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组合论文-李永飞,宋前林,沈华东,许斌,贺杰

植被组合论文-李永飞,宋前林,沈华东,许斌,贺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被组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江城区,表土花粉,孢粉组合,植被

植被组合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飞,宋前林,沈华东,许斌,贺杰[1](2019)在《内江城区现代孢粉组合及其与植被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内江城区5个样点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物群落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花粉组合中木本植物花粉占59. 6%,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花粉比值(AP/NAP)约为1. 5;以松属、桤木属和蒿属为主。(2)城郊荒地花粉组合与母体植被能较好地对应,老城公园花粉组合基本能反映母体植被中优势种,城中小丘花粉组合难以反映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随着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增强,花粉组合与母体植被的对应关系减弱。(3)主要花粉类型中松属、桤木属和蒿属花粉具超代表性;棕榈科、栾树属、禾本科和榕属花粉具低代表性。可为四川盆地及相似地区环境考古和花粉过敏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1期)

董羊城,蔡炳祥,王福民,张垚,王秀珍[2](2019)在《基于最佳植被指数组合的水稻鲜生物量估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已经开展了大量基于单一植被指数的水稻生物量遥感监测研究。但由于生物量随着水稻生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单一植被指数只能反映某一时期水稻冠层和背景信息而不能精确地用于整个生育期生物量的监测。为此,采用40个植被指数,利用具有正交特性的逐步回归法,建立了一个彼此间包含较少冗余信息的植被指数组合,该组合中不同的植被指数适应于水稻不同生育期生物量的估算。运用具有非线性预测能力的支持向量机对植被指数组合估测效果进行验证,R~2达到0.81,RMSE达到0.51 kg/m~2。结果表明此植被指数组合相较于单一植被指数更能反应水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生物量估算能力,为水稻全生期育生物量估算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怡雯,许清海,张生瑞,李月丛,孙沅浩[3](2019)在《青藏高原高寒灌丛草甸花粉组合的植被指示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青藏高原泽库盆地31个样点表层苔藓样品孢粉组合分析和植被调查数据,揭示了高寒灌丛草甸花粉组合特征及其花粉来源范围,阐明了主要花粉类型对植被组成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研究区花粉组合以莎草科、紫菀属、毛茛科、蔷薇科和禾本科等为主,其主要由样点周围40 km范围内植被产生(花粉贡献率83%);花粉组合中出现的桦属、松属和云杉属等乔木类型花粉由风力远距离搬运而来. 0~100 m范围,研究区各样点间植被组成差异显着,与花粉组合的对应关系差; 0~3 km范围,各样点间植被组成差异性减小、整体趋于均质化,与花粉组合的对应关系逐渐提升;据此认为,考虑花粉组合贡献率和区域植被组成影响后的花粉-植被数量关系更能真实反映研究区花粉组合与区域植被组成的对应关系.此外,青藏高原灌丛草甸区湖泊表层花粉组合可能受区域外花粉或隐域性植被的影响较大,花粉组合中出现的大量蒿属和藜科花粉并不真实地代表区域植被组成,依据该区域湖泊沉积花粉组合变化推测区域植被演替及气候变化时应予以排除.(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0期)

谭莹,徐军,毛华英[4](2019)在《基于landsat8影像的植被信息提取最佳波段组合研究——以浙江省龙泉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龙泉市为例,运用最佳指数OIF法,同时结合Landsat 8各个波段的统计信息和相关系数、地物光谱特征曲线及各波段主要用途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Landsat 8影像用于植被信息提取时的最佳波段组合的选择。结果显示:256波段组合信息量最为丰富,为植被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组合。(本文来源于《华东森林经理》期刊2019年02期)

