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基硫化物论文-张琴

烯基硫化物论文-张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烯基硫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氮掺杂石墨烯,硫化物,电催化,葡萄糖

烯基硫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琴[1](2017)在《氮掺杂石墨烯基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生物电化学传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酶修饰电极传感器因其成本低、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等特点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中成为近年来结合多学科且相互渗透的一项新兴科技。葡萄糖、过氧化氢和亚硝酸盐在医药和食品领域中是重要的分析检测物。因此,采用新型的材料构筑无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快速准确检测其浓度成为研究热点。自2004年发现机械剥离的石墨烯以来,因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导热系数和快的载流子迁移率等优良性质,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地研究。但因其反应活性低,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受到局限。为了提高其电学性质,对其进行化学掺杂成为当前有效的无机化学方法。其中,氮掺杂石墨烯(N-graphene)因氮原子具有强失电子能力,能在碳原子周围产生缺陷,提高了石墨烯的电催化活性而被进一步研究。本论文旨在运用N-graphene与硫基金属纳米材料进行复合,合成出一系列的N-graphene基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其对葡萄糖、过氧化氢和亚硝酸盐的电催化效果。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1.采用溶剂热法探索合成了N-graphene与CoS_2纳米材料形成的复合物,并对CoS_2/N-graphene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构筑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裸玻碳电极、N-graphene以及单一CoS_2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相比,CoS_2/N-graphene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葡萄糖表现出最好的电催化效果,葡萄糖浓度在4μM~5.536 m M之间与其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为421.75μA·m M~(-1)cm~(-2),检出限达1.3μM。表明CoS_2/N-graphene复合材料充分发挥了各自单一材料的协同作用,从而对葡萄糖分子表现出显着的催化活性。并且CoS_2/N-graphene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拥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这些优越性能表明该复合材料有望发展成为在线检测葡萄糖的电化学传感器。2.探索合成了以粒子状组成的海绵型的Co_4S_3纳米材料,并将其与N-graphene结合形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H_2O_2分子在该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结果表明,与裸玻碳电极以及单一Co_4S_3材料修饰电极相比,Co_4S_3/N-graphene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H_2O_2的电催化作用最强。运用安培法研究了Co_4S_3/N-graphene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H_2O_2无酶传感的线性范围为:1μM~2.18 m M,检测限为0.29μM,灵敏度为65.63μA/m M,响应时间为2 s。3.实验中采用溶剂热法合成Ni S/N-graphene复合材料,构筑成葡萄糖无酶电化学传感器后,通过环境友好的方式可靠、简便地无酶化检测葡萄糖。Ni S/N-graphene复合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并可作为电子传递介质,促进了电极和葡萄糖之间的电荷转移,从而对葡萄糖的氧化表现出较强的电催化作用。当葡萄糖的浓度由5μM增至1.475 m M时安培响应曲线成线性增加。Ni S/N-graphene表现出来的宽的线性范围、低的检测限(1.7μM,S/N=3)、高的灵敏度(60.51μA·m M~(-1))和良好的选择性等特点,为电化学传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4.采用乙醇作溶剂合成了Cu S纳米材料和Cu S/N-graphene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物相分析、形貌分析以及元素分析。采用循环伏安法探究Cu S/N-graphene纳米复合材料对亚硝酸盐的电催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u S/N-graphene纳米复合材料相对于Cu S纳米材料的修饰电极,对亚硝酸盐的氧化催化效果更强,氧化峰电流更高,氧化峰电位明显负移。优化各种实验条件后发现,亚硝酸盐浓度在1μM~14.014 m M之间与其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0.33μM。该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不受常见共存组分的干扰,并且重现性好,电极稳定周期长,成功用于检测实际样品中的亚硝酸盐。(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2)

