罗哌卡因20 ml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0.4%罗哌卡因比较,0.3%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明显,镇痛效果较好,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7期)

王允飞[9](2019)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部分腋路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部分腋路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仅采取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部分腋路神经阻滞麻醉。统计两组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感觉阻滞)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Horner综合征、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7/30)与对照组16.67%(5/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部分腋路神经阻滞麻醉,可缩短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9年08期)

杨丽娜,魏新川,周木香[10](2019)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肩关节镜技术以其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肩关节镜手术中为减少出血保证术野清晰需持续向关节腔内加压冲洗并同时行控制性降压技术[1]。为避免大量冲洗液外渗导致的气管受压,上呼吸道梗阻等风险,我们一般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为达到降压目的临床上普遍采用加大麻醉药用量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但这样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后苏醒延迟及恶心呕吐等[2]。本研究将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全麻手术中,观察其术中辅助(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冈下肌臂丛神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分析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盲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25例,采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最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显着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显着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着提高麻醉优良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冈下肌臂丛神经论文参考文献

[1].章一静.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C].第叁期荆楚学术研讨班座谈会论文集.2019

[2].刘冬梅,卢君,李红萍,刘加贵.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9

[3].刘妍.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9

[4].朱晓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探讨[J].人人健康.2019

[5].张淑安,李莉,余慧萍.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臂丛阻滞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

[6].吴国荣,徐崇志.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7].许雪娜,田皇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与腋路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应用比较[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9

[8].涂开太,姚世燕.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9].王允飞.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复合部分腋路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

[10].杨丽娜,魏新川,周木香.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

标签:;  ;  ;  ;  

冈下肌臂丛神经论文-章一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