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论文-赵建明

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论文-赵建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宗教“五性”论,宗教政策,历史视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明[1](2013)在《历史视域中的宗教“五性”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宗教“五性”论,即指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复杂性和国际性。宗教“五性”论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宗教问题的科学概括,它既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宗教政策的理论指南,同时它也代表了党对宗教问题的认识水平与认识态度。宗教“五性”论虽然是在建国后提出的,但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体现了党依据中国特有的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认识和分析宗教问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制定宗教政策、独立解决宗教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就开始注意宗教问题的研究,并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时代主题与社会矛盾特点,逐渐摸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政策。初期,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思想武装,中国共产党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将之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党的一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都亲自做宗教工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土地改革以及处理外国传教士和教会关系的实践中,初步总结形成了一套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原则和历史经验,这些理论与经验为建国后党和政府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建国后,我党对宗教“五性”的认识更加明确,从宗教政策中体现“五性”思想到直接提出宗教“五性”论,这一阶段也是宗教“五性”论从隐性到显性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文革期间错误宗教政策的拨乱反正,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也日趋成熟与稳定。当今,伴随着人民群众精神与信仰生活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的宗教问题也面临着新问题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宗教“五性”论又有了新的发展与创新,其中宗教的文化性与国际性视域愈来愈得到重视。(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李仁质[2](2010)在《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根据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和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我国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新阶段党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执政理念相结合,就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和方针政策,为党和政府正确地处理宗教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张俭松[3](2009)在《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的演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出于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国文化的继承性,以及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面性考虑,中国共产党人就意识到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了对宗教问题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宗教理论政策往往依附于土地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新中国建立之初至“文化大革命”前,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具体的宗教工作实践的指导及领导人的讲话中;“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政策遭到全盘否定,宗教工作全面停止;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颁布了一些指导宗教工作的政策文件,宗教工作慢慢向法治的方向迈进。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教政策,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在不同时期都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宗教工作会议,也颁发了许多政策性文件,从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政策;另一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历次修改的宪法以及负责宗教工作的相关部门所制定的法规等当中也阐明了党的宗教理论政策。本文尝试对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今的宗教理论政策进行系统的梳理,以理清其发展演变的脉络,井补充前人没有涉及的史料,使我国对宗教理论政策的研究更为深入、全面,为我国日后制定有效、可行的宗教理论政策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时间为线索,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十一届叁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政策叁个部分进行论述。在阐述不同时期的宗教理论政策时,尽量以史料说话,力图再现历史的真实而貌,并对政策作了正反两方面的辩证评价。最后,本文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的主要特点,制定宗教政策和处理宗教问题主要经验与教训,并对日后如何做好宗教工作做了一番思考与展望。(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09-06-15)

黄铸[4](2003)在《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和政策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在世界观上是根本对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这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一切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03-11-14)

吴相顺[5](2003)在《中国共产党第叁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理论和政策——中国共产党第叁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研究之十一》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叁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理论和政策的基本观点包括: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宗教无小事;全面、正确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2003年05期)

黄铸[6](2002)在《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宗教政策的历史回顾和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否一直以“鸦片论”作为认识宗教的圭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标准理解和制订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据? 这是一个事关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的重大原则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进行一番历史的回顾和考察。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宗教观为指导的。 那么,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宗教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又怎么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宗教的基本观点呢?可以说,主要有两条。(本文来源于《中州统战》期刊2002年07期)

黄铸[7](2002)在《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的回顾和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以“鸦片论”作为认识宗教的圭臬,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标准理解和制定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02-05-24)

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根据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和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我国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新阶段党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执政理念相结合,就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和方针政策,为党和政府正确地处理宗教问题指明了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赵建明.历史视域中的宗教“五性”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李仁质.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的发展[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

[3].张俭松.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的演变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9

[4].黄铸.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和政策的历史考察[N].人民日报.2003

[5].吴相顺.中国共产党第叁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理论和政策——中国共产党第叁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研究之十一[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

[6].黄铸.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宗教政策的历史回顾和考察[J].中州统战.2002

[7].黄铸.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的回顾和考察[N].中国民族报.2002

标签:;  ;  ;  ;  

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政策论文-赵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