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服务发现论文-刘伟

空间数据服务发现论文-刘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数据服务发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理本体,层次结构相似度,语义相似度,空间数据服务发现

空间数据服务发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10)在《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数据服务发现与集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间信息服务中,虽然数据服务的内容日益丰富,但由于在服务发布过程中,发布者来自于不同的行业,使用了不同的规范,造成请求者难以使用这些服务。为了有效地发现、集成这些空间数据服务,OGC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的服务标准和规范,如WFS、WCS和GML等。但由于OGC服务不支持基于语义的编码,其服务规范仅仅提供语法层次的服务描述,导致在服务发现、集成的过程中,无法发现语义相关的数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对以WFS、WCS形式发布的空间数据进行有效发现、集成的方法。本文给出的解决方案不需要显式地语义标注这些空间数据服务,只是建立了一个可以重用的本体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体的语义相似度匹配模型和空间数据服务发现模型;利用查询重写,请求WFS、WCS服务的标准接口,自动地抽取WFS、WCS服务的能力模式和数据模式保存在数据表中,作为被检索的数据源。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构建了空间数据服务集成的体系结构,就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地理本体库的构建,空间数据服务的描述,空间数据服务的发现以及空间数据服务的集成。2)构建了地理本体库,提出了五元组逻辑结构的本体构建模型,根据语义匹配模型的需要,重点描述了其中的概念属性集和层次结构,作为语义检索的基础。3)根据建立的本体库,提出了空间数据服务的语义匹配模型和发现模型。在语义匹配模型里,综合比较了本体概念的层次结构相似度和属性相似度,并以此构建了本体概念的语义相似模型作为空间数据服务语义检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数据服务发现模型,包括基于布尔模型和向量模型的服务发现,并比较了这两种服务发现模型各自的特点。4)提出了空间数据服务的数据源模式以及集成模式的构造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要集成空间数据服务的判断模型和集成方法。本文的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到“海洋环境信息网格系统”和“空间数据服务检索系统”中。目前,基于本体的实际应用研究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希望通过上述的研究视角可以给实际应用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0-12-01)

左怀玉,吴京,唐宇,陈荦[2](2009)在《一种新的空间数据服务发现模型及其在P2P网络上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集中式机制的空间数据服务发现的各种弊端,如单点失效、扩展性差等,提出一种分布式空间数据服务发现机制。基于信息检索模型来实现分布式的空间数据服务发现,将空间数据服务元数据分别表达为索引词汇和地理范围,其中,索引词汇表示服务的非空间属性;地理范围表示服务的空间属性,并提出索引词汇相似性和地理范围相似性来计算查询请求与服务对象间的匹配程度。最后给出了该发现模型在P2P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一种节点相关模型来将空间数据服务聚簇成不同的地理语义组,查询协议在组间采用有偏漫步试探性查询,在组内则采用泛洪机制查询。实验表明,上述分布式空间数据服务发现模型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基于该模型在P2P网络上的实现系统性能较好,是有效克服集中式空间数据服务发现机制各种弊端的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09年06期)

陈荦,景宁[3](2005)在《基于空间索引的分布式空间数据Web服务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SOA体系结构是目前构建Web数据集成系统的理想结构,服务发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传统的服务发现方法基于关键字匹配技术实现,缺乏对具有空间约束的空间Web服务的支持,使服务执行的整个过程受到影响。该文基于空间数据服务的尺度和范围约束,提出一种计算空间Web服务相关性的模型,并实现两种基于空间索引结构的服务发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明显提高服务发现的查准率。(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空间数据服务发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集中式机制的空间数据服务发现的各种弊端,如单点失效、扩展性差等,提出一种分布式空间数据服务发现机制。基于信息检索模型来实现分布式的空间数据服务发现,将空间数据服务元数据分别表达为索引词汇和地理范围,其中,索引词汇表示服务的非空间属性;地理范围表示服务的空间属性,并提出索引词汇相似性和地理范围相似性来计算查询请求与服务对象间的匹配程度。最后给出了该发现模型在P2P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一种节点相关模型来将空间数据服务聚簇成不同的地理语义组,查询协议在组间采用有偏漫步试探性查询,在组内则采用泛洪机制查询。实验表明,上述分布式空间数据服务发现模型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基于该模型在P2P网络上的实现系统性能较好,是有效克服集中式空间数据服务发现机制各种弊端的途径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数据服务发现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数据服务发现与集成[D].中国矿业大学.2010

[2].左怀玉,吴京,唐宇,陈荦.一种新的空间数据服务发现模型及其在P2P网络上的实现[J].信号处理.2009

[3].陈荦,景宁.基于空间索引的分布式空间数据Web服务发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

标签:;  ;  ;  ;  

空间数据服务发现论文-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