赵彩霞[2](2015)在《高区域选择性合成Z构型烯基硫化物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烯基硫化物是一类常见的化学原料,它是很多药物、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新材料等合成的中间体。本文探索了叁类高选择性合成Z-构型烯基硫化物的方法。首先,选用羧基苯硫酚为硫源与芳基端炔反应,得到一系列反马氏加成的烯基硫化物,主要构型为Z构型。无金属催化,反应条件温和,最高产率为85%,且官能团兼容性好,立体选择性高。接下来,选用二硫化物为硫源与芳基端炔反应,同样得到一系列Z构型反马氏加成的烯基硫化物。产率高达97%,且立体选择性好。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所选二硫化物中只有2,2’-二硫代水杨酸可以得到预期产物,且H2O的加入是决定产物构型的关键因素。最后,在第二类反应的基础上,选用水为溶剂,对二硫化物与芳基端炔的反应进一步研究。得到一系列反马氏加成的Z构型烯基硫化物,立体选性极好(Z:E>97:3)。反应条件简单,反应底物廉价,为合成烯基硫化物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5-05-15)

王新伟[3](2014)在《石墨烯及石墨烯基金属硫化物杂化材料的合成和光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日益突出。因此,寻求高效有用的除污方法已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半导体催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催化应用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其中,II-VI族金属硫化物由于带隙属于直接跃迁型且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质,因此在光催化领域成为研究热点。石墨烯是由一个sp2杂化碳原子层构成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颖碳材料。自2004年被发现至今,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征,以及超凡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电子迁移率快等,使石墨烯及石墨烯基半导体杂化材料在光催化应用领域得到研究者的青睐。溶剂热/水热法已成为目前合成石墨烯基半导体杂化材料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它能使半导体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石墨烯上,并且能够有效还原反应前驱体氧化石墨烯(GO),因此本论文选用该方法合成石墨烯及石墨烯基金属硫化物纳米杂化材料。本论文中,使用溶剂热法成功还原制备了石墨烯及还原石墨烯/硫化镉(RGO/CdS)纳米杂化材料,并且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元素组成、化学键能,以及光学、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和矿化性能进行了测试,探讨RGO含量对CdS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可见光催化降解增强机理;利用溶剂热法合成还原氧化石墨烯/硫化锌(RGO/ZnS)纳米杂化材料,并对其形貌、微观结构等进行表征,研究样品紫外光催化降解性能;利用水热法有效合成带隙可调的ZnxCd1-xS/RGO杂化材料,对其形貌、结构、化学键能等进行表征,研究杂化材料中可见光致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及电子转移途径。分析光催化降解、矿化MB的实验结果,对其稳定性、可再利用性也进行了研究。最后探讨可见光催化性能增强的机理。本论文的研究将为石墨烯与其他金属硫化物杂化材料的合成以及在光催化、其他领域的应用奠定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12-01)

汪永彬[4](2014)在《石墨烯基金属硫化物(CuS,Cd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凝聚态物理学家Geim和Novoselov报道了他们制备出由碳原子首尾相连并具有二维结构特征的物质-石墨烯以来,一场科学技术界的巨大变革一触即发。石墨烯具备二维的蜂窝状的晶体结构和特有的物化特性。当然,单层的石墨烯才不够稳定,易于堆垛成石墨等问题,这使它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截止到现在,大多数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能够提高光催化剂的光化学性能的原因在于石墨烯具备超强的电子传导能力,或者说石墨烯扮演一个电子存储器和传导器的角色,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再复合同时被抑制。我们的工作是在二维的片状石墨烯上构筑纳米级别的“建筑构件”,我们的工作对石墨烯基复合纳米材料和整个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界的发展具备积极地象征意义。该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以天然的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和Hoffman法将其氧化制备得到氧化石墨,后经过超声清洗仪的超声剥离的得到氧化石墨烯的薄片。经超声剥离的氧化石墨烯薄片经过超声及化学还原法制备得到石墨烯薄片。(2)通过一锅法原位合成出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有不同掺杂比例的石墨烯/CdS纳米薄片复合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图谱(XRD)、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并借助光化学反应仪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CdS纳米颗粒均匀的分布在石墨烯的表面,粒径大约为90nm左右。石墨烯/CdS在可见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溶液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当光照时间达到60min,对亚甲基蓝溶液降解效率达到最大,为91%。(3)采用水热法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和硫源制备了石墨烯/CuS系列纳米复合物。采用了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漫反射波谱,透射电镜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表征手段来表征纳米复合物的性能。结果显示,硫化铜纳米晶体以平均粒径为16nm左右的大小平均分散在片状石墨烯的表面。所制得的样品对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能力上相较于纯CuS表现的更好,我们的工作同时证明了石墨烯/CuS纳米复合物作为一种类芬顿试剂在水处理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4-06-03)

