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功能论文-梁君穷,符巧飞

连接功能论文-梁君穷,符巧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接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亚市,乐东,公交化,凤凰机场,西环,南山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崖州,城市群,经济圈

连接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梁君穷,符巧飞[1](2020)在《“一线”串联 两地“齐飞”》一文中研究指出继近日获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后,海南西环高铁和货线叁亚至乐东(岭头)段开行公交化旅游化列车改造项目又有新进展,2019年12月27日上午,该项目出资建设协议签约仪式在叁亚举行,项目的先行工程也将于2020年3月18日开工建设。已有西环高铁为何要进行(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20-01-02)

刘涵静,邓钰,周福庆[2](2019)在《慢性腰腿痛患者岛叶功能连接的静息态磁共振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种子点相关性方法探讨椎间盘突出所致的慢性腰腿痛患者岛叶功能连接的改变特点及其在疼痛感知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3.0 T磁共振成像仪分别采集慢性腰腿痛患者(n=22)和对照组(n=24)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经预处理后,采用基于种子点(左侧岛叶坐标:-38,-6,5,半径6 mm;右侧岛叶坐标:35,-11,6,半径6 mm)相关性方法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组间比较岛叶功能连接显着差异脑区,并提取其功能连接系数与临床评估(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计分法和感觉评估等)参数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腰腿痛患者组左侧岛叶功能连接显着增高的脑区主要位于右侧壳核、左侧额下回,功能连接显着减低的脑区主要位于双侧额内侧回;患者组右侧岛叶显着减低的脑区主要位于双侧直回(体素水平P<0.01,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簇水平P<0.05)。在慢性腰腿痛患者组,左侧岛叶与左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系数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呈正相关(ρ=0.521,P=0.026)。岛叶与其他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系数与患者病程、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Barthel评分等临床参数未显示明显相关。结论慢性腰腿痛患者存在岛叶功能连接异常,这可能和疼痛刺激有关。(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赵芳石,张雪君[3](2019)在《DRD2基因多态性对伏隔核功能连接影响的性别特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RD2)基因rs1076560位点多态性及在不同性别中对伏隔核功能连接(FC的调控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80名健康青年人,平均年龄(22.7±2.4)岁;男性132名,女性148名。测定被试DRD2基因rs1076560位点G/T等位基因多态性,根据基因型分为T基因携带者组和GG纯合子组。采集静息态功能MR成像数据及奖赏行为学数据。采用Matlab的SPM12软件进行静息态MRI数据分析。以双侧伏隔核为种子点,进行与全脑的FC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DRD2两组基因型的伏隔核与全脑的FC值进行比较,并分别比较男性和女性的DRD2两组基因型的伏隔核与全脑FC值。对差异区FC值与奖赏依赖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2组双侧伏隔核与全脑F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被试中,2组间伏隔核与全脑FC值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被试中,与GG纯合子组相比,T等位基因携带组左侧伏隔核与双侧前扣带FC(AlphaSim校正,体素数73,P=0.004)、右侧伏隔核与双侧前扣带(AlphaSim校正,体素数184,P<0.001)和左侧腹内侧前额叶(AlphaSim校正,体素数64,P=0.009)FC均减低。差异区FC值与奖赏依赖评分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DRD2基因多态性对双侧伏隔核FC的影响存在性别特异性。(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杨宗赫,汪俊萍[4](2019)在《鼻喷催产素和催产素受体基因变异对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催产素受体(OXTR)基因型是鼻喷催产素(IN-OT)信号传导的重要因素,是IN-OT的行为学效应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可用于分析脑功能影像表现与IN-OT行为学效应间的关系。年龄、性别、早期生活压力可以调节IN-OT和OXTR基因变异对rsFC的效应。综述IN-OT和OXTR基因变异对不同脑区rsFC的影响以及不同个体受影响的差别。(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包大鹏,矫玮,王霄英,张珏[5](2019)在《递增负荷运动疲劳对耐力项目运动员脑神经功能连接的fMRI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随着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训练负荷越来越大,认识中枢性运动疲劳的机制成为其中一个关键点。f MRI的应用加速了神经生物科学的研究进程,也为研究运动性中枢疲劳提供了方法学。本研究试图采用BOLD-f MRI观察运动员疲劳前后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变化,探讨运动性疲劳对脑功能区激活与连接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运动性中枢疲劳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要求受试对象筛选800米专项成绩≤2分3秒的男子运动员20名,根据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遴选相对最大摄氧量≥55ml/min受试者11名,平均年龄20.27±0.79,身高172.46cm±6.67,体重64.19±6.14,平均最大摄氧量相对值60.05±3.30ml/min。运动前测试受试者静息态BOLD-f MRI。随后递增负荷运动至疲劳实验要求受试者于Monark839E功率自行车上起始负荷为90W,每2分钟递增30W直至疲劳停止运动,即刻进行f MRI测试。数据采集的功能序列采用单激发平面回波扫描序列(single-shot echo-planar imaging,EPI),经图像数据处理、时间校正(Slice Timing)、头动校正(Realignment)、进行空间标准化(Normalization)、高斯平滑(Smoothing)处理后根据AAL模板选取感兴趣区域(ROI);对于每名受试者功能像的每个ROI区域,计算ROI内数据的平均值,形成该ROI区域数据的时间曲线(time course,TC),之后对该TC进行去线性趋势(Detrend)和带通滤波(Bandpass,0.01-0.08Hz)。之后对单个被试的不同状态下每两两ROI的TC进行相关分析,计算相关系数,以此反映ROI之间的联接程度。比较分析静息态与递增负荷运动疲劳发生后两个不同时相运动员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 MRI)的变化特征,由此探讨不同疲劳模型下运动员中枢系统的脑神经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变化特性。