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启学生写作智慧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启学生写作智慧

张光中

(万源市玉带乡中心小学校万源636350)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则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瑞士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都说明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了激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方法,中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中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有得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匪浅。那么,怎样激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需要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而逐渐形成的。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如有学生获得了学校(或更高级别)的读书征文比赛的奖励,相关部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就会使其他学生由好奇、向往而产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需要。正如皮亚杰所说:“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兴趣。”

二、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校在“橱窗”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我校为学生订阅了各种报刊、杂志,学校的报架也定期更换报纸,充分发挥了报刊、杂志的最大效益。学校还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作文竞赛……这样,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激发了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三、加强指导,培养兴趣。

无意注意是中小学生的主要特征。它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课题,也是搞好课外阅读的主要课题。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等实际情况,独立阅读常常会遇到不少困难,这会给阅读兴趣带来负面的影响。学生只有知道了读什么书,掌握了读书方法,消除了阅读障碍,才能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我校紧密结合正在进行的《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效益的策略研究》这一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实验教师首先教会学生筛选读物,除了教师推荐一些好书外,也允许中学生自主选择不涉及原则性问题,不违法,不违反伦理道德的书来读,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维;教会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怎样写笔记等。

四、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1、“课本”导趣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吕叔湘先生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许多作家、名人都说过相似的话。这说明,局限于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地狭隘的、封闭的。有人曾把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做法比喻成“课内的芝麻弄成西瓜,课外的西瓜一个没有抓。”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大胆引导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诱人的“西瓜”,拓宽学习和阅读的范围。这样学生才能受益无穷,趣味无穷。

2、故事引趣

有的中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季、节”牵趣

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美四季。每年的不同季节,我都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美景。观赏完后,我就适时地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然后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读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从学生朗读过的《春》《荷塘月色》等中,可见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牵引兴趣的目的。另外,一年之中,也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敬老节等。当这些佳节来临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同样也能牵引学生的兴趣。

4、竞赛保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中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中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5、表演成趣

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中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如教完《晏子使楚》后,我先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历史故事为表演内容。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历史故事,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许多。如知识竞赛、办班级小报、信息交流会等也是很好的活动。当然,不管什么样的好方法,都只有付诸实施后才能生效。如果不给中学生阅读时间,没有适合中学生读的课外书。更主要的是如果老师、家长的观念不改变,基础教育的改革不落到实处,对中学生兴趣的引导不得力,没有用宽容的标准指导中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书来读,那么课外阅读就只可能是形式罢了。需要、环境、时间、方法、内容缺一不可啊!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中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中学生的心扉,引导中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厚积薄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而后兴风雨,生蛟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标签:;  ;  ;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启学生写作智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