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同形语论文-叶栩邑

日中同形语论文-叶栩邑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中同形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中同形语,类似度,部件,构造分析

日中同形语论文文献综述

叶栩邑[1](2017)在《日中同形语字形类似度の统计 自然言语処理における汉字分割法の利用を中心に》一文中研究指出近30年来关于中日同形词对照的研究为数众多,其中不乏有许多在中日字形方面进行比较的质性研究,但对于中日整体字形对照比较的量性研究却极少,同时现有的调查在统计类似度时所使用的判定基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汉字分割法,按照汉字本身构造分割成字根进行中日间对比,整理出中日同形词汉字结构对应的各个类型,并且以1000词为例按照对应字根在整体汉字中所占的比例分析统计了中日同形词的类似度情况。(本文来源于《日本学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叶栩邑[2](2015)在《意味に基づく日中同形语の分类の揺れ——二字汉语分类のツーバージョン対照を中心に》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同形词基于语义常被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近义词、同形异义词叁类。在同一类型平台中,对中日同形词异同进行分析对比的先行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对同形词整体分类调查的相关量性研究确甚少。且作为中日对比的平台,现有的分类调查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同一词的判定在不同分类调查中可能属于不同的类型分类。本文通过对比两个代表性版本的分类调查研究,对其在分类上出现问题的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和类型归类,并通过分类基准、分类作业、语义变迁等方面具体分析产生分类歧义的原因,强调动态全面地看待中日同形词的异同问题。(本文来源于《日本学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李娜[3](2013)在《日中同形语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和汉语虽然属于不同的语系,但由于日本在古代时期从中国借用了大量的汉字来标记自己的语言,再加上日本和中国两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因此在词语方面存在了相互借用、相互影响的情况。现实中,在日语词汇中存在着很多的音读汉字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字形上与汉语相同或者相近,这样的汉字词通常被称为日汉同形语。汉字和汉字词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日本和中国两国之间的语言沟通。但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过历史的演变,这些从外形上来看完全相同或者相近的词汇却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运用不尽相同。例如有些日中同形词在意义上会存在完全不同或者部分相同的情况。也有些日中同形词在语气和语感上均有微妙的差异。有些日中同形词在词性、词语搭配上也存有差异。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来说,日语中的汉字词有时可谓是方便的“渡船”,有时也是可怕的“陷阱”。日中同形词是两种语言之间客观存在的现象,是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日中同形词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的。关于日中同形词,笔者主要以共时的词汇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日中同形词对照研究与举例证明的方法,分析和对比同形词的意义特征。本文首先介绍有关日中同形词的先行研究成果,即日中同形词的定义、分类、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意义差异的原因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引出本文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采用对比和例证的研究方法,以同形类义词为中心,根据词语的词性差异、词语搭配的不同特点,对日中同形词进行对照分析。希望通过详实的例证和清晰的结构为今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3-10-01)

李建华[4](2013)在《‘感心'における类义语、日中同形语の使い分け》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感动"的近义词有"感心"、"感铭"、"感服"、"感激"、"感叹"、"感谢"等。通过比较不仅明确了日文这几个词之间的区别,同时也找出了中日文同形词之间的异同。和"感心"相比,"感动"、"感铭"、"感服"、"感叹"受感染的程度较强,并且没有像"感心できない"(无法感动)这样的略带讽刺的说法。在中日同形词方面,中日文的"感激"在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文的"感激"更接近于日文的"感谢"。日文的"感叹"相当于中文的"赞叹"。(本文来源于《外语学界》期刊2013年00期)

刘莎[5](2013)在《日中同形语について——品词の相违を中心に》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と日本は一衣帯水の隣国であり、2,000年にも及ぶ非常に长い交流の歴史を持っており、文化の上でも紧密に関わっている。中国语と日本语とは异なる语族に属しているが、同じく汉字を使用しているので、日中両言语には同形语が多く存在するのも当然のことである。それは中国语を母语とする日本语学习者にとって、非常に利点になる。しかしながら、そのうちの一部分は、意味や用法のずれがあるので、両国民の言语や文化交流においては误解を招くこともしばしばある。それで、より全面的に日中同形语を把握するのは学习现场の课题である。本稿は笔者自身のこれまでの学习経験を踏まえて、品词の相违を中心に、日中同形语について研究してみた。(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3年09期)

闻芸,周桂香[6](2013)在《初级会话教材における日中同形语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新总合日本语会话日本语'を中心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期刊2013年00期)

