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保护水平论文-吴学安

专利保护水平论文-吴学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专利保护水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保护水平,专利权保护,给力,外观设计专利

专利保护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吴学安[1](2017)在《提升专利保护水平需要从法律层面“给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优先审查制度的适用范围将涵盖实质审查阶段的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复审以及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无效宣告案件。这意味着,中国将形成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报》期刊2017-04-25)

刘桂明,黄超峰,刘晴[2](2014)在《如何提高我国制药企业的专利保护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提高我国制药企业的专利保护水平为出发点,结合制药企业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借鉴品牌制药公司专利保护策略等角度,提出了提高企业专利保护水平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制药企业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陈学宇[3](2012)在《中药专利国际化四大阻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中医药专利大国,近年来中药专利申请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然而,中国专利在走出国门时却面临着各种尴尬,国内中药专利的国际认可度并不高。近年来,不少“洋中药”凭借专利保驾护航,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到2012年为止已经形成了将近300亿美元的市(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12-11-05)

包海波,徐明华,陈锦其[4](2011)在《专利保护水平与企业专利保护需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浙江287家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本文从企业专利保护需求的视角对我国专利保护水平和专利政策发展方向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专利保护水平对创新型企业专利活动的影响机制,以及企业对我国专利保护水平的评价,探讨了创新型企业对于专利保护的内生需求,由此提出加强我国专利保护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专利制度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型企业专利活动呈现出高水平、制度化的特点,但我国专利保护执法水平不高使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活动效率大大降低,大多数企业认为提高专利保护水平对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规模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1年11期)

耿文龙,叶春明,陆静[5](2011)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区域专利保护水平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区域专利保护程度的影响因素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了区域专利保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专利保护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有效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1年11期)

杜鹃[6](2009)在《专利保护水平模型及相关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利法作为激励发明创新的一个次优方案得到了主流经济学家的认同。然学界及实务界对专利保护水平的适度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批专利经济学学者就专利保护水平与经济增长和科技水平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目前学界一般的认识是专利保护水平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国家应适用较高的专利保护水平;经济科技低水平的国家就应适用低专利保护水平。在此观点下,国内学者对目前专利保护国际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专利保护水平日渐偏高产生了忧虑。然而,上述结论只是一个定性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有很多的量度,这个结论无法解释我国在专利保护水平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专利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仍在逐年增加的现实。专利制度的核心是利益的权衡,这种平衡的机制异常复杂,我们需要考察更直接的影响变量,以能在政策制度的制定中加以应用。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从宏观视角着眼,首先研究了专利产权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在得到对专利技术的适度保护最有利于资源配置的结论后,进一步考察了专利保护水平与专利生产要素产出弹性之间的动态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我国专利法保护水平的适度问题,用国内的经验数据对我国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的产出弹性进行了动态研究,得出我国研发资本的产出弹性大于研发人员的产出弹性,以此为依据,推论出我国专利保护水平应该逐步加强的结论。为考察我国专利法实际保护水平的适度问题,论文在最后两部分考察了我国专利法的实际运行绩效。首先依据制度评价标准,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一段时期内的专利法制度运行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对我国实际专利保护水平与理论上适度的专利保护水平进行比较,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用交易成本概念解释了专利制度的平衡机制,论证了在正交易成本情况下,与拥有完全的专利产权相比,有限制的专利产权更能节约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首次引入最优控制理论,把专利保护水平作为相机决策变量,通过建立专利保护水平的动态优化模型,得到了专利保护水平的最优时间路径。首次采用变参数模型分析了专利的投入要素与专利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对我国理想状态的专利保护水平作了初略估计。(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9-02-01)

余慧阳[7](2008)在《我国人类基因专利保护的意义——基于分子水平和遗传资源保护策略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指人体的一段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人类基因专利是指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人、特殊基因携带人对具有明确功能的DNA片段在专利法规定的期限内享有的独占实施权。人类基因专利保护赋予了这种基因资源开发者以垄断法权,这种保护也是人类自身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杨中楷,柴玥[8](2005)在《我国专利保护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997年基纳特和帕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专利保护水平按时间序列进行评价,揭示出我国专利保护提升的内在轨迹,明确我国专利保护水平的国际地位。力求为专利研究的深入进行奠定基础,服务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05年02期)

赵守普[9](2002)在《提高专利保护水平刻不容缓》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当前存在的专利保护意识淡薄、科研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等方面的分析 ,呼吁我国企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专利保护 ;同时介绍了专利保护的成功范例 ,指出提高专利保护水平的紧迫性。(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工通讯》期刊2002年01期)

文希凯[10](2000)在《中国全面提高专利保护水平——简介中国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专利法于1985年4月1日正式施行,从开始起就显示了立足中国国情和起点高的特点。1992年通过的专利法修正案扩大了专利保护的技术领域,延长了叁种专利的保护期限,使中国在专利保护水平方面基本达到了TRIPS协议的规定。面临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21世纪,随着以国企改革(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律》期刊2000年05期)

专利保护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提高我国制药企业的专利保护水平为出发点,结合制药企业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借鉴品牌制药公司专利保护策略等角度,提出了提高企业专利保护水平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制药企业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专利保护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1].吴学安.提升专利保护水平需要从法律层面“给力”[N].中国质量报.2017

[2].刘桂明,黄超峰,刘晴.如何提高我国制药企业的专利保护水平[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4

[3].陈学宇.中药专利国际化四大阻碍[N].医药经济报.2012

[4].包海波,徐明华,陈锦其.专利保护水平与企业专利保护需求[J].科研管理.2011

[5].耿文龙,叶春明,陆静.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区域专利保护水平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

[6].杜鹃.专利保护水平模型及相关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7].余慧阳.我国人类基因专利保护的意义——基于分子水平和遗传资源保护策略的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杨中楷,柴玥.我国专利保护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J].中国科技论坛.2005

[9].赵守普.提高专利保护水平刻不容缓[J].林产化工通讯.2002

[10].文希凯.中国全面提高专利保护水平——简介中国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J].中国法律.2000

标签:;  ;  ;  ;  

专利保护水平论文-吴学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