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尾气论文-龙海洋,蒋志明,王毅,谢顶杉

油尾气论文-龙海洋,蒋志明,王毅,谢顶杉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尾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煤制油尾气,膜分离,变压吸附,液化

油尾气论文文献综述

龙海洋,蒋志明,王毅,谢顶杉[1](2019)在《煤制油尾气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制油分为直接液化以及间接煤制油两种路线,其中,间接液化指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间接液化煤制油工厂中尾气富含H_2、CO、N_2和烃类,需要合理利用提高尾气的利用率。介绍了间接液化煤制油工厂中尾气综合利用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为尾气综合利用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陶彦吉,余淑荣,吴明亮,张弛,吴明永[2](2018)在《基于S7-300PLC的煤制油尾气制氢装置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制油尾气制氢装置系统中温度、压力控制较复杂的情况,设计开发了基于S7-300PLC的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中,PLC通过PROFIBUS-DP通讯协议和模糊PID控制方法实现空压机的变频调速以保证尾气制氢装置反应温度的稳定;应用WinCC组态软件实现上位机对反应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利用SQL Server 2005软件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编制报表。(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朱红江[3](2016)在《费托合成油尾气利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可以模拟300万t/a规模的合成油项目驰放气制备LNG,即,液化天然气和LNG-合成氨联产流程,在这样的基础上比较2种方案的技术性经济指标。结果表明,LNG单产的项目室温气体CO_2排放量要比LNG-合成氨联产的项目低4.94万t/a,而能源的利用效率要比联产的项目高出22.2%,相对于利润就会减少164万元/a~165万元/a。对CO_2的排放量、能源效果和利润进行比较发现,LNG单项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优于LNG-合成氨联产项目。(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6年04期)

王丕新[4](2016)在《大豆含硫对浸出法制油尾气系统设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出法制取大豆油,萃取剂一般采用工业正己烷。大豆含硫,在制油尾气中萃取剂的回收及液相系统设备中,会对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尤其是在负压回收工艺中,系统内残存的沉积物会部分产生硫酸盐还原菌,进而造成系统设备及管线的腐蚀。据此就大豆含硫对设备的腐蚀,以及硫酸盐还原菌等生物菌厌氧反应对设备的影响和相关防护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大豆含硫对工艺设备的腐蚀应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说明,以此为大豆加工产业及其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6年08期)

王永良,高辉,袁生斌[5](2015)在《煤制油尾气脱碳处理工艺的原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制油技术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加工过程中生产油品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煤制油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但是在煤制油生产过程中,在费托反应器中生成气体中含有大量CO2。为了不影响后续工序的使用,必须对煤制油合成尾气进行脱除CO2处理。该文详细分析研究了目前合成尾气脱碳处理的几种工艺原理,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煤制油尾气脱碳处理技术的发展进步。(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5年28期)

栗少卿,张泳建,孟凡会,李忠,冯永发[6](2013)在《基于Aspen Plus对F-T合成油尾气蒸汽重整的模拟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spen Plus建立了F-T合成油尾气蒸汽重整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以提高重整气中CO含量为目标的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水碳摩尔比(n(H2O):n(C))和O2通量为主要影响因素,而压力影响并不明显;在水碳摩尔比为3.0,O2通量为9 900m3/h的优化条件下,重整气中CO的摩尔产率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12.86%,而CO2的摩尔产率降低了19.87%,能够有效提高合成油的收率。(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张泳建,李忠,孟凡会,郑华艳[7](2013)在《低温甲醇净化合成油尾气重整气的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低温甲醇净化工艺流程,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费托合成油尾气重整气的低温甲醇净化过程的数学模型,获得了净化气流量、各组分体积分数等关键参数,并与实际数据对比,二者相互吻合.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吸收塔装置处理负荷可提高8.84%.当吸收塔负荷不变、且净化气出口CO2的体积分数低于0.5%时,贫甲醇液的温度控制范围为-44~-41℃,吸收塔贫甲醇液量和热再生塔的蒸馏速率分别降低了11.96%和9.55%,净化过程总能耗下降9.43%.(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刘克斌,曹卓[8](2008)在《氯油尾气中氯乙烷的回收新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国内氯油生产过程中氯乙烷回收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采用溶剂低温吸收法,改进吸收工艺,将氯乙烷收率提高到84%以上,远远高于国内同行业的收率水平,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着,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市场》期刊2008年08期)

李丙山,范荣颢[9](2001)在《石蜡油尾气回收工艺的技术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石蜡油吸收自由气体中的溶剂蒸汽是目前浸出油厂有效的尾气回收方法。具有操作方便 ,故障低等优点。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发现石蜡油损耗高 ,经吸收塔吸收后的自由气体中仍含较高浓度的溶剂蒸汽。于是我们在原工艺设备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在解析塔(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01年02期)

胡南英[10](2000)在《氯油尾气的处理与综合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阐述氯油尾气处理对成本、环保、安全的影响说明对其进行处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介绍了处理氯油尾气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氯碱工业》期刊2000年06期)

油尾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煤制油尾气制氢装置系统中温度、压力控制较复杂的情况,设计开发了基于S7-300PLC的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中,PLC通过PROFIBUS-DP通讯协议和模糊PID控制方法实现空压机的变频调速以保证尾气制氢装置反应温度的稳定;应用WinCC组态软件实现上位机对反应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利用SQL Server 2005软件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编制报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尾气论文参考文献

[1].龙海洋,蒋志明,王毅,谢顶杉.煤制油尾气综合利用技术研究[J].云南化工.2019

[2].陶彦吉,余淑荣,吴明亮,张弛,吴明永.基于S7-300PLC的煤制油尾气制氢装置控制系统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8

[3].朱红江.费托合成油尾气利用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J].山西化工.2016

[4].王丕新.大豆含硫对浸出法制油尾气系统设备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6

[5].王永良,高辉,袁生斌.煤制油尾气脱碳处理工艺的原理分析[J].科技资讯.2015

[6].栗少卿,张泳建,孟凡会,李忠,冯永发.基于AspenPlus对F-T合成油尾气蒸汽重整的模拟及优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

[7].张泳建,李忠,孟凡会,郑华艳.低温甲醇净化合成油尾气重整气的模拟分析[J].过程工程学报.2013

[8].刘克斌,曹卓.氯油尾气中氯乙烷的回收新工艺研究[J].化工科技市场.2008

[9].李丙山,范荣颢.石蜡油尾气回收工艺的技术探索[J].中国油脂.2001

[10].胡南英.氯油尾气的处理与综合利用[J].氯碱工业.2000

标签:;  ;  ;  ;  

油尾气论文-龙海洋,蒋志明,王毅,谢顶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