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及节水措施研究任艳琴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及节水措施研究任艳琴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300201

摘要:建筑中给排水是维持平稳运行的主要系统之一,也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绿色建筑的大环境下,给排水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节能环保的设计也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绿色建筑中给排水的设计,建筑给排水设计当中的节水策略。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设计

引言

工业生产在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国是人口大国,常规能源人均占有量显著低于世界水平,节约能源迫在眉睫。

1建筑给排水设计及节水措施

1.1节水设备、计量水表、管材管件

卫生器具、水嘴、淋浴器等应根据使用对象、设置场所、建筑标准等因素确定,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规定。加压水泵、冷却塔等设备选用高效、节水的设备;给水管道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要求为下级水表的设置应覆盖上一级水表的所有出流量,不出现无计量支路。中水、雨水供水系统应独立设置。中水、雨水供水系统上应设计量装置。中水、雨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中水、雨水处理应设消毒设施。中水、雨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中水、雨水水池、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雨水”标志。供水系统采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管材与管件连接的密封材料应卫生、严密、防腐、耐压、耐久;为避免重要物资和设备受潮引起的损失,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道、阀门和设备的漏水、渗水或结露;中水、雨水储存池宜采用耐腐蚀、易清垢的材质制作。

1.2雨水的回收利用

与中水回收的原理类似,雨水经过收集、处理之后,也可以广泛利用于冲洗厕所、城市绿化等环节中。经过试验,屋面的雨水水质良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利用屋面雨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步骤:用雨水管道将屋面雨水接入雨水沉砂池中,用水泵将雨水沉砂池中上层的雨水引入雨水或者杂用水蓄水池中,将雨水进行处理后进行绿化浇洒或者引入中水管道中,为中水系统补水或使用。由于雨水降落初期含有大量的杂质,在利用雨水的时候,应该放弃前几分钟降水的收集,以减少整体水源的污染。

1.3热水系统节能技术

(1)充分利用太阳能,将其应用于热水供应系统的建设中。太阳能加热的形式主要有两种,热管式加热设备与真空管式设备,两种都具有较高的集热效率以及保温性能,并且可以全自动运行,操作简便和方便维护、使用寿命长。除此之外,利用太阳能加热对环境影响极小,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建设中,需要结合地理环境、日照条件、气候条件等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承压能力、抗热冲击性能以及抗冻性能这些因素,比如在其后较寒冷的区域对系统的防冻性能要求较高。集热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并联或者串联的方式,以保证水流的平衡,如有必要还可以辅助加热。(2)采用空气源热泵,该设备的主要作用是提升系统热量,其作业原理与制冷剂相同,是在吸取周围空气中的热量,然后传递至需加热的设备对象,以逆卡诺循环模式展开工作。空气源热本系统由过滤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等结构组成。系统以制冷剂为媒介,因为制冷剂汽化温度同外界温度之间差距较大,通过冷媒吸收外界空气的温度,汽化之后再通过压缩机进行制热处理成温度较高的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在热交换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冷水,完成热量的交换,之后经过膨胀阀释放压力,使气体继续保持低压低温的液化形态,成为可循环利用的制冷剂,满足热水系统全天均可进行加热的需求。

1.4第二水源开发利用技术

第二水源主要包括雨水、建筑生活排水两部分,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第二水源可以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对于雨水的利用,通过建立专门的蓄水池,收集社区地面以及建筑物屋顶的雨水,然后采用净化处理技术对雨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用水的相关标准。经处理后的雨水再根据其水量以及水质情况等应用到绿化、道路清扫、车辆清洗、厕所冲洗、冷却循环以及消防等方面的用水中。在缺水十分严重的地区,经过净化消毒处理后还可用作饮用水。建筑生活排水包括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两种,前者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程度较低的生活排水,比如沐浴排水、冷却排水、洗衣排水、泳池排水等;后者是指生活中沐浴、洗菜、洗衣服等日常活动产生的废水。可以将部分水源收集起来作二次利用,比如洗菜、洗衣服等产生的废水可用于冲洗厕所,或者对这些生活中的优质杂排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生活杂用水的相关标准,然后应用到生活、环境以及市政等方面的用水中。

2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1注意生活给水管道中超压的问题

水管道超压出流问题简单而言就是指给水配件阀前静水压力大于流出水头压力,一定时间内给水配件出水量超出额定的流量。为了有效的控制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水压,那么在采取减压节流措施的时候,应当在管道适当的位置上安装节流孔,减压阀等降压装置,避免发生漏水的现象。同时,从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角度来说,生活竖向分区后不能盲目的供水,一定要经过减压节流的严格检测,在保证水压不超过额定水压的情况,才能展开使用。

2.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必须消除或减小冷水量的浪费

如今,建筑功能的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热水的供应已渐渐成为了建筑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逐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的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热水系统都是同时供应热水和冷水的。这种系统有一个弊端,就是在如果人们想使用热水,就必须先将管道中的冷水全部放掉,然后热水才能出来,当使用完热水又想使用冷水的时候,也必须首先将管道中的热水,放出,这样无形中就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这种现象是由管理、施工、设计、等多个方面所造成。例如设计阶段热水管的网计算或布置不科学,使得混合配水装置冷热水的进水压力存在偏差;并未考虑热水循环系统的多环路阻力平衡内容,使得循环的流量在接近加热设备的环路时出现短路,导致远离加热设备的环路水温下降所以,在应用循环方式时要多方面对工程成本及节水效果加以考虑,根据建筑性质、地区经济条件及建筑标准等选择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减少水资源浪费,进而达到绿色节水的目的。

2.3变频调控运用

其实,对生活用水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气候、季节等方面,都会生活用水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同的季节对水量的需求也是一样的,若是一直使用传统的供水方式,不仅仅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还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然而,在变频调控技术运用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用水量年变化的情况,对水泵运转的速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节,这样可以对水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保证供水的平衡性,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另外,在变频调控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加压泵的数量,以及选择相对合适的加压泵,并且保证加压泵组总流量一定不能小于最大的用水量,若是多台水泵组合时,单台水泵选择应考虑其工况点在其水泵特性曲线高效段下端,并且设置辅泵及气压罐,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流量需求。

结语

绿色建筑中的给水排水工程要实现充分节约用水、减少构建成本的目标,实现提高水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就应该在保证用户用水需求的基础上,在进行给排水设计的时候就用上各种节水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新.浅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见的若干问题[J].中华民居,2014(3):284.

[2]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标签:;  ;  ;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及节水措施研究任艳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