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变化特征论文-黄华章,戴文坛,缪绅裕,陶文琴,陈健辉

日变化特征论文-黄华章,戴文坛,缪绅裕,陶文琴,陈健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变化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丹霞梧桐,丹霞地貌,光合特性,生态适应性

日变化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黄华章,戴文坛,缪绅裕,陶文琴,陈健辉[1](2019)在《夏秋季丹霞梧桐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便携式光合蒸腾仪于夏季、秋季各测定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 Huse et H.S.Kiu)叶片的光合特性及生态因子,以期为了解该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夏季测定日的气温、大气相对湿度、CO_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等指标均高于秋季测定日的相应值,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则夏季低于秋季。夏季在测定日平均气温近37.37℃高温下,大气相对湿度65.66%,丹霞梧桐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为14.35μmol CO_2/m~2·s,蒸腾速率4.28 mmol H_2O/m~2·s,气孔导度184.33 mol H_2O/m~2·s;秋季测定日气温平均33.78℃,大气相对湿度41.97%,叶片净光合速率8.70μmol CO_2/m~2·s,蒸腾速率2.75 mmol H_2O/m~2·s,气孔导度85.19 mol H_2O/m~2·s;可见,丹霞梧桐在夏季以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表现出对丹霞地貌高温高湿环境的高度适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9年05期)

钞锦龙,王雅谱,马义娟,吴林栋,郝小梅[2](2019)在《供暖期城郊不同位置温湿环境日变化特征——以太原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供暖期城市不同位置温湿环境日变化差异,本研究以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太原市为例,选取位于市中心、近郊区域及郊区叁个不同观测点,用以分析供暖期典型天气过程(雾霾、大风)条件下距地面1.5m高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观测点气温与太阳高度呈正相关,14时左右气温达到最高值,气温降温速率较增温速率小.相对湿度表现为规律性的昼低夜高.当大气层结稳定、无明显天气过程影响时,气温值表现为:市中心>近郊区域>郊区.相对湿度表现为:郊区>近郊区域>市中心.雾霾天气条件下,叁个观测点气温均有提升,相对湿度却有下降,降幅具体表现为:市中心>近郊区域>郊区,此外雾霾还可延缓温度的下降速度并降低相对湿度.大风降温天气条件下,叁个观测点气温、相对湿度迅速降低,差异变小,基本趋于一致.本研究通过实测研究,定量分析城市不同位置温湿环境的日变化特征,可为区域人居环境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夏权[3](2019)在《基于距平指标的白银市晚霜冻强度及终霜日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白银市春季气候特征及农业生产实际,以最低地温负距平为指标对晚霜冻强度进行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晚霜冻及终霜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白银市晚霜冻日数以会宁最多,占全市霜冻总日数的29.2%;白银次之,占总日数的27.4%;景泰占总日数的23.5%;靖远最少,占总日数的19.9%。晚霜冻日数越往后期越少,但对作物的危害程度后期更为严重,5月出现霜冻都会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白银市各站终霜日均有提前趋势,全市平均提前率为1.91 d/10 a。终霜日景泰和白银均存在2年左右的显着周期,靖远有显着的5年左右平均周期,会宁没有明显的周期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王秋宁,李媛媛,古云鹤[4](2019)在《乾陵地震台地电场日变化特征及干扰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对陕西乾陵地震台地电场日变化特征和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电场静日变化具有较为典型的单峰双谷形态,在发生地电暴时,高频成分明显增加,日变幅比静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存在的干扰主要是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工业游散电流影响等;也有大风、降雨和雷电自然因素干扰;高压直流输电影响幅度的大小与入地电流的大小、距离及地下介质等因素有关;其他方面的干扰,是局部、短时间内电磁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地电场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山西地震》期刊2019年03期)