杨婕[5](2019)在《植被组合形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坡面流是黄土高原坡面侵蚀的源动力,其水动力学特性易受到地表特征以及降雨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坡面流阻力特性,对于黄土高原坡面侵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模拟植被条件下的定床阻力冲刷试验,以流体力学以及传统明渠水力学为基础,对比分析模拟刚性植被和柔性植被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异同之处;并在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草被与模拟灌木类植被组合作用下的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特别是阻力特性;建立组合植被覆盖下坡面流的阻力经验公式,为植被覆盖下坡面流阻力计算提供新思路,为明渠水流理论体系向细观尺度的延伸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1)刚性植被和柔性植被作用下的水流水动力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别。刚性植被条件下水流流速系数较大且柔性植被覆盖下的平均流速更易受水流流量影响;刚性植被覆盖下弗劳德数不超过1,即水流恒为缓流,而柔性植被条件下随着流量的增加,水流由缓变急;刚性植被覆盖条件下坡面流的阻力系数随着流量、雷诺数和水深的增大,先增后减,而柔性条件下阻力系数均与流量、水深和雷诺数呈负相关;另外,柔性植被覆盖下,阻力系数随淹没度的增加而减小,刚性植被下则呈单驼峰形式变化。(2)组合植被条件下的垂向流速分布更均匀,其数值离散程度较灌木类条件下的流速系数更小;组合植被条件下,试验点距集中分布在缓过渡流区,其次为缓层流区、急过渡流区、急层流区,其余两区未见分布;在流量Q<60L/min时,组合植被的缓流效果比草被和灌木类植被分别作用下的好,但在流量Q达到60L/min后,上述效果不再显着,随着流量增加组合植被相对草被以及相对灌木类植被的缓流系数的变化趋势相差较大,流量较大时草被进入淹没状态,作用减弱。(3)组合植被综合了灌木类植被和草被的优势:相对灌木类植被而言,组合植被条件下水流迎水面与背水面之间的水位差降低,由尾水旋涡造成的坡面侵蚀减弱;相对草被而言,组合植被条件下水位整体壅高,阻力进一步增强;模拟草被与模拟灌木单独作用条件下,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取决于起主导作用的阻力部分,覆盖度较小时,颗粒阻力为主导,二者关系呈负相关(当λg=0.07时),随着覆盖度增加,形态阻力逐渐转换为主导作用,二者关系随之逐渐转化为正相关;组合植被作用下存在附加阻力,且附加阻力占总阻力的比值整体较大,其与覆盖度关系并不显着,草被处于淹没状态后,附加阻力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组合植被作用效果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永飞,李春海,许斌,舒军武,李月丛[6](2019)在《苏鲁人类扰动区表土花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江苏和山东地区70个农田和非农田表土样品研究不同土地类型的花粉特征,为使用孢粉作为研究手段分析古代农业提供重要参考资料。结果表明所有植被类型的花粉谱均以草本花粉为主,但是含量明显不同,表现为农田>荒地>林地。其中禾本科谷物类型含量的变化最大,农田最高达41%,荒地高于11%,林地低于8%。谷物类禾本科花粉传播距离很短,其百分含量在10~20 m内急剧衰减至27.6%,500 m以外降低至20%以下;十字花科花粉也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藜科花粉对农田和荒地具有同等指示意义,可能与人类活动强度与方式有关。中华卷柏含量增加表明人类活动加强。油菜、水稻、小麦和玉米等谷物类花粉产量或者在土壤中保存存在差异:十字花科>玉米型禾本科>水稻型禾本科>小麦型禾本科。降趋势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相对百分含量,可以较好地区分水田、麦田和非农田,但油稻田与麦稻田、荒地与林地难以区分。(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孙沅浩,张生瑞,许清海,李怡雯,沈巍[7](2019)在《黄土高原中部落叶栎林花粉组合对植被盖度的定量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黄土高原中部黄陵地区34个样点地表苔藓样品的孢粉分析和相应植被调查数据,阐述了落叶阔叶林顶级群落花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落叶阔叶林顶级群落花粉组合以栎属(42%)、桦属(16%)和松属(12%)等木本类型为主,不同群落间花粉组合差异较小.单个样点花粉组合与0~100m范围内植被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但与0~1000m较大空间范围内绝对植被盖度较为相近,表明表土花粉指示较大区域植被的综合信息,而不指示样点周围的植被组成.栎属、桦属和松属花粉含量与植被盖度相近;海棠(蔷薇科)和槭属等落叶阔叶属种花粉含量较低,但其对应的区域植被较高;因此,解释地层花粉组合时应考虑低代表性花粉类型蕴含的植被信息.根据获得的主要属种花粉-植被数量关系,尝试重建了黄土高原东北部公海湖区中全新世(距今7300~5000年)时期的区域植被组成,该时段湖区应发育以栎属为建群种的落叶阔叶林顶级群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蒙[8](2019)在《大别山区苔藓样品中的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别山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针对其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中的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被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利于理解该地区花粉、植被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同样具有指导作用。表土花粉的采集有多种类型的收集器可供选择,不同收集器各有优劣,因此选用适当的收集器对花粉的现代过程研究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选用的苔藓样品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孢粉收集器,具有易收集易处理等特点,其花粉来源于当地和区域外植被,有利于研究花粉组合与不同距离下的植被组成之间的关系。2017年7月,课题组在安徽省大别山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野外样品采集和植被调查,采集了30个样点的苔藓样品并调查样点10m范围和100m范围内的植被特征。本研究以苔藓样品中的花粉为研究对象,结合植被调查数据,对不同群落类型的苔藓样品中的花粉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苔薛样品中的花粉组合与植被组成的相互作用展开研究,阐述了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花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植被组成的指示意义。结果如下所示:(1)通过花粉大小、极轴赤道轴比值、萌发孔类型和外壁形态等特征的差别,对苔藓样品种的花粉进行鉴定,区分了不同花粉母体植被所属的科属种,对花粉组合中百分比较多的花粉的形态数据进行统计,获得21种主要花粉形态特征。(2)针对30个样点鉴定出29881粒花粉,89个花粉类型,乔木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83%),以松属(Pinus,62.1%)、栎属(Quercus,10.4%)和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2.8%)等木本植物花粉类型为主。(3)根据植被属种组成和植物绝对盖度的差异将30个样点划分出5个主要群落类型,包括黄山松或马尾松林群落、黄山松~短柄枹栎~茅栗林群落、茅栗~短柄枹栎林群落、毛竹林群落和杉木林群落,得到每个样点不同距离下的各科属植被盖度变化。(4)落叶阔叶林顶级群落花粉组合特征花粉组合与不同距离的植被组成的主坐标分析显示,每个样点花粉组合与0~100 m范围内植被组成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群落特异性,与0~1500 m范围内植被组成相似,表现出区域均质性特征,应指示区域植被组成。松属和枫杨花粉含量高于植被盖度;栎属和枫香树(Liquidamber formosana)花粉含量与植被盖度相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和栗属(Castanea)等属种花粉含量总和不足3%,但对应的区域植被盖度几近花粉含量的5倍。因此,解释地层花粉组合时应考虑低代表性花粉类型蕴含的植被信息,同时也应注意地形因素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3-01)