闻芸,周桂香[7](2012)在《初级会话教材における日中同形语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新总合日本语会话日本语'を中心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2)》期刊2012-06-09)

魏琳杰[8](2011)在《日中同形语の误用に关ずる一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是两国都使用汉字,而且在各自的语言中产生了大量字形相同的词汇。这些词在其意义和用法上同汉语有共同点,这对于我们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很有利的一面,但是如果忽视了两国语言的差异也会导致错误频频发生。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中日同形词从词性,意思,褒贬色彩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论述,明确他们之间的差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考察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同形词的误用情况,并希望通过对误用例原因的分析,对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在同形词学习上产生一定的帮助。本文有五部分构成,第一章中论述本论文的先行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中介绍中日同形词的分类及数量等,在此基础上,引出本文核心部分。第叁章中对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他们在品词,意思以及色彩不同的汉语使用时会出现什么样的误用。并考察哪种类型的同形词容易掌握,哪种类型的形容词不容易掌握。第四章论述分析结果。误用原因有汉语的影响和日语本身特有的语言特点两方面的影响。最后一章得出结论。通过分析得知,因意思,词性,褒贬色彩不用而产生的误用例很多,学生对日中同形词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充分。学习者在学习同形词的过程中,总是把日语的词汇和汉语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常常从汉语的意思用法来推断日语的意思用法。在意思,褒贬色彩方面,学习者虽然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涉,但是随着学习的进步误用就会逐渐减少。在词性方面,[汉语为他动词,日语为自动词]这种类型的同形词对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来说,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不易掌握。在褒贬色彩方面,因为母语的干扰,学习者很难分清其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也是非常困难。(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1-06-10)

王博[9](2010)在《日中同形语品词についての考察——调査データの分析を中心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稿は、品词的ズレがある日中同形语の対照结果を踏まえ、中国语を母语とする日本语学习者の品词的ズレのある日中同形语の使用状况に関する调査データを分析する。调査は、パターンⅠサ変自动词(日)圯形容词の用法(中)、パターンⅡサ変自动词(日)圯他动词の用法(中)、パターンⅢサ変自动词(日)圯形容词と他动词の用法(中)の同形语が入る文を学习者に訳してもらう方法で行った。笔者は调査データの分析を通して、より効果的な教授方法を考察する。(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33期)

高岚[10](2010)在《日中同形语の误用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経済」、「法律」等、近代以降の翻訳语汇を日中両国间で大量に共有す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る点は、両国语の语汇の注目すべき现象であると言える。汉语は表意文字であるため、视覚に诉えて理解しうるという重要な特色を持っている。日本で作られた翻訳汉语语汇は中国に入り、例えば「経済」はjingjiとして受容され、中国语の语汇体系に组み入れられた。汉字は时代と地域を越えて、视覚から容易にこれを共有され、ために、近代における日本での新造汉语も中国に理解され、、受容されたのである。(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10期)

日中同形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日同形词基于语义常被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近义词、同形异义词叁类。在同一类型平台中,对中日同形词异同进行分析对比的先行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对同形词整体分类调查的相关量性研究确甚少。且作为中日对比的平台,现有的分类调查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同一词的判定在不同分类调查中可能属于不同的类型分类。本文通过对比两个代表性版本的分类调查研究,对其在分类上出现问题的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和类型归类,并通过分类基准、分类作业、语义变迁等方面具体分析产生分类歧义的原因,强调动态全面地看待中日同形词的异同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中同形语论文参考文献

[1].叶栩邑.日中同形语字形类似度の统计自然言语処理における汉字分割法の利用を中心に[J].日本学研究.2017

[2].叶栩邑.意味に基づく日中同形语の分类の揺れ——二字汉语分类のツーバージョン対照を中心に[J].日本学研究.2015

[3].李娜.日中同形语对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4].李建华.‘感心'における类义语、日中同形语の使い分け[J].外语学界.2013

[5].刘莎.日中同形语について——品词の相违を中心に[J].时代教育.2013

[6].闻芸,周桂香.初级会话教材における日中同形语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新总合日本语会话日本语'を中心に[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13

[7].闻芸,周桂香.初级会话教材における日中同形语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新总合日本语会话日本语'を中心に[C].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2).2012

[8].魏琳杰.日中同形语の误用に关ずる一考察[D].延边大学.2011

[9].王博.日中同形语品词についての考察——调査データの分析を中心に[J].科技信息.2010

[10].高岚.日中同形语の误用现象[J].科技信息.2010

标签:;  ;  ;  ;  

日中同形语论文-叶栩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