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搭接论文-迟大钊,马子奇,程怡,王梓明,唐自衡

单搭接论文-迟大钊,马子奇,程怡,王梓明,唐自衡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搭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搭接焊缝,X射线,数字图像处理,缺陷识别

单搭接论文文献综述

迟大钊,马子奇,程怡,王梓明,唐自衡[1](2019)在《基于X射线图像处理的单搭接焊缝缺陷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板单搭接焊缝区厚度的变化,使其对应的X射线图像灰度连续变化。这给基于图像阈值分割处理的缺陷识别带来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给出一种基于X射线图像背景去除的缺陷识别方法。首先对待处理的X射线数字化图像进行噪声抑制,并利用模拟图像背景获得前景图像;然后对前景图像进行基于迭代阈值法的图像分割,提取缺陷目标;最后采用数学形态学处理,实现缺陷自动识别。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识别钢板单搭接焊缝中的气孔缺陷。(本文来源于《焊接》期刊2019年08期)

罗威,马娇,陈正龙,游敏[2](2019)在《折曲单搭接胶接接头应力分布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同轴单搭接胶接接头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折曲单搭接胶接接头。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折曲胶接接头和同轴胶接接头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折曲单搭接胶接接头搭接区两端的应力峰值下降幅度均超过40%,并使搭接区出现应力峰值的位置从搭接区端部转移到中部,从而显着地提高接头的承载能力。当L1=7.5 mm时,胶层中应力分布较为理想,各应力呈对称分布,是一种优于普通同轴的胶接接头形式。(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9年08期)

杨本宁,郑艳萍,李成,侯玉亮[3](2019)在《复合材料胶接单搭接连接强度与失效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Tserpes失效准则及其材料性能退化准则为基础,利用ANSYS建立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针对模型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以探究各参数对复合材料胶接单搭接连接强度的影响,并得到不同参数下的胶接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与复合材料单搭接的强度高于钛合金与复合材料单搭接的强度;随着胶接长度、胶接宽度的增大,胶接接头的连接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同时发现,在静拉伸过程中,钛合金与复合材料单搭接的失效模式主要为胶层的粘附破坏,复合材料与复合材料单搭接的失效模式主要为混合破坏,表现为复合材料紧邻胶层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发生铺层基体开裂与分层破坏,同时胶层发生部分粘附破坏。(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02期)

罗书舟,陈超,伍乾坤,胡德安[4](2019)在《复合材料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胶胶接的HTS40/977-2碳纤维层合板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性能。对HTS40/977-2层合板冲击过程进行仿真,与实验对比验证了HTS40/977-2层合板材料参数的有效性。采用基于Hashin准则的本构关系模拟层合板面内损伤,采用内聚力单元模拟层合板的层间分离和胶层的失效,分别建立了Araldite AV138、Araldite2015和Sikaforce 7752叁种不同胶胶接接头低速冲击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胶接接头在3 J和4 J能量冲击下的失效模式和能量吸收。在失效模式方面,发现Araldite AV138、Araldite 2015和Sikaforce 7752叁种胶接接头胶层的失效模式分别为胶层完全失效、胶层部分失效和胶层未失效,叁种胶接接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层合板层间损伤,并且层间损伤依次减小。在能量吸收方面,3J能量冲击下Araldite AV138、Araldite 2015和Sikaforce 7752吸收能量分别为2. 73 J、2. 06 J、1. 67 J,4 J能量冲击下吸收能量分别为2. 91 J、2. 49 J、2. 26 J。仿真结果表明,在低速冲击载荷下胶接接头的失效模式和能量吸收与胶的属性密切相关。胶的韧度越低,接头损伤越严重,能量吸收越多;胶的韧度越高,接头抵抗损伤的能力越强。研究可为复合材料胶接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1期)

林炜彦[5](2018)在《单搭接单螺栓连接板的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空航天与机械工程领域,板件与板件的连接常选用螺栓连接。但是,由于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和工作环境等原因,螺栓连接板的力学性能受到诸多不确定参数的影响。为了评价不确定性参数对螺栓连接板力学特性(诸如孔位置应力、滑移刚度和系统模态频率)的影响,论文以单搭接单螺栓连接板为对象,首先,建立了螺栓连接板孔周应力分析模型、微滑移等效刚度模型及振动模态方程。然后,定性讨论了孔径变化、预紧力大小、螺栓偏心安装对孔位置应力水平、微滑移等效刚度和系统模态频率的作用机制。接着,借助ABAQUS平台和Python语言开发了含不确定性参数的单搭接单螺栓连接板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孔间隙变化、预紧力大小、偏心程度对孔位置应力水平、微滑移等效刚度、模态频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螺栓孔径、预紧力和偏心安装均不改变孔应力集中位置;孔径为螺栓直径的1~1.3倍时,0mm和1.5mm孔深处孔周应力随孔径的增大可降低30%~40%;孔径为螺栓直径的1.1~1.2倍时,3mm孔深处孔周应力与孔径之间呈开口向上的抛物型,增大孔径对应力水平几乎无影响;螺栓偏心安装时,应力峰值与螺栓轴线的接近程度相关;增加预紧力会增大孔周应力。孔径为螺栓直径的1~1.1倍、1.12~1.2倍或1.22~1.28倍时,如果微滑移小于0.035mm,连接刚度随横向位移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反之,连接刚度随横向位移载荷的增加而减小。偏心安装对连接刚度的影响甚微。预紧力是螺栓发生屈服时预紧力的0.15~0.33倍和0.45~0.7倍时,预紧力变化对连接刚度影响较小;反之,预紧力对连接刚度的影响可达到50%。孔径是螺栓直径的1.04~1.16倍时,孔径变化对模态频率的影响基本上可忽略;但是,当孔径与螺栓直径的比值大于1.21时,螺栓孔径变化对模态频率的影响程度各异,与边界条件有关。最后,基于不确定性参数与螺栓连接板的力学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别提出了基于抗振疲劳设计的最优孔径设计方法和基于连接刚度的最优预紧力设计方法。本文取得的研究结果为螺栓连接结构的动力学设计和抗疲劳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8-06-01)