赵艳茹[5](2014)在《石墨烯基金属硫化物的制备及其储能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是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性能材料,是其他维度石墨材料的基本构建单元。作为一种二维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高比表面积,因此引起了众多科学研究者的关注,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容量,因此如何提高电极的性能成为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研究热点。过渡金属硫化物是具有类石墨烯结构的层状无机复合物,与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石墨相比,过渡金属硫化物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而具有吸引力。一些层状的金属硫化物如FeS、MoS2和WS2等由于具有结构上的优势便于锂离子的储存,因而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些2D片S-S层间存在弱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进而可以通过剥离制得。然而,这些层状金属硫化物在锂离子嵌入和脱出过程中会引起体积膨胀。文中作者尝试引进惰性SiO2掺杂到MoS2/石墨烯体系中。无定形二氧化硅不仅可以阻止石墨烯层面内MoS2的团聚情况,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MoS2电极的体积膨胀和电极粉碎。同时,作者也利用软模板法诱导不同形貌和结构石墨烯基MoS2或FeS复合材料的合成,考查了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此外,石墨烯作为一种柔性材料,可以缓冲充放电过程中储锂的体积变化。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和电荷迁移率可以改善电极的导电性和电子在电极反应间的电子传输。首先通过Modified Hummers method氧化天然石墨片制得氧化石墨烯,利用软模板辅助的简易水制热法备了类石墨烯/石墨烯复合物。文中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G(CTAB-90℃)和MG(PVP)具有出色的可逆容量和优秀的倍率性能(100 mA/g,循环50圈后比容量为80OmAh/g;1000mA/g,-600mAh/g)。采用简易有效的两步法合成了MoS2/SiO2/石墨烯复合材料(MSG)。石墨烯基二氧化硅首先在氧化石墨烯上原位水解正硅酸四乙酯,然后以此作为模板用于MoS2的可控合成,之后在氮气氛围中进行热处理。所得复合物包含MoS2作为活性成分,无定形SiO2作为掺杂。复合物中惰性二氧化硅可以有效缓解MoS2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结果表明:MoS2/SiO2/石墨烯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循环100圈后,电流密度为10OmA/g时,比容量一直稳定在1060 mAh g-1,即使在8 Ag-1的高电流密度下,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高达580mAhg-1,高达其他MoS2和MoS2/石墨烯复合材料。文中展示了一种基于FeS锂离子电池电极复合物的制备配方,其中利用直接沉淀方法合成FeS纳米棒负载在还原氧化石墨烯上。所得FeS/RGO复合物锂离子电池性能优于单一FeS的性能。电化学性能增强归因于FeS较小的纳米棒尺寸,同时FeS和RGO片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潘书刚[6](2013)在《石墨烯基金属硫化物半导体复合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一种新型二维碳材料,是继碳纳米管、富勒烯球之后的又一令人关注的重大发现。它是其他各维碳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可以包裹成为零维的富勒烯,也可卷曲成为一维的碳纳米管,又可堆砌成为叁维的石墨。由于它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得石墨烯在光学、电学、力学、热学等方面都具备优异的性能,成为近年来材料科学、物理学以及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是石墨烯迈向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在催化、光学、电子学、磁学、生物医学、传感器、能量存储等诸多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能。在本论文中,设计和制备了一系列的石墨烯-金属硫化物半导体复合材料,并对其光学性质、吸附性能、可见光催化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1.Ag2S/石墨烯复合材料设计、制备、表征及其光学性质研究论文首先以胶体石墨为原料制备了高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利用氧化石墨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为反应活性点,以单一原料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盐作为前驱体,或者以二硫化碳和硝酸银为初始材料,分别通过溶剂热或水热方法控制合成Ag2S/石墨烯复合材料,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等技术进行了一些列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和Ag2S的复合能够有效的控制Ag2S的形貌、粒子的尺寸和分散性。