马静楠,马朋坤[5](2019)在《北京市城区2018年PM_(2.5)和气态前体物浓度季节与日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2018年北京市城区全年PM_(2.5)、气态前体物(SO_2、O_3、NO_2、CO)质量浓度数据和气象因素数据,分析了2018年北京市城区PM_(2.5)和气态前体物浓度季节与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北京城区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50.6μg/m~3,灰霾污染事件频繁出现在春、秋、冬3个季节。SO_2、NO_2和CO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一致,PM_(2.5)质量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相对湿度大于50%时,PM_(2.5)迅速形成和累积。从季节与日变化特征来看,SO_2、NO_2、O_3、PM_(2.5)浓度在不同季节均呈现不同的日变化特征。春季偏南风和偏东风相对应的PM_(2.5)浓度比较高,出现的雾霾污染事件较多。夏季雾霾污染事件多发生在南风和西风风向。(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穆海振,徐卫忠[6](2019)在《上海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981~2015年上海地区11个气象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对上海汛期(6~9月)降水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上海地区汛期日降水频率呈现出明显的双峰型特征,其中17~19时降水频率最高;降水强度呈现出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在15~16时降水的强度最大。(2)上海8月局部降水事件发生最为频繁,绝大多数时次降水强度均较其他月份偏强;6月全区性降水事件所占比例较其他月份明显偏多,各时次降水频率均较其他月份明显偏高。(3)近30年来上午至中午上海全区性和区域性暴雨事件有增多趋势,导致大多数站点的降水频率在该时段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但强度变化不显着;在下午到傍晚局部降水事件增多,导致大多数站点降水强度增强。(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2019年04期)

张健[7](2019)在《黑龙江省夏季雨日变化及前期环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61-2017年黑龙江省62个台站的雨日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系数与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研究夏季不同级别雨日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各级雨日变化趋势暴雨、大雨以上日数呈现略增加趋势,而中雨和小雨以上日数呈现略减少的趋势;夏季降水日数平均分布,各级别以上的日数分布中心基本是一致的。用黑龙江省夏季大雨以上日数做代表进行分析,小波分析表明存在20a(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还有9a左右、6a左右和3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前期北半球500hPa(百帕)环流场特征,初冬季由极地到太平洋距平场"-+-"形式,夏季大雨以上日数易偏多,反之,排列为"+-+"形式,夏季大雨日数易偏少。(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孟翔晨,刘昊,程洁[8](2019)在《基于FY-2F数据的中国区域地表温度日变化模型评价及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温度日变化模型作为非常重要的输入参数在气象、水文、生态等领域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风云二号(FY-2F)静止气象卫星的地表温度产品的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这为拟合精确的地表温度日变化(DSTC)模型提供了可能。本文首先利用194个气象站点对应的2014年的FY-2F地表温度产品评价了GOT01、VAN06、JNG06、INA08、GOT09和GEM_V这6种地表温度日变化模型在中国区的模拟精度,对不同时间窗口和不同地表覆盖类型拟合精度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其次,选用JNG06模型探究了中国区域地表温度随经纬度、季节和地表覆盖类型的日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窗口内,GOT09模型获得了全局最优的拟合精度,均方根误差为0.89 K;JNG06和GEM_V模型精度次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2 K和0.94 K;GOT01、INA08和VAN06模型精度最差;各模型在城市和建筑区、农用地和自然植被以及常绿阔叶林这3类地表覆盖类型的拟合精度最好,其均方根误差在0.89—0.92 K,在其余地表覆盖类型的拟合精度在1.0 K以上。JNG06模型模拟的地表温度在4种典型的地表类型随纬度的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地表温度在1月份随纬度变化较为剧烈,在7月份整体波动较为平缓。综上所述,使用FY-2F地表温度产品建立的DSTC模型在中国区域具有较高的精度,模拟的地表温度随着纬度变化的规律较为明显。使用本文模型既可以纠正现有模型又可获取归一化地表温度产品,同时可以检验和标定陆面模式地表温度模拟结果。(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戴勇,高立新,姚丽,朱培育,格根[9](2019)在《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低点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6月16日,中国大陆西部出现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出现后一个月内,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发生7月22日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本文通过采用实测低点时间减去理论低点时间的方法剔除低点时间经度效应,并以剔除经度效应后低点时间为0 h的等值线作为低点位移分界线,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中处于6月16日地磁低点位移分界线上。对异常期间的中国大陆地区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进行统计,发现其存在显着的分区特征,低点时间为正的区域内日变化形态基本呈现W型,低点时间为负的区域内日变化形态主要呈现V字型特征。低点位移异常日期间,中国大陆存在显着的高梯度带,本文采用梯度值定量描述低点时间空间变化程度。在6月13日正常日期间,中国大陆地区未出现梯度值大于1.5 h/(°)的区域,在6月16日异常日期间,出现梯度值大于1.5 h/(°)的区域,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位于高梯度区边缘。(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9年03期)