熊东箭[6](2018)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单搭接胶接接头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用于汽车车身的材料种类越来越多,从传统的金属到塑料再到现在的新型复合材料,材料的多样性赋予汽车设计更多的空间,但因为不同材料之间的组分不同造成其力学性能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同时,随着模块化、一体成型等工艺日渐成熟,汽车零件和紧固件数量大大降低,部件之间通常需要安排的一些接口,并通过各种连接技术实现连接。因此,使同种或者异种材料的连接方式得到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连接技术,如焊接、铆接和螺栓等在实际工程中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等缺点,因此,粘胶连接因运而生,因具有光滑的气动外形和消除用力集中等特点在异种材料连接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汽车连接中的应用,针对粘胶连接,采用叁维损伤退化及失效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单搭接胶接连接的不同几何参数进行了参数化建模,研究了各几何参数对胶接接头连接强度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1.对粘胶的连接机理、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粘胶接头的类型以及失效形式进行了介绍,保证了胶接接头的正确使用和最佳的工艺数据,为预测接头强度建立了理论基础。2.进行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试验,得到了样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材料的基本参数,基于复合材料结构理论、Hashin失效准则和刚度退化理论,针对复合材料的失效形式,如纤维拉伸(压缩)失效、基体拉伸(压缩)开裂、基纤剪切等,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材料参数的映射方法,得到复合材料的等效性能。3.建立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叁维模型,以内聚力单元模拟胶层单元,基于二次应力准则对应的损伤起始判据对胶层单元进行损伤起始判别,最后结合损伤演化规律求出胶接结构强度,将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再用相同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胶接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复合材料胶接接头两段刚度对称时,胶接接头的强度随着胶层厚度、搭接长度及宽度的增加呈加强趋势,因为这些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了接头的粘接面积,而且当单独增加胶层厚度或者搭接长度的时候,胶层厚度使得失效载荷的增幅的增加比增加搭接长度使失效载荷的增幅大,即增加胶层厚度提高接头强度效果更加显着。但实际应用中应合理选择胶层参数以免缺陷的产生。(2)当胶接接头两端刚度不对称时,胶接接头的强度由屈服强度相对较弱一端的母材决定,在复合材料需要和其他材料连接时,可考虑增加被连接材料的刚度来提升接头的强度,但由于刚度差异太大可能增加胶层失效的危险,因此在满足连接要求的前提下,应使接头两端母材的刚度尽量接近。4.研究了各几何参数对接头连接强度的影响程度,采用田口实验设计方法筛选了最少的实验次数,并通过性噪比分析得到各几何参数对接头连接强度的影响程度和趋势。根据分析结果表明:各几何参数对胶接接头力学性能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最大的参数依次为胶层厚度、胶层宽度、搭接长度。(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3)