同时,讨论了反应参数对产物形成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此外,光学性质数据表明,相对于氧化石墨和纯Ag2S而言,Ag2S/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拉曼信号和荧光信号分别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2.CdS/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吸附性质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展示以氧化石墨为基体材料,使用两种不同的初始原料,制备CdS/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其表征,初步探究CdS/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同时,考察CdS/石墨烯复合材料对染料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CdS/石墨烯复合材料对甲基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室温下,静态吸附2.5h后,吸附趋于平衡,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此外,检测了CdS/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可见光辐照下降解染料甲基橙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CdS/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拥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分析可能引起催化活性变化的原因是石墨烯与CdS纳米粒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导致复合材料吸附能力的增强、能带间隙的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3.Ni3S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吸附性质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以环己醇、氢氧化钾、二硫化碳和乙腈为起始材料,35℃下反应3h合成环己基黄原酸钾,再利用其与镍的硝酸盐反应制备单一前驱体环己基黄原酸镍,采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改变反应参数(如时间、温度),制备不同形貌和晶型的硫化镍。此外,以单一前驱体环己基黄原酸镍作为初始原料,使用氧化石墨为基体材料,溶剂热条件下合成Ni3S2/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表征,同时以甲基橙染料作为吸附物质来探讨Ni3S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Ni3S2/石墨烯复合材料对染料甲基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室温下,静态吸附4.5h后,吸附趋于平衡,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Ni3S2/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较高比电容和优秀的循环性能,究其原因可能归功于Ni3S2与石墨烯之间显着的协同作用。4.ZnS/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S/石墨烯复合材料,并通过XRD、XPS、TEM、Raman、荧光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ZnS/石墨烯中,ZnS纳米粒子较为广泛的分散在石墨烯片上,其粒径范围在4.5-15nm。同时,ZnS/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拉曼和荧光性质显示:相对纯ZnS和氧化石墨而言,ZnS/石墨烯复合材料展示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比较纯ZnS和ZnS/石墨烯复合材料,ZnS/石墨烯复合材料表现出荧光增强活性。此外,初步探讨ZnS/石墨烯复合材料光学性质变化的可能原因。5.MxSy/石墨烯(M=Bi、Co)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采用铋、钴的环己基黄原酸盐作为单一前驱体,通过溶剂热法,使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明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p-环糊精),改变反应参数(时间、温度),制备铋、钴硫化物,并通过XRD、TEM、SEM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此外,以单一前驱体一铋、钴的环己基黄原酸盐作为硫源和金属源,使用氧化石墨为基体材料,溶剂热条件下合成Bi2S3/石墨烯和Co9S8/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此外,测试了Co9S8和Co9S8/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石墨烯的引入有效的改善了Co9S8的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廖骞,席婵娟[7](2012)在《铜催化含氮和硫化物的乙烯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铜为催化剂,结合不同的反应条件,分别阐述了酰胺、胺、唑类化合物和硫化物与卤代烯烃的交叉偶联反应,从而分别得到了各种烯酰胺、烯胺、N-烯基唑类化合物和烯基硫醚化合物.上述亲核试剂与1,4-二卤-1,3-二烯化合物反应,经过两次乙烯基化反应,可以高效地得到各种取代的吡咯和噻吩衍生物.进一步阐述了N—H键以及其邻位C—H键也能够和1,4-二卤-1,3-二烯反应,生成唑并吡啶衍生物.(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2年06期)