王引弟,巨天珍,周玉霞,万子栋,方向文[10](2019)在《金川矿区本土植物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仪,选择晴朗天气对金川矿区自然生长的软紫草(Arnebia szechenyi)、蒺藜(Tribulus terrester)、木本猪毛菜(Salsola arbuscula)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及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比分析叁种植物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揭示叁种植物对矿区环境的适应特征。结果显示:软紫草和木本猪毛菜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软紫草产生"午休"的主要原因为非气孔限制因素,而木本猪毛菜的主导因素为气孔限制因素。其中软紫草和木本猪毛菜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最大峰值均出现在11:00和17:00左右。蒺藜"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主要原因为气孔限制因素,最大峰值出现在9:00左右。总之,叁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时空差异,在强光、高温、低湿荒漠环境中都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对矿区生境的适应能力大小依次为蒺藜、木本猪毛菜、软紫草。(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日变化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供暖期城市不同位置温湿环境日变化差异,本研究以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太原市为例,选取位于市中心、近郊区域及郊区叁个不同观测点,用以分析供暖期典型天气过程(雾霾、大风)条件下距地面1.5m高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观测点气温与太阳高度呈正相关,14时左右气温达到最高值,气温降温速率较增温速率小.相对湿度表现为规律性的昼低夜高.当大气层结稳定、无明显天气过程影响时,气温值表现为:市中心>近郊区域>郊区.相对湿度表现为:郊区>近郊区域>市中心.雾霾天气条件下,叁个观测点气温均有提升,相对湿度却有下降,降幅具体表现为:市中心>近郊区域>郊区,此外雾霾还可延缓温度的下降速度并降低相对湿度.大风降温天气条件下,叁个观测点气温、相对湿度迅速降低,差异变小,基本趋于一致.本研究通过实测研究,定量分析城市不同位置温湿环境的日变化特征,可为区域人居环境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变化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黄华章,戴文坛,缪绅裕,陶文琴,陈健辉.夏秋季丹霞梧桐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特征比较[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9

[2].钞锦龙,王雅谱,马义娟,吴林栋,郝小梅.供暖期城郊不同位置温湿环境日变化特征——以太原市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夏权.基于距平指标的白银市晚霜冻强度及终霜日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9

[4].王秋宁,李媛媛,古云鹤.乾陵地震台地电场日变化特征及干扰因素分析[J].山西地震.2019

[5].马静楠,马朋坤.北京市城区2018年PM_(2.5)和气态前体物浓度季节与日变化特征[J].绿色科技.2019

[6].穆海振,徐卫忠.上海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J].水文.2019

[7].张健.黑龙江省夏季雨日变化及前期环流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19

[8].孟翔晨,刘昊,程洁.基于FY-2F数据的中国区域地表温度日变化模型评价及特征研究[J].遥感学报.2019

[9].戴勇,高立新,姚丽,朱培育,格根.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低点时间空间分布特征[J].地震.2019

[10].王引弟,巨天珍,周玉霞,万子栋,方向文.金川矿区本土植物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特征[J].生态科学.2019

标签:;  ;  ;  ;  

日变化特征论文-黄华章,戴文坛,缪绅裕,陶文琴,陈健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