研究结果:研究通过BOLD-f MRI技术扫描受试者静息态下脑功能核磁成像信息,对预处理后的图像在AAL模板内选取终极ROI,计算每名受试者功能像各个ROI区域内数据均值,形成该ROI区域数据时间曲线,并对该时间曲线进行去线性趋势和带通滤波处理,之后对单个受试者的不同状态下各个ROI两两的时间曲线进行相关分析,获得静息态网络功能连接。分析运动员静息态及递增负荷运动至疲劳后静息态下静息态默认网络,对比分析疲劳(力竭)前后静息态下脑功能连接情况。研究表明与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相比,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疲劳后初级运动区(M1)和小脑、躯体感觉运动区(SMC)和小脑、小脑和海马/海马旁回网络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运动员在静息态网络中的脑区均以小脑为中心形成稳定网络系统,疲劳或力竭发生后该连接功能下降。对运动障碍人群的静息态脑功能研究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其以壳核为中心的网络连接功能下降。功能连接被定义为"空间上远离的神经生理活动之间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在脑功能研究中作为不相邻脑区间功能活动同步性的一种度量方式。该观点提出后更多的研究通过观察运动、语言、听觉、视觉等系统及网络中静息状态下BOLD得到推论,大脑在静息状态下的功能活动并非是噪声般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组织方式。静息态功能链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大脑的解剖连接,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受限于解剖连接的模式,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并彼此影响。在此基础上二者的分析方法及研究结果便可互为参考,使得一方面可以通过静息态的研究更精确地提供解剖连接的信息,另一方面在静息状态下大脑活动的相关性质。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解剖连接)并非一一对应的,功能连接可以反映结构连接,但功能连接还可以反映一些间接结构连接。纹状体在调节海马的多巴胺能、组胺能效能中起重要作用,且存在着与海马相似特点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离子通道,并与大脑皮质及中脑黑质、小脑间有广泛的纤维连接。纹状体和大脑皮质、小脑等的神经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学的相关性,可能是纹状体及小脑疲劳调控的基础。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与静息态相比,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疲劳后初级运动区(M1)和小脑、躯体感觉运动区(SMC)和小脑、海马/海马旁回和小脑的联系减弱,运动员受试者在静息态默认网络中的脑区均以小脑为中心形成稳定网络系统,疲劳发生后该连接功能下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郭定波,陈暇女,黄俊浩,易小琦,余娇艳[6](2019)在《产后抑郁症患者静息态下情绪网络功能连接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患者静息态下情绪网络(affective network,AN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产褥期抑郁症患者23例(PPD组)和健康产妇28名(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以杏仁核(amygdala,AMYG)和膝下前扣带回(sub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sgACC)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分析AMYG和sgACC与全脑其他脑区FC强度的组间差异,并对PPD组中异常AN-FC强度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PD组AMYG与额叶、颞叶、海马、小脑、眶额回等FC降低(P<0.05,Alphasim校正),sgACC与顶叶、枕叶、丘脑、颞上回和扣带回皮质等FC增强(P<0.05,Alphasim校正)。PPD组左侧AMYG与左侧眶内额上回之间FC强度和EPDS评分呈负相关(r=-0.62,P=0.02)。结论 PPD患者情绪网络多个脑区存在功能连接异常,左侧杏仁核与左侧眶内额上回功能连接越弱的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这可能为揭示PPD神经机制提供了有效的生物学标记。(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沈宗霖,程宇琪,鲁毅,刘芳,卢瑾[7](2019)在《首次发病且未用药的成年早发和晚发抑郁症患者脑功能连接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成年早发抑郁症(EOD)和成年晚发抑郁症(LOD)患者默认网络(DMN)内部功能连接的差异,探究不同发病年龄的抑郁症患者是否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或住院的EOD患者(n=58)和LOD患者(n=62)为研究对象,同期招募年轻健康对照组(n=60)和年老健康对照组(n=52)。对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选择左侧楔前叶为种子点,计算该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并比较各组间该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差异。结果四组之间功能连接具有差异的脑区涉及双侧额叶、颞叶、基底节、枕叶、顶叶及小脑等脑区。EOD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小脑Crus1区、左侧小脑IX区、左侧颞中回、右侧楔前叶、右侧前扣带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角回、右侧脑岛、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颞中回的功能连接均高于年轻健康对照组(Z=3. 752 4~5. 867 8,P均<0. 05);而左侧楔前叶与左侧额中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额上回、右侧颞下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枕上回的功能连接均低于年轻健康对照组(Z=-5. 007 6~-3. 797 7,P均<0. 05)。LOD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小脑Crus2区、左侧尾状核、左侧颞下回、左侧小脑Crus1区、左侧角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角回、右侧眶额部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均高于年老健康对照组(Z=4. 122 8~6. 579 4,P均<0. 05);与左侧海马旁回、左侧额上回、右侧枕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锯状回、右侧颞下回、右侧中央旁小叶、右侧梭状回、右侧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均低于年老健康对照组(Z=-5. 884 0~-3. 617 2,P均<0. 05)。EOD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锯状回、左侧小脑IV-VI区、左侧小脑Crus2区的功能连接比LOD组高(Z=4. 087 7、3. 937 4、3. 672 1,P均<0. 05);EOD组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中回、右侧眶额部额下回、右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比LOD组低(Z=-4. 274 8、-3. 956 8、-4. 724 3、-3. 663 2,P均<0. 05)。结论 DMN内部功能连接增高及额顶网络功能连接降低可能与EOD的发病机制相关,而DMN前部功能连接增高和后部功能连接降低可能与LOD的发病机制相关,不同发病年龄的成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本文来源于《四川精神卫生》期刊2019年05期)