刘艳,杨耘,聂磊,李帅[9](2019)在《积雪-荒漠植被及其组合反射光谱特征观测实验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谱混合机制研究对混合像元解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利用全波段光谱仪累积期和消融期对规则和非规则分布模式下积雪-荒漠植被混合像元及纯净积雪和荒漠植被像元控制式采集反射光谱。K-均值法计算采集影像积雪和荒漠植被面积比并分析其对应混合像元光谱变化特征以获取更加精细的光谱特征信息,准同步Tetracam ADC3(Agricultural Digital Camera 3)采集图像并计算典型指数,从微观尺度上证实了混合像元主要出现在地类边界处。结果发现,1 456~1 697nm粗粒径冻结雪反射光谱高于新雪反射光谱,新雪反射光谱明显高于陈雪;因冻结覆冰,荒漠植被光谱为积雪、冰晶和植被枝干混合光谱信息,新降积雪覆盖植被光谱特征为积雪和植被枝干的混合光谱信息,不存在常规绿色植被"红边"效应;采集角度为5°和10°时光谱低于垂直角度采集光谱,角度大于10°随角度增加荒漠植被光谱逐渐增大。像元内各个组成物质的面积比及所处像元的位置、采集角度和方向都会影响混合像元的光谱组合信息。(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2期)