廖骞,闫晓宇,席婵娟[8](2011)在《铜催化胺和硫化物的双乙烯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咯、噻吩、呋喃等是一类很经典的杂环化合物,它们在药物化学和材料化学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该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杂原子的烯基化反应是构成此类化合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近年来在过渡金属催化的烯基化反应中,作为亲核试剂含N、O、S亲核体,它们与烯基卤化物或拟卤化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期刊2011-11-12)

Arash,GHORBANI-CHOGHAMARANI,Sara,SARDARI[9](2010)在《聚(4-乙烯基吡啶硝酸盐)、硅硫酸和溴化铵催化氧化硫化物生成亚砜(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A new catalytic procedure for the chemoselective oxidation of sulfides to sulfoxides was studied.A variety of aliphatic and aromatic sulfides were subjected to sulfoxidation by combining poly(4-vinyl pyridinium nitrate),silica sulfuric acid(SiO2-OSO3H),and catalytic amounts of ammonium bromide in CH2Cl2 in the presence of a few drops of water at room temperature.Excellent yields were obtained.(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王珊,柯瑾,蒲旭峰[10](2008)在《阿魏挥发油中仲丁基-1-丙烯基二硫化物对照品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阿魏挥发油中仲丁基-1-丙烯基二硫化物对照品的制备方法。阿魏挥发油先以硅胶柱层析分离制得仲丁基-1-丙烯基二硫化物粗品,再以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纯化,制备仲丁基-1-丙烯基二硫化物对照品,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进行结构鉴定,用薄层色谱及气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查。制得顺反仲丁基-1-丙烯基二硫化物对照品,纯度达99.0%以上,制备收率约65%。该仲丁基-1-丙烯基二硫化物对照品达新药研究所需对照品的要求,可用于阿魏挥发油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事》期刊2008年10期)

烯基硫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烯基硫化物是一类常见的化学原料,它是很多药物、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新材料等合成的中间体。本文探索了叁类高选择性合成Z-构型烯基硫化物的方法。首先,选用羧基苯硫酚为硫源与芳基端炔反应,得到一系列反马氏加成的烯基硫化物,主要构型为Z构型。无金属催化,反应条件温和,最高产率为85%,且官能团兼容性好,立体选择性高。接下来,选用二硫化物为硫源与芳基端炔反应,同样得到一系列Z构型反马氏加成的烯基硫化物。产率高达97%,且立体选择性好。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所选二硫化物中只有2,2’-二硫代水杨酸可以得到预期产物,且H2O的加入是决定产物构型的关键因素。最后,在第二类反应的基础上,选用水为溶剂,对二硫化物与芳基端炔的反应进一步研究。得到一系列反马氏加成的Z构型烯基硫化物,立体选性极好(Z:E>97:3)。反应条件简单,反应底物廉价,为合成烯基硫化物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烯基硫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琴.氮掺杂石墨烯基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生物电化学传感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7

[2].赵彩霞.高区域选择性合成Z构型烯基硫化物的方法研究[D].温州大学.2015

[3].王新伟.石墨烯及石墨烯基金属硫化物杂化材料的合成和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汪永彬.石墨烯基金属硫化物(CuS,Cd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4

[5].赵艳茹.石墨烯基金属硫化物的制备及其储能性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

[6].潘书刚.石墨烯基金属硫化物半导体复合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7].廖骞,席婵娟.铜催化含氮和硫化物的乙烯基化反应研究[J].有机化学.2012

[8].廖骞,闫晓宇,席婵娟.铜催化胺和硫化物的双乙烯基化反应[C].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2011

[9].Arash,GHORBANI-CHOGHAMARANI,Sara,SARDARI.聚(4-乙烯基吡啶硝酸盐)、硅硫酸和溴化铵催化氧化硫化物生成亚砜(英文)[J].催化学报.2010

[10].王珊,柯瑾,蒲旭峰.阿魏挥发油中仲丁基-1-丙烯基二硫化物对照品的制备[J].中国药事.2008

标签:;  ;  ;  ;  

烯基硫化物论文-张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