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策略荆正鹏

新时期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策略荆正鹏

齐河县水务局山东齐河251100

摘要:农田灌溉水利不仅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也是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应充分认识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在田间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制定农业节水规范,发动社会各方来筹集资金,扩大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范围,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措施,从而促进农田水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策略

水,自古至今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当前工业、农业、生态发展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提高水的利用率成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受科技发展、农业模式现状影响,我国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较低,一方面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自主推动灌溉技术革新能力明显不足,加上本身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导致灌溉过程中,水资源浪费严重。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8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左右。发达国家早在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8。

1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耕地面积20.24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14%,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符合现代化的农业的生产需求,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向专业化、集约化以及规模化经营模式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农民,而水资源的节约将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1.2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为确保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同步推进,同时根据市场原则制定“定水定量”“阶梯水价”等制度,以此达到用水总量的控制,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激发农业灌溉技术革新发展,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3加强低于自然灾害的能力

通过雨水的集蓄与利用、引黄灌区和机井灌溉工程的不断完善,极大的提高了大型干旱、洪涝灾害的处置能力,在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农民经济损失。为人畜饮水水源污染、水源紧缺的极端情况提供安全保障。

2对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率的测算分析

2.1技术路线

应根据《全国现状灌溉用水利用率测算技术方案》,选择不同类型、规模和条件的典型工程作为样本。根据现有灌溉水资料,首先应该要进行统计调查,采用点面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灌溉水的利用率。

2.2测算工作范围

应对整个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进行计算。首先,确定作物净灌溉的定额。其次,要测量土壤的含水量。最后,对当地的气象资料进行收集。

2.3通过系数,对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率进行测算

应采用收尾测算法来对灌区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进行测算,应根据净灌溉率用水量以及毛灌溉率用水量对数据进行采集,从而确定不同地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再结合灌溉面积的权重来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

3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率的方法

3.1建立多元化资金体系

当前各大灌区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缺乏资金问题,制约了灌区的创新建设,尤其是在积极引进使用节水改造工程体系的过程中,节水灌溉工程未能与灌区工程结合,应用水平比较低。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强化现有资金支出规划形成和投资工作,做好资金的统一调配使用水平;其次,在有效应用国家财政资金基础上,应当通过建设多样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再次,调整灌区水费收费标准,通过农户自筹、企业参与建设以及向银行贷款的方式,建设强有力的资金支撑体系;最后,资金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资金应用每一个环节的把控工作,保证每一笔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提升资金应用效率。

3.2积极将当地群众、农户参与到灌溉管理工作中

首先,可以通过灌区下属各部分乡镇成立用水户协会,组织农户参与到灌区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或向相关部门反馈,提升灌区机械设备实际操作应用效率;其次,将灌区供水单位和用水户有效结合在一起,以此促使农户积极参与工程检修养护、水电费收费等环节中,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效进行;最后,积极借鉴优秀的管理工作经验,在结合灌区建设实际需求基础上,构建新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立足未来农田水利灌溉工作目标、长远发展,保证各项管理体系改革创新能够有效推动灌区农田水利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3推广并应用新型农田水利灌溉技术

(1)农作物精确灌溉技术。该技术改变了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体系下的多沟渠漫灌现象,不仅使水资源浪费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还适用于农作物生长的每个阶段。精确灌溉技术主要是指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特性,通过计算合理确定用水量,采用先进的传感设备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及土质等进行分析,据此科学判断农田水利基本灌溉量,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进行的精准灌溉。(2)农作物预报灌溉技术。基于传感设备及相关分析仪器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当地天气预报对农作物长势及需水量参数进行计算预测,由此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实施效率。(3)农作物调控灌溉技术。依赖先进的自动化灌溉设备,对土壤进行分析,以此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及浇水的自动化管理。

3.4将高培育节水经济作物投入到种植生产当中

高培育节水经济作物具有品种优良、节水抗旱的特点,将其运用到种植生产中,不仅可以改善恶劣地区环境,还能提高农田的土壤质量。在培育经济作物时,应该要加强节水栽培技术的使用,从而提高经济作物的增肥保水能力,并实现高培育节水经济作物的科学规划高效利用。

4结语

在灌区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业生产中,灌溉水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某些灌区受所属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影响,使得灌区农田水利建设阻碍因素较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灌区应进一步对当地的气候进行分析。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加强建设蓄水工程,从而减少洪涝灾害对灌区农田生产的影响,以提高农田生产效率。而对于新型农田灌溉技术,应该进一步研究,因地制宜,创新利用,从而满足不同的农业生产需求。此外,灌区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对工程技术进行完善,并建立健全技术体系,适应新时期的农业发展需要,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芳,李永鑫,张玉顺等.河南省现状灌溉水利用率的测算研究卟人民黄河,2011.

[2]郝红科,汪有科,张玉玲.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及对策Ⅱ1.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

[3]郑英.凌海灌区工程建设管理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

[4]郝红科,汪有科,张玉玲.渠灌类型区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

标签:;  ;  ;  

新时期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策略荆正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