王佳鑫,高铎,赵地,周立霞,耿左军[8](2019)在《正常人小脑蚓部静息态功能连接的脑老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老年人和年轻人小脑蚓部功能连接差异,并了解小脑蚓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方法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中老年组和年轻组小脑蚓各亚区与大脑功能连接。结果中老年组与年轻组比较小脑蚓部1、2区(ROI1)与大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叶、双侧颞上回、双侧舌回、双侧枕中回、双侧枕下回、左侧枕上回、左侧梭状回、右侧岛叶。中老年组与年轻组比较小脑蚓部3区(ROI2)小脑蚓部与大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枕中回、右侧枕下回、左侧舌回。中老年组与年轻组比较小脑蚓部4、5区(ROI3)与大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中老年组与年轻组比较小脑蚓部6区(ROI4)与大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颞下回、左侧直回、左侧楔前叶。中老年组与年轻组比较小脑蚓部7区(ROI5)与大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右侧中央后回、双侧内侧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中回。中老年组与年轻组比较小脑蚓部8区(ROI6)与大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双侧中央后回、双侧矩状裂周围部分皮质、双侧眶部额中回、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颞下回、右侧梭状回、左侧枕下回。结论在静息态下,中老年与年轻比较小脑蚓部与大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范围较广泛,几乎涉及所有静息态网络,而不是仅仅位于感觉运动网络;小脑蚓参与认知功能。(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蒋超,左西年[9](2019)在《高信度的人脑功能连接组:基于HCP的演示与实践指南》一文中研究指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为研究人脑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复杂网络科学发展的推动下,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多学科领域,人脑功能连接组学。这种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网络方法的结合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功能脑组织的异常,心理健康,发育发展以及个体差异等多个方面。然而,近期多项研究表明,脑功能连接组的结果只有较低的重测信度(<0.4)。与此同时,存在大量不同的脑模板,边过滤方法和网络度量指标,这使得研究人员经常在不一致和不可靠的结果中感到迷茫。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人类脑连接组计划(HCP)公开重测数据集,对脑功能连接组结果的重测信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网络构建两个基本步骤,即节点定义和边的的定义:节点定义过程中,我们选择了25种基于解剖结构或功能特征的大脑皮层分区与皮层下分区;边定义过程中,我们选择了1个常用频段和6个基于理论框架的子频段,以及12种基于手动驱动或数据驱动的网络边的过滤方法。随后,我们在全局、节点和功能网络3个层面分别检查了多种网络指标的重测信度。结果表明,经过优化流程的脑功能连接组结果能够获得较好重测的信度(>0.7)。基于正交最小生成树等数据驱动网络构建方法具有更高可重复性,优于传统使用稀疏度或绝对阈值网络构建方法;slow2至slow4频段相对其它子频段具有更好的重测信度;皮层下节点的加入可以大幅度提高网络指标重测信度,在只使用皮层分区构建节点时,分区个数为400左右的模板能够综合考虑全局和局部节点的影响。我们建议,构建脑功能连接组时将多个处理步骤作为一个整体流程,当考察不同的结果指标时应该匹配对应的处理流程。因此我们还提供一套在线工具,可以根据需要,提示科研人员如何选择节点、边,频段以及指标以便于获得最优重测信度,并提供实践性操作指南。(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梁韵思,周书喆,张一静,蔡新璐,王毅[10](2019)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共情相关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共情是一种对他人的情绪做出情绪反应(情感成分)和认知推断(认知成分)的能力,在社会适应及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情能力的研究发现,患者的认知共情能力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更差,但是在情感共情上的结果不一致。这种共情能力的改变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影响,令他们更难融入社会以及获得社会支持。现有研究很少采用脑影像技术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与情感共情,本研究拟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情相关的静息态功能连接。方法:本研究招募36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36名健康对照,采用自我报告量表——认知与情感共情量表(Questionnaires of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empathy, QCAE)考察了被试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并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了他们的脑结构像和静息态功能脑成像数据。