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废料论文-杨敏,杨和平,肖杰,童超,Lilian,Ribeiro,de,Rezende

沥青路面废料论文-杨敏,杨和平,肖杰,童超,Lilian,Ribeiro,de,Rezende

导读:本文包含了沥青路面废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筑与拆除废料,再生集料,沥青路面,结构层

沥青路面废料论文文献综述

杨敏,杨和平,肖杰,童超,Lilian,Ribeiro,de,Rezende[1](2017)在《再生建筑废料铺筑沥青路面结构层力学性能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建筑与拆除废料在许多工程领域得到再生利用,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工程只需较少投入就能促进其大量应用,研究前景广阔。该文先简要综述已有相关室内外试验研究现状,着重介绍巴西2003年用再生集料铺筑基层、底基层的某沥青路面试验段,尤其是采用多种现场试验对该路面使用情况进行了8年多跟踪监测及分析评价。研究表明:再生集料能提供天然粒料相同水平的测试参数,类似于普通集料铺筑的路面,其性能可达到满意要求,建议在不同类型路面中更多地研究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7年03期)

孙以民[2](2016)在《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沥青路面废料再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叁十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高速发展。在现有的公路高等级路面及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约占80%。通常情况下,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平均为12年到15年,早期建成的高等级公路大部分达到了维护阶段,每年将产生大量的沥青道路材料,如果将这些废料全部作为垃圾处理,不仅耗费巨额的费用,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目前我国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完整的政策制度,技术手段也并不十分成熟。由此可见,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针对四种常见的沥青路面材料再生技术,总结分析每种再生手段的适用条件、优缺点,详细论述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的技术可行性;然后从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方面,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对比分析了沥青路面材料四种再生利用的综合效益,并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线性加权和法对四种再生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省很大数量的粗细集料、沥青等原材料,降低工程成本,同样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着的效果,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技术有显着的综合效益;最后分析我国目前沥青道路废料再生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推广的障碍,并给出了解决的建议,可以为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推广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10-01)

罗明[3](2015)在《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行业现状及管理措施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的行业现状,简要介绍了我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管理措施,阐述了沥青路面废料的经济性和社会价值以及国家的再生利用鼓励政策,并在借鉴国外发达城市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废料管理的相应措施。(本文来源于《市政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韩韦庭[4](2012)在《循环利用沥青路面废料现场冷再生施工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对各种循环利用沥青路面废料现场冷再生施工方法进行相关的总结,可以分为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和就地冷再生四种。将主要对各种循环利用沥青路面废料现场冷再生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2年08期)

任永利[5](2010)在《陶瓷废料用于沥青路面隔热层混合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坏现象。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交通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主要表现为:水损害、松散、车辙、裂缝、泛油等。其中车辙病害可以说是最为严重,危害也是相当大的,它是沥青路面特有的一种损坏现象。分析路面车辙的成因可知,高温是车辙产生的最直接诱因——高温使得沥青变软,造成沥青混凝土的承载能力下降。目前在解决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时,主要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即通过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或采用骨架型集料级配等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均为“被动”式的技术措施,即通过提高沥青混合料自身的高温性能“被动”地接受外界高温。但工程实践证明这些技术的应用也很难根本地解决车辙问题,且增加工程成本。正是基于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热物性参数较小的陶瓷沥青混合料作为道路隔热层,减弱热能在沥青混合料中的累积,降低路面的温度,提高道路的抗车辙能力。该方法的特点是避免了道路“被动”接受外界高温,而是采用“主动”的方式,降低路面温度。陶瓷废料沥青混凝土隔热层技术,在实现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创新的同时;也可推动陶瓷废料的废物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采用陶瓷废料修筑路面,可以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消耗,有效缓解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这将有利于保证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提高交通运输效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依据气象工程、道路工程、热能工程、材料工程等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展开了陶瓷废料沥青混合料隔热层“主动”降低路面温度技术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研究影响道路温度的主要因素。研究后发现,影响道路高温的主要因素包括两方面:(一)外界环境因素,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温度,风等外界因素。(二)道路材料的内部因素,即材料的热物性,包括导热系数、比热容等。其中外界环境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因此,要想降低路面温度,应考虑采用第二种方式,即采用热物性小的材料作为路面铺装材料,降低路面温度。②研究了道路材料的热物性参数,从理论上证明采用较低热物性参数的材料实现降低道路温度是可行的;研究了热物性参数较小的陶瓷废料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后证实,陶瓷废料沥青混合料作为道路隔热层应用于路面磨耗层是可行的,以及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陶瓷废料沥青混合料的热物性,从理论上证明陶瓷废料沥青混合料作为隔热层降低路面温度是可行性。③通过对陶瓷废料沥青混凝土隔热层实际道路温度测定,证明陶瓷废料沥青混凝土隔热层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采用陶瓷废料沥青混凝土隔热层技术,可以明显降低路面温度;采用陶瓷废料沥青混凝土隔热层可以减少路面高温作用时间;采用陶瓷废料沥青混凝土隔热层减少路面温度波动;因此应用陶瓷废料沥青混凝土隔热层大大改善了路面温度条件。④利用有限元Ansys计算软件,通过参数分析法,研究陶瓷废料掺入量(陶瓷废料掺量分别为0%、20%、40%、60%、80%及100%)对道路隔热效果的影响。研究后发现,陶瓷废料掺入量越多,道路降温效果越好。但是综合考虑陶瓷废料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及路用性能,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陶瓷的掺量控制在40%~60%之间较为合适。通过该论文的研究表明,陶瓷废料沥青混合料隔热层不仅可以很好的降低路面温度,改善路面温度条件,提高道路抗车辙性能,且可以陶瓷废料的废物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此,在道路建设及养护中应推广该技术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0-12-01)