姚付龙,马春梅,敬一丹,杨海军[10](2018)在《新疆赛里木湖流域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新疆赛里木湖流域现代植被调查及不同植被带的53个表土样品花粉鉴定分析,深入研究了该区域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表土花粉组合可反映出该流域植被的总体特征,赛里木湖流域不同植被带内花粉组合差异显着,依据花粉谱特征可以分为草原带、针叶林带、森林灌丛带、亚高山草甸带、荒漠草原带、草原灌丛带、荒漠植被带;云杉属、蒿属、藜科、禾本科含量高、变化明显,可作为该流域古环境重建的重要参考依据;蒿属/藜科(A/C)比值可以用来区分荒漠植被带和荒漠草原带,荒漠植被带A/C值平均为0.62,荒漠草原带A/C值平均为1.55,1是两者之间的界值;云杉属花粉含量≥30%时可认为该样品来自于云杉林,云杉属-蒿属-禾本科等花粉组合表明森林(灌丛)的存在,亚高山草甸以蒿属-禾本科-云杉属组合为主,(荒漠)草原(灌丛)以蒿属-藜科-禾本科为主,藜科-蒿属是荒漠植被的建群种。(本文来源于《微体古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植被组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已经开展了大量基于单一植被指数的水稻生物量遥感监测研究。但由于生物量随着水稻生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单一植被指数只能反映某一时期水稻冠层和背景信息而不能精确地用于整个生育期生物量的监测。为此,采用40个植被指数,利用具有正交特性的逐步回归法,建立了一个彼此间包含较少冗余信息的植被指数组合,该组合中不同的植被指数适应于水稻不同生育期生物量的估算。运用具有非线性预测能力的支持向量机对植被指数组合估测效果进行验证,R~2达到0.81,RMSE达到0.51 kg/m~2。结果表明此植被指数组合相较于单一植被指数更能反应水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生物量估算能力,为水稻全生期育生物量估算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被组合论文参考文献

[1].李永飞,宋前林,沈华东,许斌,贺杰.内江城区现代孢粉组合及其与植被关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董羊城,蔡炳祥,王福民,张垚,王秀珍.基于最佳植被指数组合的水稻鲜生物量估测[J].科技通报.2019

[3].李怡雯,许清海,张生瑞,李月丛,孙沅浩.青藏高原高寒灌丛草甸花粉组合的植被指示性[J].科学通报.2019

[4].谭莹,徐军,毛华英.基于landsat8影像的植被信息提取最佳波段组合研究——以浙江省龙泉市为例[J].华东森林经理.2019

[5].杨婕.植被组合形式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6].李永飞,李春海,许斌,舒军武,李月丛.苏鲁人类扰动区表土花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9

[7].孙沅浩,张生瑞,许清海,李怡雯,沈巍.黄土高原中部落叶栎林花粉组合对植被盖度的定量指示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

[8].王蒙.大别山区苔藓样品中的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的关系[D].安徽大学.2019

[9].刘艳,杨耘,聂磊,李帅.积雪-荒漠植被及其组合反射光谱特征观测实验及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10].姚付龙,马春梅,敬一丹,杨海军.新疆赛里木湖流域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关系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8

标签:;  ;  ;  ;  

植被组合论文-李永飞,宋前林,沈华东,许斌,贺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