图像预处理后,通过检验15个共情相关种子点的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在分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健康对照)与共情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探讨了患者共情相关的功能连接的改变。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表现出异常的共情相关功能连接:在认知共情方面,患者表现出背内侧前额叶与舌回之间、背内侧前额叶和枕中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同时,患者在共情相关的脑区之间也表现出减弱的功能连接,例如颞顶联合区与内侧额叶之间的功能连接,左侧杏仁核与扣带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在情感共情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表现出右后侧颞顶联合区与额下回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本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情相关的功能连接的改变,主要涉及的脑区有背内侧前额叶、舌回、枕中回、颞顶联合区、杏仁核、背侧前额叶以及额下回,这些脑区被认为参与了共情过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这些功能连接的改变可能意味着他们在共情相关的加工过程中存在异常。本研究首次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探讨了共情不同成分相关的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改变,揭示了社会认知的神经影像机制。(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连接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使用种子点相关性方法探讨椎间盘突出所致的慢性腰腿痛患者岛叶功能连接的改变特点及其在疼痛感知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3.0 T磁共振成像仪分别采集慢性腰腿痛患者(n=22)和对照组(n=24)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经预处理后,采用基于种子点(左侧岛叶坐标:-38,-6,5,半径6 mm;右侧岛叶坐标:35,-11,6,半径6 mm)相关性方法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组间比较岛叶功能连接显着差异脑区,并提取其功能连接系数与临床评估(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计分法和感觉评估等)参数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腰腿痛患者组左侧岛叶功能连接显着增高的脑区主要位于右侧壳核、左侧额下回,功能连接显着减低的脑区主要位于双侧额内侧回;患者组右侧岛叶显着减低的脑区主要位于双侧直回(体素水平P<0.01,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簇水平P<0.05)。在慢性腰腿痛患者组,左侧岛叶与左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系数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呈正相关(ρ=0.521,P=0.026)。岛叶与其他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系数与患者病程、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Barthel评分等临床参数未显示明显相关。结论慢性腰腿痛患者存在岛叶功能连接异常,这可能和疼痛刺激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接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梁君穷,符巧飞.“一线”串联两地“齐飞”[N].海南日报.2020

[2].刘涵静,邓钰,周福庆.慢性腰腿痛患者岛叶功能连接的静息态磁共振成像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3].赵芳石,张雪君.DRD2基因多态性对伏隔核功能连接影响的性别特异性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4].杨宗赫,汪俊萍.鼻喷催产素和催产素受体基因变异对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影响[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5].包大鹏,矫玮,王霄英,张珏.递增负荷运动疲劳对耐力项目运动员脑神经功能连接的fMRI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郭定波,陈暇女,黄俊浩,易小琦,余娇艳.产后抑郁症患者静息态下情绪网络功能连接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

[7].沈宗霖,程宇琪,鲁毅,刘芳,卢瑾.首次发病且未用药的成年早发和晚发抑郁症患者脑功能连接差异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9

[8].王佳鑫,高铎,赵地,周立霞,耿左军.正常人小脑蚓部静息态功能连接的脑老化研究[J].河北医药.2019

[9].蒋超,左西年.高信度的人脑功能连接组:基于HCP的演示与实践指南[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10].梁韵思,周书喆,张一静,蔡新璐,王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共情相关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异常[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标签:;  ;  ;  ;  ;  ;  ;  ;  ;  ;  

连接功能论文-梁君穷,符巧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