刘明辉,苗育成,郭爱林[6](2010)在《沥青路面废料冷再生利用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旧料的性能特点及冷再生技术的可靠适用性,进行了旧料的性能试验分析和以水泥为添加剂的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室内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析旧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和集料性能变化规律可对再生混合料合成级配及添加剂的确定提供依据;在旧料中掺入不同剂量的水泥添加剂和适量的水之后,旧混合料的性质得到改善,提高了旧混合料的抗压强度.研究结果可为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李键[7](2008)在《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沥青路面废料性能研究及再生剂的研制、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工程应用及技术经济分析叁个方面进行了废旧沥青的利用的研究。本文将旧料性能作为沥青路面技术重点考察对象展开研究。首先,研究分别提取了不同部位(上、下面层),不同年限(9年和3年)的旧料,考察了旧沥青、旧骨料性能变化并与新沥青和新骨料进行对比。其次,根据上述旧料品质,通过采用轻质油分掺加稳定剂这一技术措施,对不同种类稳定剂与轻质油分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大量的试验对比研究,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再生剂——L型再生剂。考察了再生剂的再生效果并与传统轻油型再生剂进行对比。最后,利用红外光谱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沥青老化前后及四组分变化情况。分析发现,不同的老化方式,得出的红外光谱图有明显的不同。本研究选择沿用普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马歇尔试验法。但由于旧料的加入,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沥青混合料又有所不同。首先,对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评价,根据旧料品质检验情况,并结合考虑现有实际沥青拌和设备和施工条件,确定旧料掺配率为15%。然后,根据旧料级配以及再生沥青混合料相应规范级配,确定新料级配。最后,按照马歇尔试验法确定沥青用量,以此沥青用量扣除旧料中的沥青含量及再生剂用量,即可计算出需要掺加的新沥青用量。本文在工程应用及技术经济分析方面对再生沥青及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室内试验,并经过反复论证后,在成渝高速公路左线K85+088~K87+166沥青路面改造中进行厂拌热再生工程试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热再生与普通沥青路面施工的差异,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工艺和生产控制及质量管理。分析热再生生产成本得到,再生1t废料直接节约费用约300元。由于热再生技术充分利用废料,减少了废料由于堆放、填埋造成的环境污染,从而具有相当的环保效应和因此产生的社会效应(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5-01)

罗蓉[8](2003)在《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若按现有路面维护技术进行养护维修,必将产生大量废弃沥青路面材料,且废弃沥青路面材料的数量也随公路维修里程的逐年增加而增加。这样将征用宝贵的土地资源来堆放,并对环境产生新的化学污染,而且对于我国这种优质沥青极为匮乏的国家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废旧沥青再生技术的理论基础、试验方法及工程实际应用。首先,通过旧料抽提试验、旧沥青常规指标及化学组分分析试验考察旧沥青混合料的品质,发现其针入度下降、软化点上升、延度减小、粘度增大、芳香分减少,奠定整个研究的基础;同时对传统回收沥青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克服了老化方法中的若干缺陷。其次,分析沥青老化的机理、沥青再生的可行性,提出沥青再生的基本思路,采用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进行再生,考察再生沥青的基本性能以及再生沥青与新沥青混合后的性能;试验证明,再生剂能有效改善旧沥青性能,再生沥青与新沥青按适当比例混溶后,从沥青叁大指标来衡量,其路用性能可以恢复到使用之初水平。再次,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并考察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新料与旧料的掺配率、再生剂的掺量是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学院》期刊2003-05-12)

叶秀英[9](1984)在《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自《中州建筑》漯河市挖取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于铺筑路面,不仅利用了沥青路面废料中的石子,并可节约沥青60%左右。具体操作工序如下:将挖取的旧沥青油面材料,用铁锤砸成3~6厘米油石块,在5~10厘米吊筛上过筛,除去泥土杂渣。准备两个容量为0.3 m~3的炒盘,将旧油石料0.2 m~3置于第一盘内预热脱水,边翻边拌,并用铁锨将油石块(本文来源于《建筑知识》期刊1984年02期)

沥青路面废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叁十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高速发展。在现有的公路高等级路面及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约占80%。通常情况下,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平均为12年到15年,早期建成的高等级公路大部分达到了维护阶段,每年将产生大量的沥青道路材料,如果将这些废料全部作为垃圾处理,不仅耗费巨额的费用,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目前我国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完整的政策制度,技术手段也并不十分成熟。由此可见,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针对四种常见的沥青路面材料再生技术,总结分析每种再生手段的适用条件、优缺点,详细论述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的技术可行性;然后从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方面,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对比分析了沥青路面材料四种再生利用的综合效益,并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线性加权和法对四种再生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省很大数量的粗细集料、沥青等原材料,降低工程成本,同样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着的效果,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技术有显着的综合效益;最后分析我国目前沥青道路废料再生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推广的障碍,并给出了解决的建议,可以为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推广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沥青路面废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杨敏,杨和平,肖杰,童超,Lilian,Ribeiro,de,Rezende.再生建筑废料铺筑沥青路面结构层力学性能现场试验[J].中外公路.2017

[2].孙以民.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沥青路面废料再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3].罗明.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行业现状及管理措施的思考[J].市政技术.2015

[4].韩韦庭.循环利用沥青路面废料现场冷再生施工综述[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

[5].任永利.陶瓷废料用于沥青路面隔热层混合料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6].刘明辉,苗育成,郭爱林.沥青路面废料冷再生利用试验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

[7].李键.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

[8].罗蓉.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

[9].叶秀英.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J].建筑知识.1984

标签:;  ;  ;  ;  

沥青路面废料论文-杨敏,杨和平,肖杰,童超,Lilian,Ribeiro,de,Rezende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