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模式下当代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

浅析互联网模式下当代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00)

(一)互联网思维含义

随着计算机行业和信息科学在21世纪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己深入全球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进而形成于特殊商业环境中的一种具有时代色彩的商业意识和理念。2011年,李彦宏提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这也是“互联网思维”一词首次被提出。对于这一词的概念界定,社会上说法很多,但也基本大致相同,总体来说,互联网思维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形成的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惯性思维模式,一般与商业联系更为密切,可以说是由于互联网时代的进入,而在其特殊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一种先进的商业意识和理念,这种思维模式的核心支撑就是背后强大的数据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及新兴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传统行业势必会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这就要求我们的传统行业要同样与时俱进,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用这种崭新的互联网思维来去应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对市场、用户、生态圈进行重新的审视。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崛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己被互联网全面渗透,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规模己经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如今,我国己成为世界范围内互联网使用人数最多的区域。这其中,各年龄段的学生占据着很重要的比例,网络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着其三观的塑造。因此,当前社会发展情势下,抢占音乐教育的网络主阵地,提升基础教育中音乐课堂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思维下音乐教育理念的变化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是以音乐为内容载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它的本体属于艺术教育。因此,其不仅在内容上体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美,同时,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它还肩负了最重要的审美性。音乐教育在广义上看,指的是通过音乐这一手段来对人在情感和品质上进行潜移默化的塑造,同时提高知识技能的教育。主要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学校音乐教育。通常来说,学校教育一般可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同时国民音乐教育又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可以说,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

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教育具有久远的历史,古代传统音乐形式更是种类繁多,主要有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等形式,其各自又包含很多分支,如民间音乐又包括器乐、歌舞、民歌和戏曲音乐。西周时期,涵盖“礼、乐、书、数、射、御”六大学科的六艺在此逐渐定形,并作为我们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一直延续至封建社会末期。这使得作为“六艺”之一的“乐”教见证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整个古代历程,可以说,贯穿我们整个封建社会的音乐教育基本都是以儒家思想的乐教思想为本。

从最初古代社会没有文本的口传心授到当今社会系统规范化的学校教学,我国的音乐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至互联网时代的当下,不论是互联网技术的冲击,还是互联网思维对这个时代发展观念的更迭,我们的传统音乐教学理念都必将面临一个革命式的转型。近些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无疑给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和质量带来了质的改变,尤其是当互联网+传统教育的融合应用被充分意识并开发,在线教育行业获得飞速发展之后,更是促进了当代教育教学的改革与进步。互联网发展到移动终端互联网,进而根本性地改变了知识资源获取和传播的途径,使得我们的当今的音乐课堂教学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地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获取方式也变得更为灵活。慕课、微课、大师课等等一系列在线教育产品日益成熟,在线教育市场趋于完善。在这之中,酷学网作为新东方英语旗下的学习网站就是在线教育产品的一个极为成功的突出代表,在酷学网的平台下,只要有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远程英语学习。

相较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使我们的求学之路变得更为便利。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进入完全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从学习条件、到学习环境、再到学习方式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对于我们具有多种特殊性功能的音乐学科来说,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不论是音乐资源的复杂性、音乐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还是音乐传承的必要性,互联网技术的支撑都给我们未来的音乐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更多的可能性。而互联网思维的用户性、数据性、创新性、跨界性等特点都对我们未来的音乐教育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其中,用户性的特点要求我们未来的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设计都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性为我们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对于音乐的二度创作能力提供了思考方向;数据性作为最重要的一点,则为我们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针对性,我们可以根据大数据的监测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心理情绪进行分析,进而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活动;跨界性则为我们的音乐教学理念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未来的音乐教育不应只禁锢在音乐学科教学上,应注重学科间的联系。音乐艺术作为一门审美学科,绝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可以与任何学科相关联,它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力的艺术,可以改变人们僵化的思维模式,给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提供更多的色彩性。因此,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力为基本目标,最终达到提高人类科学文明创造的崇高目标才是我们未来音乐教育在跨界性思维指导下要有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支撑拉近了我们一线城市高雅音乐和大山草原里民族民间音乐的距离,平衡了精英化音乐教育和大众音乐教育之间的资源提供,也搭起了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的桥梁,为全民音乐教育以及终身音乐教育提供了理论和物质保障,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完备地接受到更多元化的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马东风.音乐教育理论与科研方法论[M].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11.

[2]欧阳友.网络文学审美导向的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5,1:189-191.

[3]庞惠元.“互联网+音乐教育”的构建与发展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2.

标签:;  ;  ;  

浅析互联网模式下当代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