朱德举,张晓彤,王润建,徐新华[7](2018)在《Kevlar布层间及钢板单搭接黏结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Kevlar纤维布层间以及纤维布与钢板单搭接的黏结性能,利用MTS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分别对双层Kevlar 49纤维布和Kevlar 49纤维布/钢板单搭接剪切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双层Kevlar 49纤维布、Kevlar 49纤维布/钢板单搭接剪切接头试样的有效黏结长度分别为25mm和50mm.在有效黏结长度范围内,两种单搭接接头的黏结力均随着黏结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当达到有效黏结长度时,黏结力达到最大值;黏结应力随着黏结长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为土木工程结构补强所用Kevlar纤维布的合理黏结长度提供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许爱华,李勇,还大军,褚奇奕,周煦洁[8](2018)在《Z-pin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单搭接接头抗冲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Z-pin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接头的抗冲击性能,制备了Z-pin增强单搭接接头冲击试样。对比不同树脂体系Z-pin/层合板界面裂纹扩展,分别通过Z-pin拔脱试验和接头剪切试验研究Z-pin冲击后拔脱强度和单搭接接头冲击后剪切强度;结合有限元模拟和超声C扫描研究搭接面分层损伤情况。结果表明,相同冲击能量下,环氧Z-pin/环氧层合板界面抗冲击性更强,冲击能量越大,裂纹扩展越显着;Z-pin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显着减小分层损伤面积,提高冲击后剪切强度,体积分数为1.5%、直径为0.5mm的Zpin增强层合板分层损伤面积仅为40%,冲击后剪切强度的下降率仅为24.89%。随着Z-pin体积分数增加,搭接面损伤面积逐渐减小,冲击后剪切强度先增加后降低;随着Z-pin直径增加,层间损伤面积增加,冲击后剪切强度逐渐降低。Z-pin增强接头分层损伤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洪涛[9](2018)在《含低速冲击损伤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剩余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加严,轻量化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CFRP)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可设计性好等优异性能,在汽车和飞行器轻量化设计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胶接接头是汽车和飞行器CFRP结构的核心部分,在制造、使用、维修过程中,CFRP胶接接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低速冲击作用,导致多种损伤的产生,严重影响了CFRP胶接接头的剩余强度和使用寿命。因此,研究CFRP胶接接头的低速冲击响应及损伤特性,以及含低速冲击损伤CFRP胶接接头的剩余强度,对CFRP胶接结构的损伤容限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仿真与试验的方法对其低速冲击响应和剩余强度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复合材料力学及损伤力学,分别介绍了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和剩余强度的累积损伤模型,确定了CFRP层合板和胶层各自对应的材料失效准则和材料性能退化方案,建立了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及冲击后剩余强度的全程分析方法。在ABAQUS中建立了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的低速冲击仿真模型,研究了冲击能量对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冲击响应参数和冲击损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0.17焦是搭接长度为20mm的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出现第一次损伤的冲击能量阈值;(2)随冲击能量增加,分层面积和凹坑深度都会增加。当冲击能量超过4焦后,搭接长度为20mm的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会有部分胶层出现完全失效,分层面积的增加速度减缓,凹坑深度的增加速度加快。使用ABAQUS中的数据传递模块,将低速冲击损伤导入到无损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的有限元模型中,预测了含低速冲击损伤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的剩余强度,并研究了冲击能量、搭接长度对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剩余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超过20mm后,搭接长度对无损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强度的影响不明显;(2)只有当冲击能量超过4焦时,低速冲击才会引起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剩余强度大幅度下降;(3)搭接长度超过30mm后,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的损伤容限性能不再随搭接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制作了搭接长度不同的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试验件,分别进行了无损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的强度试验,低速冲击试验和含低速冲击损伤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的剩余强度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吻合度较好,验证了仿真得到的冲击能量、搭接长度对含低速冲击损伤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剩余强度的影响规律是可靠的和正确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张志宏,张博平,杨杰[10](2018)在《复合材料层合板单搭接机械连接横向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复合材料单搭接连接结构中,由于载荷的偏心作用,在搭接处产生沿板厚度方向的横向力,使得接头产生横向位移并使螺栓偏转。采用试验及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材料双钉单搭接机械连接中螺栓、螺母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应力进行研究,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单搭接中偏心矩在螺栓上的螺纹位置产生较大的应力,使螺栓发生断裂破坏;在螺母中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使螺母发生破坏;在连接区两端对层合板施加横向约束能够有效降低螺栓、螺母中的应力幅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破坏模式吻合。(本文来源于《航空工程进展》期刊2018年01期)

单搭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同轴单搭接胶接接头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折曲单搭接胶接接头。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折曲胶接接头和同轴胶接接头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折曲单搭接胶接接头搭接区两端的应力峰值下降幅度均超过40%,并使搭接区出现应力峰值的位置从搭接区端部转移到中部,从而显着地提高接头的承载能力。当L1=7.5 mm时,胶层中应力分布较为理想,各应力呈对称分布,是一种优于普通同轴的胶接接头形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搭接论文参考文献

[1].迟大钊,马子奇,程怡,王梓明,唐自衡.基于X射线图像处理的单搭接焊缝缺陷识别[J].焊接.2019

[2].罗威,马娇,陈正龙,游敏.折曲单搭接胶接接头应力分布探讨[J].中国胶粘剂.2019

[3].杨本宁,郑艳萍,李成,侯玉亮.复合材料胶接单搭接连接强度与失效模式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4].罗书舟,陈超,伍乾坤,胡德安.复合材料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数值模拟[J].振动与冲击.2019

[5].林炜彦.单搭接单螺栓连接板的力学特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6].熊东箭.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单搭接胶接接头强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8

[7].朱德举,张晓彤,王润建,徐新华.Kevlar布层间及钢板单搭接黏结性能的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许爱华,李勇,还大军,褚奇奕,周煦洁.Z-pin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单搭接接头抗冲击性能[J].航空动力学报.2018

[9].洪涛.含低速冲击损伤CFRP单搭接胶接接头剩余强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10].张志宏,张博平,杨杰.复合材料层合板单搭接机械连接横向力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18

标签:;  ;  ;  ;  

单搭接论文-迟大钊,马子奇,程怡,王梓明,唐自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